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南明第一狠人》

南明第一狠人_分节阅读_第28节

《南明第一狠人》 一袖乾坤 7370 2021-04-26 18:46

  D-这里。

  极盛之时,光是这里的工匠便有四百余户,吃住都在船厂里。

  造出的船只据记载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后来因为海禁政策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江船厂废弃。

  反倒是隆庆开海后,福建等地造船业飞速发展,福船成为了主流船型。

  施琅被清廷派来江南是要对付占据舟山的郑成功、张煌言部明军的。

  思来想去若在浙江沿海造船,一来容易被明军发觉提前做好准备。二来还需要征调工匠十分繁琐。

  但若是重新启用龙江船厂,则事情变得简单许多。

  南京城中有现成的工匠,现成的船坞,甚至连河道水闸都是现成的。

  只要疏通疏通,修修棚子就好了。

  施琅现在缺的是时间,要的是效率。

  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造出一批能够与郑成功水师抗衡的海船来。仅仅靠郎廷佐、管效忠、梁化凤之流手中的海船,就贸然跟郑成功开战就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

  没有人比施琅更清楚郑氏水师的强大,只有做到至少五五开他才会主动出战。

  不然若是届时清军战败,他在清廷和顺治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将会一落千丈。

  施琅自打降清后在京师赋闲多年,等了这么久好不容易等来这个机会,他自然不能轻易错过。

  好在郎廷佐此人不是专权贪功之辈,对施琅的建议悉数采纳。

  照这个节奏下去,用不了多久施琅就能拉起一票海船。

  火炮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在大规模海战中,双方除了拼谁的船大船多,再就是拼谁的炮多。

  清军的火器配置中,火炮是远远重要于火铳的。

  施琅已经跟郎廷佐打过招呼,届时要把江南清军中一半以上的火炮尽数装在水师海船之上。

  这一点郎廷佐不难办到。毕竟他是堂堂两江总督,总揽江南军政大权。这就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只有列装到这个程度,施琅才有信心和明军开战。

  虽说舟山易守难攻,但也要看双方的战力对比。

  清军就曾多次攻占舟山,打的张煌言仓惶逃亡海上。

  其实施琅对郑成功能坚持到现在是有些惊讶的。

  当初郑芝龙降清,郑成功愤然出走独自拉起一支人马可谓是白手起家。

  那时候怎么看郑成功都是死路一条。

  殊不知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郑氏水师比之郑芝龙当年的那支无敌之师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真的就是信念的力量吗?

  施琅对此嗤之以鼻。人还是要认清现实的,便是如此也不过是苟延残喘一段时间罢了。

  最终所有人都要臣服于大清的统治,那么为何不早早归降占个好位置呢?

  ...

  ...

  注1:《通典·开元礼类籑》记载:皇太子服青衿,至学宫门外,跪。执事者引立于学宫东阶,西面。博士降俟于学宫内东阶下。相者引皇太子入。执事者奉酒、修案以从。皇太子入门而左,诣西阶之南,东面,跪,拜;博士答。太子还避。遂进,授币;奉酒壶修案者从奠于博士前。皇太子拜。博士受币。执事者取酒壶修案以东。皇太子拜讫,相者引皇太子出。礼成。

  这里明确记载皇太子拜师是要行跪拜礼的,之后历朝基本都沿用。清朝反倒是先生拜皇子,真是令人咋舌。

  注2:关于龙江船厂的详细描写,可以看老坤的老书,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更送到,求推荐票啊。

   《南明第一狠人》正文 第九十七章 英雄惜英雄(第一更,求推荐票!)

