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天命之子之黄雀在后

第218章 律己俭朴,待人豪放

  自宇文赟继位到他当上太上皇,眼看着杨坚地位和声望与日俱增,杨坚的故交好友心思开始活络起来。

  谢凡、苏峻、卢慎等世家子弟如今也已经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在朝中多少有些地位。他们一群人暗中分工,悄悄观察对杨坚有好感的大臣进行拉拢。

  早朝过后,朝臣们三五成群的散开,俩个中年官员看了看身边一群对杨坚赞不绝口的臣子,心里纳闷不已。其中一人忍不住开口询问身旁的同伴。

  “我怎么突然之间发觉随国公的人缘变得特别好,到哪都有人说他好。明明他是个不苟言笑、寡言少语的人,怎么大家都愿意和他结交?”

  “话不多,能力强,事情办的好。这样的人你不愿意结交吗?”

  “我是挺愿意结交,不过人家位高权重不一定看得上我。而且结交是一回事,愿意跟随他,替他说好话又是另外一回事。我怎么觉得朝中不少人对随国公都死心塌地……”

  那人一时不知道该不该继续说下去,有些犹豫。想了想,还是决定闭口不言。

  谢凡领着身后两位好友,装作无意中听到对方的话语,开口搭话道:“随国公对人真诚,对朋友更是有情有义,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去敬佩去追随吗?”

  “在下对随国公的事情了解不多,可能无法体会到其中的深意。三位都是随公的旧友,不妨告知一二。”

  谢凡看了看四周,走近两人悄声问道:“随公朋友很多,你们不一定都认识,但是两位候将军你们总认识吧?”

  “你说的是因为宇文护而被牵连诛杀的那两位?”

  “正是,当年随国公还是杨世子的时候,原本立场对立的两位候将军却和贺兰将军一起,有意无意的暗中帮衬杨世子。也正因为这样,他们几个渐渐的变成莫逆之交。”

  中年官员点头称赞道:“能得这三位将军如此看重,当时的杨世子必定是有过人之处。”

  苏峻看了一眼对面二人,平静的回道:“有过人之处的后辈也不少,能得那三位对立阵营的将军赏识,还能成为朋友,必定是真心才能换真心。”

  “两位候将军和贺兰将军去世多年,现在提起他们,必是有后文吧?”

  谢凡点点头,随后绘声绘色的接着回道:“侯氏兄弟被诛杀,他们的家眷或流放,或充入后宫为奴,凄惨无比。前些年侯家人落魄街头,被随国公发现之后,立马将她们妥善安置。”

  两名中年官员不由自主的抚了抚胡须,夸赞道:“随公真是重情重义,顾念旧情之人呐。”

  “这还算不了什么。随国公怕他们一家人不习惯,怕他们心里有种寄人篱下的屈辱感,于是另置宅院将他们安顿好。从此之后,随国公视候老夫人为母亲一样看待,侯氏兄弟幸存的儿女都收为义子义女。婚嫁配娶,一应礼数都按亲生子女的额度和规格。”

  “能得如此朋友,两位候将军死而无憾了。难怪随国公的朋友,这么多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在背后默默支持他。要是能结交到随公这样的朋友,也不枉此生了。”

  一直沉默不语的卢慎,此时也趁机夸耀道:“随公对亲人、朋友、故交向来都很好。只要他把你当自己人了,定会尽他最大的能力守护他愿意守护的人。”

  “以前有传闻说随国公心狠手辣、冷血无情。现在才知道那是对敌人,原来他对自己人这么好。仅仅得知这么一件小事,就让人不得不感叹随公仗义仁厚,更何况还有那么多我们根本不了解的内情。以前真是错怪他了。”

  听闻此言,苏峻淡定解释道:“传闻总是断章取义,隐瞒关键细节。前些年不是还有人传言说随国公不顾亲情,要对自己的亲兄弟下手吗?实际上,他那两个弟弟再怎么折腾,随国公依然包容宽恕了他们。”

  “说的也是。随国公至交好友遍布朝野,故交也多半官居要职。如果不是豁达大度之人,恐怕也不会有这么多人愿意倾心相交。”

  “所言极是。”

  *********************************

  这边谢凡等人不遗余力的替杨坚笼络人心。那边宇文庆、长孙平、韦师等人也不落下风的替杨坚说好话。

  每当听到官员们表达半点对杨坚的好感之时,这些人总是假装随意的插话,顺着人家的话题将杨坚做的好事全都引出来。

  柳府这几天将要嫁女,京城各家送礼的人络绎不绝。几位朝中重臣刚从柳府出来,心里面感慨不已,因为他们无意中看到了杨坚派人送过来的贺礼,心里大吃一惊。仔细想想才发现,原来他一向是如此作风。

  “你们说这随国公一向节俭,怎么最近才发现他对他人其实一直挺大方的。”

  “那你这人也太粗枝大叶了点,我可是很多年前就发现这一点。你想想为什么之前那么多年,他仕途一直不顺,朝廷上却老有人帮着他。如果不是他律己俭朴,待人豪放,想必也没那么多人愿意真心实意拉他一把吧。”

  “说的也是。细细想来,从他入仕以来,每次有任何奖赏他都是分给手下之人。所以那些年,他才能在宇文护眼皮底下幸存下来。”

  宇文庆站在旁边听了一阵,假装无意的凑上前问道:“你们记不记得,有一年宇文护赏了杨家十几箱金银珠宝,后来这些钱财全都用来奖励前线将士了?”

  “这么大的事情当然记得。我印象中好像杨家每次因军功获得奖赏,全都分发给将士们,所以这些年杨家父子在军中的威望与日俱增。更何况,如今随公又兼任大司马一职。”

  走在前头的长孙览故意慢下脚步等候几人,待他们走近,装作随意的回头搭话。

  “随公可不止对手下将士大方,他除了不怎么舍得在自己身上花钱外,在别人身上出手一直都是很豪爽的。他的亲朋好友办事,他送的礼金从来都很丰厚。故交好友缺钱的时候,都是他慷慨解囊。”

  “你这么一说,我才突然明白,为什么有些同僚会对他称赞备至,心甘情愿的替他说好话,原来其中还有这些缘由。有些事情你们不说,我还真没那么快明白过来。”

  宇文庆悄悄看了一眼众人的表情,低声回道:“其实好些人心知肚明,只是没说出来而已。再说,以前也怕人家误会他沽名钓誉、收买人心对不对?”

  “那倒也是。明明是在办好事,要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可就大祸临头了。”

  “就算真的是在沽名钓誉,那他对人大方了一辈子,假的也变真的了。再说,金钱这东西是多少人的命根子。要不是天性如此,谁会舍得几十年如一日的往外送,就为了那点虚名。”

  长孙览点了点头,深表赞同。“论收买人心,这样悄无声息的对朋友好可没什么效果。还不如赈济百姓那种花费不多,短时间内就能提升名气的事情。”

  “说得对,真要收买人心,哪会这么低调行事。大张旗鼓的做些众所周知的善事,收效岂不是更好,还不用花太多时间和精力。”

  “道理虽是这样,可是几位平日说话还是慎重点。这朝堂上小人可不少,真要传到那位太上皇耳朵里,人家可不会分好歹。”

  宇文庆闻言,拍着胸脯保证道:“放心吧,我们也只在志同道合的人面前说说,不会随便对外人乱说的。” 天命之子之黄雀在后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