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崇祯五百年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即使朱而多语气平稳,没有改变,冯永硕依然心中一突,急急改口:“不!卑职没有这个意思。是……祝愿朱大人长命百岁。”
“哼,你这是咒我只余下四十多年命吗?”
左也是死,右也是死,横也是死,竖也是死,让人好难捉摸。
冯永硕觉得自己真的不擅长面对他,可惜现在有求于人,才不得不正面面对。
“就算你不会送帽子,少说两句话,都不会死的。”朱而多沉着道:“反正我不介意。来,坐下。”
说不介意,其实超介意,冯永硕才不相信他会不当一回事。
冯永硕坐下来问:“朱大人怎么会在盛京?”
“哼,这边清静舒服,最适宜养老。”
真的想养老,才不会去盛京,实际是避祸而匿。
身为东厂中人,曾经权倾一时,处死无数官员及江湖中人,难免结下不少梁子。人走茶凉,当他不再握有权力,人老力弱时,仇家怎么可能会放过他。
天大地大,何处可以安身立家?
幸好朱而多从年青时就不时出行,见多识广,眼界及思维比一般汉人高。谁说普天之下皆是王土?他就学战国的策士,早早跑去中原之外,周游列国,教你虽远而不能诛。
这处是满人地头,他们敢来此处惹事,自然会被清国管制。再者人生路不熟,敢只身离开中土者,亦寥寥无几。反而他因职务关系,早就能言满、蒙及朝鲜语,在异地生活完全不成问题。
老人家就在外族的地头搞生意,倒也过着舒服的日子。只是日子再好,终究无聊。尤其是江湖中人,却没法混在江湖,难免不称心不称意。于是他趁满清入主盛京,大兴土木时,也投资兴建一间小客栈,留下飞鱼及暗号,姑且看看有没有锦衣卫路过聚旧,聊聊江湖事。
小小客栈取名“厉若支”,实有其深意。《广韵.去声.祭.例》曰“厉:恶也,亦严整也,烈也,猛也”。朱而多为官,一生严整暴烈,为朝廷诛恶除奸,自言拱护有功,是支撑大明的一份子。
朱而多有心要躲起来,天大地大,绝不会让人碰到。
因为种种机缘与巧合,冯永硕才得以与他碰面。既然他不愿谈及自己的事,冯永硕亦不便多问,转而说自己的事。
“朱大人,你知道中原那边的状况吗?”
“嘿?朱明倒了?老夫当然知道!”
人不在天子脚下,说话越加自由。过去大明皇帝管不了,现在是连管的权力都没有。
冯永硕毕竟仍然效忠于朱由检,自然不像他那么无拘无束,谨慎道:“如今崇祯帝在山海关重新定都,矢志不忘复国,势将卷土重来。”
“哼,他要不要重来,干老子屁事。”朱而多半眯着眼道:“如果他有本事,朱家天下就不会沦丧至如斯田地。”
提到朱由检,朱而多是不满及怨愤居多。
朱由检登基没多久,他就知道这位皇帝没多大本事,明室都快倒了。加之因为工作关系,与朱由检发生矛盾。自己为前途考虑,决定即时辞职。
冯永硕自然不知道中间的变故缘由,才不幸踏中地雷。幸好朱而多并不爱发牢骚,点到即止后便闭上嘴巴。
“你还在帮朱室办事吗?”
“是。”
“我可没有兴趣帮大明天子。”
“不,我不是来劝朱大人回巢。”冯永硕急急澄清:“其实是次拜访,实有一个不情之请。”
原以为会碰见同是锦衣卫的故人,很可能只是低级或同级,岂料是朱而多大人,令冯永硕既惊且喜。
朱而多满不在乎问:“有事快说。”
“我希望向山海关那边寄封信。”
以朱而多的个性,他不可能单纯开设客栈。冯永硕敢打包票,客栈只是装饰,事实是另有秘密业务。
“很抱歉,老夫只是一个普通的客栈老板,没有提供寄信服务。”
冯永硕续道:“朱大人,请不要说笑。一间普通的客栈,不可能刻有暗号,又摆一头飞鱼装饰。”
“暗号单纯是好奇心才刻上去,至于飞鱼真的是摆设,没有任何特别意思。”朱而多严正道,还在桌面抄起方才冯永硕写的信:“你脑子灌水吗?难道我看到你这封暗号信,就说你是锦衣卫?”
“不不不,我早就不是锦衣卫了……”
“正是如是,不是只有锦衣卫才能用那种暗号。”朱而多纠正道:“当我发明这种暗号后,就是一种全新的文字。我喜欢何时写何时用,甚至教给其他人,都是我的自由。”
“全新的文字?”
“为何不可?它同样有形状有符号有意思,还可以让人进行沟通,”朱而多顿一顿后道:“就是没有发音。”
冯永硕无法反驳他,却又多少心有不甘。原以为找到大腿可抱,但大腿一脚将你踢开,委实难受。
“真的是普通的客栈?”
“当然,”朱而多回答道:“老夫已届不惑之年,江湖上的事,早就不闻不问,更不想插手。”
冯永硕听到对方斩钉截铁拒绝,心中顿时无奈万分。
用脚趾想想都知道,既然自己仍效忠明室,又要拜托朱而多传信至山海关,显然是涉及政治的秘密任务。一旦曝光,后果可大可小,随时令厉若支被满清军队充公抄斩。就算平安送达,亦与官府有关,有违朱而多退隐番邦的坚持。
诚然人家都说退出江湖了,是自己有美丽的幻想与误会,以为他老人家还有门路与办法,心存侥幸上门,被打脸也是活该。
既然本人拒不接受,冯永硕亦无意再游说。二人同样有共识,转而闲聊日常,说说近况。
朱而多将自己离开东厂,游历长城以外,最后定局盛京的经历娓娓道来。冯永硕亦将他离京之后,东厂发生的事,以及明室的事都说一遍。朱而多对自己离开后东厂的改变感到兴趣,不时追问昔日部下的工作情况。冯永硕对此知无不言,甚至谈笑风生,将好几位工作的伙伴都“出卖”掉,分享工作上的奇闻及八卦。 崇祯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