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天命之子之黄雀在后

第231章 大权独揽,民心所向

  夏日的清晨,鸟语花香,天朗气清。初升的太阳还没有将大地烤热,习习微风吹来还有一丝凉爽。宇文瓒哼着歌唱着曲,蹦蹦跳跳的赶往正阳宫,开始了他丞相生活的旅程。

  此刻,宇文瓒心里激动不已。没想到自己的皇兄死了,自己还未行弱冠礼,就能获得如此殊荣,当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丞相。

  想想百官们对自己低眉顺眼的样,想想自己坐在正阳宫指点江山的激昂,宇文瓒觉得心里大感痛快。这几日为了满足心里的快感,他总是早早起床,每日准时准点的坐到正阳宫做着春秋美梦。

  杨坚停下手中的毛笔,看了一眼乐呵呵笑嘻嘻的宇文瓒,心里大感不快。这个不长眼的宇文瓒,天天没事在眼前晃就算了,整天坐在那兴高采烈地发呆傻笑,碍眼不说还影响办公。

  思虑片刻,杨坚趁宇文瓒出去透气的空档,悄悄召来了刘昉。

  “宇文瓒那小子,我把他抬出来撑场面,他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天天在我眼前晃。”

  刘昉看了一眼门外,微笑着劝道:“汉王年轻不懂事,这会应该还在美梦中醒不过来吧。”

  杨坚一脸不满的回道:“整天嘻嘻哈哈,无所事事,影响我心情,想办法把他打发回去。”

  “丞相是看他不顺眼了吗?”

  “虽然这小子没什么头脑,影响不了大局。可我看着他心情不好,碍手碍脚的。”

  听完杨坚的抱怨,刘昉心里有了底,信誓旦旦的回道:“丞相放心,下官会帮您搞定这个不识相的家伙,保管不让他再烦您。”

  “你去办吧,用你自己的方式就行。”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刘昉笑嘻嘻的出了殿门口,李德林便凑上前来夸赞道。

  “丞相还真是知人善任,对付宇文赞这种贪玩好色的纨绔子弟,用刘昉这种阅女无数的淫才实在是再适合不过了。”

  杨坚浅浅笑了笑,回道:“有锅自有盖,他们俩倒当真绝配。”

  几日之后,刘昉便和宇文瓒打的火热,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们是相识多年的好友。年纪轻轻的宇文瓒在刘昉这样的情场浪子面前,就如同玩弄于鼓掌的傻子,说什么都深信不疑。

  “汉王,这些姑娘漂不漂亮啊?”

  “漂亮,当然漂亮,比本王家里那些不知要漂亮多少。”

  “和她们在一起好不好玩呀?”

  “当然好玩。刘昉,本王真后悔没早点认识你。以后常到我府上来,多教本王一些花样。本王可是把你当兄弟来看待,你可千万别辜负本王一番好意。”

  “只要汉王喜欢,下官就算跑断腿也要给您搜罗各种各样的美人献上。汉王就只管安心享受便是,其余的事都包在下官身上。”

  “你还真讲义气,难怪皇兄生前这么宠幸你。你放心,皇兄不在了,从今往后本王罩着你。”

  “谢汉王抬举。”

  宇文瓒高兴之余,意外的想起还有正事未做。“呀,今天都这么晚了,还没去正阳宫……”

  话还未说完,刘昉急忙拉住宇文瓒,阻止了他继续说下去的欲望。

  “汉王,您听我说。如今这位天子年仅八岁,小屁孩一个,啥都不懂,怎么能将这么大一个国家治理好呢?”

  宇文瓒看着刘昉,眨了眨眼,半天没明白对方的想法。“你的意思是?”

  “汉王您是先帝最年长的弟弟,可谓众望所归,皇帝的位子非您莫属。只是现在先帝刚死,人心还不稳定。”

  听刘昉这么一解释,宇文瓒觉得有些道理,急忙问道:“那本王啥时候能坐上这个皇位?”

  “别着急,您现在已经是大丞相了,等不了多久的。不过您天天跑到正阳宫办事,万一出了差错,岂不是损害了您的名誉?”

  “说的也是啊。那本王现在该怎么办?”

  “依下官之见,您不如先回自己的府邸静候佳音。等风声过了,我们一定会迎立您当天子的。您说这是不是万全之计啊?”

