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流水迢迢》

流水迢迢_分节阅读_第124节

《流水迢迢》 箫楼 9416 2021-04-26 18:38

  卫昭端起酒杯,清冽酒光映着他闪亮的双眸,他沉声道:“他已经没有退路了,想让少君和他以‘诛奸臣,除君侧’之名,联合起事!”

  裴琰微微摇了摇头,良久,叹道:“三郎你想想,现在不是起事的时机啊。”

  卫昭抬头:“少君,眼下非反不可。我大不了逃回月落,可是少君身系这么多人的安危,皇上又对你步步紧逼,过不了多久,终会对少君下毒手啊!”

  裴琰踱回椅中坐下,直视着卫昭,道:“三郎,先不说小庆德王和岳藩都站在了皇上那边,南北势力相当。这次征战,民心向背的作用,你也看得清楚,不用我多说。咱们凭什么造反?皇上虽然狠毒,尚不算无道昏君,华朝也未到千疮百孔的时候。如果得不到百姓和百官的支持,就凭长风骑和高成区区两万人,能名正言顺地打下并坐稳这江山吗?”

  卫昭有些激动,道:“可他谢澈不也是阴谋作乱才登上皇位的?他的那个宝座,同样来得名不正言不顺!”

  裴琰一愣,转而笑道:“三郎这话,我倒想知道是从何而来的。”

  卫昭踌躇了一会,从怀中取出数封书信,信函似是年代已久,已经透着枯黄。裴琰接过一一细看,眸光微闪,他将书信仍旧折好,叹道:“原来薄公最后是死在三郎手中。”

  “少君见谅,当初在牛鼻山,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裴琰将书信放下,欠了欠身,道:“三郎,你稍等片刻。”

  裴琰出屋,卫昭将身躯放松了些,斜靠在椅中,他转动着手中的酒杯,望着炉内通红的炭火,听着窗外寒风呼啸,目光有些游离。

  脚步声轻响,卫昭醒觉,裴琰握着个铁盒走进来,他将铁盒在卫昭面前打开,卫昭低头,面色微变。

  他拿起铁盒中的黄绫卷轴,缓缓展开。待看完了卷轴上的文字,他猛然抬头,讶道:“原来先皇遗诏竟是在少君手中,为何——”

  裴琰苦笑,坐下道:“三郎,我有先皇遗诏,你有当初谢澈给薄公和庆德王的秘信,都能说明当初先皇属意继承大统的人是景王,而非邺王。是他谢澈联合了董方、薄云山、庆德王及我叔父,又命先父潜入皇宫,换走遗诏,才得以谋夺了皇位。”

  “正是如此。”卫昭有些兴奋,道:“少君,只要你我联手,将这几份东西昭告世人,再起兵讨伐,不愁大事不成!”

  裴琰还是苦笑,道:“三郎,我当初也以为这东西能作大用,可眼下看来,毫无用处。”

  卫昭陷入沉思之中,裴琰叹道:“当初我为夺回兵权,控制北面江山,才领兵出征,去打薄云山。在人前我一直说的就是薄贼逆乱,他所奉的那个‘肃帝’是假的,皇上当初皇位来得光明正大,景王才是逆王。如果现在我起兵,又改口说皇上才是谋逆,景王才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出尔反尔吗?谁还会相信我们手中的遗诏是真的?大家肯定都会认为这书信是我伪造出来的。”

  卫昭默然无语,裴琰又道:“薄云山为何不得人心?因为他本身就是四大功臣之一!当初是他扶皇上登基,现在又说皇上的皇位来得不清不楚,这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他一个逆贼,指另一个逆贼为贼,百姓们会相信吗?我裴氏也参与了当年的事情,眼下如果跳出来说皇上是逆贼,文武百官、天下百姓,同样不会相信的。”

  卫昭也想明白了这一层,他自嘲似地笑了笑,拿起那几封信函,轻吁了口气,将信函投入炭火之中。

  望着火苗腾起,将信函卷没,他呆呆道:“少君,依你所见,现在该如何行事?”

