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我已经长大了,放手吧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尚龙套装(共7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爸妈,我已经长大了,放手吧
在我身边,已经不止十个朋友跟我讲过这样的话:我想学这个专业,可是我爸妈逼着我考那个专业;我喜欢这个女生,但是我爸妈逼着我和那个女生结婚;我以后想干这个,但是我爸妈逼着我以后从事那个……
每次听到这些话,我都会想起我的美国朋友Rachel。她在一家中国慈善机构工作,工作非常有意思,他们公司帮助那些被拐卖的卖淫女孩重新获得一项技能,比如学英语、补衣服。因为这些女人没有技能,被警察救出来后,发现没钱谋生,又回去继续卖淫。可是,谁想卖淫啊?警察只是把她们救出来,却无法使她们走回正确方向。这个公司几乎不盈利,靠着众筹和NGO补助活下来。对于员工来说,工资当然很低。好在她是一个外国人,可以在零碎的时间通过教英语赚钱。
一次吃饭的时候,我问她:“Rachel,你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份工作?”
Rachel耸耸肩说:“因为很好玩儿。”
我继续问:“可是,你爸妈同意你做这些事情吗?”
Rachel很疑惑地问:“这是我的生活,为什么我要得到他们的赞同?”
对于美国人来说,他们一直觉得,父母只是生了我、养了我而已,凭什么干涉我的选择呢?在中国古时候就有这种自由主义思维。古人曾提出这样的观点:父母对孩子没有恩典,因为父母在没有通知孩子的前提下就把孩子生了下来,所以,父母应该对孩子抱有一份愧疚感。
这个观点,后来再次得到巩固。
因此,我在美国的时候,经常看见很多孤寡“空巢”老人,孩子一年难得回来看他们一次。那个时候,我明白了孝顺的可贵,也知道中国文化“养儿防老”的重要性。有时候我很难理解美国的家长,为什么不让他们的孩子陪在身边,可是他们说:“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我们有我们的。”反观我们的文化,更让人容忍不了的是一些拿孝心当枪使的中国家长。
我身边有一个哈尔滨朋友,读了一所不太好的大学。大二那年,他实在受不了那里的学习,受不了身边的同学整日抱着电脑混时间,受不了在这个地方再浪费两年。于是,他自学了计算机,在中关村自己开了一个小门面帮别人修电脑,因为他修得很不错,又讲诚信,所以回头客很多。生意越来越好,也越来越花时间,因此在大三那年,他递交了退学报告。
他觉得既然什么也没学到,还不如现在就在商界拼出一条血路,至少这些是自己喜欢的。
他的父母得知后,连夜从老家的一个小镇飞到北京,在他的宿舍门口跪着,让他把书读完。
每次他讲到这些,都哭得跟一个泪人似的。
于是,他放弃了那个小店,继续了一年多的学习,拿了学位证。
可是,这个时候跟他一起开店的几个小老板,都已经雇上三四个员工,付了房子的首付了。
他想,反正自己还年轻,没关系,从头来呗。毕业后,他再次谈了一个店面,找了之前一起的合伙人,准备东山再起。
意想不到的事情又来了,他的父母在小镇上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在税务局当一个科员。他很生气,回家问父母:“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给我铺路,而我又不喜欢?”他的父亲只是默默地说了两个字:“稳定。”
他的妈妈说:“你在外面不仅爸妈不放心,我们出个什么事儿你也赶不回来。这是我们两个人深思熟虑的结果,你还小,慢慢就知道爸妈是多么用心了。”
那天晚上,他们再一次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母亲再次跪在了地上,父亲则大骂:“我们生了你、养了你,你还这样对我们,不孝!不孝啊!”
……
现在的他,就在哈尔滨一个小镇的税务局过着安稳的生活。前些日子他来北京,跟我讲,现在他最开心的,就是单位谁的电脑坏了让他去修,修好之后有一种快感。
我说:“有没有想过再来北京拼一把呢?”
