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见丁谓一笑,道:“侍制所言,切中时弊,不若联名上奏天子,请寇相公回朝主持。”
王璇差点没被口水噎着,千算万算,绝没算到丁谓竟牵扯寇准。忍不住一阵苦笑,道:“大人之言,甚善,寇相公德高望重,的确能担此大任。”
丁谓见王璇吃瘪,心下颇为爽快,他并无请寇准入中枢打算,如今他尚未入中书,引来寇准,岂不是自找没趣。
行,你老小子阴我。王璇心下算计,又道:“在下还真有可算,寇相公以宣抚副使,节制陕西兵马,居功甚伟,因西北尚未平定,坐镇节制。如今,党项余孽不过跳蚤,翻手可灭,回鹘亦元气大伤,朝廷打通河西,早晚之事,至于吐蕃,更是秋后蚂蚱,若窝在河湟,尚能喘息几天,要不识好歹,屠之如狗。”
“若大人能练么名朝廷诸公,必然能让陛下宣回寇相公。”
丁谓倒是一怔,不想王璇一板一眼,竟有请回寇准意思。一但寇准回朝,他虽不受打击,但极力迎奉天子封禅,足以让寇准侧目。再加上声望在他之上者甚多,哪年才能混到宰相啊!
他不认为王璇在玩笑,王璇关心的是施政,只要有利推行其理念,换成是他,也不会介意谁当宰相。
再说,王旦担任首相,得天子礼遇,寇准即便来了,也掀不起大风浪。王璇但需付出一点利益,说服寇准看清改良的巨大好处,相信对方不会拒绝。
说白了,他也看到王璇对经济改良的好处,蕴含着极大地政治利益,把握得当,通向宣德门内,宰相宝座的金光大道,会更加平坦,想想一阵心热。
“可惜。”王璇欲言又止,脸色玩味。
丁谓心念一动,似乎品出王璇意味,却道:“子正,二十八条奏事中,涉及工商、市舶有十九条,以我之见却有可取之处,朝廷诸公反对不多,如能逐步实施,朝廷度支,将有不小改观。”
王璇温雅一笑,丁谓连称谓也变了,明显放出善意信号,更承认他的主张,于国于民有利。
剩下的很简单,如何分配利益问题,寇准在毫不知情下,再次成为政治利益交换品,很可笑,却有很现实。
丁谓极富野心,一切都是他的垫脚石,王璇也不例外,何况寇准。王璇则需丁谓的才智,宁可与虎谋皮,也不愿招惹寇准,是因他并不看好寇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无信心驾驭。
“大人,在下却又不情之请。”该给面子的,当然要给,既然丁谓有心,他不能无意,姿态方的很低。
丁谓淡淡地笑了,暗道王璇当真妙人,收放自如,全无拖泥带水,作为对手与合作者,他都很满意。
浅浅一笑,温声道:“子正这是为?有话但讲无妨。”
王璇脸色一正,道:“在下虽奏事,却在条陈实施中有疑虑之处,还望大人不吝赐教。”
没有直言,却直奔主题,聪明人之间,不需任何直接承诺。利害得失,双方心知肚明,共同解决问题,各取所需。
“子正,但讲无妨。”
“常平给敛法,旨在劝农给商。若地方官吏为邀功,强行使人借贷,即便五等户也要贷五贯钱,小商户十贯买卖,却要百贯不贷,如何解决?”王璇把常平给敛法,可能必然遇到的最大问题摆出来,这可是干系改良成败关键。
历史上,王安石主持的常平给敛法,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亦是旧党反对新法借口。
他绝不希望,自己呕心沥血之作,被那些无良之人毁于一旦,丁谓是能手,或有良法。
丁谓慢慢颔首,经验老道的他,知王璇所虑,却是历代法度通。再好的法律,在几十年,百年后,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侵蚀的面目全非。
他知道根本在于何处,却无法说出来,沉吟半响,道:“御史台介入,仅能监督一时,非长久之计。不过,有汴京新闻,倒可利用士林风闻,总强过御史台、通判。”
王璇有些失望,他与上官秋早有此定论,亦知丁谓未尽之言,也是他忌惮所在,他胸中之言,对上官秋上不敢说,别说丁谓了。
“世无百年不变之法,义务完全合乎世情之策,如平稳推行十年,谁还能撼动分毫。子正,着像了。”丁谓淡然一笑。
王璇一惊,是啊!丁谓一语惊醒梦中人,世无百年不变之法,岂不与他欲扶持一个新兴阶层暗合。
哪怕制定再完善的制度,也会随着社会发展,变的千疮百孔。只有培养一个既得利益阶层,方能更好地维护制度。当制度不断僵化后,必然又有新兴阶层冲击旧有制度,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大人,一语惊醒梦中人,在下佩服。”王璇由衷而发,对丁谓之智多了份敬重,也多了层戒备。
心下权衡一二后,又问道:“如何稳步推行?”