  裴琰将先皇遗诏再展开看了看,眉间闪过一抹伤痛,何为真?何为假?怕是连自己都说不清——他不敢再想,将遗诏也投入炭火之中。

  室内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二人愣愣地望着信函与遗诏化为灰烬,待青烟袅袅,徐徐散去,裴琰方低声道:“三郎,说实话,回京前,你是不是想扶庄王上位?”

  卫昭心念急转,终知庄王保不住,索性坦然道:“不瞒少君,正是。”

  “可眼下,咱们要想活命并达成目的,庄王不可保。”

  卫昭不语,裴琰道:“眼下既不能公开起事,静王手中又无兵,就只有借庄王之手来除掉皇上和太子。要想不引起天下人的怀疑,便一定得由庄王来背这个黑锅!”

  见卫昭仍不语,裴琰给他斟了杯酒,续道:“庄王既有谋逆的动机,又有谋逆的兵力。若是皇陵大祭,高成带兵冲入,咱们在一片混乱之中,除掉皇上、太子和庄王。到时只需说是庄王谋逆,皇上和太子与其同归于尽,咱们再扶静王上台,自是顺理成章,不会引人怀疑。静王势孤,又是咱们扶他上的台,自然会乖乖听话,你我何愁大业不成?!”

  卫昭轻转着手中酒杯,沉默许久,终仰头一饮而尽。他靠上椅背,斜睨着裴琰,悠然笑道:“看来,我还得重回庄王府演一场戏。”

  裴琰起身,向卫昭长身一礼,肃容道:“三郎,咱们这次做的,是比以往更艰险百倍的事情,裴琰在这里先谢过三郎。”

  卫昭忙起身还礼,二人相视一笑,裴琰忽然有了些特别的感慨,语气诚挚地道:“三郎,到了今日,我才觉得你我不是对手,而是知己和朋友!”

  卫昭大笑,笑声中,他穿窗而出,室内只余他悠长的声音:“少君,等这件事办成了,咱们才是真正的朋友!”

  ------------

  141 一二九、生死相托

  江慈趴在窗前,望着院中银絮乱飘,又回头看了看沙漏,无奈地撅了撅嘴,吹灭了烛火。

  正睡得朦胧之时,隐约听到房门被推开,她心中欢喜,却将呼吸声放得平缓悠长,似是熟睡过去。

  黑暗中,他轻轻走到床前,他在床边坐下,他轻抚上了她的额头。

  他的手指冰冷如雪,让她不自禁地打了个寒噤,只得坐起,嗔道:“明知道人家装睡,故意这样。”她又将卫昭冰冷的手握住,捂在胸口,寒意让她忍不住打了个寒噤,胃中一阵翻腾,伏在床边干呕起来。

  卫昭忙拍上她的背心,急道:“怎么了?”

  江慈喘气道:“兴许是着凉了。”

  卫昭不欲让她看见自己的夜行衣,摸黑端来茶杯。江慈喝茶漱净口,仍旧躺下。卫昭悄然除下夜行衣,钻入被中将她抱住。二人静静地依偎,屋外雪花飘舞,屋内,冰冷的身躯渐转温热。

  “无瑕。”

  “嗯。”

  “你,是不是要去做很危险的事情?”她终于将盘桓在心头数日的话语问出。

  他一惊,良久方道:“你放心,我是在做一些事情,可并不危险。”

  “真的?”

  “真的。”

  “不骗我?”

  “不骗你。”

  “骗我是小狗。”

  他将她抱紧了些,低声道:“你怎么不长记性,我们不做小狗,要做两只猫。”

  她笑了起来,得意道:“我现在觉得,两只猫也不好玩,得生一群小猫,满屋子乱跑,那才好玩。”

  会有这一天吗?他怔然,忽然涌上一阵极度的恐惧:从来以命搏险、从来渴求死亡,今日却有了牵挂,若是——她该怎么办?月落又该怎么办?

