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思维破局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1]
思维破局 只有没想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解锁生活中很多困局的钥匙,就在思维。思维一变,就如同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后边的行为会跟着变化,最终产生戏剧般的结果。
1.1
捅破思维的窗户纸很容易
我的女儿刚上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接她放学,一路上她哭丧着脸,回到家后还忍不住哇哇大哭起来。我很好奇,便问她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
只见她拿出一张画来,画上是一棵树,上边有三个字“优点树”。女儿说,社会课上,老师发起了一个叫“夸夸我”的活动,这个活动要求班里的每名同学在纸上画一棵“优点树”,然后在苹果形状的便笺上写出其他同学的优点,写好之后贴到对方的“优点树”上。她给七个同学送出了“苹果”,而自己却只收到了一个,那唯一的一个“苹果”上写的是:“画画好”。为此,她非常伤心。
如果你也为人父母,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劝说她扩大交友圈,多交些好朋友,又或者勉励她多发展长处,进一步完善自我。但我并没有这么做,当时我灵机一动,给她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服装设计师,她能设计出许多精美的图案,很多人慕名前来,请她设计服装。在一次采访中,一名记者问了她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从事这份工作这么多年?”这位设计师想了想说:“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搞过一个活动,叫‘优点树’。每个同学都在苹果形状的便笺上写出其他同学的优点,然后将便笺贴在对方所画的‘优点树’上。我送出去了七个‘苹果’,却只得到了一个‘苹果’,那是我的好朋友送的,她写了‘画画好’三个字。当时我很伤心,但是后来我想,既然我画画好,那就应该去画画啊,也许这就是命运对我的安排。就是这个想法,促使我一步步走到了现在。”
女儿听完我讲的故事,恢复了平静。
在最初写这本书时,我突然想到了这件事,就把它放在了书的开头。
有句话说“化腐朽为神奇”,我想我当时就是干了这样一件事。那么当时的我到底是怎么做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呢?这一切都是源于思维的转变——我把“只有画画好这一个优点是件令人伤心的事”的想法变成了“既然拥有画画好的优点,就应该充分地利用它”。思维一变,我的行为就跟着变了。这,就是“思维破局”。
帮助我们解锁生活中很多困局的钥匙,是思维。思维一变,就如同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后边的行为会跟着变化,最终产生戏剧化的结果。
思维,是个有意思的东西,它伴随着我们的每一次呼吸。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背后都存在着思维活动。
试着想象一下下边的这个场景:
“你被挤进地铁里,前边的人贴着你的胸,后边的人挤着你的背,你皱了皱眉,身体拱了两下,紧紧抓住了扶手。”你虽然没说一句话,但是在你心里已经产生出很多念头。
1.“我不想这么挤。”
2.“上班的人真多,所以挤。”
3.“后边那人是不是想吃我豆腐,所以挤我?”
4.“在这座城市奔波真痛苦。”
5.“凭什么我在这里受苦?”
6.“好讨厌,我没法呼吸了!”
7.“你要下车应该提前说一声,这么乱挤真讨厌!”
8.“哎!旁边那人玩游戏的技术真烂,连那三个不就全消了吗?”
……
你想想是不是这样?你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运转,内心的念头一个接一个地蹦出来。佛家讲的“万念”,就是这个意思。左右你的每一个决定的,就是这些思维活动。你在拥挤的地铁里皱眉,然后采取了一个行动——前后拱了两下。这个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念头:“我得舒服,只有让自己有点空间才能舒服,只有稍微地冒犯一下挤我的人才能让他们腾出空间。”当然,这个念头几乎是倏忽间闪现的,然后你就做出了决定,采取了行动。
困住我们的,也多是思维。
小鹏在微信公众平台上问我:“老师,我比较内向,所以跟上司和同事总是沟通不畅,他们说的一些话我反应不过来,所以他们都觉得我做事不可靠,我该怎么办?”
各位,看完这句话,你洞察到这背后的思维活动了吗?
我们来拆解一下。
首先,“我很内向”。事实上他未必真的内向,这句话表达的应该是“我认为我很内向”。
这就是一个判断、一个观点,也是一个思维活动。
这个思维活动是怎么形成的?他为什么会认为自己内向?谁告诉他的?是他测出来的?还是他通过其他什么渠道得知的?
