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象牙塔之下aka物理学家的日常

第114章 争斗(二)

  去年物理系硕士点刚刚获批的时候,学校牵头成了一个工作小组,专门负责物理系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和管理工作。由黎副校长当组长,系主任田大勇和系学位委员会主任廖教授当副组长,赵宁、小黄老师和系里的另外两个硕士导师,王闯教授和张小刚教授,是小组成员。

  黎副校长主管全校的教学工作,日理万机。他又是文科出身,对物理一窍不通,这个组长只是挂个名而已。

  系主任田大勇虽然也是学物理的硕士导师,但他是工农兵学员,只能算大专毕业,没接受过硕士教育,他自己也没有见过硕士教学该怎么做,对物理系硕士点的课程设置问题基本没什么头绪。黎副校长是余书记的后台,田大勇虽然不敢和黎副校长公开叫板,但磨洋工的本事还是有的,何况物理系主任的事务本来就很多。

  学位委员会主任廖辉教授是中立派,他也是硕士导师,做理论物理;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本科生,211大学博士,倒见过世面,但他快退休了,身体也不太好,一年当中倒是有六七个月在吃中药,自然也就有心无力。

  说起来,对物理系硕士课程设置最关心的就是赵宁、黄天磊、王闯教授和张小刚教授了。赵宁和黄天磊都才三十岁,毕业于国内物理领域最好的大学和研究所,导师都是牛人,他们都见过世面,就算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事业上,赵宁和黄天磊当然想趁着年轻,多做出一点成绩。

  王教授和张教授都是四十左右,从211大学拿的博士学位,王教授是凝聚态方向,张教授是理论方向。他们靠着熬资历、和外校合作、写书等途径,也都升上了正教授。这两个人年纪都不太大,虽说申请国家优青的年纪已经过了,杰青他们肯定没戏,但他们都想招点学生,好好做点科研。国家级的人才帽子没什么指望,但新安省也有自己的人才帽子,什么“新安学者”、“新安省跨世纪工程”、“新安省杰出青年学者”等等。如果好好干几年,拿一个省级人才帽子,待遇上会有一个实质性的提升,在新安省内部也可以畅通无阻了。

  为了硕士课程设置的问题,赵宁找关山和江院士讨教了很多次。但是这件事不属于他负责,他能做的,就是把自己能开的课程报上去,把各种材料准备好,看学校和系里的意见吧!

  到了一月份的时候,章校长来系里检查工作,发现物理系的硕士课程还没有成体系,大为光火。会后,章校长找田教授长谈了一次,居然让赵宁当了硕士课程工作组的秘书,负责监控物理系硕士课程体系的进展。

  赵宁非常头大,黄天磊、王教授和张教授都比自己资历老,按说怎么都轮不着自己来当这个秘书。他去找系主任谈心,田教授一句话就把他堵回来了,“就是因为你最年轻、资历最浅,才要给大家服务啊?王老师和张老师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你年轻,正合适。”

  自那以后,章校长、黎副校长、田教授和廖教授要求赵宁每两周汇报一次工作进展,赵宁只好硬着头皮和黄天磊、王教授和张教授商量。好在这几个人都还想做事,大家各自把自己的各种学术资源都用上,把系里老师们的学术家底也都摸了一遍,系里几个退休教师的资源也都被挖了出来。

  春节前,几个人终于把硕士课程体系框架搭了起来,好与不好不敢说,但是总算是了了一桩事情。章校长很高兴,田教授也很高兴,正式提名赵宁当了系里分管研究生教学的副组长,组长由系主任兼任。

  冯副校长春节前来学校报道,还顺便来物理系,召集大家座谈了一次,很平易近人的样子。春节后,冯副校长正式走马上任,田教授也把系主任的位置让了出来。

  没几天,系里引进了两个新人,都是物理所的博士,也都有博士后工作经历。一个是凝聚态方向,叫陈超;另一个做理论物理,叫蒋峰,都是硕导副教授的位置。陈超是冯副校长博士导师梁东方的学生,冯副校长的亲师弟,蒋峰的导师也是物理所的老研究员。

  除此之外,最近几周,总共有三四个冯副校长的师弟和学生来学校做讲座、给报告,都是凝聚态方向,和冯副校做的领域相近。还有两个冯副校长新安大学的手下也来江安师范学院物理系晃悠,一个是讲师,做凝聚态,另一个是副教授,凝聚态理论。听说都是物理系准备引进的新人。

  赵宁难免有点好奇;连黄天磊都好奇得很,为什么系里突然来这么些凝聚态的人?冯副校长的两个弟子刚从新安大学毕业,211的博士,愿意跟着导师到二本学校任教,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两个师弟也还好说,他们在一本或二本学校教书,来江安师范学院也不算太离谱;但新安大学是211,那两个211的老师为什么平白无故的,愿意调到二本学校来?他到处打听情况,然后和赵宁分享;何磊和学校高层交往甚密,也多少知道些内幕。

  不久,冯副校长的导师梁东方教授到江安师范学院做学术报告,亲自给冯副校长站台。学校非常重视梁教授的来访,晚餐的时候,校级领导悉数到场,何磊虽只是校长助理,但身份贵重,所以也参加了晚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打开了话匣子,虽然说得不算直白,但在座的都是人精,多少能猜到些内情。