  她觉察到了他的异样,痴缠上他的身躯。他暗叹一声,任这微弱的火苗,在这大雪之夜,将自己带入无边无际的温暖之中。

  这场大雪,连绵下了三日。

  十一月初十起,裴琰与董方等大学士在内阁,整日筹备着冬闱与冬至日皇陵大祭。

  十一月初十,裴子放起程离京,前往梁州调停督复河工。

  这日夜间,大雪终于慢慢止住,但京城已是积雪及膝,冷旷的街道上空无一人。

  大学士殷士林正在灯下撰编今年冬闱的试题,当写到“死丧之威,兄弟孔怀”时,慢慢放下了手中之笔。

  他推开窗户,望向西北黑沉的天空。这一生,可还能登上星月谷的后山,与情同手足之人并肩静看无边秋色?

  他回转桌前,视线落在案头一方玉印上——殷士林,不由摇头苦笑。真正的殷士林,二十年前进京赶考之时,便被他杀死在野猪林中,现在的这个殷士林,谁能知道他本不过是个沉默寡言、只爱读书的月落少年木适呢?

  窗外,从檐上悄然落下一个身影,穿窗而入,殷士林忙将窗户关上,转身行礼道:“教主。”

  卫昭除下面具,看了看桌上,道:“今年冬闱的试题?”

  “是。”

  卫昭道:“今年冬闱是赶不上了,以后,还得劳烦五师叔,想法子多录咱们月落的子弟。”

  殷士林一愣,讶道:“教主的意思是——”

  卫昭在椅中坐下,道:“五师叔请坐。”

  殷士林撩襟坐下,身形笔直,自有一番读书人的端方与严肃。卫昭心中欣慰,将与裴琰之间诸事一一讲述。

  这一年多来,风起云涌,惊心动魄,卫昭却讲得云淡风清,殷士林默默听着,待卫昭讲罢,他才发现自己竟出了一身大汗。

  他想向面前之人下跪,匍伏于他的身前,行月落最重的大礼,可卫昭却抢先一步,在他面前缓缓跪下。

  殷士林终忍不住流下两行泪水,伸出手轻抚着卫昭的头顶。卫昭感受着这份亲人的疼抚,忽起孺慕之心,低声道:“师叔,这些年来,我夜夜都做噩梦,不知自己能否活到明天。”

  殷士林一声长叹,卫昭喉头哽咽,道:“师叔,此次若是事成,自然最好,无瑕还能继续为我族人尽心尽力。可若是事败,或是不得不以命相搏,无瑕便可能再也不能回来。”

  殷士林自是知道皇帝的厉害,无言以对。

  “师叔,四师叔有治国之才,将月落交给他,我很放心。可华朝这边就只有拜托您了。”

  殷士林将卫昭拉起:“无瑕,你起来说话。”

  卫昭肃容道:“师叔,如果此番事败,将来仍是太子登基,您作为清流一派,请力谏太子,不要再强迫我族强献姬童。若是事成,而我又不在了,您得看住裴琰。”

  殷士林对裴琰知之甚深,点头道:“自当如此。”

  “我们现在能做的,便是尽力为月落争取几十年的时间,这几十年,绝不能让裴琰登上那个宝座,但也不能让他失去现有的权力。”

  “嗯,他若为帝王,只怕会翻脸不认人,不肯兑现诺言;他若没有权力,自然也无法为我月落谋利。”

  “是,静王虽然势孤,但也不是省油的灯。师叔您要做的便是在他和裴琰之间周旋,尽量保持让他们互为制肘,让裴琰落在我们手中的东西能起到作用。废除我族奴役,允我月落立藩,这些,都要让裴琰一一办到!”

  卫昭的声音沉肃而威严,殷士林不由单膝跪下,沉声道:“木适谨遵教主吩咐,死而后已!”

