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回明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由于京师没有迁移至北平,所以大明的首都依然是南京,在这个江南古都的带领下,长江以南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无论是在那个时空,便利的水路,还有稍加耕作便能获得丰收的鱼米之乡可以解决后顾之忧。在这样的条件下,大明以超越前宋的速度把江南变成了富庶无比的国度。
就犹如有人说过的一样,如果朱允炆不是一个穿越者。如果他坐稳了帝位之后,按照守成之君的作风保持大明的发展,那样的话,按照常理推算,至少江南在两百年之内不会有大的动乱发生。
因为朱允炆提倡的是在海外以商业扩张,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大明的人口翻了一番,但是依旧距离人口饱和还远着呢,原因有几个,第一,大明扩张的速度过快,在二十年来,南海、东南亚、一直到印度已经完全掌握在大明的手中。
以前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易,现在成了大明藩属之间的交易,每封一个藩王,都要配备相应的人手,比如说官员、人口、工匠,以便于发展那个地方的经济。这样别看每个藩王配不了多少人,但是他们的亲属、子弟、仆从等等,加起来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而且中国人讲究做熟不做生,讲究的是后面有人好办事。虽然儒家一直教育大家说是“父母在、不远游”。但要真的论起来,又会说背靠大树好乘凉,还是要往自己的本家里面去钻。这样一来,那么每一个藩王、每一个官员外出就任,就会带走相对的一批人口。
而且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大,前期,东南亚诸国基本上还是处于酋长部落联盟的阶段,那里的钱好赚,所以国内的工厂、作坊等等一直都缺乏人手。大明一直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所以很多矛盾都显现不出来。
官员贪墨是最明显的,可是至少在江南沿海诸地,很多人都没有拿这个问题当回事,包括大明的皇族宗室在内,更是拿这些财富当做了自己家里的私房钱,每个就藩于江南海外的藩王都是富甲一方,朱栋是其中最大的后台。
朱栋被封为郢王,“郢”一般指的是春秋时的楚都,在江陵郡北十里。相传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平王所建,楚昭王时迁都到这里,在郢城建都的几年间,是当时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战国时期,因被秦将白起攻破后,郢城随历史的变迁遂废。
朱栋被封到那里,本来也算是一个富庶的地方,但是朱允炆不想内地有过于强大的亲王,所以灵机一动,想起了郢也是闽越国历史上的一位国王。于是将其封地改成闽地,最后朱栋看见台湾海峡上商船川流不息,有些眼馋,几经辗转之下,皇事院议定,将朱栋的封地改到了澎湖列岛一带。
说一句实话,澎湖列岛虽然有六十余处岛屿,但是陆地面积并不大,人口也不多,加上水师的驻扎,如今也不到三万人,但是地理位置优越,东隔澎湖水道,与台湾岛相对,最短距离约三十里,两面与福建隔海相望,最短距离不到百里。横渡台湾海峡,往来于大陆与台湾岛之间的船只,常常进入澎湖岛上的马公港停泊。从澎湖出发,往北可抵达马祖列岛、大陈岛和舟山群岛,往南可去东沙群岛、南沙群岛,并可通往东南亚各国。澎湖列岛居台湾海峡的中枢,扼亚洲东部的海运要冲,说是一个聚宝盆也一点儿不夸张。
占据这么好的地势,朱栋没有理由不伸出手来,澎湖上设有海关,但是怎么能阻挡住藩王的手脚,像之前所说的漳王一系一样,朱栋不放弃皇族的继承权利虽然不能经商,但是他的部属、手下却是借助这个便利伸出手来。
以保镖行、海运船队为主,朱栋在后台撑腰,渐渐建立起一股不小的力量。
藩王虽是些没有实权的虚职,但却是官员和老百姓眼中的天之骄子,被宠惯了浪荡成性的朱栋,就藩在外,又有皇叔的身份,更是有恃无恐,淫荡无度了。
