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月明沧海

第267章 屏迹避荒(上)

月明沧海 牧云楼主 3594 2021-04-06 22:21

  台湾与厦门一水之隔,中间是澎湖列岛。明朝在澎湖设巡检司,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天启四年,荷兰人入侵台湾,在台湾西南部大员岛东岸修建热兰遮城,又在赤嵌筑普罗民遮城,亦称赤嵌城。荷兰人强迫台湾民众缴纳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等特产,抓捕百姓贩卖到巴达维亚去当奴隶。岛上汉人及番人受压迫过甚,曾发动起义,遭到荷兰人血腥镇压。

  诸将舍不得离开故土,对收取台湾心存疑虑,大将吴豪、黄廷等人更是反对出兵台湾,只有建威伯马信、参军陈永华、协理五军戎政杨朝栋支持收取台湾。张煌言闻讯后,担心郑成功偏隅于台湾,远离抗清前线,无意兴复大明,急忙写了封信函,词多激切,劝郑成功卷土重来,反攻大陆。郑成功一言为定,决定兴师复台,以长子郑经驻兵厦门,使陈永华、洪旭等人辅之。又安排南澳、铜山、金门等处防御后,便开始储备粮饷,练兵造船,侦察敌情,做好征台的准备事宜。

  荷兰人得知郑成功要收复台湾的消息后,立即戒严全岛,由巴达维亚向台湾增兵六百人、舰船十二艘,使在台湾的总兵力达到二千八百人。并且增修和加固城堡,储备了大量粮食、武器弹药及其他军资,仅火药就达三万磅。为了阻止郑军登陆,荷军总督揆一坐镇热兰遮城,统兵一千八百人;荷军司令官描难实叮防守赤嵌城,统兵五百人。又以五百兵士镇守其他城堡和港口,再沉船鹿耳门,堵塞航道。

  二月,郑成功得到消息,顺治帝正月初七驾崩,遗诏传位于六岁的爱新觉罗?玄烨,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协理戎政杨朝栋禀道:“清虏新君初立,朝政不稳,各地军队不敢轻举妄动,此是藩主取台良机。”郑成功闻言大喜,即向将领们询问出兵计策。

  参军陈永华道:“台湾大员港航道口宽水深,但敌舰密布台江,炮台林立,不易突入登陆。我军当先复澎湖,以之为前进基地,再乘涨潮之机,通过鹿耳门入港,从禾寮港登陆,攻取赤嵌城,后取热兰遮城,进而收复台湾全岛。”杨朝栋及大部将领皆赞成此议。

  吴豪道:“鹿耳门航道曲折狭窄,暗礁盘结,且潮退时水浅,我军大船不能通行。若是搁浅,必然会遭到荷兰人炮击。”黄廷等人亦不同意从鹿耳门入港。

  郑成功权衡之下,决定采纳陈永华的计策。但对吴豪屡次阻止取台甚为恼怒,以不尊军令为由,将他处死。诸将噤若寒蝉,没有人再敢反对取台。

  三月初一日,郑成功在金门举行海祭,誓师渡海攻取台湾。万云龙、葛明亦加入了大军,准备随军征台。二十三日,郑成功率领二万五千名将士,乘坐四百余艘舰船,从金门料罗湾出发,次日清晨驶抵澎湖。二十七日,大军继续航行,行至柑桔屿海面时,遭风雨所阻,被迫返回澎湖。三十日晚,郑成功留下三千将士、十二艘战船驻守澎湖,率领大军向台湾岛进发。

  四月初一日黎明,郑军船队抵达鹿耳门港外。正值落潮之时,郑成功在亲兵的护卫下,换乘小船,由鹿耳门登上北线尾,勘察地形。又派葛明与万云龙及其五个弟子登岸,联系当地汉人和番人,配合大军登陆。一个多时辰后,郑成功探查清楚,返回中军战舰。热兰遮城与赤嵌城之间有一个内港,称之为台江。台江西南面有七座山屿相连,称之为七鲲鯓。每座山屿相距一里左右,彼此毗连环护。一鲲鯓正北为北线尾岛,其间海面叫大员港。北线尾北侧为鹿耳门港。热兰遮城在台江西侧的一鲲鯓,赤嵌城在台江的东侧,二城互为犄角。

  正午之时,海潮大涨,鹿耳门水位涨高五六尺。郑成功大喜,立即令军士鸣炮擂鼓,战船升帆启航,鱼贯前行。何斌坐头船领路,教军士以长竹篙探水,引导郑军船队迂回而进,徐徐通过鹿耳门。郑成功先派兵两千登陆北线尾,驻扎于鹿耳门,架设大炮,以牵制荷军兵船,自率主力船队驶入台江。

  面对江上突然出现密布的战船,荷军惊慌失措,急忙派夹板船阻击,并以赤嵌楼炮台发炮拦击。郑成功下令对准炮台发炮,掩护船队前进。江上炮声隆隆,烟雾和水柱笼罩着江面。郑军冒着炮火,突破荷军的拦阻,迅速到达禾寮港。荷军用炮火封锁了码头,而码头旁边却是浅海滩,战船无法驶到岸边。

