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肥妻有点田_分节阅读_第194节
宋时初的视线落在家里两个小丫鬟身上:“感觉怎么样,来这边的时间不短了。”
“挺好的。”
“奴婢很开心。”
两人回答起来倒是异口同声的。
宋时初笑了笑,瞧着两人穿搭,说道:“以后你叫连枝,你叫莲墨。”
两个丫鬟终于有了名字,看向宋时初立马跪着道谢。
有了主子给起的名字,才能证明自己是这个家里的人,才能证明自己被接纳了。
===第445章 赐名===
在这个时代生活时间长了,宋时初对于这个时代特有的东西,比如时不时下跪已经习惯了。
虽然习惯,但是并不是很喜欢。
把人扶起来,说道:“好好干,不会亏待你们的,不懂不会就去问银瓶跟桂婆子,不要自作主张。”
“奴婢明白。”二人连忙答应。
从今天开始他们就是有名字的人了。
宋时初不懂他们的欢喜,朝着书房走去。
在澜衣带来的信函里还有一张纸,是顾景垣写的。
顾景垣的信件自然不能在外面阅读,打开薄薄的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字了。
复杂的繁体字承载着遥远距离带着的思念,也承担着信息。
看完信件,宋时初嘴角抽搐一下,原来先前跑到桐城的灾民都是太子在一旁推波助澜
太子觉得自己的地位稳了,但是功高震主,顾景垣在打仗方面出挑,还跟祁文承结识,关系十分的好,这也就算了,祁文承还弄出来高产的食物。
这些东西一旦被外面的人知道了,他这个太子在百姓心里的地位就会大大下降。
所以才搞出这些事情,让顾景垣的名声受到损害。
这样,太子登基的时候,才会更显功德。
可真是会谋划。
心思都用在抢功劳上面,完全忘了本质。
当官的本质不是服务皇帝,而是管制一个地方,就让地方百姓安居乐业。然而……富裕的人走回对自己生活不满意,想要更富裕,所以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比如官员的目的也不纯粹。
升官是为了发财,发财是为了升官,如果过程里多几个美人更好了。
畸形又扭曲。
然而这个世界又没有真正的乌托邦的存在。
宋时初将手里的信件放在蜡烛上燃烧起来。
这会儿,最难受的应该是顾景垣。
查到这个消息,知道自己帮扶了很久的人竟然是这样的,相当于对于过去的自己否认。
比如……
此刻的顾景垣应该会认为自己是个瞎子吧!
宋时初脸上的笑容消退,觉得自己应该安慰一下顾景垣,只是,山高路远,安慰也不可能实时传递过去。
如果这个时候有个电话就好了。
宋时初拿着纸笔,安慰的话如何也写不出来。
总觉得酸酸的。
但是……
酸酸的也得些,有时,在谈感情的时候,该有的表达还是得有的。
感情这个东西是需要维持的,需要共同经营的,她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就擅自的放弃这个权利。
既然不会写酸化,就写个酸里吧唧的诗算了。
提笔落字,将一首读起来非常有感觉的诗词写在纸张上。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写完,宋时初手臂上全是鸡脖疙瘩,立马将信给封起来,换了一只鹦鹉。绑在鹦鹉脚下。
夜色里,鹦鹉跟信鸽一样,飞出墙院。
次日一早。
宋时初走出家门看见站在门前的牛氏,牛氏一脸欢喜,看见宋时初的瞬间,门牙都快给笑掉了是。
宋时初哆嗦一下:“牛嫂子有事儿!”
“宋妹子,你给我家弟弟吃了什么神丹妙药,他病好了。”牛氏说的时候将声音压的低低的,生怕被外人给听见了。
宋时初原本以为牛氏的意思是王霖转醒。
但是瞧见牛氏脸上如何都掩饰不住的的笑容的时候,又觉得可能不是这么简单:“发生了什么?”
“昨儿你走了以后,王霖就不听说梦话,但是就是醒不来,小牛他爹守着王霖一晚上,早上的时候睁开眼睛,就发现王霖不傻了。”牛氏嘴角都快扯到耳朵后面。
“好了?”宋时初不用牛氏催促,迈步往王大娘家里走去。
步子越来越快!
宋时初走进小院,远远看见躺在床上的王霖,王霖手里还拿着一本书,恢复正常,退去脸上那副纯真稚嫩,此刻的王霖仿佛天生贵公子,优雅的很。
明明是同一张脸,明明是见了好几次,
但是这会儿看见王霖,给宋时初的感觉,就跟看着一个陌生人一样。
“这,真的是王霖?”宋时初迟疑一下,有些怀疑王霖被人给穿越了,循着王大梁要答案。
王大梁激动的点头:“宋娘子快摸一下脉搏,看看还有其他的问题没?”
