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_分节阅读_第32节
D-命坚持。距离三十万字还有个三周左右吧,不知道能不能等来希望。实在是心累啊。
《南明第一狠人》正文 第一百一十章 夜袭余姚(第二更,泣血求票!)
海风吹过带起一股湿热的水汽,郑成功站在甲板上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海岸神情肃然。
从决定攻打余姚的那刻起他便没有给自己留任何的退路。
除了驻守在双屿的五百辅兵,他带上了所有人手。
从张煌言带来的消息看,围剿四明山的主力来自于余姚县。
这一点让郑成功略微有些惊讶。从距离上来说,余姚县城和宁波府府治鄞县到四明山差不多。只是余姚属于绍兴府,鄞县属于宁波府。章有方是余姚总兵,四明山属于宁波府的地界,他率兵来攻打颇有些抢功劳的意味。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
四明山总兵何守义是郑成功刚刚认下的弟兄。弟兄被打了,做大哥的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郑成功这个人最是护短,是绝不会接受弟兄被欺负的。
从双屿去余姚有两条路,一条是先到定海县登陆,穿过整个宁波府攻打余姚。再就是走純海路经龙山所、观海卫、三山所,然后登陆直捣余姚。
郑成功选择了后者。
一来这样可以避免走太多的陆路,毕竟明军以步兵为主。
二来是为了避免被清军前后夹击。毕竟宁波府也是有大量清军绿营兵的,在遭到夹击的情况下,明军会很吃力。
郑成功虽然要报仇,但也要对麾下将士们的性命负责,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乱来。
相较于宁波,余姚距离杭州更近,这意味着危险性更高。
是以郑成功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以保证速战速决。
这是自发动长江之战后几个月内郑成功第一次打算踏上大明的故土,心情十分复杂。
不知何时张煌言走到了郑成功的身后,安慰道:“大木你也不要想太多了,放平心态打好这一战。”
郑成功轻点了点头。
“此战不破余姚终不还!”
他攥紧拳头发誓道。
......
......
余姚总兵章有方是在睡梦中被惊醒的。
深更半夜的怎么有叫嚷声?
章有方以为自己还是在做梦,狠狠的掐了大腿一下。吃痛之下方是清醒过来。
真是见鬼了!
章有方起身披上一件薄衫,推门阔步而出。
偌大的总兵府里仆人侍女们慌乱着跑来跑去,章有方随便抓到一个质问道:“发生什么了?”
“啊,老爷。”
那青衣小厮吓了一跳,待看清是章有方,哭丧着脸道:“明贼攻打县城,听说已经破了瓮城。大伙儿都顾着逃命呢。”
章有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明军来犯?
这怎么可能?
真要说附近的明军也就是盘踞在双屿的郑成功部了。
可是郑成功即便来犯,也应该去攻打与其一海之隔的定海县啊,为啥会舍近求远绕一大圈来攻打余姚?
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滚吧!”
见从这小厮口中也问不出什么,章有方一把将其丢了出去。
回屋迅速换了一身戎装,浑身披甲的章有方唤来亲兵奔出府去。
他走出总兵府的那一刻,心已经凉了半截。
只见城头一片火光,到处都是喊杀声。
看这个样子内城也已经遭到攻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了。
看来郑成功是真的夜袭余姚城了。
现在摆在章有方面前的是两个选择。
其一是率部登上城头死战。
若能侥幸守住,等来宁波府、杭州府的援兵,那章有方便是又立下大功一件。
若是守不住落到明军手中,他自然难逃一死。
其二是率部跑路,把余姚拱手送给明军。
这样做虽然很不好看,但他可以想办法把责任推给余姚县令。反正对朝廷来说最后有一个背锅的就行,至于是文官还是武将无所谓。
只是这样一来章有方难免受到牵连,刚刚攻打四明山的大功就会被遮盖不少。
这真的很难抉择啊。
留给章有方选择的时间不多了,再犹豫下去明军控制城门,他便是想要突围也没了可能。
最终,章有方一咬牙决定跑路。
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章有方自问麾下军队无法和郑成功精锐相比。
即便背靠坚城的情况下他也不一定能够守住。
既然如此,为何要去赌呢?
