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佳”路
泸州枫叶佳德学校 李娟
在枫叶佳德,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成长平台,我们读书、我们学习、我们与学校共成长,感受枫叶的美好。
开启探索学习之路
在象牙塔里的时候,阅读是美妙的事情,它陶冶情操,增长技能。工作以后我总是很傲气,觉得自己读了点书,有点本事,工作认真勤劳,看别人都懒惰贪心。可是在工作中我却常常碰壁,我感到自己的情商很低,不会与人相处,不会“力争上游”,由此变得焦虑、不自信、浮躁、迷茫。我想要读书,为自己增长技能,学一些与人相处的方法,以便立足于社会。我想要读一些书让自己的内心安定。可是这一切只停留于“想”。生活总是很“忙”,我缺乏“自律”,所以耽误了好些时光,没有阅读,我更加心急迷茫。来到枫叶佳德,学校规定每学期都要共读一本书,还规定要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我心里挺开心的,想着这下总算有人管管我了,我终于又捧起书来了。
因为迷茫、浮躁,我在佳德开始了自己的学习探索之路。
脑袋“卡”住
一切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顺利。学校每学期、每假期都会推荐一本书,老师们一起共读。我们读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肖川老师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和《不跪着教书》、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总是在学校推荐以后,便迫不及待地去看。捧着一本书,心里真是无比的喜悦,感觉自己也拥有了教育理想。我看得热血澎湃。可是当书本归柜,走进现实时,我恍然发现,我的工作生活并没有什么变化。我走进了迷茫的学习之路。我不停地想,我该怎么做呢?
2017年发生了一件事对我的内心产生了很大的打击。吴校长为大家推荐了暑假的共读书《穆斯林的葬礼》。很久没有看文学专著了,我非常期待。吴校长在为大家推荐时,几近落泪。看到她那么心痛里面的人物,我更加迫不及待了。会后当晚我开始了阅读。时间一点点过去,我没有“深深”地感动,我以为自己还没有读到主体。我继续向前,可我还是没有“深深”地感动。我读啊读啊,直到读完,依然如此。这时我想起了以前在象牙塔里面通宵读书落泪的场景,我感到失望、心痛,我心痛我自己。我这是怎么了?我的心怎么变了?我的脑袋“卡”住了。
学会思辨
于是我开始探索学习“做人”,我买回了一本《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在阅读中我感到有点吃力,不能理解。我想应该是“历史和古文字功底不好”加上脑袋“卡”住了的原因。于是我到喜马拉雅上开始听郦波教授讲《曾国藩家训》,我深深地被感染了。曾国藩的勤劳苦读和“笨”,我都有。他用一生学习、反省、引导。他知进退,善识人用人。他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他人。他是“自律、勤奋”的典范。我发现自己很会用耳朵学习,于是我开始“听”并“写”,在写的过程中有了意外的收获。它就是思辨,我有了自己的认识。我再带着自己的认识回去“看”书,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一遍遍地听,一遍遍地写,一遍遍地看,便有了一遍遍的“认识”。“看、听、写”是这个时期我的学习方式。我的“脑袋”又回来了!我很欣喜自己的发现。
心的回归
在这种欣喜的心情下,我迎来了新学期2019年春学校的推荐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它和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样都是作者记录自己的教学管理过程以及对教学的思考。以前我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时候,自己的认识没储备好导致了“读了就忘”,甚至觉得“那说的都是语文数学的事”,可是现在再去看这些书,真的是感慨万分。苏霍姆林斯基是真正地走进儿童世界,真正地认识儿童、帮助儿童学习成长为人。《给教师的建议》里面的每一节都能引发我对教学的思考。如何真正地开发学生智力,如何切实地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如何去推进教学计划,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如何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等,每一个小点都值得去思考、研究和实践。我想到了很多,记录了很多。我又回到了刚刚进入教学工作时的那种状态:总会冒出特别多的点子、有意义的教学思考和行为,心里念着孩子。当我心无旁骛,真正去做事情的时候,我感到无比幸福。我的心回来了。
心是一切的源泉
我开始学习王阳明心学。心浮躁了、焦虑了,我便迷失了自己。把自己的心照顾好了,一切都跟着好起来了。我学着关照自己的心,引导自己的“起心动念”。去除心中的“傲、忽、躁、妒、怠、愤、贪、吝、怨”。起心动念好了,幸福随之而来。
王阳明心学就是一个“心”字。心诚于己、诚于世界、心诚则明。每个人的心中拥有无尽的宝藏。拥有怎样的心,就拥有怎样的世界。
我们有一群人因为王阳明心学走进了“致良知四合院”,我们每天定时线上同步“读”书,每天关照引导反省自己,互读互励。有志愿者老师提供每日学习音频,帮助我们理解古文。
象牙塔里面的我单纯地享受阅读的喜悦,工作之后的我单纯地碰了壁。我无比幸运地来到了佳德,是佳德给了我“规定”的自律,把我再带了回去,是佳德给了我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去找回自己的脑袋和心。
“看、听、写、读”然后“思考”,最终形成自己的“认识”,这就是我在枫叶佳德的学习之路。 枫叶百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