虽然藩地在澎湖,他却没有在那里几天过,借助各种名目,终日在福州城里的几家有名的勾栏里招花诱蝶,还常常狎妓夜游。
和杭州差不多,福州也有一座西湖,是晋太康三年,郡守严高筑子城时凿西湖,引西北诸山之水注此,以灌溉农田,因其地在晋代城垣之西,故称西湖。
闽王朱文宇来到福州后,西湖几经扩大。成了一处不弱于杭州西湖的胜景,但是也成了朱栋流连忘返之处,他有一艘专属游船,是彩色的,船上有专门的乐师演奏。每当夜幕笼罩湖面,湖水飘袅轻烟之时,一条彩灯闪耀,乐声悠扬的游船,正在西湖平静的水面上游弋。水是那么清,船是那么亮,水中的彩船和水上的彩船相照映,既光彩四射,又朦朦胧胧,有一种仙境似的美。在船上的朱栋就是这样经常与一群美女饮酒作乐。
这种花天酒地的行为,使福州的老百姓十分气忿,无奈朱栋身为皇叔,谁也奈何不了他。这事也传进了行宫中,传进过朱文宇的耳里,他也只是将信将疑,并没当一回事。
有一天夜里,天气晴朗,朱文宇动了赏夜散心的念头,便由妃子陪伴去西湖边上的花园里散步。他们登上高处的亭阁,倚栏眺望夜幕中的西湖。远远看到一团彩光在湖面闪耀,随着彩光的移动,湖中彩波激荡。湖风轻扬,送过来阵阵悦耳的乐曲声和阵阵男**荡的嬉笑声。此情此景,应是天上才有,贵为皇子的朱文宇,也不曾享用过。
这件事毕竟给朱文宇带来些许的不安。第二天他特意派人去问个实在,回来报告说那确是郢王朱栋的夜游船。朱文宇就传诏把郢王府长史找了过来。吩咐说:“郢王府奢华得有点不像话了,你们约束着点,不要太过头了。”郢王府长史听罢,心里弄不清闽王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
他想,郢王淫荡无度已是众所周知。闽王虽然是皇子,但是辈分还差了两辈,难道闽王要整治郢王?三皇子的话究竟是反话还是正话?他一时搞不清,不敢贸然回答,回去禀报朱栋之后,心中不喜,也不按照皇子的话收敛一下,双方于是就留下了嫌隙。
自此,朱文宇除了必要的礼数之外,基本上也不管朱栋的事情。在给父皇的私信中,偶然也提到过朱栋的骄横,但是父皇不可置否,朱文宇虽然有节制东南诸王的权力,也不敢轻易乱动,现在听了杨杰的嘱咐,之前的厌恶又涌上了心头。
这次朱文宇召集宗室开会,但是没有人愿意当出头鸟,于是这次召集搞的不欢而散,朱文宇拂袖而去。朱栋则没有着急的离开,反而优哉游哉来在性宫内闲逛。
时已近午,朱栋迈着方步在宽敞的行宫彩廊里漫步,百无聊赖地观赏御苑里的风光。这些年,他发福得厉害。肚子挺挺的,全身都像发酵了一般,膨胀得将朝服都塞得满满实实的。耽于酒色的生活,使他面肌松懈,两个大眼泡垂得很低。整个一个他都给人一种疏懒的印象。
毕竟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了,几场春雨,几度阳光,草地绿了,杨柳青了,花儿红了。花圃里的芍药开得正艳,碗大一朵的,一片血红。面对这一片姹紫嫣红,感观上也颇有触动。他心里痒痒的,像有什么话要说。说什么呢?他呆呆地停在一丛芍药花面前,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父亲朱元璋驾崩的时候,他刚刚十岁,没有经历过严父的约束,反而为了安抚郭英,过早的给他定下了婚事,而皇帝对郭英的歉疚,造就了朱栋的安逸,这么多年以来,他可以说是一点儿挫折也没有遇到过,就连封地自己也可以选择,这是谁能有的殊荣呢?
至于和小皇子的嫌隙,朱栋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因为他没有野心,也就不怕什么,朱栋虽然放荡不羁,但是心里却是很明白,皇帝只会对威胁自己龙椅的人下狠心,而自己呢,对那个位置连想也没有想过,怕什么?
小皇子生气就让他生气,管我什么事?朱栋那满堆倦容的脸上陡然浮现出一种欣慰的笑,又心安理得地踱他的方步了。
他正走着,猛觉得眼前一亮,随着一阵清香飘过,出现一片彩霞浮动。又是什么花?这意念刚一闪现,他马上就十分明确地纠正了自己:不,这是个女人,一个比花还要漂亮可爱的女人。他立马尾随了去。女人像风一样地飘,他却如雷也似地滚。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自己这肥硕的体魄,怎么会突然变得如此轻捷。正追着,突然他听见有人喊:“郢王爷!郢王爷!!”