赌输了可是连脑袋都没了啊。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说跑就跑!
...
...
“大木,我们成功了啊!”
张煌言见明军将士逐渐在城头站稳脚跟,激动的说道。
一开始他还有些担心郑成功这个夜袭的计划。
毕竟夜袭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敌我双方都看不清很容易误伤。
但事实证明夜袭的效果很好。
明军打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
郑成功命人算好时间,在水师抵达余姚近海时天色已经全部漆黑,又等了近一个时辰才发动总攻。
这时候部分清兵都已经熟睡。即便是城头值守的清兵也不会想到大半夜的会突然杀出一支军队攻城。
在夜色的掩护下明军迅速的拿下瓮城,清军虽然也在抵抗,但明显力度不够。
“我要将那些狗贼掏心挖肺,祭奠阵亡的四明山将士!”
郑成功的情绪十分激动,胸口急剧起伏着。
他实在想不明白怎么会有人心甘情愿的替东虏做狗,怎么会对同胞举起屠刀。
这些汉奸对得起身上流着的炎黄子孙的血液吗?
“殿下,有一队人马从南门纵骑杀出,要不要追?”
便在这时一名亲兵急忙前来禀报到。
郑成功闻言神色一变。
“想跑?做梦!追,一定要追上。擒不到活的,死的也行!”
“遵命!”
亲兵抱拳领命而去。
郑成功目光坚定无比,直勾勾的顶着城头。
今夜便是一只苍蝇也别想飞出城去!
......
......
ps:删删改改,这章终于码出来了。不知不觉南明第一狠人开书两个月了,留给老坤的时间不多了,满打满算也就三四周吧。能不能上三江对一本书影响之大不用老坤多说了吧。老坤一直在努力,一直没有放弃,是希望能把这个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也让自己有一份不错的收入能活下去。生活真的很难,还希望大家互相体谅支持吧。这本书能走到多远,全赖诸君了。
《南明第一狠人》正文 第一百一十二章 取舍(第二更,求推荐票!)
郑成功眼睁睁的看着章有方在铁锅里挣扎、翻滚、扑腾。
从哀嚎求饶到无能狂怒破口大骂,再到没了声音。
直到章有方变成锅中的一滩烂肉,郑成功方是出了一口气。
他不是一个暴虐之人,但如若不替四明山惨死的将士们出这口恶气,他原谅不了自己!
“大木,都过去了。”
张煌言见郑成功这个状态,连忙上前安慰道。
“俘虏的那些绿营兵怎么处理?”
“全部斩了,祭奠死去的将士!”
郑成功毫不犹豫的说道。
张煌言点了点头,没有去劝郑成功。
一来是他也清楚如果不杀这些清兵,会有极大的隐患。若是郎廷佐派兵攻来,他们随时可能暴起。
二来张煌言也是对这些汉奸痛恨不已,郑成功只是做了他想做的东西。
“一开始我还以为余姚守备森严,且附近有很多支绿营兵,可以随时来援。但现在看来,东虏内部也是一盘散沙啊。”
经此一战,张煌言对清军的战力有了新的认识。
除去那些八旗兵和抚督标营,其余绿营兵的战力真的十分一般。
更重要的是这些绿营兵之间互不统属。
便说宁波府的绿营兵,见到余姚被攻打竟然没有第一时间来援。
这确实是明军可以利用的点。
即便如此,张煌言还是没有打算据守余姚。
余姚不像四明山有地势可以凭恃,郎廷佐失陷余姚可谓是大罪过,肯定想着极力挽回。
大军围剿下,仅靠自己是很难守住余姚的。
再说张煌言和郑成功如今的根基在舟山,此番带的兵力也有限。
他们这一次更多的是替四明山的阵亡明军报仇,并且警告郎廷佐莫要嚣张。
对郑成功和张煌言来说,肯定是希望有一个和平发展时期的。
郎廷佐作为清廷的两江总督,自然不想给明军这个时间,急着要邀功请赏。
郑、张此举就是告诉郎廷佐,要么各自发展要么鱼死网破。
不存在第三种可能。
在这种时候一定要强硬,绝不能软。
“此番余姚城破,郎廷佐找不到我们的麻烦,肯定会迁怒于城中百姓。”
郑成功沉默了片刻道:“沧水兄,不妨问问城中百姓,有没有愿意跟我们去往双屿的。如果有,我们可以把他们带走。”
郑成功实在不忍看到这些百姓被东虏欺凌,正好双屿现在也需要人来建设,这些百姓若是肯追随他们去双屿自然是极好的。
张煌言闻言点了点头道:“我也正有此意。大木放心好了,我这便差人去办。”
“离开之前把城门捣毁,告诉郎廷佐我们随时可能回来!”
