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李尚龙套装(共7册)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李尚龙套装(共7册) 李尚龙 5072 2021-04-19 19:11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尚龙套装(共7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讲好一个故事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我们知道的许多传说都是口口相传留下来的故事,那个时候没有文字,口口相传的故事其实是集体创作的结果。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人和人完全不了解对方的时候,只是单纯用形容词介绍自己,说什么自己是个很友好、很上进的人,还不如直接在介绍自己的时候,讲一个故事。

  《故事思维》的作者叫安妮特·西蒙斯,是美国知名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在这本书里,我获得了很多启发。

  书里有个人叫斯基普,35岁,在美国接手一家自己家族的公司,因为他的背景和年龄,股东们普遍不太信任他,毕竟,股东都是他爷爷那一代的人。这个时候,故事登场了。斯基普第一次在股东大会介绍自己时,讲了他的一个亲身经历:斯基普说,他曾经给一家造船厂画电器平面图,那时,他恰恰是这个专业的高才生,又从小在船上长大,对船特别熟悉,很快画好了图,自认为万无一失。却被船厂的一个工人发现了错误,斯基普开始很不服气,心想怎么可能,直到他亲自去船厂一看,才发现果然错了。原来斯基普是个左撇子,和一般人的视角是反着的,所以图纸就画反了。

  后来在船厂的同事送给他一双网球鞋,左脚是红色的,右脚是绿色的。人家是想告诉他,从今以后一定要分清左右。现场很多人都笑了。他还说:这个事儿还告诉我,以后就算再有把握,也得听别人的意见,哪怕那个人是一个每小时只挣六块钱的工人。

  斯基普讲完以后,股东们都笑了,那些怀疑的眼神也随着这个故事的终结消失了。因为股东们从这个故事里听出了几层意思:第一,这个斯基普虽然年轻,但已经拥有一线工作的经验,也从工作中得到过教训和磨炼,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种纨绔子弟;第二,不能仅仅根据一个人的身份,就先入为主地给他贴上标签,那样只会导致自己的判断出错;第三,他会听股东的建议,他甚至会听一个每小时只挣六块钱的工人的建议。

  这个故事的结局显然是斯基普打消了股东们的疑虑,而他做的,仅仅是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是传播价值观的载体,好的道理不要直接说出来,放进故事里。

  接下来,我们介绍五条讲故事的要点:

  一、自我介绍

  第一种类型的故事,是要告诉别人“我是谁”。在一个场合,你如果需要介绍自己,只需要介绍三点:我叫什么,我为什么来这里,我想要干什么。

  比如我叫李尚龙,我是被张总邀请来的,我希望手上的这个项目可以找到合作伙伴。当然,也可以用一个更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你最好提前想好。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当你想说服别人时,对方最需要听到的不是信息,而是你是谁。尤其是年轻一代,你要先介绍你是谁,和他们关系拉近,才可能传递自己的价值观。

  比如我上课的时候,都会花一分钟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个老师,也是个作家。一个滞销书作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陪大家一起度过考试的艰难时期。

  只有说明白你是谁,说清楚你和他们是一路人,才可能使他们明白,你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就是讲自己的亲身经历。

  从今天起,就在家写几个自己的故事,用来拉近彼此的故事。

  不过有一点请注意,这时候最忌讳编出一个故事,硬安到自己身上。一般情况,不是自己的故事,就算讲出来也会有痕迹。谁都不是傻子,如果人们发现你在胡编乱造,会适得其反。

  二、说出自己的目的

  人天生是有警惕心的。《纽约时报》在1999年做过一个民意调查,结果有63%的人认为,和别人相处时要小心再小心,还有近四成的人认为,别人一有机会就想利用自己。尤其是面对陌生人和位高权重的人。

  所以,刚见到人家时,有时候你直接说出自己的目的,反而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我来这儿就是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找人合作。”

  “我来这儿就是希望能赚到钱。”

  “我今天见到您就是想跟您聊聊怎么共赢。”

  当然,如果你不想直接,也可以隐晦一些。

  在《故事思维》里,安妮特讲了一个故事:她认识一位商人,一直在艾滋病患者关怀中心做志愿工作,他在请商界人士捐款的时候,总会讲起自己的一段旅程,这个故事帮助他筹到很多钱。那是他去以色列的时候,那里有一个淡水湖叫加利利海,它和死海拥有同一片水源。当地人告诉他,死海没有出水口,所以水的流通受阻,导致湖水盐分不断升高,最终失去了生机。而加利利海有出水口,水不断流入、流出,就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这个故事讲完,现场的商人都听懂了。虽然目的没有直接说出来,但却通过这个经历告诉捐款者,帮助他人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只有在获得财富的同时又懂得施舍,才能像加利利海的水那样活起来。