  卫昭将他扶起,道:“师叔,还有一事托付于您。”

  “教主请说。”

  卫昭从怀中取出一本册子,递给殷士林:“这些年来,我利用皇上赏赐的财产和受贿所得,在全国各地办了多家商行,现在是由同盛堂的盛掌柜在主理。我若不在,这些人和商行便交给师叔了。师叔是读书人,可也应当明白,若无雄厚的钱财做后盾,咱们将一事无成。”

  “是,木适明白。”

  “还有,这些年我抓到了很多官员的把柄,也在一些官员家中安插了眼线,都记在册子中,师叔您见机行事吧。”

  殷士林将册子展开,从头至尾看了两遍,再闭目一刻,将册子投入了炭盆之中。

  卫昭曾听师父说过这位五师叔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也不惊讶,微笑道:“师叔行事谨慎,无瑕实是欣慰。”

  殷士林却似有些犹豫,卫昭道:“师叔有话请说。”

  “教主,裴琰的那些罪证和他亲书的诏令呢?”

  卫昭为这件事想了数日,心中有了决断,便道:“师叔,您在华朝,与虎狼周旋,那些东西放在您这里,有风险。”

  殷士林也知自己宦海沉浮,平时为了在清流一派中维持声名,得罪了不少人,保不准哪一天就有事败或是被削职抄家的危险,放在自己这处确实是有极大风险。而自己显然也无法亲回月落,把东西交到四师兄手上。但他仍忍不住问道:“教主打算将东西交给何人?眼下送回月落也来不及了。”

  卫昭起身,道:“我想把这些东西托付给一个人,如果我回不来,就请他带去月落,交给四师叔。”

  “哦?何人?”

  “他是一个君子,一个当今世上,最了解裴琰、也最有能力保护这些东西的人!”

  京城大雪,位于京城以北二百余里处的朝阳庄更是覆于积雪之下。

  黑夜,雪地散发着一种幽幽的冷芒,亥时末,一队运送军粮的推车进了河西军军营。

  高成得禀,便亲至粮仓查看,他持刀横割,“唰”声轻响,白米自缝隙处哗哗而下,高成用手接了一捧细看,冷冷一笑,什么也没说,转身回了营房。

  刚进屋,他面色一变,但马上又若无其事地将门关上,吹熄烛火,带着一点怒意大声道:“都散了,不要杵在外面。”值守的亲兵知他最近心情不好,恐成被殃及之池鱼,忙都远远躲开。

  高成跪下,低声道:“王爷怎么亲自来了?天寒地冻的。”

  庄王坐于黑暗中,眼眸幽幽闪闪:“我不亲自来和你交待怎么行事,放心不下。准备得怎么样了?”

  高成压低声音道:“我昨晚沿裴琰提供的地形图走了一遍,由马蹄坡至皇陵,确实有一条隐蔽的山道,可以绕过锦石口京畿大营。只是需穿过一处山洞,山洞内有巨石壅堵,只可容一人匍伏通过,估计这处得耽误一点时间。”

  “如果太早动兵,怕会引起怀疑。”庄王沉吟道。

  高成道:“也不能用火药炸石,我倒有个主意。”

  “说。”

  “还有十天的时间,可以找些石匠来,将那巨石凿开些,事毕将他们杀了灭口便是。”

  “只有这样了。”庄王点点头:“大祭是巳时准时开始,我和裴琰、三郎会将父皇还有太子拖在方城上,让他们不能下方城发号施令。三郎会让光明司卫控制皇陵内其他地方。你一听到钟响,便在这个时候迅速拿下皇陵外姜远的禁卫军,然后换了禁卫军的衣服,开进皇陵,只说静王在京城谋逆,你们奉旨进陵保护皇上。你让一部分人控制文武百官,其余的人上方城除掉父皇和太子,控制住裴琰。”

  高成讶然:“静王不去皇陵吗?”

  庄王冷冷一笑:“哼,裴琰要利用我,我就反利用他,别以为我不知道他怎么想的。我借三郎之口,允他划关而治,让他以为我真的是走投无路才找他。他反过来劝我不要起兵,要咱们借皇陵大祭,向父皇和太子下手,然后栽赃给静王,他再扶我上台。我估计,到时静王肯定会装病不去皇陵。”

  高成也想明白,高氏倾覆的仇恨滔天而来,咬牙道:“这是他惯用的伎俩,借刀杀人,过河拆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