不是这喊声是从对面传来的,他是决不会停下来的。极不高兴地对着那个横在他面前的侍卫吼:“你叫什么?”侍卫满面堆笑地说:“郢王爷,这可是后宫了。”
朱栋眼光仍然追随着那个优美地扭动着的臀部,耳朵里也没有听进去侍卫的话,只是问道:“那女子是谁呀?”侍卫是晓得这位王爷的毛病的,却不曾想到他贪色竟然贪到行宫里来了。
便故作糊涂地问:“哪个女子呀?”朱栋急切地说:“就是前面走着的那个女子。”“她呀,”侍卫眼光朝那女子瞟了一下,有些不情愿的样子,轻轻地在朱栋的耳畔说:“那是殿下才从剑州选来的秀女。”
朱栋听罢,心里好一阵不舒坦:年纪轻轻的就这么会贪色,年轻人好事在后头嘛!先该让老的享受享受嘛。他正要说话,侍卫看见势头不妙,连忙催促道:“王爷,请你移驾,让殿下看见了不好。”
朱栋说:“急什么,本王不是正在和你说话吗?”
那侍卫也不敢真的得罪他,只管说:“郢王爷有什么话只管吩咐就是,小的只是怕殿下看见了怪罪。”
“闽王怪罪你有我嘛。就说是我耽搁不就没事了。”
闽王和郢王之间的事情,侍卫不是不知道。他就是怕被朱栋缠着多出事来,只想趁早走掉。朱栋这么一说,他还没法走了。就说:“王爷,您有什么事就只管吩咐吧。”
朱栋露出一丝笑意,说:“一件事,事情办好了,我会重谢你的。”
看见他的眼神,侍卫心里已经明白几分,直悔自己晦气,但又不敢得罪这个郢王。便说:“王爷的事能让小的办就是小的福气,哪还敢要什么谢。”
迫不及待的朱栋便直说了:“只请你设法把刚才那个秀女送到我那里。”
朱栋这话说的十分随意,但还是把侍卫吓了一跳。连三皇子的爱都要夺,他郢王爷也真有这个胆,可他这个当侍卫的实在不敢呀。但他也不敢得罪这个朱栋,便说:“王爷,这件事实在叫小的为难了。殿下亲自选定的秀女,不降旨,小的怎么也没法领走她呀!”
连想也没有想,朱栋招招手,附在那侍卫的耳边说了一番话,直把那侍卫吓的呆若木鸡,但又说不出来什么,只是一个劲的摇头。
朱栋脸色渐渐难看起来,刚才他就是看着这个侍卫眼熟,慢慢的他已经想起了这个侍卫的名字,叫做郭威,却是武定侯远方的一个亲戚,曾经去他的郢王府拜见过,否则朱栋就算是再无所顾忌,也不会一上来就对着生面孔直接说出来。
看见郭威拒绝,朱栋冷笑了几声,说道:“死杀才,别欺负我不知道,上个月才筛选的秀女,如今按照规矩,闽王应该还没有见到,你就说是闽王选定了的,难道闽王是王爷,本王却是假的不成?”
“小人不敢?”
“去年你去王府求见王妃,我还见过你,怎么说你也算是郭家的人,王妃日前还嘱咐本王关照与你,就这么一点小事都办不成,让本王如何关照与你?”朱栋进一步威逼道。
那郭威左右为难,不知道如何是好。
看到时机成熟,朱栋不再去理会郭威的反应,往外边走了几步,转过身来看见其还在那里傻傻的站着,不悦的说道:“站在那做什么,还不前面引路,我要见闽王!!”
一切安排停当之后,通过禀报,朱栋见到了自己的侄孙。朱文宇正闷闷不乐的在书房内沉思,听到郢王拜见,心里很觉新鲜,他和郢王不和,全福州的人都知道,怎么回来拜见自己,而且用拜见这么客气的语气,虽然有些奇怪,但也不敢怠慢,连忙传郢王觐见,自己却恭敬地迎接出来,见面先是一礼,说:“皇叔祖父有何事情吩咐人交代一声即可,怎么敢劳动叔祖大驾呢?”
朱栋一副忧心如焚的样子,说:“本王有紧急大事禀奏。”
朱文宇不解的问:“是不是叔祖的封地又有台风了,或者是有哪里闹灾荒了?”
