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老东城记

第84章 惊变

老东城记 露晓夜白 5316 2021-04-06 17:08

  洪慈化忽然想到,山崖脚下的那条江原是牂牁江的一条分流。金栩说过他是夜郎王的子孙,老家就在牂牁江边。如此推算下来,金栩现在离自己的老家应该是很近的。金栩离开老家的这十年中,他的家人必定牵肠挂肚。既然这里离他的老家已经不远,洪慈化便想劝他回家,毕竟他是个上了年岁的老人。想到上了年岁,忽然想起自己的爷爷洪福莱,猛然一惊,心中急切难安,正不知洪福莱在家里过得怎么样了。

  洪慈化见金栩又看着自己的经书。说道:“金老先生,如今你身上的癌症已经根除。这十年来你隐身山野泉林中,尽享林泉清乐。可你家里的人想着见你必定想得忧心如焚,你难道就不想见见他们,一家团聚共享天伦?”

  金栩听了这话,双瞳收缩着,脸上的表情很有些复杂。他做教师的时候,性格温和,若是有在教室里做作造反的,他能拿下。若是因成绩差而懊恼的,他也能给予鼓励。三十年打磨下来,算是个安慰能手。但是一场大病后,他离家出走,孤身一人独活了十年。这十年来他一门心思读佛经,已经能背诵出很多句子来。虽然有时候也想过去家里看看,但这十年来他已独活成瘾。只是觉得很家人分隔了十年后,已经隐隐地筑起了一道梗。这时候,听了洪慈化的话,回家的念头又自心底浮起来,同时,那道梗又硬塞在胸间。

  金栩沉默了好一阵子。忽然说道:“慈化,你说我的家里的人想见我想得忧心如焚。你难道去过我家?是他们要你专程来接我回去的吗?”

  洪慈化脑袋一闪。他劝金栩回家,说金栩的家人为金栩忧心如焚,全凭人之常情判断。没有想到金栩会为这种小事计较。说道:“金老先生,我是第一次见到你。你家在哪里我根本就不知道。”

  金栩说道:“既然你没有见过我家人,你怎么就能说他们为了我忧心如焚呢?你这不是瞎编乱造吗?”

  洪慈化顿了顿,心想:“一个人离开了家,他的家里的人会因此牵记着。这几乎是不能有半点怀疑的。金栩一把年纪,对人之常情这一块,所能领会到的,应该比我所能领会到的更加深刻一些。但他竟然问出这样的问题来。”

  洪慈化想了一番后。给金栩说了陈家老屋的故事。又补充说道:“我想陈家老二负气出走时的心情,和你当初离家的心情大致是一样的,都很苦闷。陈家老三聪明过人,耍诈骗老二回家,我不够聪明,也骗不了你,只好用常情劝你。”

  要是在十年前,金栩还做教师的时候,金栩家里常常高朋满座,金栩也很受尊敬。但是一场大病后,金栩看破了很多事情。换做是那时候,洪慈化和他非亲非故,金栩似乎也不需要洪慈化这样的朋友。但这时,金栩独活了十年,职业已丢,他也知道自己的处境。无非是个孤单的酷爱佛经的老头子。和十年前在村里受到人人敬仰的他完全是不同的。

  金栩说道:“可陈老二是发财回家,我回去是落魄归故。”

  洪慈化正当年轻气盛,只要是自己能想到的,心里认为是好的事。都很想做成。听了金栩的话后,听出了金栩是有点想回去的。只是还有些顾忌,他所顾忌的是十年前后因为自己身份的转变而造成的朋友看待自己的心态上的亲疏差异。这种顾忌,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很可笑甚至根本不必要的,但在金栩那里是很重要的。

  洪慈化想了想。说道:“金老先生,你常念佛经。佛经中有一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名句。我很想知道你对这句佛家金句是怎样理解的。”

  金栩怔住了。他常读佛经,但对佛经中的微言大义还没细加思考过。只得承认自己见识不足,还没理解过。

  洪慈化这时为了要劝金栩回家,不得不异想天开。说道:“哎呀,那你就更应该回去了。你想想,你现在住的这个竹屋,悬得那么高,高处是不胜寒的。你理解不了佛经的要义,正是因为你住得太高了。佛家弟子入地狱,他们可都是生活在尘寰底层的。佛家讲求渡化生民,回头是岸。要渡人你总得先有人可渡吧。以此看来,真正皈依佛道的虔诚弟子,必定都是生活在尘世中的。你住得这么高,远离尘世,不是与佛家活在人群中找人渡的宗旨相违背了吗?”