宋时初看向王霖,王霖伸出自己的手:“劳烦。”
声音也是原来的声音,但是说话时候的转折语调有了不一样,憨傻的口音褪.去,一开口就跟大杀器一样,宋时初摸了i一下自己的耳朵。
这个声音有些好听。
但是,牛氏跟王大梁都很适应。
或者说,她们早就知道王大梁是这个样子的,先前跟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人就是这般说话。
不然两人表情肯定会有轻微变化,就如同好好一个北京人,生病以后开始说四川话,那肯定会被人认为鬼神附身了。
从这些细微之处,可以发现,王霖还是王霖。
宋时初手指落在王霖手腕上,好一会儿,松开手,看向王霖的脑袋,原本她觉得王霖应该做个开颅手术的,只要做了,傻病就会好了。
现在被狼啃了一口就好了。
总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我摸一下你脑袋。”宋时初开口。
王霖眼里出现瞬间惊愕,随即笑着点头。
宋时初伸手,王霖扬起上身,将脑袋我那个宋时初手里送去。
后脑勺一点点摸着,突然王霖吸了一口冷气,脑袋从宋时初手里挪开。
对上宋时初的目光,苦笑说道:“可能磕到,有些疼,我可以忍着,你继续摸就好。”
“不用了,我已经找到症状了”宋时初摇摇头。
她就说这事怎么回事,原来是被磕了一下脑子,里面堆积的瘀血消散了,当然这些天里,王霖可能会偶然性的呕吐,眩晕的感觉,而且还非常严重。
不过问题不大。
只要过了这几天就会好起来。
这也是因祸得福。
“好好照顾着,别吹风,脑子不能磕到,这些天好好,别吃太油腻的东西。”宋时初叮嘱一番,从王家离开。
见过王霖以后,她心里有一个想法,只是想法还不成熟,得以后慢慢考核,完善。
===第446章 拿个主意===
宋时初回到家里。
这会儿天依旧是晴朗的,雪水滴滴答答融化声在继续。
走回家里瞧见无数的狼皮跟狼肉,都是冻结实的,就跟石头一样。
“怎么这么多。”宋时初嘴角抽搐一下。
这么多狼肉,得吃到什么时候。
“大娘子,这是村长让人带来的,说按劳分配,您应该得到最多的。”银瓶休息一日,状态好了很多。说完往院子看一眼:“大娘子,那个县令又来找你了。”
“又来了?”现在冰雪融化了,救灾会更方便。
来这里做什么?
难不成也是按劳分配,打算给她嘉赏?
宋时初让银瓶带人把狼肉放在地下冰窟,迈步走到花厅。
罗县令看见宋时初的一瞬间搓了搓手。
对上这个举动,宋时初脚步顿了一下,往罗县令身后看去,什么都没带,这是空着手过来的,脚步慢慢往后退去。
“诶诶,宋娘子别走啊!”罗县令立马站起来,今儿过来是有任务的,可不能让目标消失。
罗县令一双老腿反应不灵敏,走到庭院的时候,脚下一个打滑,老头子腰一歪,差点蹲在地上。
还是手脚麻利的宋柔柔将人给扶起来。
宋时初听见身后的动静,嘴唇抽搐一下,任谁瞧见这画面都觉得好笑,小姑娘咬住嘴唇死死把人抱住,脸都憋成红色,宋时初赶紧伸手帮助,拉着罗县令。
看一眼罗县令的腰:“没事吧。”
“哎呦,疼啊疼死人了。”此刻的罗县令完全没了文人的风骨,靠在宋时初手上还是大喊大叫,街头的无赖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
这话语,这氛围,宋时初忍笑:“叫,你叫破喉咙也没人理你。”
罗县令老脸一红,慢慢自己扶着老腰站直身体,看一眼宋时初,咳嗽一声:“你这个小姑娘,怎么一点儿同情心里都没有。”
“同情别人顶多费钱,同情您得费好多钱不能同情。”宋时初很认真的说道。
……
罗县令老脸再次变成红色。
盯着宋时初,伸手指了指:“你一个小娘子,怎么这么庸俗,开口闭口就钱钱钱的。”
“那您过来不是为了钱吗?”宋柔柔坐在火炉子旁边,掏出放在火上烧熟的板栗。
掰开吃一个。
粉粉糯糯的好吃极了。
罗县令闻着板栗的香味,看向宋柔柔手里的板栗,再次搓了搓手,然而,这宋家的人都不一般,说没有待客之道吧,茶水茶点都有准备。
说有待客道理,但是小姑娘吃着板栗,怎么不给他老人家一口。
简直了!
“罗爷爷,您也想吃吗?”宋柔柔拿着板栗看向罗县令。
罗县令使劲点头。想吃吗,自然是想吃的!
