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三卷濠州镇]
第14节第十四章上行下效
第十四章上行下效
拿着还带着油墨香的“首届英语竞赛”的考试卷,唐浩明小心的将试卷对折再对折,然后放进了自己的上衣口袋,从小到大各种各样的竞赛唐青参加的比较多,所以对这次所谓的全县英语竞赛颇有些嗤之以鼻,这样唐浩明有些恼火,于是决定拿着标准答案在家中让唐青考一次,看看唐青能在全县的范围内能够排到多少名次,当然试卷的抬头也没有注明是竞赛用卷。
“林书记,中午有时间么,几个老朋友说你都来濠州几个月了,还没有请你吃个饭,有些说不过去了,你看看中午能安排的过来么?”走进唐浩明的办公室毕恭毕敬的站在办公桌旁的一个个子不高、精瘦带着眼镜梳着大背头的是镇企业改制办公室主任单新辉,三十岁出头,对唐浩明一直都是客客气气、恭恭敬敬,这让唐浩明有些别扭。
“单主任,不要那么拘束,都和你说过很多次了,你怎么每次来我办公室都和去纪检会似地,我又不是审案的。”唐浩明把桌子上的东西简单的收拾了一下,然后看着站的笔直的单新辉用一种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语气说到,“中午是哪几个人?正好我还有个事情准备问你,这磷铵厂的改制材料不是很全吧,关于设备和厂房的折旧是不是不太准确?还有企业员工的买断金额是不是没有按照标准执行?”
“磷铵厂的事情比较特殊,本身就是重污染的化工企业,原料和成品的腐蚀度相对比较高,所以设备和厂房的折旧要远比其他企业高。职工问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有些老职工在磷铵厂工作了一辈子了,对磷铵厂有的比自己的家还亲,所以心里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抵触心理,一直在向上面反映对于磷铵厂拍卖过程中存在的猫腻和质疑,其实我们都是严格按照各项标准在执行的,老职工过于敏感了一些,而且这是大势所趋,那么多年在他们手里也没见到磷铵厂有什么好的发展,半死不活的拖到现在。”单新辉扶了一下架在鼻梁上的眼镜,不温不火的说。
从一堆文件中翻出一份显然时间不短的材料,纸张有些许的发黄,抬头是《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唐浩明翻看着这份不知道已经翻看过多少次的文件,心中却对单新辉“与己无关”的淡漠语气有些不满,不过就像是单新辉说的一样,大势所趋,企业改制就是大势所趋,而那些老职工只不过是没有跟得上时代步伐的老顽固而已。
“你等下把关于企业改制的所有省、市、县里的相关文件都拿过来给我,濠州企业改制前期的工作我没有接触,还需要把这些文件的精神研究的更加透彻一些,对了,中午是谁请吃饭?”唐浩明觉得还是应该先把相关的文件再次的研究、巩固一遍然后进入这项工作。
“秦老板和张老板,还有企改办的同志作陪。”单新辉说完没有等到唐浩明的回复转身离开了他的办公室,“唐书记,我去整理一下你需要的文件,中午见。”
唐浩明对单新辉帮助自己定下了中午的饭局有些不高兴,但是却对于单新辉话中提到的秦老板和张老板更加不高兴,他不明白在濠州不管是朱局长与王三贵、陈忠和还是单新辉与这两位老板的关系为什么总是有些说不清道不明,似乎本来应该十分排斥的磁铁两极却在濠州这个古怪的地方牢牢的吸引在了一起。没有主导权就不仅失去了话语权,往往也失去了生存权,唐浩明很不喜欢这样纠结在一起难以理清楚的关系。
“小兵,这秦老板和张老板你熟悉么?”坐在小兵的车上,唐浩明开始打探起他想知道的事情,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嘛。
“唐叔,你怎么提起这个了,哦,知道了,中午是他们俩请客的吧。”小兵把车速放慢了下来,中午吃饭的地方离镇政府只有五、六公里的路程,小兵还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司机,“秦老板是做货运发家的,在濠州还是比较有实力的,濠河是环绕濠州的一条内河,注入淮河,基本上濠州一半的码头集装箱都是他的公司的,听说这两年他想从水上往陆上发展,水面上的风险太大,谁也不知道水底下有什么东西。张老板以前被王三贵和陈忠和的装修公司压着改行做了土建,现在濠州大部分的土木建筑都是他盖起来的,不过装修什么的就都是被别人承包的。”
唐浩明听了小兵的话,大概的猜到了他们二人中午请吃饭的意图,这样的两个人联合在一起请他吃饭,如果没有目的是说不过去的。唐浩明生平最不喜欢和包工头打交道,不知道有多少干部被他们各种的“物色”腐蚀成为阶下囚,他打心底反感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这类人。
“中午你帮我挡着酒,我下午还有事情,林书记找我谈事,喝多了就把车放在饭店,我跟单主任回去。”唐浩明心中有种强烈的预感单新辉绝对不会替自己挡酒,而自己对于酒这种东西实在是有些另类的免疫,只好提前交待小兵。
“呵呵,行,唐叔,喝多了我就在车里睡觉,不耽误送你回家就成。”小兵挠了挠脑袋,把车停好,和唐浩明一起走进了饭店。
“中午我们就不喝酒了啊,我们要学习唐书记的作风,上班时间绝对不喝酒。”看着大家都已经坐好,单新辉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话。
唐浩明楞了一下,据他所知,濠州的酒风还是相当鼎盛的,只要是和吃饭沾上边的事情,一桌子人不喝倒一半那就是对客人的不尊重,心中却对单新辉的评价更加的低了三分。
“上行下效”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总是有着长足的发展,似乎领导干部们做些什么,底下的人就必须要跟着做什么,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为官”所必须要掌握的一门功课。乾隆皇帝喜欢赵孟頫,所以乾隆时期流行赵体;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喜欢董其昌,所以当时又流行董其昌的字。一切,都得从上边来。不过如果真的是能够完全的“上行下效”,能够在自己所管辖的范围内把“酒”这个东西从工作中剔除,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不过随即唐浩明又苦笑一下,这似乎太理想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