  贵州,省城。

  鳌拜到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收拾水西各土司。

  这些以安氏为首的土司一点也不安分,明里暗里帮助明军袭扰搞破坏,性质十分恶劣。

  洪承畴之前让吴三桂出兵镇压,可惜吴三桂这厮出工不出力,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鳌拜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他绝不会准许有人在他的地盘上撒野。

  哪怕是本地的土皇帝--土司们也不行。

  满洲八旗以骑射得天下,鳌拜调拨各部骑兵分攻土司各寨。

  可令他惊讶的是,因为贵州山地崎岖的原因,昔日里纵骑如飞的八旗铁骑们个个都像霜打的菜叶似的没了往日的风采。

  这些土司的寨子建在深山之中,十分易守难攻。

  八旗兵好不容易爬到寨门前,因为地势的缘故一时半会攻不进去,被土司土兵在寨子里射箭射的一头包。

  在这种山地地形中,大炮自然是不可能运送上来的。

  满洲八旗的传统技能骑射也施展不出。

  反倒是更为熟悉当地地形的土兵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何况他们是为了保卫家园而战,气势上也更足一些。

  清军久攻不下,气势泄了大半。

  鳌拜见状也只能撤兵。

  出师不利,这让鳌拜十分气愤。

  回到省城后他就冲洪承畴发起了火。

  “贵州土司已经嚣张成这个样子了,你为何不早早敲打?如今这个样子,他们还有没有把朝廷放在眼里?”

  面对鳌拜的无能狂怒,洪承畴微微笑道:“鳌大人言重了,土司骄横由来已久,这是前朝就有的事情。即便再怎么敲打也无济于事。他们只信奉实力,谁的实力强大,他们就臣服于谁。”

  这句话直是把鳌拜彻底噎住了。

  洪承畴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你要是有实力,不应该把这些骄横的土司安排的明明白白吗?为何出兵一次结果却是铩羽而归?

  真要有本事别在这里嚷嚷啊,去冲土司嚷嚷啊。

  虽然洪承畴没有明说,但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鳌拜如何听不出?

  可是洪承畴说的确实在理,他又反驳不得。

  沉默了良久,鳌拜才重新发声道:“这些土鳖,老子迟早让他们心服口服!”

  “鳌大人,我听说吴三桂已经率部进入安陆了,这是要与我们老死不相往来啊。”

  洪承畴现在已经彻底对吴三桂失望,索性狠狠踩上一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不提吴三桂还好,洪承畴一提吴三桂,鳌拜直是气不打一处来。

  “老子已经上书皇上,狠狠弹劾了这厮。这种骄兵悍将不抓起来,何以安人心?”

  洪承畴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继续在一旁拱火道:“只是安陆距离贵州尚远,即便鳌大人想去捉拿,恐怕吴三桂听到风声也会及时跑路。”

  “老子不管这许多,老子就是看那个姓吴的不顺眼!”

  鳌拜大手一挥道:“你们谁都不要劝,如今这贵州有我没他。谁劝我跟谁急!”

  ...

  ...

  双屿岛。

  郑成功与张煌言商议过后,这些时日一直在努力从宁波沿海吸纳不愿意遭受清军残酷统治的遗民上岛。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bsp; 一来是他们不忍心眼睁睁看着同胞遭受东虏欺凌蹂躏,二来是因为他们确实需要一部分兵力补充。

  明军水师主力肯定是要驻扎在舟山本岛的,这样一来在双屿驻扎的水师兵力便会有限。

  只有适当的补充一部分兵力,才会让双屿的防守更为稳固。

  当然,若是那些不愿意从军的遗民,郑成功也不会强求。他们可以靠海吃海,以捕鱼为生。

  除此之外,清理港口航道,修理屋舍仓库,重新设立炮台都是要做的工作。

  郑成功发现,要想把双屿港恢复到嘉靖时期的繁荣状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日刚刚用过午饭,张煌言便兴致冲冲的来找郑成功。

  人未至,声先至。

  “大木,你猜猜谁来了!”

  郑成功放下茶盏淡淡笑道:“是什么人能让沧水兄如此兴奋?”

  “是四明山总兵官何守义,他竟然带着部众来到岛上了!”

  张煌言兴奋的就像一个孩子,神情十分激动。

  原来何守义所驻扎的四明山位于宁波府,而双屿岛就是与宁波府定海县隔海相望。

  何守义要想去舟山本岛确实有些太远了,但要来双屿岛可是很便利的。

  “唔,既是如此,我们可得好好招待一番。”

  四明山明军曾经筹集过粮草援助郑成功、张煌言,虽说数量不算太多但总归是欠了一份人情。

  “他们人现在何处?”

  “就在屋外!”