澎湖岛地表平坦,缺少地形的高低变化,植被只有矮草和灌木,因气候的关系。风大、雨少为澎湖气候的两大特色。加上气候影响,土壤贫瘠的澎湖只有一些旱田,甘薯、落花生、高粱曾列名为三大作物。而渔业仍是澎湖主要的经济来源,这里渔产十分丰富。
再加上每年约有三分之一处于暴风下,尤其是十月到三月之间,平均风速约八米;但最大风速每秒可达二十米以上。季风不止影响农林植物的生长,也对土壤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本地的树木高不过附近的建筑物,是因为风切压住它的高度。而由海面往陆上吹的强风挟带大量的盐分,使得土壤盐份偏高,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由于这个原因,朱栋经常上奏折抱怨自己封地的贫瘠,几乎是年年饥荒,丝毫不提及澎湖所处的重要位置和自己的产业,在官场之内也算是一个笑话,故此朱文宇还以为是为了这个原因朱栋才来找他,但是转念一想,现在不过春季,要叫苦也太早了点吧,于是不解的看着朱栋说话。
朱栋说:“不是灾荒,是十万火急的事情。”
这完全出于朱文宇意料之外。刚才宗亲会议还没有人说话,怎么一下又是什么火急事情了?有什么紧急的事情我不知道,反而你却先知道,这没有道理啊。于是说:“刚才不是还没有人说话吗?如今叔祖为何又说有紧急的事情?”
见引起了朱文宇的注意,朱栋便有意将语调放缓和,说:“闽王不必担忧。刚才大殿之上,宗亲皆在,故不方便说出,所以才私下觐见闽王,本王在封地在澎湖,而台湾未曾封藩,所以本王的消息要灵敏一些,本王听说,西南靖海使齐泰齐大人正在回来的路上!!”
“哦!”还以为是什么事情,听了之后原来是这些,朱文宇当然知道这个事情,听朱栋说起,不由放下心来,假意的点点头,转而笑道:“皇叔祖消息灵敏,小王佩服!!!”
看见朱文宇的神情,朱栋已经明白对方的想法,话锋一转,接着道:“闽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本王却听说,齐大人不准备在福州驻跸,准备直接经琉球到宁波入长江,直趋京师,觐见皇上。”
朱文宇听了之后愣了一下,仔细回想,的确好像是这么回事,有什么问题?齐泰本来就是由杭州出发,只是在福州、台湾等地补充的给养船只,本来就不属于他的序列,来与不来又有什么关系呢?
“本王还听说,齐泰大人收获颇丰,已经找到了皇上所说的那澳洲岛,并且在那里驻扎了兵马安抚当地土著,并带回了大量的矿石、特产,这乃是一个开疆拓土的功劳啊。”
“齐大人其功之伟,是可喜可贺,但还是父皇给予其的机会,开疆拓土,当然是父皇的功劳了。齐大人不过是实施之人而已。”朱文宇不动声色,沉着的说道。
“闽王大度,本王佩服,可是此等功劳却没有皇室的人参与,按照惯例,开疆拓土之后,要封藩皇族,但是至今未听说皇上说过此事,其中原因据说是齐泰从海上上书皇上,要求异姓封王,否则就在那澳洲岛不归,惹的皇上龙颜震怒,但是为了国事稳定,才隐瞒压制下来的,而如今齐泰却要直趋京师,难道是皇上答应其异姓封王,或者是意图不轨吗?”
朱文宇这才感到事情有些意思起来,朱栋说的这些话,他竟然没有什么消息,也可能是他为闽王,没有去关心杭州乃至京师的事情,但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这么大的谣言,他相信再给朱栋一个胆子,朱栋也不敢乱捏造。
但是这么大的事情,他不知道也就算了,难道外公他们也不知道,为何竟然没有人提醒于他呢?
不过虽然没有经过证实,朱文宇已经相信了七成,因为他知道,齐泰的西南之行,说是靖海使,也可以说是探险队,是奉旨寻觅海外孤岛的。除了皇上之外,几乎没有人对齐泰之行感兴趣,因为这个行动让大家想起了秦始皇命徐福出海寻找不死药的传说。
大家都以为是皇上想要寻找海外仙山,意图长生不老而已,至于西南海上,从来都没有听说有什么大的岛屿,否则怎么会没有人听说过呢。皇上怎么会知道,肯定是翻阅古籍时看见了传说。
江南的商人们至少是没有见到效果之前,绝不会对那个地方有兴趣。所以只是当做皇上寻求仙药的一个笑话而已,但是有人却放在了心里,那就是太子一系的人马,听说太子一系全力支持了齐泰一行,消息比自己灵敏那是肯定的。所以朱栋这么说也肯定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父皇真的会异姓封王吗?
