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瓮中捉鳖
困在杨谷中赵军的情况岂止是不妙!简直是坏透了!
饥寒交迫,骚动不安的士兵们怨气冲天,乱哄哄地已经不成建制,十个一群,八个一伙亲朋找好友,老乡奔老乡。熟人聚在一起,有共同语言,相互也能照应,只可怜赵括无朋友无乡亲,身边只剩下两个卫士,由于失去了往日众星捧月千人簇拥的威风,垂头丧气地靠在一棵枯树下发呆。他不仅憔悴,整个人也好像比平常瘦小了许多,当然也许这才是他的本来面目。
穿着单薄的军衣露宿在山坡树下,落了一身的露水湿漉漉地,遍地生寒,天没亮就冻醒了,醒来后的第一个感觉就是饿。在紧张地长途大溃退和激烈地战斗中暂时被抑制的饥饿,经过一段休息后,又本能地活跃在人们的机体中,饿得他们前心贴后背,抽肠又翻胃,呕酸吐水、抓耳搔腮。但吃什么呢?大家习惯地用眼睛寻找司务长,可惜他也同样是两手空空,东张西望。忽然,他眯起的眼睛瞄住了一个胖胖的小伙子,叹口气:“可惜你不是口猪,膘儿还真不错。”
司务长只是一句苦中作乐的玩笑,却使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扫向孤零零地倦缩在一边的赵括。彭虎怒火心中烧,咬牙切齿地骂道:“都是这个王八蛋把咱们害苦了!跟廉将军那时候有吃有住多舒服?隔三差五还寻顿酒肉解解馋;这小子一来就成天喊主动出击,击来击去,击到这山洼子里来等着饿死吧!”
一个大胡子却哼了一声:“才不饿死呢!饿急了就吃他!”
李同瞪大了眼睛:“人也能吃?”
另一个老兵叹口气:“灾荒年就有吃人的,听老辈说:围睢阳,围晋阳,一困三年,啥都吃光了,人还不一样吃?”说着朝赵括一努嘴:“就他那瘦猴儿样,我还不稀罕吃!”
老兵们有经验,因为在战斗中常常顾不上开饭,就预备个细长布袋,装上熟炒米、生豆子啥的缠绑在身上以备不时之需,饿了嚼几口,聊以充饥,彭虎倒了两把给李同靠在树下慢慢吃。常言说“一粒度三关”东西虽少,却能维持生命。
赵括离得不太远,对他们的斥骂听得清清楚楚,却没有发怒,或者说是没力气去耍威风了,因为他现在最感兴趣的也是吃东西。但由于“兵法”上没有记载,所以他和卫士并不懂得要带干粮袋,只能望着人家吃,自己馋得直咽唾沫。虽说是“褪了毛的凤凰不如鸡”,但终究是个“大将军”,实在拉不下脸来去向士兵们讨要;将士们又好像没看见似的,只顾自己吃,谁也不理他。他微微叹息着,眼中涌起一层泪花:“完了!人心丧尽,权威全失,还怎么能组织突围啊!”
没有干粮的,就漫山遍野的挖草根、剥树皮,把一切能吞下的,都塞进肚子里……
赵括的卫士饿极了,一狠心,在心爱的战马脖子上勒了一剑。于是,骑兵们纷纷杀马,步兵就涌来抢夺,为了一口饭吃相互残杀,血流遍地。一个老头子趁大家拼命的时候,捡起一块掉在地上的生肉就往嘴里塞,还没咽进去,就被一剑削去半边脸,血淋淋地马肉,血淋淋的人头,掉到地上;一个少年的尸体,手中还握着一块骨头,也侧在旁边……
饥饿使人丧失了理智,饥饿使人变得疯狂,这是一种比任何病毒都可怕的瘟疫啊!干粮吃完了,草根树皮吃完了,连相依为命的战马也快吃完了,还吃什么?吃人!病死的,饿死的,随处都有。开始还是少数人偷着吃死尸,后来公开吃,后来,碰到单个的活人也可以吃。在饥饿的长期折磨下,失去理智的疯子已不是人!
白起看到时机成熟了,在路口山头上竖起招降旗,摆上成筐的麦面馍,派人喊话:“放下武器投到旗下,给吃给喝优待俘虏!”
果然有大批赵军纷纷奔向招降旗,其中有忍受不了痛苦的折磨而准备屈膝的,但更多的却不是要降而是想抢,甚至乘机突围。
可惜,白起已经预做准备,把“图谋不轨”的赵军尽数屠戮。
冯亭部下的韩军有“打败仗”的经验,所以遇败不慌,能够有组织地从容“逃跑”。凭经验,冯亭判断秦军之所以只是驱赶而不追杀,肯定是要将己方置于一个最不利的处境,再进行歼灭性的打击,所以他首先想再次劝告赵括停止溃退,寻找战机与秦军一搏,落个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的结局,也可能比被白起牵着鼻子走路要好一些。可是赵括跑得太快,各部队又乱哄哄地失掉建制,从他们那儿根本问不到赵括的消息。于是他打算自己先单独脱出秦军的控制,但时机错过了,白起已从三面布下了天罗地网,韩军几次冲击后损失了三分之二,仍然冲不出包围,冯亭由此也看到赵军已面临毁灭的命运。
直到随大流进入杨谷后,先遇到苏射,东寻西问地终于找到了赵括。韩军都带着干粮,赵括才算吃上饱饭。
形势非常严重,赵括终究是主帅,冯亭不能不向他请示:“元帅,我看杨谷是块绝地,如果不想办法突围,必会被困死,您看怎么办?”
