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远见的人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尚龙套装(共7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做一个有远见的人
一
回北京的路上,已经是深夜,照理来说路上应该没车才对,但却堵得水泄不通。于是,我一边拿出了电脑敲打着文字,一边随着车慢慢地往前挪动。半小时后,我找到了原因:机场的路开始翻修了,三条车道变成了一条车道,车流汇集,于是堵车了。
这些年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才修了几年的路一定要在深夜扒开看看的现象。其实不仅如此,刚修了十年的大桥要爆破重建,刚建好的房屋又在保养,新规划的城市在暴雨过后会内涝。GDP上升的同时,雾霾也随即而来。
陆铭教授的《大国大城》中写道,今天城市的基础设施糟糕和公共服务的短缺,是因为历史预测的人口大大低于实际人口。
当年对大城市规划的失败,就是因为没有远见,从未考虑过这个城市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会有这么多人到来。其实,当你看到很多城市拥堵的环路,就会知道,当年的城市规划者没有考虑到几十年后或许人人都会有车。
同样的事情,似乎每个国家在发展的路上都走了同样的路:先污染,再治理。
为什么我们很少看到德国的路会翻修,英国的大桥为什么总是这么坚挺,日本的排水系统为什么这么畅通?
有一天我走在路上,杨絮飘入了我的鼻子,我的鼻炎开始发作。我一边打着喷嚏,一边想:为什么种杨树呢,因为杨树长得快,短短几年后就能够看到成效。
但你走到那些森林中,走到那些发达国家的路上,你能看到松树、楠树、橡树。我想起了某知名作家说的那句话:“这个国家不缺聪明人,而缺少踏踏实实不求快的笨人。”
而一座城市种的树,往往能反映这座城市规划者的思维模式,是急于求成,还是慢工出细活。
二
我们身边,总是拥有太多短视、急于求成的聪明人。
我想起刚开始当英语老师时,市面上最多的教材就是“几天搞定什么”,比如《三天搞定英语词汇》《五天搞定雅思阅读》,最可怕的是《三十秒搞定英语语法》。
说实话我觉得很可悲,因为我们这些人从小学开始学英语,一直到今天,少说也有十多年的时间,也就学成了这样。我们都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相信这些速成的教材呢?
不能否认,这些书还卖得很好。但是,就算看完,英语不好的人还是那么多。
这种思路逐渐蔓延到这些年,你能看到那些奇怪的知识付费,什么“如何让自己年薪百万”“如何让自己成为月入五万的白领”“怎么写出百万级别畅销书”……
我记得一个同行曾经开了一门写作课,收费七百元,文案写着“三天就能让你变成写作高手”。因为文案足够吸引人,第一季卖得特别好,他到处跟别人说自己一季的课赚了一千多万,拿这个噱头自吹自擂了好一阵。
接着,他开了第二季,再也没人知道他赚了多少,因为差评如潮,后来他的所有课都卖得很糟糕。
只想捞一笔钱就走,于是时代就只允许他捞一笔钱。
这样的人很多,比如那些贪官为什么会顶着这么大风险贪污,因为他们看到的只有眼前的利益,看不到未来的铁窗生活。
高手和菜鸟的区别其实就在这儿:高手的眼睛像探照灯,照射着这个民族和自己的未来,但菜鸟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光鲜与利益,或许能红一时,却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模样。
三
有这么一个故事。主人公叫里克·雷斯科拉,是世贸大厦南大楼的一位办公室安保主管,此前的越战退伍上校。1993年,他经历了一次地下停车场爆炸,对逃生的重要性深有体会。于是,他每年都安排全公司的员工做两次“紧急逃生演习”。
很多人都抱怨,说他戏真多,事儿真多,当个领导太把自己当回事。
但在他的坚持下,公司还是同意每年给他两次安排全体员工执行演习的机会。这样的训练,持续了八年,当然,八年里,抱怨从来没有停过,大家抱怨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抱怨没意义的紧张。