保持威慑力是至关重要的,只要郎廷佐对明军有所忌惮就不会为所欲为。
明军的优势是机动性强,郑成功已经下定决心把这个优势发挥到底!
...
...
当郎廷佐得到余姚失陷的消息,直是暴跳如雷。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sp;他好不容易才收复南京,把郑成功赶回了海上,留给朝廷和皇上一个力挽狂澜于社稷有功的印象,现在就被章有方这个废物全毁了。章有方死不死郎廷佐根本不关心,这厮便是死上千次万次也不足以赎罪。
现在郎廷佐需要考虑的是朝中御史的弹劾。
他已经可以想象无数奏疏堆到顺治皇帝面前时的样子。
皇上会饶恕他失土的罪责吗?
如果皇上怪罪下来,是会对其降职处分,还是干脆罢官逮拿进京问罪?
郎廷佐心里十分忐忑!
郎廷佐是一个辽东汉人,虽然和清军入关后才投诚的汉人比起来有一些优势,但和正儿八经的满洲旗人比起来地位还是要低不少的。
他能做到两江总督的位置,一来是因为皇上器重信任,二来也是因为郎廷佐能打胜仗。
这些绿营兵总兵在他麾下个个勇猛无比,一些反清势力刚刚冒头就被镇压。
可以说,郎廷佐就是顺治皇帝用的顺手的一条狗。好用的话顺治皇帝自然会用,但若是不好用了,顺治皇帝完全可以一脚踢开。
郎廷佐在朝中虽然也有一些关系,但背景却没有大到保他无忧的地步。
一旦朝廷看清东南的形势,认为郎廷佐只是徒有虚名,那么他的仕途就危险了。
现在郎廷佐要做的便是尽可能挽回,首先收复余姚,其次亲自上书请罪。
郎廷佐第一时间想到了施琅。
虽然朝廷派施琅来东南主要目的是让施琅督造水师战船,但郎廷佐发现施琅统兵的才能也很不错。
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看看施琅的成色,也送一个顺水人情给他。
毕竟日后郎廷佐还要与施琅长期相处共事,把关系处好一些总归是没错的。
却说郎廷佐找来施琅说明情况后,施琅感到无比震惊。
“明贼竟然长驱直入,攻入余姚城中?这真是太肆无忌惮了!”
郎廷佐苦笑道:“郑、张二贼仗着自己船坚炮利,来去自如便可以肆意挑衅朝廷天威。本督担心皇上知道后会龙颜大怒啊!”
施琅闻弦音知雅意,心道郎廷佐是在给他施压,催他快些把水师练出来啊。
“总督大人莫急,末将这些时日来一直在龙江船厂吃住。如今船厂已经造出不少战船,用不了多久我军的水师就可以赶超郑、张二贼了。”
见施琅表了一番忠心,郎廷佐心中十分满意。
跟聪明人对话就是这么舒服,你只要点上一点,对方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如今当务之急是赶快收复余姚。本督思来想去,觉得施将军是最为合适的统兵人选,不知施将军意下如何?”
施琅作出一副惊讶状,沉声道:“末将何德何能,得总督大人如此器重?既然如此,总督大人尽管吩咐,末将愿效死力!”
郎廷佐哈哈笑道:“若本督麾下都是施将军这样的人才,何愁郑、张二贼不灭?这样吧,本督拨给你三万人马,施将军立即前去收复余姚,如何?”