  张煌言淡然一笑道:“何总兵,进来吧。”

  何守义闻声阔步进入屋内,见张煌言身旁站着一个儒雅俊秀的男子,心道应该就是郑成功了。

  他上前几步,抱了抱拳道:“四明山总兵官何守义参见延平郡王、参见张本兵。”

  “何总兵不必多礼。”

  郑成功细细打量眼前的这个汉子。

  黝黑的皮肤,一身的腱子肉,高大挺拔的身材,一看就是行伍中的好手。

  “听闻延平郡王和张本兵来到双屿港,弟兄们便都坐不住了,吵着嚷着要跟着我来到双屿港亲眼见一面二位。我没法子,便领着他们来了,二位不要见怪。”

  何守义倒是实诚,把此来缘由径直说了出来。

  “哈哈,何总兵的这些弟兄真是真性情。”

  郑成功顿了顿道:“他们现在何处?”

  “就在屋外候着。”

  郑成功连忙道:“快快唤他们进来。”

  何守义闻言喊了一嗓子道:“都听到了吗,延平郡王叫你们都进来!”

  片刻后四五个精壮汉子相继走入屋内,纷纷冲郑成功、张煌言抱拳行礼。

  二人颔首致意。

  “来人呐,给诸位袍泽倒酒!”

  郑成功心情大好,朗声吩咐道。

  如今这个天下大势下,心甘情愿的替明廷做事的人越来越少了。

  像何守义这样自发抗清,不拿朝廷一文俸禄的义士更是可遇不可求。

  郑成功今日遇到了,自然要聚在一起畅谈一番。

  ...

  ...

  ps:第一更送到,求推荐票支持啊。

  第二更要晚上了,大家莫急。

   《南明第一狠人》正文 第九十八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第二更,求推荐票!)

  这世间恐怕没有比跟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高谈阔论,指点江山更痛快的事情了。

  尤其是这群朋友还是你的战友、袍泽。

  何守义从他如何白手起家拉起一票人马抗击东虏说起,讲到他如何辗转进入四明山区,如何一次次的抵抗东虏的围剿...

  这其中自然有很多的辛酸、痛楚,但更多的是自豪。

  在江南大地都屈服于东虏的野蛮统治时,还有那么一片区域,还有那么一群有血性的爷们敢于站出来与暴权相抗争。

  他们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其实从组织人手抗击东虏的那刻起,何守义便没有考虑生死。

  在他看来东虏势大,他们这些抗争者早晚都会身死。

  但是只要他们的抗争能够起到一些作用,能够唤醒一些沉睡的百姓那就是有意义的。

  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起来抗争东虏的残暴统治吧?

  没想到这一坚持就是近十载。

  人生有几个十年?

  十年之后他们这些人还在不在?

  何守义不知道。

  但他知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只要能够在历史上留下一抹痕迹,他便不枉此生。

  蚍蜉撼树又如何,飞蛾扑火又怎样?

  他就是要让东虏看看汉家儿郎也是有血性的!

  这么多年来,何守义觉得最对不起的除了双亲外就是追随他出生入死的这些弟兄们了。

  弟兄们为了跟着他抗击东虏,抛家弃子进了深山之中。

  大伙儿整日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就是因为一个念想,大明不该亡!他们要亲眼看到王师收复失地的那一天。

  现在何守义紧绷着的那根弦终于可以稍稍放松一下了。因为,郑成功、张煌言的大军来舟山了,来双屿了!

  他们再不是孤军奋战,再不是双拳敌四手,再不是孤身一人面对敌军如怒海狂潮般的一波又一波攻势。

  他们有袍泽,他们有战友!

  他们的袍泽就在身后!

  “何总兵,我敬你一杯!”

  郑成功听得眼角有些湿润,举起酒杯朗声道。

  “谢延平郡王!”

  何守义亦举起酒杯冲郑成功礼道。

  二人仰脖一饮而尽,相视一笑。

  其实何守义之前对郑成功是心存偏见的。

  在他看来,郑成功抵抗清军并非是为了大明好,只是为了家族的利益。

  毕竟他父亲郑芝龙降清之后遭到了屈辱的对待,在京师和软禁也没什么分别。

  郑家是不可能效忠清廷的,那么只能效忠大明了。

  但通过这段时间尤其是酒席之上的畅聊,何守义发现郑成功真的是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人。

  他或许有一部分私心,但人活一世谁又能一点没有私心呢?