谁也没想到的是,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的飞机袭击了世贸大楼,瞬间周围一片火海。大家手足无措,像热锅上的蚂蚁,惊恐着、嘶喊着。混乱之时,雷斯科拉拿起了扩音器,组织员工立刻按照演习逃生。结果,第二架飞机在十七分钟后撞击时,他已经指挥两千五百人逃离了现场。
可惜的是,雷斯科拉再次回到南大楼救援时不幸遇难,离开了这个世界。
后来,有人把他的事迹改编成了一出音乐剧,这部音乐剧在美国很火,叫《战士的心》。
如果没有雷斯科拉的远见,这两千五百人恐怕就性命难保了。最后时刻,是那些抱怨的人救了大家吗?是那些指责别人的人救了大家吗?都不是,正是那些有远见的人,救了大家的性命。
直到今天,我经常会观察身边那些经常体检健身的、下班后努力学习的、没人监督依旧热爱读书的人,许多人认为他们不正常,不是,他们不过是一群有远见的人而已。
真正的远见,常常与现实相悖,常常不被人理解,但那些远见,却着眼未来。
四
字典里说,所谓远见,是一种对未来的推理能力,它和许多技能一样,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积累。
所谓远见,应该基于三种能力之上,它们分别是:洞察力、判断力、学习力。
我一点一点地说:
《神探夏洛克》里最令人惊叹的就是夏洛克的洞察力,他在第一次看到华生时就推断他肯定去过阿富汗,当过军医。
后来你再仔细观察,发现他特别喜欢这样刻意练习,看到任何一个人,就在一边分析,而且分析得头头是道。这样一个既有天分,又刻意练习的人,久而久之,洞察力一定是越来越强。
一个有远见的人,一定是个洞察高手。
比如预见外卖一定会兴起的餐厅老板,比如那些在微信公众号刚开始做就入驻的高手……很多人说他们赶上了好时代,说他们聪明,却忘了这些远见都基于对生活的洞察力,以及养成了观察的习惯。
命好不如习惯好,人要养成思考生活里的新鲜事物的习惯,要学会足够开放,同时保持思考。
除此之外,还要具备判断力。当新事物向你扑来,你不是要照单全收,而是要学会思考什么重要,什么需要,什么必要,放弃不想要的,毕竟人的时间有限,精力也有限。
除了这些,你还需要不停地学习,具备第三种远见的基础:学习力。
仔细观察身边,所有具备远见思维的人,都是终身学习的高手。他们无论年纪多大,都对新鲜事物好奇,对年轻人尊重,因为他们很清楚,年轻人和新鲜事物才是这个世界的未来。
五
直到今天,我越来越尊重那些着眼于未来的人,越来越高看那些未来具备巨大发展潜力的人,比如,我会尊重一个在图书馆认真学习的孩子,而不会太在意一个在学生会呼风唤雨但学习上不思进取的主席;我会更尊重那些虚心学习的人,而不会在意那些自居高位的人。
因为一个人重要的不是他现在站得多高,而是他是否还会朝着更高的方向前行。
同理,你看一个人更不要看他现在如何,而要看他的趋势和潜力。
埃隆·马斯克觉得人类肯定会用完石油,于是开发了电动汽车,又觉得地球肯定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于是创建了SpaceX,还成功发射了“重型猎鹰”运载火箭。他还计划把一百万人送到火星。
那些曾经被人当成疯子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活在当下,而是因为他们着眼于未来而已。
奥美互动全球董事长布赖恩写过一本书叫《远见》,书里说:“职业生涯不是短跑比赛,而是一场至少长达四十五年的马拉松。”
其实你纵观生命,或许会是一场一百年的马拉松;但如果你纵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时间或许更长。
我想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和知识分子的使命:当所有人都活在当下时,我们应该看到更远的地方,去思索自己的未来,这个国家的未来,这个民族的未来。 李尚龙套装(共7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