施琅被架在这里,自然不可能拒绝,抱拳领命道:“得令!”
其实郎廷佐和施琅心里十分清楚,明军不可能在余姚久留,他只要装装样子攻打,事后再杀一些百姓冒功即可。
...
...
ps:第二更送到,求推荐票支持啊!
《南明第一狠人》正文 第一百一十三章 开港(第一更,求推荐票!)
当施琅率部赶到余姚的时候,发现余姚城四周的城门都已经被卸下。
疑心极重的施琅认为是明军在摆空城计,并没有立即进城。
不然万一贸然进城,明军却在他们入城的时候杀出定会损失惨重。
他是好不容易好不容易才从郑氏的魔爪中逃出投奔清廷的,自然把个人性命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功劳可以慢慢挣,但脑袋若是没了,可就全完了。
施琅当即决定派出哨骑四散侦查,弄清楚事情的究竟。
花费了很长时间,施琅才从支离破碎的信息中得出一个结论,明军已经撤离余姚了。
他直是又惊又喜。
他惊的是郑成功竟然变得这么求稳,绝不据守陆上城池。他喜的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一桩大功劳。
当然,对朝廷说起时便成了他浴血奋战不顾个人生死,将余姚从明贼手中夺了回来!
在确认余姚城中没有明军后,施琅得意洋洋的骑着高头大马进城。
城中弥漫着一股血腥的气味,一些地方的血迹还没干。
不过施琅丝毫不在乎,带兵之人生生死死见得多了,一将功成万骨枯在他看来是再合理再正常不过的了。
施琅率部来到县衙前,见照壁前垒起一座京观直是骇了一跳。
看这人头的数量至少也有上千人吧?
应该都是总兵章有方麾下的绿营兵。
这章有方也太无能了,竟然连抵抗一下的能力都没有,完全任人宰割。
不过如此一来对施琅却是一桩好事。
他可以把这些清军绿营的首级冒称是明军首级。唯一有些麻烦的是这些清兵头上的辫子。
嗯,需要简单处理一下。
最简单的办法自然是把辫子减掉,头发剃光。
这样向清廷邀功的时候可以谎称为了运输方便把头发剃光了,不然发髻一来占地方二来容易藏污纳垢。
只是这首级的数量还是有些少,施琅当即下令命清兵捉一些余姚百姓来杀良冒功。
乱世人命贱如草芥。
在施琅心中,这些百姓的性命和猪狗没有什么分别,都是他升迁的添头。
唯一让施琅有些不爽的是四处城门都被明军破坏了。
如此一来他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万一明军又杀一个回马枪怎么办?
那时他的处境岂不是比章有方还要差?
短时间内想要重新修好城门是不可能的,施琅只得命士兵们搬运石块将城门堵住。
这样虽然他们出不去,但外面的人也进不来,不失为一条良策。
想不到他出山的第一战如此轻松,莫名其妙的就把功劳攥到了手上。
这么看还得感谢郎廷佐。
总督大人在关键时刻能够想到施琅,这令施琅十分感激。
吃水不忘挖井人,施琅也准备在给清廷上的奏疏中替郎廷佐美言几句,分他些功劳。
至于追击明军,施琅根本就没有想过。
一来现在他的水师还在筹建之中,以现有船只根本不可能追上明军的快船。
二来即便追上了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能如何?郑成功船坚炮利,施琅没有信心在海上击溃明军。
他需要时间,至少把清军水师打造成和明军水师五五开,他才会主动出击!
...
...
郑成功率领水师返回双屿后,却是有些身心俱疲。
破一城一池又如何?到头来还是得主动撤走。
坚守余姚的后果就是把自己困死城中。
虽然知道这是最正确的做法,可郑成功还是觉得有些心有不甘。
唉,要是长江之战能够顺利拿下南京,或许一切就都不一样了。至少对东虏的震动会极大,江南义士看到这个景象后也会纷纷揭竿而起吧?
一步错,步步错,现在他们只能孤悬海上寻找机会。
张煌言见郑成功一副落寞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