  金栩听了这话,眯着眼沉思了半晌。忽然眼睛一亮。说道:“你这么苦口婆心的全我,就是想让我回去吗?”

  洪慈化见自己的劝说有了起色,趁热打铁地说道:“因为你回去会很好。”

  金栩沉默着。这十年以来,他确实不止一次有过回家的念头。只是梗塞在心中的顾忌一直没有消除,每次动了回家的念头,想到了梗,也就打消了。这时候听了洪慈化的劝谕,心中的顾忌似乎也可以放下。金栩捻着胡须,看着洪慈化说道:“那么,我明天就回去。”

  洪慈化巴不得有这句话。按理说,金栩回不回家,甚至是死是活,和自己都没太大的关系。但洪慈化想到金栩终于肯回到家里与他的亲人团聚,竟然也很有些高兴。

  金栩忽又问道:“慈化,你和我一起去吗?”

  洪慈化道:“不去了,我也要回去了。我出来很久啦,不知道我爷爷现在怎么样了?我要回去照顾他。”

  金栩道:“你家是哪里的?”

  洪慈化就把自己家乡的大致情况给金栩作了简单的介绍。因记得金栩是多同王的子孙,在多同王陵里发生的事就给隐瞒了。

  金栩问道:“慈化,你怎么会来这里的呢?”

  洪慈化扯谎说道:“家里发大水,我为了救一只鸭子,被大水冲到了这里。”

  金栩也不在意。看着洪慈化。说道:“慈化,你的名字叫慈化,刚刚你说佛家讲求慈悲度化,你没有看过佛经,也能说出佛家的大义。看来你和佛家有缘啊。”

  洪慈化听他没有追问扯谎的事,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了。听他夸赞自己懂得佛家大义。暗想:“我哪里懂得佛家的大义了,刚才是为了劝你回家,和你说说佛理,那是投其所好罢了。”

  金栩叹了口气。拿出一本《地藏王菩萨本愿经》。递到洪慈化的面前。说道:“这本书,我把它送给你。当初我离家出走看的第一本书就是这个,它帮我挨过了那段最辛苦的日子,希望它对你有用。”

  洪慈化见状,不好拒绝,于是道了声谢,收下了书。心中暗想:“这本书是你苦难的时候看的,他帮你渡过难关。可这样一本书,穷的时候不能当钱用,饿的时候不能当饭吃,渴了不能当水喝。不知道能不能帮到我。白济那家伙,鬼精鬼精的,花一毛钱买了一本破破烂烂的《唐诗选集》,读了一句‘随风直到夜郎西’。根据这点信息,就找到了一笔大宝藏,那才算得物超所值了。”

  想到白济,随即想到梁蕙芳。暗想:“要是白济和蕙芳逃脱了大难,他们会不会回东城老家完婚呢?”想到这里,回家的心更急切。

  金栩听从洪慈化的劝,送了书后,就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都是些日常用具,有火柴、煤油、刀、锅、碗、、、、、、。全都装进了背篓里。洪慈化给他要了两封火柴和一小瓶煤油。等他收拾好了。两人就在竹屋中道了别。金栩自回老郎山下的家里,洪慈化也赶路往东城永安村走去。

  洪慈化带着金栩送给他的两封火柴和一瓶煤油,除了这点东西和那本《地藏王菩萨本愿经》,他全身上下光光傥傥。又不认得路,难免遇到人就问。‘从这里去东城,要怎么走?’。大多数人是摇摇头,表示没去过东城,因此不知道。问过了几十人后,终于问到了一个去过东城的人。告诉了他大致方向和路程。算下来很有些远。

  洪慈化只好耐着性子,跋山涉水往东城方向赶回。因为身上没钱,大山里头就是要饭也没个施舍的人。好在洪慈化为人老实也够随和,有时候就下河捉鱼,烤鱼充饥。一边要考虑生计问题,一边赶路。路上不免寂寞,偶尔拿出那本《地藏王菩萨本愿经》翻翻。大致是看不太懂的。能认得一些如来、如是说法。山野扩大,洪慈化形单影只,心思本来就少又羁绊。有时候看着经文,不免妄加虚想。