朱文宇沉思了一会,遂醒悟过来朱栋还在旁边,用眼睛一扫,看见对方正目不转睛的看着自己,马上凝神道:“皇叔祖所说是否属实还未证实,只是就算属实我们又有何种对策?”
看见朱文宇这么问,朱栋的心里舒了一口气,这证明了对方已经有些相信了自己,便说:“闽王大可放心。本王已定好万全之策。就看殿下同意不同意了。”朱文宇半信半疑的听来,犹如天方夜谭,使他感到无比的新奇问:“叔祖,不知将如何对付?”
朱栋说:“大明海防稳固,岂会怕那一点乱臣贼子,不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皇上心慈,就怕答应了齐泰要求,那么以后群臣效仿,谁还为我朱家大明征战天下呢?谁打下的疆土封赏给谁,而皇族宗室又不能领兵,长此已久,那不是将大明江山拱手于人吗?……。”
慢慢听着朱栋侃侃而谈,仔细心里核算着事情的真相,朱文宇想,如果真的如朱栋所说,无非有两个结果,父皇答应异姓封王,那么以后征战后患无穷。
还有一个结果就是父皇不答应,那么齐泰率领的乃是大明最坚固的铁甲船,又是漂浮在万里海疆之上,颇为不好应付。原来只知道对付游牧人不好对付,他们快马长箭,驰骋如飞,在草原上找不到对方的影踪,到了福建才知道,海战比在草原上打仗还要困难,往往剿灭小股海盗都要费劲周折,仍然不能不能全歼。
万一齐泰真的不回大明,谁能奈何的了呢?这么想着朱文宇忍不住问道:“皇叔祖,你有什么办法,总会是以大明江山为重的吧!”
朱栋好容易止住了话头,忙说道:“正是为保大明江山稳固,臣恳请殿下,调动机动水师,以输送给养为名,前往拦截齐泰,以擒贼先擒王的办法,将齐泰缉拿归福州,听候皇上的发落。”
说到这里,朱栋抬起头看了自己的侄孙一眼,连忙又把头低了下来,心里剧跳不安起来。
为了海疆靖平,本来不允许皇族手握兵权的,但是毕竟是自己的儿子,福州距离南京也太远了,所以朱文宇有两个军的水师力量作为机动水师可以调遣。而朱栋所说的正是这股力量,但是……。
“茫茫大海,如何寻觅齐泰船队的踪迹呢?纵然是本王愿意,但是也找不到啊!”
一听朱文宇答应,朱栋惊喜着抬起头,马上说道:“当然,乱臣贼子就是齐泰而已,随军之中自有忠良之人,否则本王消息也不会如此灵通,只要殿下答应,自会有人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报上乱臣贼子的踪迹的。”
这一番话,使朱文宇大为惊喜,心想,有了这样的忠良,齐泰能跑到哪里去呢?就算是传言不实,那我派遣水师也不过是输送给养,与大局无关。万一传言是真的,只要将齐泰擒住,哪里还能乱起来呢?
他一时高兴,脸上竟浮现出兴奋的红晕。说:“如此以来也好办,那么请叔祖先回去,等本王调查清楚之后,自会派人前往处理,届时真的如叔祖所说,本王一定会在父皇面前呈报叔祖的功劳的。”
原来做好准备要再劝谏一番的朱栋,看到朱文宇这么容易就答应了,简直太容易了,心里顿时轻松了很多。
两人又说了一会话,朱栋觉得时机成熟,这才罢了刚才的话题,说:“本王还有一点事情,刚才有点不好意思说。本王的侧妃有一名唤青儿的小侄女,失散多年,本王一直在帮助寻找她。不想这两天有了她的消息了。”
朱文宇只顾在考虑关于齐泰的问题,听到这里也没有放在心上,随意的插嘴接道:“有了消息是好事嘛,郢王还愁什么?”
朱栋缓缓地说:“既有了消息,本王的侧妃就迫切想接她回家团聚。”
朱文宇说:“自然该去接她回家呀。她在什么地方,你就快派人去吧。”
朱栋这才轻声地说:“可是她却在殿下的行宫里。”
朱文宇又是一番惊讶,说:“真有此事!”忙又问侍立一旁的郭威:“行宫里可有叫青儿的宫女?”