其次,“所以跟上司和同事总是沟通不畅”。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内向意味着会跟上司和同事沟通不畅”,这显然又是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有待推敲。因为我们能够找到成千上万的反例来证明,内向的人也能够有很强的沟通能力。
再次,“他们说的一些话我反应不过来”。这背后又是一个观点:“内向意味着对方说的话我反应不过来。”接着,“所以他们都觉得我做事不可靠”,这句话背后的逻辑是:“对方说的话我反应不过来,意味着我做事不可靠。”
好了,当我们把这段话做如上拆解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些念头都是小鹏自己构建出来的,他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把自己困住了。其实,他可以认为“自己并不内向”,可以认为“内向也可以沟通顺畅”,还可以认为“内向也可以对他人的话给出合理的反应”,认为“即便内向、与人沟通不畅,做事也能可靠”。
有些人坚信“我必须先找到一条对的赛道,再开始行动”,并为此纠结多年;有些人坚信“我必须做自己喜欢的事”,因而屡次更换工作,继而错过发展期;有些人和小鹏一样,认为“我内向,所以搞不好人际关系,所以工作开展不好”,继而给自己下一个“我就是不行”的判断。
……
你会发现,有些人就像这样被几个念头困住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其实,或许他们只要转变思维,一切就会不一样。
很多人认为,人们之所以一事无成,是因为原生家庭的不幸。于是,成年后所经历的各种痛苦都找到了源头:还不都是因为爹妈不会养吗?可问题是,当我们抱着这个想法不放,困境还是困境,我们并不能回到刚出生时,让爹妈按照“科学”的方法把自己重新养一遍。
生活中,我们似乎容易被各种思维困住很长时间,改变思维似乎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然而事实却相反,在人的一生中,思维常常改变。
我们小时候的很多念头都在几年之后荡然无存,当年父母、老师跟我们说的许多观点,到现在已经不剩几个,与此同时,配偶、朋友、老板,又在给我们“植入”各种新的观念。如果你不信,不妨去看看最近流行的一档综艺节目《奇葩说》,它的每期节目都会辩论一个大众性的话题,双方辩手使出浑身解数,各说各理。听完之后你可能会发现,明明我刚刚还认为“找朋友应该门当户对,因为门当户对能谈得来”,怎么后来听康永哥一说,就认为“恰恰是跨越门户的朋友才能有更新的见解”,思维观念说变就变了?
我们的思维观念如同一层窗户纸,改变就如同用手指在窗户纸上轻轻地一捅,然后,光就透进来。
我总是会想到《汤姆·索亚历险记》里那个经典的“刷墙对话”:
汤姆定定地看着班恩说:“你说这是工作?”
“难道不是吗?”
汤姆继续粉刷木板,同时漫不经心地回答道:“嗯,它可能是工作,也可能不是,我所知道的是我做得很开心!”
“算了!少来了,你难道很喜欢粉刷篱笆?”
汤姆用手中的油漆刷子来回不停地刷着:“喜欢它?嗯,我看不出我为什么会不喜欢做。有哪个男孩每天都有机会刷篱笆?”
汤姆的这番话使得粉刷篱笆这件苦差事翻身了。班恩开始观察汤姆的动作,而且被吸引。
过了一会儿,班恩说:“汤姆,让我刷一下吧!”
汤姆干了一件事,就是赋予了刷墙新的意义,从而把班恩“刷墙等于苦差事”的想法改变了,“刷墙不是苦差事,而是美差”。
这是马克·吐温杜撰的故事。那么我们再举一个真实的案例,你就会发现转变观念并不是那么困难。
这个案例来自《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一书:
19世纪在巴黎发生了一次暴动,军队指挥官接到命令要对暴民开火以清理广场。他命令部队进入射击位置,将一支支枪对准群众。接下来,是一阵恐怖肃杀的寂静,这时,指挥官拔出剑来大喊:“各位女士们先生们,我奉命要对暴民开火,但是眼前我所看到的是一群诚实高尚的市民,我请求你们离开广场,好让我们能够瞄准那些暴民!”结果,当他说完这番话,广场的人群不到几分钟就散去了。
这也是个思维破局的典型案例。对于这场暴乱,人们一贯的想法是:“在广场上的人等于暴民。”而这位指挥官仅仅用了一句话就把这种思维改变了:“在广场上的人是市民,而非暴民。”
而我更想说的是,思维的改变,不单单是改变意识,它还有许多极为具体的措施。
本章的后四节,我会教给各位四个一学就会的思维破局方法。 思维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