首页 男生 其他 秋窗三语

再论“北与南”

秋窗三语 蒋子龙 1094 2021-05-02 12:31

  再论“北与南”

  人有方位感和地域感,于是才有了南北之说。中国人的南北意识又强烈起来,是近几年的事情。在“出国热”之前先有“南下热”,大批北方人怀着各式各样的梦想拥向广东、海南、福建。应该说有不少的人梦想变为现实,也有更多的人没看撞上大运。

  为什么北人要南征,而南人很少北上?

  人往高处走。非常吸引人的地方一定有非常的魅力。南方充满着新奇和机会,富有刺激性和挑战性,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倘若还混不出个样子就只能怪自己。

  先有南北的差异,然后才有南方热。

  南方毗邻港澳,华侨之乡,吸引侨资外资容易,占天时地利,自然成了中国的特区。特区享受特殊的政策,商品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如出闸之水,迅猛发展。南方富了,商品社会的优势在于商品,社会的吸引力也取决于商品。

  有人说,尽管南方很富,每年从利税里也只拿出很小的部分上缴国家,有的省甚至分文不缴。相当多的南方人还理直气壮国家给我们投入少,比如蛇口、珠海等特区的开发,国家没有花钱,凭什么要求我们非给国家上缴不可?”

  有些北方人不服气国家给了你们优惠政策,政策就是钱,甚至给政策比给钱还管用。”有人说,北方穷,生活水准低,并不是说北方创造的价值少。恰恰相反,国库主要是靠这些地方的利税支持着。北方的利税大部分缴国家,地区留小头。

  国家这样分派肯定有它的原因,它的道理。本文不想也没有能力讨论国家这种大经济政策的得失,只想提出一种现象:南富北贫,且差异会愈来愈大,必然会影响人们的心态,出现南北不同的社会心理结构。

  南方的企业家不论大小,一般都财大气粗,充满自信,深谙和气生财之道。北方的企业家即便是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丰富的经验,管理着大型企业,也谨小慎微,嘀嘀咕咕,难见性格,以循规蹈矩先求平稳再图进取。

  南方重视企业经营自主权,政府协助多,干预少。北方则仍然对企业行政干预多,企业的自主权很多并未落到实处。因此北方人容易自我封闭,缺少社会化大生产的眼界。

  南方信息灵,观念新,不怕来自南方和东方的台风,却害怕西伯利亚的寒流。担心北方的传统体制和传统思想南侵。有相当数量的北方人。对南方人羡慕,眼红,甚至眼气。惑到不公平,不脤气。

  南方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源头活水,更新着经济新潮流。南方想拖着北方前进,拖得动吗?

  政治中心却在北方,在意识形态上北方领导南方。

  北方有些地区提出学南方,把政策用到头,企业可以凭“白条”下帐,业务人员可以拿“回扣”。据说这样干就能“搞活”。许多有经验的企业家毫不为之所动,南方也不是单靠“白条”和“回扣”富起来的,发达国家并不搞这一套。

  有差别才有比较,有比较就有动力。有一处搞活了就说明不是一盘死棋,全盘都有可能搞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