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明星
先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
“哪一种人在电视荧幕上露面最多?”
人们不动脑子就可以回答:当然是歌星,笑星,影星……”
其实未必。电视是现代社会最大的宣传媒介,它靠播放新闻节目把巨大的无法想象的地球,真正变成一个“小小环球”。而中国的新闻大多是会议新闻。所以,谁参加会议多,谁上镜的机会就多。但不能只是当一般的会场听众,要当会议的主角,坐前排,至少是主要配角。
我认识一位副主任,几乎每天都要在电视上露面,少则一次,多则数次。讲话,发奖,剪彩,题字……知名度很高,是家喻户晓的人物。群众称他为“会议明星”。
他名符其实,象演员“走穴”一样每天出现在各种各样的会场上。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参加七、八个会。要赶这么多会不可能个个会都从始至终坚持到底,他自称分身无术,走穴有方。”
每天早晨根据各种会议的时间、性质,排出自己的赶会程序。
先到一个较为重要的时间会拉得很长的会议上去报到。把眼镜放在桌子上,把材料摊开,把钢笔帽拔开压在文件上,似乎随时都要在上面圈圈写写,摆出一副严肃认真的要把会开到底的架式,人却溜到另一个会上去了。人们看到他的眼镜、文件、钢笔还放在桌上,都以为他是去厕所了。
对有些会则采取亮相的办法,公开宣称自己还要去参加另一个会。第一个讲话讲完就走。剪完彩就走。抽完奖或发完奖就走。该他承担的节目全部演完,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该拿的拿,大大方方地先撤退还给人以风尘仆仆、辛辛苦苦,热情蓬勃的印象。大家都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先退场。
他这样赶来赶去有的会必然迟到。他尽量不让人发觉飽迟到了,不穿外套,不戴帽子,不拿包,装出早就来了刚去了趟厠所的样子。
他熟练地运用各种姿势在会海里游泳,才气纵横,如鱼得水。
许多人对他每天参加这么多会甚不以为然。认为领导制造会,领导参加会,自己赶累自己,瞎忙,空忙。
我倒觉得他的做法是明智的,有益的。因为,会议是取消不了的。开会能使庞大的机制运转,任何权力盖上会议的图章才有效,一个时代的高度往往体现在某个会议上。尽管人们经常要叫喊几声减少会议!”叫喊归叫喊,厌烦归厌烦,会议照开不误,甚至有增无减。
既然会议是铁的存在,个别人抵制是没有用的。聪明的办法是根据自己的条件利用会议施展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影响,宣传自己想宣传的,推销自己想推销的。
开会就是搞公共关系。
可惜许多人只知道怕会、厌会、骂会、逃会,不知道利用开会这个最现成最自然的手段搞好自己的公共关系。新官上任,开好一个会或发表一篇精彩的演说,就可以征服群众。相反一个会开不好也可能砸了自己的锅。
这位副主任年届六十有六,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以前在第一线做领导工作时就非常活跃。现在这个职位,说有权也有权,说没权也没权,他就更加活跃,主要是靠自己的影响发挥作用。有知名度才有名望,有名望才有影响力。默默无闻就无影响。
一个近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各门各类,各行各业,一年到头得开多少会!何况他身上还另外挂着几十个头衔:残疾人基金会主席、新闻学会主席、老年人书法协会主席、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席、钓鱼协会主席等等。他基本上是有求必应,有请必到。上面高兴,主要领导人没有功夫参加的会他可以代表。下面高兴,他随和,有声望,有一副好口才,他的到场提高了会议的层次,壮了声色。
因此,他的人缘好,受到广泛的欢迎。在他那个级别的人物里数他最好请,请到会上也最有风采。请他的地方愈来愈多,他的名声也因之愈来愈大。
他成全了会议,会议成全了他。
开会就是他的工作,是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他很忙,但很充实。开会多,交际就多,接触的人就多。经常接觖各种信息和新鲜思想,使他获益匪浅,不落伍,不守旧,没有失落感,精神比职务和年龄都年轻,身上有一种了解社会的机智,有一种风风火火的生气,有一种即兴表演的幽默。
写到此,我突然生出一种扭心:读者不会以为我在主张开会好,多开会吧?
你如果不能阻止地球的旋转,最好的办法就是适应它的旋转,跟着它一块转。而且转出花样,转出学问,转出快乐,千万不要转得晕头倒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