  冯副校长原来在新安大学做得好好的,2012年,他刚36岁,就当选了首批国家优青,是新安大学当时唯一的国家优青,一时间风头无两,旋即被提拔为物理学院院长,校内资源也不断向物理学院倾斜。他在新安大学物理学院大展身手,建实验室,招兵买马,准备冲击国家杰青。

  但好景不长,前年,新安大学常务副校长贾超的女儿女婿从美国回国。贾超的女婿张梓睿那一年32岁,波士顿大学的物理博士,等离子体方向,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做了一期博士后。新安大学物理学院给了他一个正教授的位置,第二年就拿到新安省杰出青年的头衔,马上被提拔为物理学院执行院长。

  按说张梓睿和冯少华差了七岁,方向不同,大家各做各的,应该可以相安无事。但是张梓睿想冲击国家优青,38岁之前必须拿出过硬的成果。想要过硬的成果,就得有钱有人。张梓睿在美国读的博士,刚回国,在国内没什么学术人脉,想靠自己的实力拿国家级基金非常困难,他想建实验室,发展团队,只能靠学校投入更多资源。

  新安大学过去是文科方向为主,理科较弱,到现在也主要由文科方向的人把持着学校的各项大权,不可能无节制地把校级资源都理工科。最近的双一流评选,新安大学连双一流大学B类都差的很远,只能竞争一流学科。为了拼双一流学科,学校已经把大半的经费砸给了材料系,给到物理口的经费自然不太多,学校支持张梓睿的等离子体实验室,就没钱支持冯少华的凝聚态实验室。

  冯少华想招人也经常莫名其妙地被人事处卡脖子。

  去年,贾超升任校长,物理学院的行政和秘书们看人下菜,做事前,先找物理学院执行院长张梓睿征求意见,而不是找物理学院正院长冯少华,冯少华被架空成一个橡皮图章。

  冯少华想申报二级教授,学校的新规定却说自然科学领域,只认杰青、长江、百千万工程、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三大奖二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二、973、863首席,国自然重大项目主持人。冯少华找博士导师梁东方教授诉苦,梁教授大为光火:“呸,三大奖二等奖以上排名前二,重大项目主持人,这他妈是选院士呢!”

  后来,一个不懂科研的老教授靠着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上了二级教授,冯少华这个小杰青免不了心灰意冷。贾超校长至少还要七八年才退休,而冯少华想冲击国家杰青,还剩下不到五年的时间。虽说学校拿不走他的国家基金,但是看样子七八年之内已经没有升职的希望。张梓睿是海归博士,校长的女婿,八年后他四十出头,羽翼丰满,冯少华就更没有希望了。

  江安师范学院的吴伟光书记是政治学专业的法学硕士,不懂科研,好不容易才评上硕导,搞学术是没戏了。他才五十,想竞争副市长,但需要拿出像样的政绩,如果能让江安师范学院升格为大学,那就是最好的政绩。但学院升大学必须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吴伟光想要政绩,又不想受制于人,便找高中同窗好友梁东方教授帮忙推荐懂科研、懂教学、懂管理的人才。

  梁东方教授便推荐了自己的得意门生冯少华。吴伟光拍胸脯说保证冯少华在江师要人有人,要枪有枪,冯少华便答应了。大家不知道的是,冯少华的太太不愿意从二线城市庐城搬到四线城市江安来过日子,冯少华安慰她:“我要是上了国家杰青,全中国的学校由我挑,燕大清大,华五,想去哪儿去哪儿!深洲大学、东吴大学现在引进杰青,都是百万年薪起步,外加一套住房!二线城市算什么,将来咱们可以去北上广深,去直辖市!咱们儿子将来说不定可以去上人大附!”

  冯少华就职没几天,陈超和蒋峰入职。至此,江安师范学院物理系已经有冯少华教授(凝聚态)、王闯教授(凝聚态)、张小刚教授(理论物理)、赵宁(粒子物理)、黄天磊(凝聚态)、陈超(凝聚态)、蒋峰(理论物理)等硕士导师,再加上快要退休的廖辉教授(理论物理)和田大勇教授。九个硕士生导师,倒是有四个凝聚态方向,三个做理论的,只有赵宁一个是粒子物理方向。如果算上新安大学的那两个老师和冯副校长的两个弟子两个师弟,系里还会增加六个凝聚态方向的老师。

  春节后,杨光明教授到江安师范学院做了一个学术报告,看了看系里的情况,他问赵宁:“你们这里绝大多数人都是做凝聚态和理论的,就只有你一个人做粒子物理,你这个研究生教学副组长怎么当啊?”

  赵宁只能苦笑一番。

  原先黄天磊经常端着茶杯到赵宁办公室晃悠两圈,有时晚上还拉他去喝酒撸串吃火锅,现在黄天磊每天都忙着和师兄师弟们叙旧、参加同学会、帮新同事搬家暖房找对象,已经很久没和赵宁拉呱了。有两次,赵宁去黄天磊办公室找他闲话,刚说了没几句,冯副校长他们就来找黄天磊,或是实验室的事情,或是新同事想在江安城办什么事,需要黄天磊这个土著出主意,赵宁只好告辞。

  回到家,赵宁多少有些落寞,每每看到他那样,孟云就会给他泡上一杯茶,拉着他默默地坐一会儿。有时候,孟云会给他梳梳头,按摩按摩肩膀,拍拍他的背。年纪轻轻的小两口,却过得好像牵手多年、相濡以沫的老夫妻一般。 象牙塔之下aka物理学家的日常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