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一卷]
第26节第二十四章看着惊心却似平常〈1〉
省委李书记和房省长从榕江市考察工作后,专门赶来滨江市,来到驻军招待所,看望联合调查组的同志。
握手问候之后,李书记问省纪委商副书记,“调查如何进展?”
“根据张平波同志的反映材料,我们是从教育大宗采购的供应商的漏税入手,在掌握一定证据后,把校服供应商抓捕归案,那个老板已承认自己有漏税行为。”商副书记汇报说。
“漏税数额核实了吗?”房省长问道。
“因为历年的数额难以一下子统计,还没有完全核实。”
李书记问张平波:“张平波同志,你是本地干部,你能做个估算吗?”
“可以。嫌疑人明确已承认这一次二十多万套校服没有申报纳税。这一批总货值就一千五百万,他又没进项发票,那单就17%的增值税就漏了两百多万,如果他一年冬夏两批,就算五年的时间,总共超过二千五百万。”
房省长听完张平波的估算,站了起来,“不得了啊。滨江市的税收和财政收入总排全省的末位,跟偷漏税有着很大的关系。我马上通知省国税局和地税局,各派一个工作组,今天就进驻滨江配合你们的工作,国家的税款,一分都不能少。”后面两句说得有点恨恨的,“先补后罚,分分钱都给我捋上来。”
“那可多谢你们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啰。”刘主任握住房省长说。
“我们就不再打扰了,请张平波同志陪我们到滨江市委市政府去看一看。”李书记对刘主任说。
李书记和房省长到滨江市的这一天,也是林清丰到滨江市任代市长的第一个市长接访日。由于规划局的请示批复问题,耽搁了他半天的时间,等到他来到信访办,以刘大柱为首的海阳县下塘镇二十一名农民兄弟已经等在那里。
当信访办主任向二十一位农民介绍说,这是咱们市刚到任的林市长,二十一位农民齐刷刷跪了下去,刘大柱对林清丰说:“请林市长为我们做主。”
林清丰从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也没思想准备,一时有点慌神。信访办主任忙说:“大家请起,有啥问题可以跟林市长谈嘛。”众人却没人站起来,刘大柱又说:“我们要讨个公道,夺回损失。”
林清丰定了定神,走过去,硬是把刘大柱拉了起来,对他说:“我们是共产党政府,不是封建社会的公堂,不要搞下跪的那一套。我们会给百姓做主的。大家都起来吧。只要大家反映的问题是真实的,我就舍了这身肉,也要解决问题。”说完后又一一把大家拉了起来。又说,“大家坐下谈吧。”
“林市长,我们这二十一位农民兄弟被诈了三十多万,还耽误了孩子的学业。”
“说具体一点,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给我听听。”林清丰拿起笔记本说。
“我们都是海阳县下塘镇的农民,我们的孩子去年都在我们镇牛岭初级中学毕业,学校的阮校长动员我们,让孩子们报读金洲市职业中专,由他推荐、录取,领孩子去金洲,每人交了一万五。可孩子们在那大半年没上过课,找学校退钱,说要找推荐介绍人,回来找阮校长,说是签合同,他也没法,又不问不管了。这可叫我们这些农民兄弟咋办?三十多万啊!”
林清丰听完后,心里明白了个大概,这是受了“三无”学校的骗,问题是那中学校长还为何那么积极推荐。想到这里,便对信访办主任说:“你打个电话给海阳县教育局,让他们局长立即上这来。”
刘大柱又告诉林清丰,“为这事,我还找公安局报过案,市公安局还扣过阮校长,可不知咋的,又放啦。听说是市领导发话的。”
“呵,有这回事。”林清丰有点接过热山芋的感觉,心里想,自己刚上任不久,市委书记吴佰民又去了省党校学习,工作上千头万绪的,尤其是经济建设这一块,可别让这个热山芋引入了泥淖拨不出来,更重要的是是谁给这个山芋加了热;联合调查组进了滨江,查的是教育的问题,可一直没通报调查情况,只知道几个供应教育系统物资的老板被扣起来;今天这热山芋要能抛给他们,该多好啊!可又一想,市长接访日受理的问题都不能解决,那还咋当这市长?有好多眼睛看着啊。
正考虑如何解决这问题,办公室的同志把省委李书记和房省长他们领到信访办接待厅来。一看到他们,林清丰心想,又多了几双眼睛。
“李书记、房省长,你们来视察指导工作,没先打声招呼,可让我们出丑啦。”
“清丰,有点家丑,露出来解决它,总比发霉烂掉好吧。”房省长笑着说。
“你今天接访日是碰到丑事吧?”李书记的笑问让林清丰真有点不好意思。转眼看见刘大柱正跟张平波、谢榕江、李江锋他们说着话,心里有点困惑。
“这二十一名农民兄弟来反映他们为子女读书被骗的事。”
“又是教育的事。”房省长说了一句。
李书记接口说:“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学校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党和政府啊。”
林清丰从李书记的话中听出了倾向性,顺势问道:“中纪委在我市教育系统进行调查,有什么结果了没有?”
“他们的调查已有了突破,在适当的时候会通报给你们的。你们要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呵,滨江人大的张平波同志也是调查组的成员,你还没见过吧?张平波同志,来,来,这位是你们的林清丰市长。”
“你好。”“你好,你去北京开会,五套班子见面会没碰到。唉,你认识刘大柱他们?”
“十多年前我在他们镇当过派出所所长,刘大柱是我培养的治保主任。”
“他们反映的问题,你了解吗?”
“虽说现在生活好啦,可一万五对这些农民兄弟来说,也不是小数目啊!去年底,就是我领大柱上公安局报的案。”
“当初是如何处理的?”林清丰问旁边的谢榕江。
“我们以涉嫌诈骗拘留了那位中学校长,可市府法制局下达行政复议,认为证据不足,在人大考评会上,市委吴书记批评了我们的工作。根据领导的指示,我们早已放了那位校长。”不知林清丰的态度,谢榕江也不带倾向性。
谢榕江讲了一半,黄新平也已赶到。他这些天,日子可真不好过,联合调查组在海阳县中小学调查,可又没说明要调查什么,也没通报查出什么,听说公安局抓了几个供应商,向公安局打听,也打听不到个啥,真让人找不着北。想找吴书记了解一下,说是去了省党校,也找不到,真是缺了主心骨。
“林市长,我是海阳教育局长黄新平。”
“黄局长,你来得正好。这二十一位农民反映你们下塘镇牛岭中学阮校长,推荐他们的孩子去读中专,结果被骗了三十多万。你了解情况吗?来,你跟他们谈谈。”
“这个事情……去年底不是有结论吗?阮校长也是为了提高升学率,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嘛。”
“那我们咋办?”刘大柱问。
“你们……你们应该找那学校嘛,该去金洲打官司就打官司啰。”
“咋打?你教我们。一切都是阮校长办的,钱也是他向我们收的,交的。”
“黄局长。”林清丰打住黄新平,“你明确告诉我,那些学生的录取,属于国家统招统录吗?有经过教育招生部门录取吗?”
“不是……也没有。”
“那为何阮校长那么主动积极地替那学校收钱呢?”林清丰的脸开始绷起来。
“……”黄新平无话可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