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23个中文老师
武汉枫叶国际学校 王本玉
他叫冯子仲,与众多来此学习的孩子不同的是,别人是冲着枫叶的英语特色而来,他却是来学中文的。
我是他的语文教师。
刚从英国转来的孩子
作为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的新的语文教师,第一堂课我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开场白。
走进304班的教室却让我傻了眼:一组的一个孩子桌上一堆书,他正一本本往书桌里塞,口中还念念有词,一直低着头;三组的一个孩子整个身子趴在桌子上,手里拿着玩具不停地摆弄,偶尔才会抬头看看老师;四组的一个孩子一人霸着两张桌子,两手叉开,板凳在他的屁股下发出咯咯的响声,他的黑板似乎在教室门外……眼前的一切用“乱七八糟”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不过五组的一个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穿着一件洁白的短袖衬衫,干净的脸上,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始终随着老师的身影而动。免了开场白的我,直接开始了课堂规范的讲解。整节课上他坐姿端正,丝毫不为周遭的“情景”所影响。见我注意到他时,他微微一笑,真懂礼貌。他就是冯子仲,我喜欢。
语文学习开始了,因为第一次的好印象,对冯子仲我不由得多了一些关注。我很快就发现,他在课堂上依然端坐如钟,认真倾听,眼神充满求知,可就是从不举手参与发言和讨论。我第一次尝试着让他站起来认读刚刚学过的生字时,他满脸通红,迟疑了片刻,才小声说:“不认得。”同学们都疑惑地望着他。不知谁嘀咕了一句:“他是英国转来的。”那孩子一脸无辜地看着我,我立刻意识到是自己的不对。我对他了解不够,不应该贸然让他站起来,好在此刻下课铃响了。
孩子们在冯子仲学习中文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
下课后,我来到冯子仲身旁,向他郑重地道了歉。同学们也叽叽喳喳地向我介绍起来:“冯子仲的英语成绩特别好!”“他的英语口语太美了!”“他说得太快了,我们都听不懂他说的什么!”听到同学们的羡慕和赞美,他又满脸通红了,微笑着对我说:“王老师,我想把中文学好!”清澈的眼神中流露出的是信任和坚定!我拍了拍手,对孩子们说:“我们大家教冯子仲学中文,他教我们学英语,好不好?”“好!”孩子们欢呼着拉着冯子仲去玩耍了。我也为自己能给一个英国孩子教中文而充满了喜悦与期待。
小老师演绎各自精彩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构建枫叶快乐课堂的核心理念。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预习课文的方法后,我决定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而这也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经历了胆怯、害羞、尝试的过程之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当“小老师”。有的同学为了能当好小老师,甚至跑到图书室查资料,主动到办公室向我请教,为的是能在“教”大家时一展与众不同的风采。而我作为语文教师也乐得在一旁欣赏他们各具特色的精彩演绎。更主要的是我期待着冯子仲主动举手的那一刻。
该学习第五课《煮书》的生字了,做好了准备的孩子们纷纷举起了手。我看到冯子仲与往常的神情有所不同,没有看着黑板,双手不停地端起来又放下去,也不是在举手。他低着头,眼睛盯着课本,嘴里似乎在嘀咕着什么。我装作不经意地走过去,轻声问他:“今天要当小老师吗?想教大家学哪个字?”他用手指着故事的“故”。我摸着他的头说:“OK! ”
轮到冯子仲教大家读生字了,他拼读“ɡ–ǔ–ɡǔ”(故),同学们跟着拼读“ɡ–ù–ɡù”,他又拼读“sh–ǐ–shǐ”(事),同学们则跟着读“shì shì”(整体认读音节)。他读“ɡǔshǐ”,同学们读“ɡùshì。”一个人教,22个人跟着学,跟读的字音和教读的字音完全不一样,但没有一个人起哄,没有一个人点明,也没有一个人迟疑,只是觉察到冯子仲在每一次孩子们的跟读之后嘴角会稍稍地扬起,一副释然的表情。接着,像其他“小老师”一样,他让大家用“故”字组词、用“故事”说句子,最后一个环节是再次带着大家拼读字音和词语。他拼读的是“ɡ–ù–ɡù”“sh씓ɡùshì”,同学们跟读的声音一次比一次响亮,那是肯定,是赞许!冯子仲呢,他的读声也越来越大,微笑又一次回到了他的脸上。那是成功的喜悦,是收获的自信!站在一旁的我立刻用手机拍下了这个美丽的瞬间。
等到孩子们互相学完了本课的生字后,我带头鼓起了掌。孩子们也开始鼓掌,并把目光投向冯子仲。他羞怯地回到座位,还不忘对大家说:“谢谢!谢谢!”同学们的掌声更响了。我激动地对大家说:“同学们,王老师的掌声是给冯子仲的,也是给你们的。奖励他今天终于走上讲台当上了小老师,感谢你们教他学会了拼读。我相信在304班,冯子仲的中文会进步很快,因为他有23个中文老师。”教室里一片欢呼。窗外的阳光也拼命地挤了进来,尽管开着空调,我依然感到热浪扑面而来。
静静等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为人师”,304班的孩子们在冯子仲学习中文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每次选择所教生字,冯子仲都是第一个,这样他可以选到最容易教的那个;周测成绩一出来,满分学生会主动前去给他纠错,并指导他一个一个书写,甚至耐心讲解,不厌其烦,简直比自己学习还要用心;每个同学教读生字时都不会忘了点冯子仲站起来回答问题,只要是差不多就会给予他肯定和表扬。当看到冯子仲的一点点进步时,全班同学都会欢呼雀跃,兴奋不已。而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只是在一旁指点着、参与着、鼓励着。与其说是我在教孩子们学习语文,不如说是大家共同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他们才是我的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这是一节阅读课,正在进行轮读,即每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倾听、正音、赏析,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该冯子仲朗读了,教室里似乎格外地安静。“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读到这里冯子仲停了下来,求助的眼神望着我。
我笑着说:“猜一猜,你会认得它。”
“坐着汽车?”