“那您过来不是为了钱吗?”宋柔柔将手里的板栗放在自己小小的嘴里,带着稚嫩的声音在花厅回荡。
罗县令哑口无言。
宋时初瞪了宋柔柔一眼,宋柔柔起身跑了出去。
银铃一般的笑声在院子里回荡。
这个时候,宋青青从隔壁走过来,带着宋柔柔往自家走去。
花厅只剩下宋时初跟罗县令,罗县令咳嗽一声,自己走到火炉子旁边,掏出几个板栗,用牙齿咬了一下,掰开吃了两个,心里稍稍满足了一些。
看向宋时初:“宋丫头,这次啊,还真的是为了钱,除了钱还有为了你的人。”
罗县令话落,宋时初倒是没有什么变化。
然而,站在外面的银瓶脸绿了。
银瓶瞪圆眼睛差点就伸手把人打出去。
宋时初摆摆手,银瓶无奈说道:“狼肉已经放好了,桂婆子说今儿吃狼肉火锅,问您想吃什么口味的,番茄的还是菌汤,猪肚汤也可以。”
“吃麻辣的。”冰天雪地的,自然是要辣的。
宋时初给出的选择让银瓶纠结起来:“大娘子,您操劳太多了,这些天得吃清淡的。”
“胡说,听话。”宋时初关上门,把银瓶关在外面。
银瓶叹口气,麻辣是不可能麻辣了,顶多是减麻减辣的。
宋时初看向罗县令。
罗县令继续说道:“粮食衣服送过去也没用,房子都给塌了,没地方住,这不好些人生病了,现在建房子也不好搞,冬天雪地的,泥巴都不好融化,你说说这雪灾到底怎么回事,百姓的日子可怎么过。”
罗县令说着眼睛都红了。
哭穷才能捞道好处,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这是他从小学到的生活道理,用在哪儿都合适,哭,遇见问题了使劲儿哭就对了。
这次难题倒也不难,就是得卖卖惨!遇见灾难了,可以赈灾,可以开仓放粮。但是,没地方住啊!
他来靠山村的目的其实很明确,靠山村这边的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房子,而且房间瞧着都挺空档的,如果每家塞进去两户人,也是可以过日子的,就是挤了一些。
这边的靠山村,还有附近几个村子,日子都还好。
这么安排一下,那些难民居住的地方暂时借解决了。
等开春以后土地松软了,就个字建造一个棚户,暂时住着。
一边住一遍修缮旧房子。
这样艰难过一年,日子也过去了。
只是,这样的安排到底有些不妥当的地方,一家人塞两户,肯定会给人生活造成问题,谁都不乐意的。
他也可以强制下命令,只是……得跟宋时初商量好,这位小姑娘奶奶不能得罪。
“哭够了没?”宋时初往后挪了一下,看着一个老头子哭,感觉挺不舒服的。
即使心里明白,这老头子在装腔弄事。
“宋娘子,你看着这事儿不好搞啊,我一个老头子来这边当个县令,本来打算是养老的,但是这问题一个接一个的,才来不到一年,你瞅瞅我脸上这个皱纹,越来越多了。”
罗县令伸手揉了揉自己眼角。
皱纹确实挺多了。
但是,一把年纪了,如果没几道皱纹合适吗?
又不是小姑娘,还指着眼睛说什么。
“说人话!”宋时初翻了个白眼,老县令肯定要坑她了,不然不可能这么绕弯弯。
罗县令咳嗽一声,拿着手绢把眼睛上的泪水给擦干了。
看向宋时初:“百姓这日子难过啊,身为父母官,我也不想看着他们受苦,没有房子住,这段时间肯定扛不住的,你看咱们县还有一些富裕的村子,我想啊,先把灾民安置在村民家里,当然只是借助一段时间,等春暖花开,等夏日降临,就放那些人回到自己村子去,一帮一扶日子就过去了,你怎么看?”
===第447章 灾后处理===
“……”怎么看!
没有什么看法。
不得不说罗县令也是一个人精,能够想出这样的办法解决问题。算是角度刁钻,尤其是这样还真的可以把问题解决了,即使会有不少纠纷,但是换成其他人,哪儿会这么多事儿,赈灾以后谁还管灾民啊日子过不下去要么死,要么卖身给富裕人家当下人。
只有罗县令会想出这样的办法。
“办法不错,看上靠山村了?”宋时初已经明白了罗县令来这里的原因。
“嗯。”罗县令这会儿没敢继续哭穷,这个时候不能惹人烦躁了。
“可以,但是你得解决一些问题,咱们村子里的人也不能白白把房子借出去,不然帮助人了还不能罗哥好名声,对于村民性子您应该是知道的,总会有那么一些得寸进尺的,比如既然住在这里,得帮着种地打扫院子劈柴做饭?”
“应该的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