丁谓一笑,淡然道:“天下无便宜可占,有利可图,必有风险。且拿‘田亩折钱法’来说,子正意思是清丈土地,统一赋役,计亩征钱,官收官解。”
“此法不可谓不妙,既能减轻农户负担,又可避免伤农,最妙在于计亩征钱,官收官解。不按实物征课,省却了输送储存之费,不由粮长代办征解,免除侵蚀分款之弊。”
“但是,清丈土地,阻力之大,子正应该明白,需雷霆手段方可;统一赋役最轻,自不必说,计亩征钱、官收官解,那些胥吏、粮长,不免叫苦连天。”
“我意,先在京畿,京西、京东选择州郡施行,三年有成后,再慢慢向天下推广。若能成立专门衙门管辖,委派专人,较分散处置更为妥当。”
王璇暗暗点头,丁谓看的很准,建议也很稳妥,最重要的是成立专门衙门,其中味道令人琢磨。
看来丁谓不仅要介入,还要亲自掌握,虽说不免有争权夺利之嫌,却令他万分高兴,诸法改良不过是过程,是手段罢了,丁谓既然向建立功勋,何需做个顺水人情,在一段时期有个强大的盟友,实现他的目的。
“大人意思正是在下所想,如在三司下设衙门,节制诸法改良,却可便于控制。”
丁谓淡然一笑,道:“若天子恩准实施,便不是在三司下设置衙门了。”
王璇一怔,旋即明白丁谓何意,如此大动静,虽名为诸法改良,实际绝不逊于变法,是不可能让三司独立完成的。
不过,这不是他最关心的,道:“其中,很多设想,都源自书院中的学子,好在他们逐渐出师。”
丁谓眉头微动,王璇这是在争取利益,就像外放凉州与他交易一般。不过,刘非几人却是不错,对工商理念很超前,他用起来也比较顺手。
排除防备王璇扩大势力之心,他还是比较喜好用子午书院出身的士子。
既然是合作,正常的利益分配,他能放自然得放,不然还合作个鸟。王璇并未争夺高层意图,而是选择子午书院学子,介入诸法改良的底层。
权衡之后,心下有了计较,无论怎样,子午书院的经世斋士子,每个都是人才,迟早或涉足工商,或进入仕途。何不在王璇有求知己,做个顺水人情,既能得到王璇的好意,也能给士子们留下好感。
“经世斋士子,可都是国之栋梁啊!六郎他们几人,虽无出身,却在去年被朝廷选为三司官吏,一旦登龙飞榜,前途不可限量。”丁谓温和地笑着。
王璇亦是微笑,心里跟明镜一样,丁谓再做顺水人情,他有何尝不是呢,想想不禁莞尔。
子午书院中,他最终是的仅仅二百人罢了,分布在经世斋、天理斋、化工斋中,可以说五堂教授儒学、诗赋,人才济济,在他眼中与三斋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种子已经发芽,他需要时时呵护成长,把他们一步步引领到正确方向,让他们慢慢的去适应风雨,不断地成长,最后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物。
丁谓所掌握的三司,是他第一个突破口,借着顺风,让更多的学子进入三司,慢慢的学习。
“有无前途,都是孩子们的造化。当年,在下在战场上目睹生死,那些壮士遗孤即便在军中抚养,又能有何前途,才动了恻隐之心,却不想这群小崽子们,一个个都算有出息,能为天下苍生牟利,我心甚慰。”王璇毫不避讳,直接发出感言。
丁谓目光闪烁,笑道:“子正一时善心,半岁山长,如今修成正果,桃李满天下,为时不远。”
王璇心下一惊,却强压心思,不去看丁谓,平淡地道:“为朝廷培养人才罢了,他日登龙飞榜,皆是天子门生。”
丁谓何等聪明,王璇之意了然于胸,不禁大笑,道:“三日后,我将奏请天子,子正还需早作准备。”
“一切随大人行事。”王璇莞尔,心放下了一半。 大宋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