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二)晋初东夷种落之多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咪咕公版·读史札记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五三二)晋初东夷种落之多
《晋书·武帝纪》:咸宁二年二月,东夷八国归化。七月,东夷十七国内附。三年,东夷三国内附。四年三月,东夷六国来献。是岁,东夷九国内附。太康元年六月甲申,东夷十国归化。七月,东夷二十国朝献。二年三月,东夷五国朝献。六月,东夷五国内附。三年九月,东夷二十九国归化,献其方物。七年八月,东夷十一国内附。八年八月,东夷二国内附。九年九月,东夷七国诣校尉内附。十年五月,东夷十一国内附。是岁,东夷绝远三十余国来献。太熙元年二月辛丑,东夷七国朝贡。《惠帝纪》:永平元年,东夷十七国诣校尉内附。盖十六年之间,东夷之来者十有七,国数逾二百。其中固多前后屡至之国,然东夷国数之多,可想见矣。自是之后,惟孝武帝太元七年九月,东夷五国遣使来贡方物。此外不复见于史。盖鲜卑渐强,艮维失驭;继以中原丧乱,东渡以后,声威益不逮远使然。然窃疑亦有史失其事者。肃慎之在东北,距校尉颇远,然成帝时曾遣使来贡,又入贡于石虎、苻坚时,皆曾贡其楛矢,则当时东北与中原形势,实不甚隔绝;以晋初东夷来者之盛,而谓至惠帝以后,便尔阒然,似于事情不近。若谓诸国皆小弱,远隔则不能自通,则《苻坚载记》载:太元六年,康居、于阗及海东诸国凡六十有二王,皆遣使献其方物。此六十二王,不知但指海东诸国言,抑并计康居、于阗,或西域尚有他国,然其中必以海东诸国为多,则无疑义。七年,海东诸国又遣使献其方物。然则当东晋中叶,东夷国数,仍不减于西晋之初。国数如是之多,而谓自惠帝初元以降,仅太元初年五国一至,似终难于相信。即谓如是,亦其至者之少,其国数之未曾大减,似犹可推想而得也。然则东夷当慕容氏初亡时,仍是部落分立。句骊、百济之强大,盖尚积渐而致也。
《晋书·张华传》:“乃出华为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领护乌桓校尉,安北将军。抚纳新旧,戎夏怀之。东夷马韩新弥诸国,依山带海,去州四千余里,历世未附者二十余国,并遣使朝献。”华之出,据《本纪》,事在太康三年,则《传》所谓二十余国者,必即《纪》所谓二十九国者也。《东夷传》云:禆离国在肃慎西北,马行可二百日。养云国去裨离马行又五十日。寇莫汗国去养云国又百日行。一群国去莫汗又百五十日,计去肃慎五万余里,其风俗土壤并未详。泰始三年,各遣小部献其方物。此诸国当在今黑龙江省北垂至西伯利亚,盖绝远之国,偶尔一至。又云:“至太熙初,复有牟奴国帅逸芝、惟离模卢国帅沙支臣芝、于离末利国帅加牟臣芝、蒲都国帅因末、绳余国帅马路、沙楼国帅钐加,各遣正副使诣东夷校尉何龛归化。”诸国之名,颇与《三国志》所记三韩诸国之名相似,当去校尉治所较近;魏置东夷校尉,居襄平,而分辽东、昌黎、玄菟、带方、乐浪五郡为平州。后还合为幽州,及文懿灭后,有护东夷校尉居襄平。见《晋书·地理志》。《纪》所记东夷诸国,大约皆此等部落也。此十国之至,《纪》皆不载,可见当时四夷朝贡者,《本纪》不能尽记其事。余谓惠帝而后,东夷未必遂绝,似可信矣。
《地理志》云:“后汉末,公孙度自号平州牧,及其子康,康子文懿,并擅据辽东;东夷九种,皆服事焉。”此所谓九种者,似袭古九夷之文,非真当时种落有九。魏晋时之东夷校尉,其威棱之远,实不逮公孙氏,而诸国来者犹盛。谓公孙氏时服事者,乃止九种,其非事实可知。南北朝、隋、唐间修史者,好饰文辞,致失史实,往往如此。《三国·魏志·齐王芳纪》:正始七年春二月,幽州刺史毋丘俭讨高句骊,夏五月,讨濊貉,皆破之。韩那奚等数十国各率种落降。又《晋书·文帝纪》:景元四年,天子申晋公九锡之命,司空郑冲率群官劝进,有云“时俗畏怀,东夷献舞”。《乐志》:食举乐东西厢歌“亹亹文皇”“韩濊进乐”,所述即一事。此皆魏时事也,可见东夷当魏时来者亦盛。 咪咕公版·读史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