  “好,就听你的。”

  宇文赞竟然信以为真,屁颠屁颠地带着刘昉送的一帮美女回家了。刘昉看着宇文瓒乐呵呵远去的背影,不禁嗤之以鼻。

  “丞相,汉王抱着一群美女回家了,您可以放开手脚办大事了。”

  “你还真有两下子。喜欢什么,去里面拿吧。”

  “多谢丞相。”

  高熲从殿外走进来,摇了摇头感叹道:“看到汉王现在这幅德性,我才理解了宇文邕当年为什么死都不肯废掉顽劣不堪的太子宇文赟了。”

  “宇文邕一世英名,没想到子嗣如此差劲。不过他这两个不肖子倒是帮了我们不少大忙。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快稳定人心,避免全国各地发生大的动乱。”

  看着一脸坚决的杨坚,高熲心里激动不已,将自己心中所考虑的事情,一股脑全盘拖出。

  “现如今大周有两大矛盾。第一是汉化与鲜卑化的矛盾,第二是信佛与禁佛的矛盾。”

  杨坚深表赞同,分析道:“汉化需稍等一下,现在不能冷落鲜卑人。佛、道两教信徒数以百万计,恢复佛、道二教势在必行。”

  “天元皇帝执政之时,歪风邪气太盛,若丞相能够将此前的陋习,改邪归正想必能得到臣民们一致认同。”

  “这个问题很早之前我就想过。宇文赟整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无外乎俩方面,严苛暴虐和奢靡淫邪。所以我已经命人修改宇文赟时期的严苛法令,明日上朝新的律法便会颁布,同时再以新帝名义大力提倡节俭,一改奢靡之风。”

  高熲听到杨坚此话,欣喜不已。“仗未打,政策先行。相信过不了多久,随公便会使天下归心。”

  杨坚轻轻笑了笑,随即又陷入忧思之中。“说实话,其实我还是挺担心未来局势,毕竟这不同于当一个普通的臣子。”

  高熲安慰道:“大事未成,总是会充满变数,有所担心也是无可避免的。”

  “陪我去找太史大夫庾季才吧。”

  “庾季才向来以善观天象闻名于世,丞相这是想问问天意,求个心安?”

  “你说得对,人很多时候是需要暗示,才能有勇气做出最终决定。”

  杨坚在高熲的陪伴下,心事重重的找到了太史大夫庾季才。

  “我才德平庸,如今却担当了顾命重任。从天时来看,你觉得怎么样?”

  庾季才心知杨坚内心的想法,含糊的回道:“天道精微,一时难以看清。”

  静默片刻,庾季才觉得话有些不妥,随即补充道:“下官只能从人事上来分析,即使我跟您说天时对您不利,随公难道会像许由那样,让出江山做隐士吗?”

  话一出口,双方陷入沉默。良久之后,杨坚淡淡回道:“诚如君言。”

  第二日早朝,杨坚依原定计划颁布了一些政令,群臣原本有些抵触杨坚执政,听完几道新的诏令之后,心里面都开始慢慢转变。有些原本就对杨坚印象不错的文臣武将,更是暗暗陈赞。

  早朝过后,百官陆续散去,走出殿外,议论之声沸沸扬扬。

  “随公一上任就恢复佛道二教,允许佛道教徒重新走进寺观。此诏一出,大周臣民估计都要视随公如神灵了。”

  “是啊,佛道二教历来为民众的信仰。下至黎民百姓,上至达官贵族有几个不信教的。如此一来,杨丞相可是民心所向呀。”

  “还不止这些。之前有不少人对随国公心存疑虑,我看现在朝堂上绝大部分的官员都已经认可了他,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弱了。”

  “杨丞相废除苛政,以俭兴国,并且身体力行。这些措施都得到朝野上下一致好评。如此贤良,岂能不众望所归。”

  “说的也是。丞相虽然专政,但所作所为都是为民着想。颁布的政令,采取的措施全都是良策。比先帝逆行倒施、胡作非为,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

  “可别忘了,先帝在的时候,也是靠着杨丞相才能维持朝局平稳,没有生出动乱。如今小皇帝年幼,大局掌握在杨丞相手中也不失为一件幸事。”

  “如若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天下归心,天下归杨也未为不可。”

  “所言极是。” 天命之子之黄雀在后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