  把目的放在故事里,更容易让人接受。

  三、讲一个有愿景和智慧的故事

  有愿景的故事很好讲,你只需要在故事结尾指向未来就好。

  “我希望……”

  “我相信未来会更好……”

  这些句子本质都是愿景和期待着未来的故事。关于智慧的故事,我的建议是大家一定要买一本《伊索寓言》,把这本书看一遍,再讲一遍,讲到滚瓜烂熟。很多传播智慧的故事,都被公元前六世纪这个叫伊索的人讲过了。

  我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同学,每天坚持听英语,随着自己的不断努力,他居然习惯听不懂了。这是因为他的方法有问题。正确的方法应该是……

  这个故事讲完,同学们对正确方法记得就更清楚了。

  四、讲一个有价值观的故事

  我再强调一遍,故事是价值观的载体。如果你想讲一个深刻的道理,就配上故事。美国有一位博士叫克里斯托弗·盖尔,曾经在美国的改革行政管理协会当主席,他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个45岁的男人到他们那儿去面试,这个男人是公务员,面试过程中不停地说自己长久以来如何加班加点地工作,如何取得了各种成绩。可突然间,这个男人心脏病发作,倒在地上,等到救护车赶到的时候,人已经不行了。盖尔博士和员工们全都惊呆了,因为这个男人本来打算从一个高压的岗位跳槽到另一个更高压的岗位上,也就是从一个成功的位置跳到一个更成功的位置,没想到却死在了现场。盖尔博士认为,政府也好,公司也好,很多组织所秉持的“一切以效率为先”的原则究竟对不对?这样是对生命的漠视。

  后来,盖尔博士致力于改变传统的工作观念,每次宣扬自己的价值观时,他总是给听众讲这个猝死的故事,希望借此告诉人们,他们原有的工作原则可能是错误的,不断地要求员工加班加点,是在变相杀死他们。

  在美国,这样的演讲家很多,他们都是从故事出发,然后讲到自己的道理。你想要告诉大家着火时捂住口鼻很重要,你就可以从一个曾经被烧死的孩子的故事讲起;你想要告诉大家系安全带很重要,你就可以从一起交通事故的故事说起。

  五、适当地停顿和抓住细节

  其实在听故事的时候,听众大约只能听到15%的词汇,许多内容他们是不会记住的。他们评价一个故事是好还是不好,主要是依靠讲述者的表情、姿势、着装等等。

  所以,你的故事不仅要有好的内容,还要用真实表情传达情感。

  比如在讲到紧张的事情,可以闭上眼睛,用好我们的身体语言。比如讲到惊讶的事情,可以忽然“啊”一下,用好我们的语气和“特效”。在强调什么时,可以忽然停下。讲故事不一定要一直说话,适当地停顿,有时会让故事意味深长。

  曾经有一个在底特律贫民窟长大的人,给安妮特讲过自己的经历:他的弟弟妹妹加起来共有十个,在他35岁的时候,其中一个自杀了,另外还有两个死于暴力事件。在他的整个童年和青年时代,家里都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说这些事的时候,他一直把双手插在裤兜里,眼睛看着地面,语气很缓慢,直到他说自己是家里唯一高中毕业的男人时,他才仰起头,露出坚毅的表情,语速也快了起来。

  就算这个故事内容一般,但光是语气就能感动到每个人,这就是细节表现得到位。很多故事之所以好,就是因为细节好,有时候一个细节,可以支撑得住一部电影。细节决定成败。

  就比如,刚才提到的贫民窟故事里,其实我们可以思考,他为什么不说自己生长在一个大家庭,而非要强调“十”呢?因为“十”这个数字是细节,把一个抽象的大家庭概念具体化了。数字能很好地吸引人的眼球,数字就是细节。我们之前说过,孩子如果多听到数字,会提高他对数字的敏感度。大人也是一样,数字包含的信息很多。

  还有一个更令人喜欢的细节,就是他讲的每一句话,都在说自己。

  所以,这就是讲故事的最重要的事情,记住:说自己。 李尚龙套装(共7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