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北明不南渡

第32章 天下之牛耳(一)

北明不南渡 那日十月十 4903 2021-04-06 22:43

  太子进入皇极殿已经很久了。

  王承恩和谢芳都等到有些焦躁不安。

  直到皇极殿的大门再次打开。

  所有人的目光汇聚其中。

  期待,到底谁能够从这大殿中走出?

  那么……那个人便应该赢得了这场权力争夺的游戏。

  一名身着明黄色袍子的男子从其中踏出。

  只看到他的穿着,谢芳便已经面如死灰。

  看来太子终究是无法迈过圣上这一关。

  功亏一篑,谢芳脸色有些暗淡,若是太子就此失势,那么打一开始压的赌注便血本无归。

  然而圣上出来了。

  谢芳理论上还是明将,当即与众人跪拜于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承恩见到崇祯无恙,脸色渐喜,也立刻给崇祯请安。

  而后竟发现崇祯帝似乎在笑?

  虽然那种笑容很浅,但王承恩能感觉到崇祯的那种笑容似是发自内心!

  皇上有多少年没笑过了?王承恩已经记不清,怎么太子提着剑杀气腾腾的进去后,皇上竟然还能笑着出来?

  莫非……太子反被皇爷所斩,以至于皇爷丧子而痛,发了癔病?

  这么一想,王承恩偷偷的望向大殿之中……太子正如同木头一般定在原地,没有任何出来的意思。

  但总归太子没死,让王承恩松了一口气。

  却无法揣摩微笑的皇爷现在是个什么心态。

  ……

  崇祯自己也说不清为何会有一种轻松的感觉。

  尤其是在最终决定禅位给太子之后,那压在肩膀上十几年的担子都轻松许多。

  明明是被兵谏逼宫,按理说他应该恼火于太子的悖逆。

  然而现在偏生觉得自己的禅位有些对不住皇太子。

  如今闯贼逼近,大明旦夕而亡,哪怕皇太子真的登基,又有几日龙椅可坐?

  (若大明将亡,便由儿臣当此亡国之名!)

  朱慈的那句话在崇祯的脑海中不断重复,不觉间,轻松的笑容也渐渐消失。

  崇祯颇有一种心塞之感。

  真是……苦了吾儿了。

  那种将所有的负担一力承担的气魄……那是太子在以他的方式来尽孝道。

  虽然现在很有负疚感,但想着既然已经在皇太子面前决定,便无反悔的可能。

  望着台阶下朱慈带来的众将,崇祯道。“传朕口谕,朕决定退位让贤,将皇位传于皇太子朱慈烺,明日辰时,行禅位大典!”

  崇祯的声音不大,却让众人听的清晰。

  原本已经有些绝望的谢芳,顿时脸色忍不住的欣喜起来。

  他是没想到,最终会以这样的结局收场……那是再完美不过的了。

  欣喜的同时有些好奇,到底殿下跟皇上说了什么,能让皇上主动提出禅位?

  这殿下的手段……也太强悍了吧!

  “皇爷!三思啊!”

  王承恩听后跪倒在了地上,崇祯的突然退位,让他的小心脏有些受不了,说起来皇爷一直勤勉躬政,无甚大的过错,怎么突然便主动要求退位?

  王承恩无法理解。

  ……

  按照礼节。

  皇帝登基要被人劝谏,皇帝退位亦需要他人挽留。

  谢芳还有点政治头脑,虽然想着赶紧让太子登基吧,但仍然在表面上要挽留一番,做做样子,不过他是个武官,文化素养有些缺乏。

  说不出文官那种好听的话。

  和他人一起,跪地道。“圣上,三思啊。”

  有人挽留,虽然不知道是真情还是假意,崇祯已经很满意了。“朕意已决,无须再言!”

  一句话落锤定音。

  朱慈在皇极殿内,并非一直傻站着,当听到崇祯对其他人宣布退位的消息后。

  朱慈莫名的一叹,转过身缓缓的走了出来。

  “蒙父皇不弃,得此帝冕,孤定当匡扶环宇,振兴大明。”

  这个时候,王先通等人已经将逃入宫内的龚鼎孶等人抓获归案,压到了朱慈和崇祯面前,等候发落。

  龚鼎孶哭成了泪人,他知道自己落在太子手里,肯定凉了,哭着向崇祯求救。

  崇祯有些不忍,但如今太子要做什么,他已经无法控制,挥了挥手,让王先通把人带下去。

  只是如今的王先通,不知怎的,面对崇祯的命令却是感觉有些为难。

  在望向朱慈后,朱慈也对他做了一个同样的手势,王先通这才放心的将龚鼎孶等人收押带走。

  而这一切崇祯看在眼中,默然叹息。

  ……

  天色近晚,朱慈忍住了回后宫见昭仁坤兴的冲动,在与崇祯交谈几句后,便辞别而去。

  既然最终得到了帝位,那么便承担了身为大明天子的重任,现在在真正登基前,他还需要有更多的准备工作,以及京营的后续问题需要处理。

  第一件事,便是将明日禅位大典的事情传播出去。

  传播全国是不可能的,现在京师对地方的控制力基本丧失,河南直隶的大部分地区都沦陷在李自成手中。

  所以至少要让全京城人都知道,大明要换天了!

  当然禅位大典什么的,朱慈是不懂的,这是礼部要忙活的事情,不过礼部的人都被朱慈一锅端了,找他们来办禅位大典的事情……这说不过去啊!

  好在朱慈在查抄朝臣家的时候,有心放过了一些忠贞于明朝的官员勋贵。

  有他们在,禅位大典的安排并不是难事。

  关键是通知他们知道崇祯皇帝的禅位,并让他们能够在明天出席。

  第二件事,便是回到京营,毕竟要考虑到自己的身家安全,朱慈并没有在东宫留宿。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他答应过要在今天补齐亏欠京营的军饷。

  这当然不是很大问题。

  从朝臣家里查抄的财富足以应付这一切,还绰绰有余。

  “金银已清点完毕,从各处汇于京营的金银合计有四千三百余万两,字画古董粮食等还未折算成现银。”见到朱慈压着人回营,倪元璐将自己在此地的工作成绩回报出来。

  四千多万两呐!……比想象的少上许多。

  毕竟按照史料记载,李自成打下京师所拷掠的金银共有九千万两之巨。

  但是朱慈并没有对朝臣彻底的赶紧杀绝,还有许多人朱慈都没动,富商没动,忠直更没动,

  也没有劫掠百姓,所以能得到这个数字已经是难能可贵。

  四千万两,足足等于大明十年的税收,有了这些钱,至少可以解决朝廷的大部分问题。

  言出必行。

  首先便是要发军饷,安军心,军队是朱慈的基本盘,必须保证和他们的利益一致,他们才会成为朱慈手中的利剑。

  朱慈命倪元璐负责掌管钱粮,而王先通则负责核对军士的军饷清欠问题,并合作酌情发放。

  见到银子,这些丘八门开心不已,总算这一次跟着太子没白干,拿到了银子,可比什么东西都实在的多。

  原本死寂的京营都开始活络起来。

  许多人都忙了一天,饭都没时间吃,此刻拿着刚发下来的银子,一些人买了这菜肉回来,准备升锅做饭。 北明不南渡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