  在郑军上下一筹莫展之时,惊人的场面出现。只见一百多个汉人和番人向岸边跑来,最前方是葛明与万云龙及其五个弟子。众人抬着竹筏,奋力跑到岸边。荷军大惊,疯狂发炮轰击海滩。炮弹落在人群中,炸得肢体纷飞,击碎五片竹筏。人们胆战心惊,卧倒在海滩上。

  “大家快把竹筏放到海里!”葛明振臂高呼道。立即与万云龙及其弟子们抬起一片大竹筏,快步跑到海边,推入海水中,派蔡德忠、方大洪撑着竹筏向船队驶去。二人在海中迂回前进,躲过荷军炮弹,驶到战船旁,运送郑军将士登陆。葛明、万云龙指挥岸上的人群爬起来,把竹筏推入海中,纷纷撑筏冲向战船。

  郑军战船上的火炮齐向炮台开炮,压制住荷军炮火,掩护将士们登陆。但见空中炮弹飞舞,海面上水柱此起彼伏,竹筏往来穿梭,运送郑军将士及军资到岸上。待郑军大队人马登岸后,这些汉人和番人又车推人抬军资,随郑军浩浩荡荡向前进发。来到赤嵌城前,郑军扎下营寨,控制了赤嵌城与热兰遮城之间的海面。

  初三日,荷军总督揆一派出两路援军。上尉贝德尔率二百四十名士兵,在北线尾屿的南端登陆,排成方阵,手持火枪,向郑军阵地攻来。郑军将士排成战阵前进,前排的士兵一手持刀,一手持高大的盾牌,掩护后面的弓箭手。荷军进入射程后,前排放枪后,第二排迅速上前放枪,接着便是第三排火枪手上前。郑军虽有士兵倒下,便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弓箭手立即射箭还击。

  双方接触后,郑军士兵虽奋力拚杀,可是敌不住人高马大的荷兰士兵。但见荷兰人挥舞着重剑,保持着整齐的方阵,如同一堵山向郑军压去。郑军士兵接连有人倒下,眼见荷军就要杀入战阵中。

  葛明急忙与万云龙及其弟子们排成鸳鸯阵,迅速向荷军杀去。蔡德忠双手连扬,掷出两枚铁球,击在最前方两名荷军士兵的脸上。这两个士兵扔下重剑,捂着脸大声惨叫。葛明和李式开抡起铁棍劈下,把这两个荷军士兵打倒在地。胡德帝与马超兴在侧面用盾牌保护,挥刀砍杀荷军士兵。方大洪身形晃动,避开荷军士兵的重剑,把钢刀扎入对方小腹中。万云龙和其余弟子或挥动钢刀,或舞动长枪,出招迅猛有力,杀死周围的荷军士兵。众人抑制住荷军的攻势,迅疾攻入荷军战阵中,纵横拼杀,挡者披靡,撕开了一道缺口。

  郑军将士们士气大振,勇猛地向荷军杀去。接战后两三个郑军士兵对付一个荷军士兵,有人挥刀劈下,有人挺枪刺出,杀得荷军士兵手忙脚乱,接连有人被杀死,余者扔掉火枪、重剑,抱头逃跑。郑军随后掩杀,紧追不舍。除八十多荷军士兵逃回热兰遮城,上尉贝德尔及其余士兵皆被郑军全歼。

  另一路荷军援军二百人,由上尉阿尔多普指挥,乘船沿台江南岸驶往赤嵌城。这路援军只有六十人登岸,被郑成功的铁人军消灭,阿尔多普只好率残部逃回热兰遮城。荷军又以四艘战舰攻击郑军,郑成功以六十艘战船应战,击沉一艘战舰,重创两艘战舰,还有一艘战舰战败后逃往巴达维亚。

  荷军海陆进攻均遭惨败,被迫固守赤嵌楼和热兰遮城,不敢再主动出战。郑军同时向两城劝降未果,立即围攻赤嵌楼,并切断了荷军水源。四月四日,郑军打败了热兰遮城援军。描难实叮见孤城难守,被迫率部投降,受到了郑军宽待。郑成功即写了一封劝降信,交给描难实叮,派他前往热兰遮城,把信送交总督揆一。信中写道:

  “执事率数百之众,困守城中,何足以抗我军?而余尤怪执事之不智也。夫天下之人固不乐死于非命,余之数告执事者,盖为贵国人民之性命,不忍陷之疮痍尔。今再命使者前往致意,愿执事熟思之。执事若知不敌,献城降,则余当以诚意相待。否则我军攻城,而执事始揭白旗,则余亦止战,以待后命。我军入城之时,余严饬将士,秋毫无犯,一听贵国人民之去。若有愿留者,余亦保卫之,与华人同。夫战败而和,古有明训;临事不断,智者所讥。贵国人民远渡重洋,经营台岛,至势不得已而谋自卫之道,固余之所壮也。然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若执事不听,可揭红旗请战,余亦立马以观,毋游移而不决也。生死之权,在余掌中,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唯执事图之。” 月明沧海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