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候?”众人一听,稍一愣神,却是并无异议。也许,这样的场面,他们也不想面对吧?待帐中只余太后、赵昺,还有下首的张世杰、陆秀夫和赵与珞。赵维这才重新把目光看向张世杰,大礼及地,“太尉辛苦了!”“”张世杰一愣,没想到,混蛋宁王会奉上上礼,“你,这是何意?”赵维正色,“并无他意,只是代天下宋人谢过太尉。值此危局,太尉已然尽力,维铭感五内。”“唉!”万没想到,一个混蛋能说出这样的话,张世杰原本的怒气也是消弭几分。摆手道:“罢了,有宁王这句,世杰纵死效国,亦无怨言。”结果,赵维突然一个转折,“可是,太尉还是再斟酌一二,不能死困琼州啊!”“宁王殿下!”这一次张世杰没有恶言相向,“殿下之心世杰也能略通一二。”“不说别的,崖山一役,殿下浪子回头,支撑大局。只这一项,世杰深表佩服。但是,若有半点生机,吾绝不会让官家置于死地。”张世杰说罢,陆秀夫也插言,“宁王殿下,国事如此,确实确实无路可退了啊!”“这里并无外人。”陆秀夫神情沮丧,“秀夫直言不晦。谁又想大宋亡于我等之手?固守只是尽人事,死志之心也不过是保存大宋最后一丝颜面罢了。”赵维听着胸口发闷,在崖山,陆相公就抱着最后的体面。想让绝望之人重拾希望,真的太难了。环视众人,“真的没有别的选择吗?”这次连赵与珞都摇头,“没有。”“那如果我说还有一条生路,相公们和太后肯听吗?”赵与珞一愣,脱口而出,“什么生路?”“跑!”赵维简短一句,“打不过,那就跑呗!”“跑哪去?”赵与珞不屑,“除了琼州,再无一寸宋土可立锥。”赵维,“宋土没了,那就往外跑。只要人活着,就还有希望。”“不可能的。”张世杰摇头,“不瞒宁王,暂避海外的想法,世杰也不是没有过。”“不管是吕宋东南亚,还是李朝越南,又或是更远的吴哥朝或是大食国,世杰都想过。”“可是,蒙元是不会任由宋廷远逃,而留下后患的。必追杀至天涯海角,至死方休!”“这不单单是天涯海角的问题。”陆秀夫接话,“蒙元势如天降,莫说吕宋、吴哥,连朱罗、大食等地已然被其征服。不管我们跑到哪里,皆是元土,又有什么分别?”赵维却不依道:“那就远到他们想追都追不到!”“嗯?”张、陆二人皱眉,“天下尽入元土,哪有那么远的地方?”只见赵维冷笑一声,“天下大了去了,元兵没到的地方也多的是!”“宁王说的是哪里?”“呼”绕来绕去,终于绕到了关键。和众人说这么说,就是为了引出他接下来要说的话。缓缓吐出一句:“扶桑国!”
第14章 愿往
后世所说的扶桑国,大多指日本。紧邻大陆,当然不是远到无法追击的地方。但是,古人所言之扶桑却与后世不同,并不是日本,而是东瀛之东,一个极为神秘,只存在于传说中的未知之地。从山海经,再到海内十洲记,再到南北朝时期的慧深和尚,都曾记载过扶桑之地。当然,除了梁书中的慧深和尚去过扶桑国,其它记载都模糊不详。山海经和十洲记更是被称为志怪,很难为世人信服。所以,到底有没有扶桑国,扶桑国又在哪里,自古就存在很大的争议。后世的赵维也肯定不知道这些,但是通过原主宁王的记忆,他发现扶桑和后世的理解不同,这便足够了。他需要的,只是为美洲大陆引入这个时代找一个借口。至于为什么选的是美洲?准确地说,赵维想让大宋去的地方是中南美,北美都不行。不去东南亚的岛国,或者澳洲,赵维也是有所考虑的。诚然,东南亚诸岛和澳洲大陆,既不算远,又地广人稀,还不缺资源,理论上是极好的逃亡之地。可稍一结合中原的战局,便会发现,正因为太近了,人太少了,所以恰恰不适合残宋前往。首先,以华夏王朝继承者自居,欲彻底掌控天下的元朝是绝不会任由残宋有一息尚存的。可以预见的是,不管大宋逃到哪里,元军必是穷尽所能地扑杀剿灭。