“NO! ”全班同学异口同声,我也摇摇头,并示意大家不要提醒。
他继续猜:“乘着汽车?”
“OK! ”
朗读在继续。
当遇到像“藏龙山、漫山遍野、闪耀”这样的生僻字时,大家会停下来,一个一个地教他拼读,并告诉他词语的意思。当他读到模棱两可的地方时,他会停顿思考比较一下再接着读。同学们习惯了,也不着急,等待着他继续往下读……冯子仲读书的声音并不大,读书的声调也不太标准,而且语速很慢。但每次轮到他读课文,孩子们的倾听都会格外认真,发言格外主动,课堂活跃却并不凌乱。渐渐地,猜字的时候少了,纠错的机会也少了,他的朗读速度也越来越快了。当他一字不错地把内容读完时,教室里的孩子们会不约而同地响起掌声。我也会对他竖起大拇指。在同学们的认可中坐下来,他也会握着拳头为自己加油。看来这个英国来的小家伙已完全融入了班级群体的学习中。
“把课堂还给学生”目的就是唤醒学生的心理内力。担负这一唤醒任务的不仅仅是老师,还有学习者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同伴。善意提醒,静静等待,唤醒他人,成长自己。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成长的快乐,正是枫叶课堂追寻的最高境界。我有幸成为这一过程的参与者、研究者、享受者。
都是主角
“课前导读”“美文赏析”“校园写生”等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活动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冯子仲的“课前导读”是304班的保留项目。“请大家跟我读。”每天的语文课就在他那独具特色的指令中开始。谁教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是主角,共同发现,共同进步,共同分享。
“冯子仲本来拼得对,可是因为字写不好扣了太多分。”语文科代表徐芷慧遗憾地说。
“王老师,他的这个字只是写得不太规范,其实笔画是对的。”同桌拿着冯子仲的周测试卷申辩着,比自己考差了还着急。
“写这个字的时候,我记着‘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可是写得太散了。”冯子仲手指着超出格子的大大的“赢”字,不好意思地解释着。
这是每一次周测纠错时教室里出现的情景。比起朗读和表达,书写可能是冯子仲学习中文遇到的最大难题,而他的学习总是牵动着所有孩子的心。虽然他的检测成绩并不太理想,但每每看到这一幕,我都坚信,304班孩子们的真诚帮助一定会得到回报,那一天不会太久远。
一场大雪过后,迎来了期末检测。
“冯子仲的作文得范文了!”“这次词语检测有15人得满分,冯子仲98分!”几个“消息灵通人士”迫不及待地告知了大家考试结果。纠错课堂几乎成了冯子仲表扬会。
“我觉得冯子仲上语文课比上英语课还要快乐。”郑禹洋总是快人快语。
“我感觉冯子仲的语文比我学得还要好。”宋东辉的赞美中羡慕的成分更多一些。
孩子们开始写字了。刚刚还热闹的教室也已安静下来。再看冯子仲,正把试卷上的词语一个一个工整地抄写下来,而笑容始终挂在嘴角。4个月,从0分到98分,他得进行了多少次这样工整的抄写啊。
我望向窗外,树枝上的积雪,在冬阳的照耀下一点点融化、滴落,无声无息。雪融入大地,孕育着又一个春天。304班的孩子们,纯真无私的童心,正像这纯净的冰雪,滋润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营造着充满春天气息的班级氛围。
“王老师,”冯子仲的喊声打断了我的沉思,“为什么语文课那么少呢?”看着他喜悦的眼神,激动的我不知所措。他接着说:“我太喜欢上语文课了!”
“我也喜欢!我也喜欢!”一下子孩子们欢呼着围了过来。满足、陶醉、幸福都不足以表达我此时的内心感受。
我想说,谢谢你们!
是你们让冯子仲爱上了我的语文课,爱上了枫叶的中文学习生活。 枫叶百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