  在路上自娱自乐,磨磨挨挨。从八月十五中秋那天,一直走到十月下旬。才终于走回东城。

  洪慈化走了两个多月,才回到东城。那时,气温骤降,北风呼呼。东城一带,大雪纷飞。洪慈化衣裳单薄,冻得缩手缩脚。但想着很快就可以回到永安村家里。挨着冷冻,顶风冒雪,当天下午到了永安街上。

  永安街上行人稀稀,洪慈化想着白济和胡老铁关系好。于是想找胡老铁问问白济的情况。转过街角,到了铁匠铺外一看,铁匠铺大门紧闭。洪慈化站在铁匠铺外等了一会儿。还是没等到胡老铁。转身往永安村走去。

  洪慈化到了自家门外,从夏天离开,到冬天回转,回思着这五个多月来发生的种种事情,一时感慨万千。喊了两声爷爷,正要伸手开门,见大门已上了锁。

  洪慈化心里起疑,暗想:“不知爷爷去哪里了?难不成又去哪家摆寨去了?”站在堂屋前等着,抬头一看,堂屋前的燕窝还在。看看天色渐渐黑下来,洪慈化肚子饥饿,屋外又冷。打算窗户里翻进屋子。

  打开窗户一看,家里的锅碗瓢盆摆放得整整齐齐。只见那铁火歪倒着,屋子里冷冷清清。暗想:“这么冷的天气,爷爷竟然没烧火。”屋外风大,吹得很冷。洪慈化关紧了窗户。跑到里间,也没看到洪福莱。换上厚衣服厚裤子,转到伙房来,心中惊疑难定。念道:“哟!不对啊,清灰冷灶的,爷爷好像很久没在家里了。他锁上大门,到底去了哪里呢?”将那铁火搬正。

  搬起铁火一看,见铁火下有一个信封,洪慈化捡起信封。见信封上写着‘慈化’两个字。依稀是洪福莱的笔迹。洪慈化心中一急。念道:“爷爷给我留了信,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了?”

  拆开信封,果然是洪福莱留下的一封信。洪慈化看着书信,看了一遍,脸上惶恐不安。喃喃说道:“这不可能,怎么会这样?我不是人贩子,我和蕙芳是那么好的,那么好的朋友。他们冤枉了我。”

  又重头看了一遍。那信上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第一件:洪福莱三天前已经离开了永安村,去洪慈化的一个嫁到远方去了的姑姑家养老。叫洪慈化不必挂怀。

  第二件:梁蕙芳走失了后,她家里的人十分担心挂记。十里八村问过找过,一直也没有找到。打听到洪慈化也不在家,而且梁蕙芳走失前和洪慈化走得最近。于是报了案,当地派出所了解了大致情况后,就把洪慈化列为人贩子。说他拐卖了梁蕙芳。洪福莱在信上特别嘱咐了洪慈化,要洪慈化看到信后,千万小心注意。若已拐卖,务必退钱带人回。若无拐卖之意,早早将人送回。

  洪慈化颓然坐倒在地,只觉得上半身冷了大半截。心里暗想:“连爷爷也已经相信我是人贩子了。这件事该怎么办才好?”

  忽听得屋外脚步声细细地响。听来共是两个人。洪慈化正想站起来,打开窗户看看来是谁。忽听一人说道:“人贩子还没有回来吗?”

  另外一人说道:“现在连屋子都锁上了,那老头子也不在家。”

  先说话的人啧啧嘴。说道:“看来是畏罪潜逃了。老头子莫不是去给他通风报信?”

  另一人说道:“这倒不是,老头子是被他女儿接到外省养老去了的。”

  先说话的人‘哦’的答应了一声。两人站了一会儿,也就回去了。

  洪慈化听得是两个青年警员。僵在屋里,半天不敢动。等天色黑下来,入了夜,确定那两人已经走远了。才缓缓舒了口气,坐在火盘上。想着法子。有两条路走,一是畏罪潜逃。但算下来,自己并没有犯罪。第二就是自首,自己跑去派出所把事情交代了。为自己洗白,但第二件事风险很大,要是没人相信,只怕进去就出不来。

  洪慈化反反复复地琢磨着,熬到深夜。终于是想到了一条合理的法子,就是找到白济和梁蕙芳,和他们一起回来,才可以为自己洗白。

  洪慈化想到了这条法子后。决定离开永安村寻找白济和梁蕙芳,又从窗户里爬出去。当天晚上离开了永安村。 老东城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