“怎么办?”赵括满脸愁云,涕泪交流:“还能怎么办?我们已陷入绝境,就是能派人回到邯郸也是望梅止渴,大王那里还能抽出增援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兵法上说这是必败之象,我赵括只有一死以报大王的知遇之恩了!”说着,啼泣不止。
冯亭这个气呀!几天前还满口狂言装好汉,现在怎么变成这样的脓包软蛋?真想一连气抽他十个、二十个大耳光,然后不顾而去!但在没有被免职之前,他毕竟是统帅,按当时的规定:部队逃出而主将失陷仍然有罪。所以冯亭苏射只得压下这口气继续劝他:“虽然处于绝境,却也不能坐以待毙呀!”
赵括半闭着眼问:“你们说怎么办?”
“拼命突围!”冯亭喘了一口气:“部队虽然被困了几天,主要是人心慌乱,还有一定的战斗力,咱们把最精锐的兵力集中在前锋,拼死打通路口,大部队随后一拥而上不惜损失,总能冲出一部分去,强于等着被人家全歼!”
一听说还有逃命的希望,赵括精神大振:“对!兵法曰:置之死地而后生。冯叔叔,小侄任先锋打头阵,马上行动吧!”称呼都改了!而且他的思维也不再“胶柱鼓瑟”,转得很快:打头阵当然最危险,但冲出去的可能性也最大。
冯亭却摆摆手:“不能急,还得把各位将官集合到一起,组织部队,明确分工,招募敢死队;动员所有的人都参加突围,人多势众,成功的希望才比较大。”
赵括现在已变得虚怀若谷,只要能逃命,任何意见都可以听从,“兵法”上有没有这一条已不需要考证。在他的作战计划和临敌指挥中从不珍惜别人的生命,保全自己的生命却十分重要,这样的将军,能“长胜”吗?
付豹、王容、负董等很快都被找到,在突围上也都达成共识;但从将士中选拔敢死队员时,彭虎首先摇头:“还想让俺们拼命打头阵掩护他逃命啊?俺不干!老子宁可把骨头扔在这山洼里,也不去保这个混蛋!”
彭虎的情绪很有代表性,将士们对赵括大都怀有不同程度的怨愤,已经失去一个统帅的权威,没有将士们的支持,根本不能突围。但在目前的形势下,依靠权力、军纪来强迫将士们服从命令已无济于事。
突然,李同站出来打破了僵局:“我去!”
彭虎大怒:“混小子!他可是你的杀兄仇人啊!父兄之仇不共戴天,你忘了吗?”
“虎哥,杀兄是私仇,可打头阵是为了使几十万弟兄突围啊!”
彭虎叹口气:“这么说,我也算一个吧。”
杀了最后几十匹马,让五千敢死队饱餐一顿,除了几个将官外,全都成了步兵。赵括果然不含糊,手挺长枪冲在最前,付豹、王容、负董紧紧跟随,冯亭、苏射殿后。
白起已经料到赵军会做最后的挣扎,而且也只有经过这最后的挣扎才能结束这场战争,所以早就给他们布下了天罗地网。
赵括率领敢死队乘夜悄悄接近山口后,发一声喊,骠马挺枪杀了上去,却没有遇到抵抗,心中大喜,一口气冲出几十丈,不料一阵梆子响,箭如飞蝗,把路封住。身后只跟了几百人,后面的虽然还在拼命往外冲,却都被射倒,刹那间尸积如山,把路都堵住了,再也走不出一个。赵括回头一看知道不好,也不顾别人,拍马就跑,可惜已经晚了,只见层层火把从四面八方密密麻麻地围上来,火光中白起一手提戈,一手掀髯,哈哈大笑:“赵括小儿,还不投降更待何时?”赵括也不答话,挺枪便刺,却被一阵箭雨射回,朝四外望望,也没有藏身的地方,一支支火把投向他的身边亮如白昼,白起又是一声大喝:“不降即死,速做了断!”
赵括逃生的欲望虽然很强烈,但在已经无路可逃、死到临头的情况下,做为一个武将,自幼受到的教育,终于使将门虎种的热血在胸膛沸腾起来。他不再想逃命了,挂枪于鞍,摘弓搭箭,朝各方射去。果然武艺高强,箭无虚发,弓弦响后,总有敌人应声落马……
白起本想抓活的,后来见赵括只有拼命的心,毫无投降之意,只得挥手下令,一阵箭雨,把赵括射得身如刺猬,但他仍坚持着把自己的箭射尽,才大叫一声:“吾乃自取丧亡也!”拔剑自刎,总算“英雄”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在军事上,赵括算是一位最无能的将军,但因他而留下的“胶柱鼓瑟”和“纸上谈兵”这两句成语,对后人却很有以为鉴戒的价值。 战国风云之侠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