太近,意味着大宋的逃亡之路容易甚多,可元军追击难度亦容易甚多。可能没等有喘息之机,便又要被拖入战争的泥潭之中。其次,就算元军不追,任由大宋海外生根,但也已经没人了。中原国土尽失,赵宋在半个世纪的蹂躏中,早就是苟延残喘之态,琼州军民更是残宋最后的有生力量。凭这十几万人海外立国,生存也许没有问题,但又如何再临天下呢?十年之后,将军白发,悍卒迟暮,又怎能重拾旧山河?二十年之后,新人长成,后浪推前浪。可做为第二代移民的他们,还有老一辈的国仇家恨吗?还知中原江山壮美,祖宗陵寝凄凉吗?国与国之间的倾扎蹈覆,地利、资源确实重要,然而最重要的还是人。东南亚也好,澳洲也罢,人少是好事,但人少也不是好事。而前世有机会去美国旅游,参观过印第安人纪念馆的赵维恰好知道,美洲中南美,也许存在着让赵宋绝地翻盘的契机。那里不但有近三四千万的印第安土著,还有神秘的玛雅、阿兹台克,还有遍地黄金的印加。当然,在没有六分仪,没有精度定位的情况下,谈远渡大洋,生根美洲,似乎有些痴人说梦。但是人在绝境之中,是没有那么多选择的,也不要奢望面面俱到更何况是国家危亡之际?大宋没有选择,只能冒死一搏。“扶桑国!我们可以去扶桑国。”“扶桑?”张世杰与陆秀夫等人面面相觑,甚至有些哭笑不得,“那只一个传说罢了。”赵维却道:“正因为是传说,去者了了,元军才无从追击啊!”“况且,梁书言之凿凿,慧深和尚去过扶桑,就在东瀛之东。只要咱们从东瀛出发,向东航行,一定能找得到。”“这”张世杰觉得,怎么这么不靠谱呢?“真的!”赵维生怕众人不信,“我用人头做保,只要一路向东,一定找得到。”好吧,赵维虽说初中没毕业,但初中地理还是上过几节课的,知道有北信风带,夏季正好是从日本以东一路吹到北美。只要一路顺风走,闭着眼睛都能撞到美洲大陆上。当然了,路途艰险,肯定不像赵维说的那么简单。但这却是大宋军民唯一的生路,也是他这个盲穿越者唯一能想到的救宋之法。只要逃到美洲,最好是南美,不但元军没法追,而且大宋朝的科技水平对于当地土著来说简直就是降维打击。那是个没有轮子,没有铁器,连耕种都还处于刀耕火种水平的原始社会。玛雅城邦沉迷于研究天,不知道什么是战争,一茬庄稼还要种上三年。就连骁勇的北美印第安人,也只会用两条脚和木矛狩。当这些原始明遇到武装到牙齿的大宋,不说征服,起码立足没有任何问题。那为什么不暂避锋芒,跑到美洲去呢?卧薪尝胆若干年,到时反攻中原,也不失良策吧?“太后、太尉、陆相,维知道你们都累了。”赵维恳然诉说,这也是他把朝臣都支出去的原因。有些话,是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的。“为国尽忠,可能亦是臣子最后的体面。可是为了大宋,为了宋土沦为元奴的万万宋人,此地也绝不能是掘坟建陵之所啊!何不放手一搏,横渡汪洋?”“前有建炎南渡,再兴百年。今为何不能再来一次建炎南渡,再搏一个盛世呢?”“”“““”众人沉默了,扶桑国?张世杰感到何其荒谬,竟对一个传说之地生出一丝久不曾有的希望?陆秀夫又何尝不是如此?但是,真的行得通吗?高宗建炎南渡,执半壁江山,虽有中兴气象,却再也没有回到中原故土。何况是远渡重洋,寻一个未知之地?会不会像高宗一般,再难回转?那样的话,还不如死了来的干脆。苦笑一声,“中原尽失,宋民为奴。大宋,还是大宋吗?万一回不来,如何对得起祖宗?”一句话,把张世杰和杨太后又从希望之中拉了回来。张世杰顿悟摇头,“若真如相公所言,那世杰九泉之下,还有何脸面面对先皇?”“不会的!”赵维坚定摇头,打断二人,“一定不会的!我们一定会回来!”张世杰看着赵维,今天这个混蛋宁王给了他太多意外,比之崖山更加的意外。“宁王何以见得?”