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洋天下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岳峰首先认为,进士出身称要,在明朝内阁,在成祖一朝开始发挥重要性,大学士有机会参与国家大政。内阁大学士乃从翰林院中挑选,自英宗以後,非进士出身者不能入翰林。自此只有进士出身者,才能入内阁即进士出身到翰林院到内阁,《明史职官志》说:(英宗)天顺二年後,(翰林)纂修专选进士,由是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诚然,明代大学士由进士出身的占十分九。明代内阁相等於宰相机构,只有进士出身者可选入,暗示从科举出身才能任中枢要职。这里则给岳峰提了一个大大的要求,自己的舅舅明朝首辅张居正已经进了进士的序列,根据历史的发展他将从现在的小官一步步开始慢慢向上爬升,自己目前还没见到自己这个舅舅,如果自己不能考取一定的功名,只想靠上这棵大树,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
岳峰还认为科举为入仕主流,这是岳峰一直以来的一个看法,自己在大明朝已经几个月了,虽说在商业和击杀倭寇上自己的也已经小有收获,可这些功劳自己根本不敢揽到他的身上,再没批上文官的身份时,岳峰知道他目前只能做一个幕后英雄,还没法走到前台。明初取士途径有四,但至中叶只馀吏员,举贡及科举,以科举最为称要。如只有进士出身者可入内阁,为科举出身者,提供最高的仕途保障,且较重要的京官,亦多为进士。赵翼《陔馀丛考有明进士之重条》说:凡京官称要之职,尽进士出身,举人皆不得与。其实,地方较重要的官员,亦多用进士,在升迁上,科举出身者亦占优。明代虽有多种入仕途径,然最称要的,只有科举一途。
可见在当时,如果不参加科举想通过其他的办法走上治国平天下的道路简直是难以上青天,全力以赴应付此次的乡试比什么都要重要。
岳峰对明朝科举的第三个特点总结认为,学校与科举结合。明太祖认为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这是洪武二年诏,遂规定设立学校,在京师设国子监即太学,地方设府,州,县学,社学和书院。洪武八年颁行学校贡举事宜,规定凡应科举者,必出自学校,二者的关系如《明史选举志》说:天下人才学校以教育之,科目以登进之……学校者,储才以应科目者也。又说:科举必由学校,而学校起家者可不由科举之说,即国子监学生表现优者,可直接得官而无须再经科举。换言之,参加科举者必经学校,但学校出身者又有机会不经科举,直接授官。另一方面,科举及第後的一甲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必授翰林院编修等职,以在翰林院加以磨练。故翰林院为变相学校,专责培育官员。可见学校与科举的关系紧密。
从这一点上岳峰知道考试只是一个途径,自己必须了解和执行这样的一条道路,泱泱五千年华夏孕育的文化讲究一个墨守成规,讲究一个遵循守旧,很多事情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去办事,踏着前人的足迹,路也许会好走很多。和岳峰所来的二十一世纪一样,你必须是科班出身,你才有了进一步晋级的资格,你的很多晋升才能踏上路子,假如你只是一个打工仔、小工、厨师、商人之类的,你上升的空间始终有限,而且是很有限,仅有的那么一点空间,让你很快就爬到了,剩下的路你就被完全堵死,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将没有任何机会。
学校是一个象牙塔,这也就造就了一个走向上升空间的平台,这也就是多少大官、富商、底层人民、工人、农民、服务商人的唯一的、共同心愿,不管怎么样都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大学,送到好一点的大学,送到最知名的大学,因为他们懂得,这是一个捷径,在岳峰看来,无论现在还是过去,走这条路独好。
中国以农立国,商人向受歧视,自汉以来,政府一直压抑商人的社会地位,如禁止商人入仕。但在大明朝由於社会经济发达,商人拥有强大经济实力,政府亦不得不作出让步。明代规定,商人不可於本乡应考,但准其在其他地区落籍,再以新的户籍报考。如此,商人亦有机会为官,形成前所末有的士商混融现象。当然这也是岳峰最期待的一个镜像,岳峰知道官有多好,岳峰亦知道商有多好,一旦拥有了双重身份,岳峰更懂得这将是一种什么样的镜像,乐在其中,悠悠然轻松行走于官场、商场,以使得他在今后大的战场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以实现商为吾用,官为吾通。
而根据岳峰的了解,岳峰还发现了一个特点,明朝的科举取士名额南多於北,自整个经济及文化重心南移後,科举取士限额亦受影响。钱穆《国史大纲》指出,科举的取录额,有南多於北的趋势。太祖洪武三年南方的乡试取士额为310人,但北方限取200人,英宗正统五年南方乡试取485人,北方仅限255人。会试取录额方面,会试分为三卷,即南卷(南方地区)北卷(北方地区)及中卷(指广西,云南等南方地区),整个会试取於南卷之士占55%,中卷占10%;北卷仅占35%。殿试及第人数方面,由洪武四年至万历四十四年,共245年,每科状元,榜眼,探花及会元共244人,南人竟占215名,北人仅占29名。反映明代文化重心已经南移,科举亦出现重南轻北之势,形成南人恒多;北人恒少的现象。
而岳峰目前自己的身份来自于南方,这也就给自己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如果再能发现一部分武将,对其能够善待中重点培养,必将成为一股不容小嘘的力量。 明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