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企鹅科普(第一辑)

命运逆转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企鹅科普(第一辑)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命运逆转

  1962年1月,哈里·赫斯在剑桥大学就“海床的非永久性”发表演讲。由于当时仍有许多地理学家不认可大陆漂移说,赫斯便随意地把自己的观点称作“地理诗篇中的一章”,毕竟当时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海底传送带的说法。但观众席上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被赫斯的这一观点深深地吸引了,他决心改变人们的看法。

  他名叫弗雷德·维恩(Fred Vine),从那以后他开始了对海底磁场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北美太平洋沿岸进行的海底调查显示,一连串呈“斑马纹状”的高磁与低磁带,由南向北纵向分布。后来维恩的导师德拉蒙德·马修斯(Drummond Matthews)在印度洋的洋中脊上发现了类似的磁条带。根据这两条磁条带,师生二人把海底扩张和磁极逆转(地磁反向)理论结合起来。他们提出,每当地球磁场发生翻转,洋中脊喷发出的岩浆都会呈现与上一个磁场相反的磁极。结果就是正常磁极与逆转磁极相间、对称地分布在大洋中脊两侧。

  他们当时还不知道,多伦多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劳伦斯·莫利(Lawrence Morley)刚刚投了一篇论文给《自然》杂志,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但是审稿人认为主观臆测内容过多,拒绝刊登。几个月后,维恩和马修斯再向《自然》杂志投稿时,幸运之神眷顾了他们。“维恩与马修斯假说”于1963年9月正式发表,他们提出的磁条带为赫斯的海底扩张理论提供了依据。在人们知道了这背后的逸事之后,就把莫利的名字也加了进来,称之为“维恩、马修斯和莫利假说”。 企鹅科普(第一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