只见,赵维笑了。“太尉怎还犯起糊涂了?太尉不是黄潜善,而是岳鹏举!陆相不是秦桧,而是宗汝霖!官家更不是高宗,十数万军民亦不是南逃的败军散卒啊!”“还不明白吗?”赵维瞪着众人。“能陪官家一路不弃,甚至怀抱尽忠死志的这些臣子,哪一个是怕死之徒?哪一个不是忠义绝伦之士?”“这十数万义勇军民,有的是官家从临安带出来的御用工匠,有的是不愿依附元朝的读书人,有的则是忠心赵宋的绝好儿郎。”“官家此去,只有忠臣义士,没有奸佞小人。只有大宋朝最精良的匠人,没有一个庸庸碌碌之辈。”“这样一群人若于海外立足,不出十年,必翻天覆地,携倒海之势而归!”看着张世杰,“十年!若给太尉十年修养生息,卧薪尝胆,太尉可否重回中原,席卷海内?”张世杰一听,竟面色潮红,“若有十年喘息,世杰必复宋土!若不如愿,宁愿吊死!”“好!”赵维点头,又看向陆秀夫。“陆相,再没有比这十数万人更忠心不二,更奋发图强的百姓了。再没有比现在这个大宋朝堂更君明臣孝的时代了。陆相就不想试试,引领这样一群人,创出一个不一样的大宋?”“我”陆秀夫呆呆地看着赵维。不得不说,他被赵维说服了。赵维用一个他们从不曾设想的角度,解读了当下时局。是的,没有比当下更好的朝堂,更好的百姓了!这十几万军民,兵是是最忠勇的兵。他们在赵宋无望的情况下,还依旧追随宋廷至死不渝。臣,是最忠义的臣。张世杰、苏刘义等等,哪一个不是抛开个人得失,一心为国?民,更是最好的民。那里面有人,有武汉,更有大宋最精锐的宫廷匠人。这里面涵盖了冶金、锻造、营建、织种等等各行各业的精英,俨然就是一个浓缩的大宋百业。若能有安身之所,陆秀夫丝毫不怀疑,他们会在短时间内,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宁王,真的确定有扶桑之地?”赵维摇头,“我不确定。但我知道,值得赌一回!哪怕万死存一,也总好过在琼州等死。”“好一个万死存一!”陆秀夫眉眼之中终于有了神彩,“那秀夫就陪宁王赌这一次。”说罢,转身面向杨太后,“臣附议宁王之策远走扶桑,以求东山再起。”高位上,杨太后眼中带泪,却是笑的,“哀家亦愿往!”
第15章 难题
自皇帐出来,赵维久久未能平静,只觉手脚冰凉,还一阵阵的发麻。赵与珞看着混蛋儿嘴唇都是紫的,还不住的颤抖,不由一笑,“怎么?怕了?吾见你侃侃而谈时,也不像怕了。”赵维揉了揉脸颊,“还真是不怕了,就是有点骄傲。”“哈哈!”赵与珞大笑出声,“混蛋小子,不可自满,当砥砺勉之。”说罢,昂首朝天,背手而去。那四方步走的,比赵维可是骄傲得多。没办法,谁让混蛋儿浪子回头,不但惊艳了他这个亲爹,还惊艳了朝堂上的官家和相公们呢?“切。”赵维看着老爹的背影暗自撇嘴,随后又不自觉的傻笑起来。崖山,他救的是十几万军民,值得骄傲。而刚刚在皇帐之中,赵维觉得,他救了大宋,却是更加的充实自得。回头看了一眼皇帐,此时,朝臣二次入见。如何说服这些武官员,却是张世杰和陆秀夫的事情了,无论难易,也无需赵维关心。赵维感觉,似乎一幅全新的画卷正在大宋面前展开。是的,如今的残宋打不过如日中天的蒙元,实属情理之中。百年安逸,奸佞当道,使大宋显得老态龙钟。持续半个世纪的宋元战争,更是掏空了帝国的最后一丝元气。但是,这并不妨碍重头再来。此时的赵宋虽无寸土可依,苟延残喘。但却有着最好的臣子,最好的百姓,最璀璨的化。谁也说不准,积蓄十年之后,有没有翻盘的可能。想到这些,赵维吓了一跳。因为因为逃亡美洲在他这个混混看来,不应该是为了活命吗?怎么怎么成了翻盘了?赵维自己都想不通,渐渐的,他已经容入了这个时代,成了亿万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