郭威一旁看了朱栋一眼,忙回道:“是有一个,是前些日子才来的。”
朱文宇这才放了心,刚与朱栋说了这么大的事情,也不好多问什么,便十分大度地说:“那就赶快将她送到郢王府上去吧。”郭威恭谨地回道:“臣遵旨。”一面悄悄地舒了一口气,朝朱栋递过一个会心的笑。随后退下办事去了。
朱栋立时满心欢喜,跟朱文宇谈笑风生了一阵,才告退出殿。朱文宇站起目送,一直到朱栋步出殿门,才缓缓落座。心里却一直思量着朱栋的话题。
这个郢王爷不会这么好心的专门提醒自己,就算是齐泰真的想要借此要挟异姓封王。朱栋也不见得把这个好事让给自己,至少朱文宇可以肯定,郢王不是自己这方的人,他对自己没有兴趣。
也可以说,朱栋对于任何人做皇帝都没有兴趣,是一个绝对胸无大志的纨绔皇室,不过有一点,他在澎湖就藩以来,得罪江南各商会的人太多了,如果是自己登基,估计支持自己的外公第一件要求自己做的事情,那就是将澎湖岛上的藩王易藩。
也可以说,朱栋是扼守在台湾海峡的另一座海关,肥的流油,主动要保留自己以及自己的生意,必须选择支持太子一系,朱栋也快四十岁了,按照规定,也快去皇事院述职,在京师闲居,要保留他那一系在澎湖岛上继续作威作福,那么就不能选择以商业利益至上为主的自己。
不是帮助自己,那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朱栋想讨好自己,却又不好意思明说吗?朱文宇没有这个把握,但是这件事情想来想去,对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最不济也就是让齐泰不高兴。
作为一个臣子,就算是不高兴,能拿自己怎么着呢?更何况,就算是派遣水师前往迎接齐泰,只要派遣的人得当,会见机行事,那么也没有什么问题,看见势头不对马上就更改计划就行了。
那么派谁去好呢?
朱文宇手里有两个军的水师力量,每个军定制的有四十艘作战船只,两个军长都是参加过远征印度的军官,其中是福州水师第四军,军长赵天然,福州水师第九军,军长李立国。都是四十多岁的年纪。
至于派系问题,那也不是问题,不是自己人,朱文宇根本不会将其放在身边,两个军长的家族都是派人清查过的,赵天然乃是前宋皇族,从南洋于建文十三年回归大明投奔朝廷,对人忠义两全,且其家族在南洋一带是有名的香料商人。
李立国,温州望族嫡系,以举人的身份投笔从戎,在大明军事学院学习期满之后,主动要求远征印度,积功任福州水师第九军军长,乃是名士黄磊的举荐,绝无可疑。
想了一下,朱文宇还是吩咐侍卫前往闽江口的延祥寨,去请第九军的军长李立国前来福州议事,毕竟要用,就要用绝对信任之人,赵天然虽然也可以信任,但是肯定没有黄磊推荐的人用着顺手,而且这件事有两个目的,越少人知道越好。
首先收集物资,以犒劳齐泰水师为名,靠近水师驻跸之地输送给养,伺机和内应取得联系,如果调查证实朱栋之言的话,就趁机将齐泰擒拿会福州,自己上书京师听候发落,只要齐泰罗网,其余的人自然群龙无首,不足为惧了。
但是如果齐泰防范森严或者是朱栋所说的事情纯粹是子虚乌有的话,那么领军之人就要学会变通。齐泰是深的父皇信任的臣子,当然不能得罪,至少是在刚刚立下功劳的时候不能得罪。要不天下人谁还会服自己呢?
朱文宇叹了一口气,才想起了要快速的支会外公一声,争取能在京师中得到一些让他有参考的情报,这个事情太突然了,让朱文宇一点心里准备也没有,怎么能让他不小心翼翼呢。
与此同时,下令严密监测朱栋的一举一动,看看他到底出于什么目的,为什么要给自己说这么多的话,到底存着什么样子的心思。
朱栋好似的无心之举,给朱文宇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面对着这样的事情,也不能装作不知道,但是怎么做却是一点把握也没有,让闽王府上下着实的忙乎了几天,第九军军长李立国到了,朱文宇的几个在外地的心腹都纷纷被召集了回来。
这一切怎么能瞒得住福州乃至福建上下的官员,大家都莫名其妙的担心着,难道江南要有什么大事发生吗?闽王府上下得到了关注,而在西湖边上悠闲的朱栋却笑了。
他笑的时候,正抱着从行宫里送来的青儿,一点也不顾忌别人的目光。(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