  只要保证私心不影响家国天下事,那私心便没有问题。

  便说郑家拥护的唐王一系和当今圣上乃是死敌。现如今皇上不是还封了郑成功为延平郡王,郑成功不是也效忠于当今天子吗?

  现如今所有心向大明的人只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东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张煌言也是来了兴致,朗声道:“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何守义粗通文墨,能够认识一些常见字,但要说赏评诗词就真的有些难为他了。

  他望向张煌言苦笑道:“张本兵,这诗是什么意思?”

  张煌言捋须笑道:“本官经过江南一处小村庄时,一些乡亲们赶来送给我们一些吃食、蔬果。其中有一人送给本官一只黄花。本官见那菊花虽然饱经风霜但根茎依然坚挺,当时便写下此诗告诫自己要像菊花一样铮铮铁骨,不畏艰险。”

  何守义闻言恍然大悟,原来张本兵这是在借咏物抒发志向啊!

  “张本兵高义,末将自愧不如。”

  何守义对张煌言一直是十分敬重的。或者说浙江的百姓提起张煌言没有一个不敬重的。

  于危难之际奉鲁王监国,据守浙江十余载,这份毅力绝不是常人能有的。

  何守义本人也是因为受到张煌言精神的感召这才起兵抗清。

  可以说没有张煌言,就没有今日的何守义。

  “何总兵,本官与延平郡王打算经营这双屿港,不如你便带着部众来岛上吧。”

  张煌言思忖片刻还是沉声说道。

  在他看来如今的双屿港正是缺人手的时候,何守义部怎么也有一万人,能够来的话是最好不过了。

  谁料何守义却摇了摇头道:“张本兵的美意末将心领了。只是一来弟兄们在四明山已经近十载,早已有了感情,恐怕有些人放不下。二来,末将也希望替张本兵守好这片明土!”

  何守义的意思张煌言听明白了。

  如今明军在东南实际控制区域只剩下四明山区,其余地方也就是舟山。

  但舟山毕竟是在海上,真要认真说起来,四明山区确实是明军控制的东南唯一陆上区域。

  这块飞地若是失去了,明军少的不仅仅是一个据点支点,更是一口气。

  何守义守护四明山,就是在守护这口气。

  只要这口气不断,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儿郎们前仆后继抗击东虏。

  总的来说四明山区还是要比岛上危险的,何守义甘愿把自己放在危险的境地也要去守护这口气,张煌言直是感动不已!

  “既然如此,本官便不强求了。这次何总兵多带一些铳炮回去,也好抵御东虏。”

  “多谢张本兵!”

  何守义闻言大喜,抱拳告谢道。

  如今四明山不缺粮不缺衣,缺的就是铳炮。

  何守义此来就是想要厚着脸皮讨要一些铳炮回去。不曾想张煌言竟然主动开口,却是免了许多的尴尬。

  张煌言说罢方意识到这件事似乎他一个人说了不算,又转向郑成功。

  见郑成功点了点头,悬着的一颗心才算是放下来了。

  “来人呐,接着奏乐,接着舞!”

  郑成功发动长江之战时是带了全部战兵家眷的,这些家眷除了日常缝补衣物浆洗衣物外,还有一个作用便是表演歌舞。

  这也让将士们紧绷的神经可以放松一下。

  这次来双屿郑成功便带来了几十名女眷,听闻何守义来了便唤她们来起舞助兴。

  ...

  ...

  ps:第二更提前送到,求推荐票啊!

   《南明第一狠人》正文 第一百章 救命的土豆(第二更!周一求推荐票!)

  朱由榔这几日可谓是分身乏术。

  既要关心太子拜师、学业的问题,还要关注稻米收成。

  至于燧发枪仿制自然也不能落下。

  当然最让朱由榔在意的还是棱堡。

  按照朱由榔的旨意,成都城外已经建起了一座小型棱堡。

  要想抵御清军大面积推进,修筑棱堡势在必行。

  其既可以合理的分配兵员,还能保护城外的大片区域。

  不然一到大战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