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动的宇宙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企鹅科普(第一辑)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躁动的宇宙
为了简化其复杂理论,以便推导出关于宇宙的些许认识,爱因斯坦假设宇宙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均匀的。然而,1917年,荷兰人威廉·德西特(Willem de Sitter)放弃了这一假设,提出宇宙的“密度”会随着时间而变化。由此,他得出结论:宇宙空间要么在缩小,要么在扩大。德西特理论唯一的问题是他假设宇宙空间中不存在任何物质,因此没能得到广泛赞同。
1922年,苏联科学家亚力山卓·弗里德曼(Aleksandr Fried-mann)发现,即使宇宙空间中包含物质(它确实包含),仍然可以收缩或膨胀。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乔治·勒梅特(Georges Lemaître)也独立得出了这一结论。今天,弗里德曼和勒梅特描绘的宇宙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大爆炸形成的宇宙。
爱因斯坦错了,宇宙不是静止不变的,我们生活在一个躁动的宇宙中。在不断膨胀的大爆炸宇宙中,每一个物体都在不断地远离其他物体。两物体相距越远,它们相互远离的速度就越快,两物体间的距离是其他物体间距离的两倍,则其相互远离的速度就是其他物体间相互远离的速度的两倍,如距离为三倍,则相互远离的速度为三倍,依此类推。
然而,当时的大爆炸宇宙还只是理论上的推演,尚需观测结果才能验证。 企鹅科普(第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