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企鹅科普(第一辑)

对流研究者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企鹅科普(第一辑)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对流研究者

  魏格纳及其“大陆漂移说”成为历史,逐渐被人们遗忘,而在大西洋的另一端,有人发现了可行的大陆漂移驱动机制。19世纪末天然放射性物质的发现表明我们这个星球除了太阳外,还有别的热量来源。地球并不是一直在冷却收缩,它的内部储藏着放射性燃料,随着元素衰变释放出热能。

  20世纪的前十几年里,英国地质学家阿瑟·霍尔姆斯(Arthur Holmes)认为,放射性原子会释放出能量粒子,这个过程就像钟表一样精确。他运用这一新知识构建起了地球的地质年代表。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期,霍尔姆斯逐渐意识到,放射性衰变产生的热量也可以为地球内部的强大引擎提供动力。

  霍尔姆斯在1928年格拉斯哥地质学会研讨会上提出了“地幔对流”学说。1931年,魏格纳去世不过数月,包含“地幔对流说”的书付梓上市。有趣的是,霍尔姆斯提出的热力引擎学说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气象学家的大气湍流运动理论。地球地幔层(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的热岩的运动就像是热对流驱动下的季风洋流那样的“行星环流”,只是每年只能移动几厘米罢了。

  阿瑟·霍尔姆斯后来成了英国最具影响力的地质学家之一。1944年他出版的教科书《物理地质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hysical Geology)写于他二战时担任火情检查员(二战时英国被轰炸期间负责检查碎弹坠落时有无引起火灾的专职人员)的漫长岁月,该书对后世的地质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后的一张示意图描绘了地幔对流的具体流程,术语使用也十分严谨。尽管霍尔姆斯可能已经认同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但是赞同这个学说的人仍是少之又少。 企鹅科普(第一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