他说:“没有。”
那天我们喝到很晚,他也跟我讲了很多。他的故事,我是征求他的意见后写出来的。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告诉我的一句话:“现在我确实无忧无虑,但是我最恨、最怨的是我的父母。”
我不知道读这篇文字的你是怎么想的。父母给了我们很多,从我们学习到做人,从我们上学到工作,从我们的过去到将来。这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那两位老人。可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他们给我们设定的一条路,我们就是不愿意走,而矛盾就愈演愈烈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你长大了,而他们,还以为你是小孩儿。
父母为什么要强迫你做你不喜欢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为你好。可是,他们忘了,你已经长大,世界也在变化,总有一天,你会明白谁是对自己最好的那个人。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小时候你不愿意吃药,我逼着你吃,病才能好;小时候你不愿意读书,我逼着你学,你才能有今天。因此,现在你喜欢这个女孩子,她的背景不好,我逼着你和她分手,你才能遇到更好的;今天你喜欢做这份工作,但是不稳定,我逼着你换工作,你才能有更好的选择。毕竟,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要多。”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你选择的这份职业能让你过得很开心,你现在的伴侣能让你觉得自己很幸福。
父母的逻辑看似没有问题,可是,他们都是基于三个字:“小时候”。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只是他们不知道你已经长大了而已;世界变了,只是他们还不知道世界变了而已。因此,如果你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受他们的牵制,又不想让他们难受,那么你就要用他们的价值观告诉他们,你已经长大了。有个小故事,希望能告诉你一些什么。
一个作家前辈整天在家里写书,他的父母每次看见他在家里待着不去工作,都会很生气。因为在他们眼中,写书怎么养活自己,写书怎么获得社会地位,他又不是郭敬明、韩寒。他们认为真正的工作,最起码应该出门和人打交道,然后做点儿具体的事情。父母甚至给他介绍了许多工作,可是他都拒绝了。
看着他天天坐在电脑边上疯狂地码字,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来,父母终于怒了。矛盾几乎每天加剧,父母主动攻击。幸运的是,他的书出版的那天,父母的怒火竟然都消了。而现在,每次他写书熬夜的时候,母亲总会端来一杯牛奶,而父亲总在外面吹嘘自己的孩子是一个作家。
我开玩笑地问:“你是不是把稿费给你爸妈了?”
他说:“要是这样就好了。”
我说:“那是为什么?”
他说:“因为我知道我的父母喜欢毕淑敏老师的书,我托了很多人找到了毕淑敏老师,请她帮我作序。他们看到序竟然是毕淑敏老师写的,就知道我没有干不正当的事情了。我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们我在做什么。”
的确,父母的价值观和我们的价值观一般不一样,而对于很多父母来说,他们已经不知道这世界上多了很多甚至他们都没听过的职业,也不知道在大数据下,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竟然有多种多样的类型。但在他们的价值观中,一定有和我们重合的部分,从这里打开突破口,间接地告诉他们:我做的事情,是我自己喜欢的,而且,我不小了,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曾经一个朋友被父母安排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职业,和父母辩论无果,他离家出走,一个星期没有给父母打电话,消失了。父亲到处找他,给他的好友打电话,说:“你告诉他,只要他回来,干什么都行。”
他知道后,回来了。父母气得脸红。
可是,时间是化解误会的唯一良药。他回到了家,话不多,却过上了自己喜欢的日子,父母一开始生气,可逐渐看他这么开心,也慢慢知道自己当时思想的局限。后来,当他过得幸福,又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以后,父母和他都笑了。
再看看那个回到哈尔滨的朋友的例子,他为了满足父母,过上了自己不喜欢的生活。父母是满意了,但是看见他脸上终日没有阳光,我想他的父母也在怀疑自己的决定,而他也终于在最后把自己生活的一切不顺心归罪于父母。
既然都和爱有关,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因为你从未在他们面前,认真地说上一句:“爸妈,我已经长大了,放手吧。” 李尚龙套装(共7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