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加快实施工业经济国际化战略
建开放型体系 引世界大公司 扬大企业优势
青岛加快实施工业经济国际化战略
本报青岛12月15日电(记者:宋学春 报道) 岁末,黄海之滨传出喜讯:今年1至11月,青岛工业再上新台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5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7%;完成工业增加值48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8%。青岛市多年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蓄势而发,结出累累硕果。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在工业经济发展领域实施的稳健推进战略取得明显成效。“七五”期间实施的技术引进战略、“八五”期间实施的名牌战略、“九五”期间实施的大集团战略、“十五”期间实施的工业园战略,使青岛工业逐步挺进全球经济竞争。目前,青岛已累计引进雀巢、可口可乐、松下等50家世界500强企业,这些企业在青岛投资兴办了84个项目。青岛在境外建立的企业(机构)已达82个,投资项目覆盖3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海尔集团境外注册资本1.3亿美元。今后5年,青岛计划在境外投资建厂(销售公司、研发机构等)100家以上。
今年,青岛市委、市政府推出工业经济国际化战略,与“十五”期间的工业园战略同步实施。突出创新,以国际市场为导向,青岛加快建立开放型工业体系,即建立招商引资新机制,以重点项目为载体,抓好与国外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合作;抓好重点项目的产业链、产品链和市场链招商;加大外资并购企业的招商力度,积极引进技术和研发机构;积极扩大出口,实现市场国际化,主要是出口产品多元化、出口市场多元化和出口方式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年10月,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18.5亿美元。今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可达25亿美元。
目前,青岛各大企业纷纷与国际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或合作关系。青岛啤酒集团与世界最大的啤酒生产商美国A—B公司签订总额为1.82亿美元的合作协议,海尔、海信、澳柯玛、黄海橡胶等企业也与三洋、住友、GE、皮列里等国外著名公司开始战略合作,建立起多种模式的战略联盟,进行市场、项目、贸易、技术和资金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为在国际竞争中夯实大企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大企业优势,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大企业发展的“六个一”目标,即一个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好班子、一个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一个上市子公司、一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一个国际化的工业园和一个与之合资合作的国际大公司。眼下,青岛各大企业集团正朝着这一目标奋力冲刺。 青春之岛 活力之城:人民日报里的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