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4.养育的初心,爱还是恐惧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安心 5035 2021-04-06 16:29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4.养育的初心,爱还是恐惧

  一位妈妈问我:“最近有人告诉我,如果你不想让孩子碰危险的事物,那么你就让他去碰一下,这样下次他就不敢去碰了。这样做对吗?”

  我知道这是来自所谓的逻辑后果或自然后果的做法。我问她,你觉得孩子停下来不敢再碰,是因为什么呢?

  很明显,是因为恐惧。

  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个对或不对的问题,而要回到每位父母养育孩子的初心上来。我们想教给孩子的是爱,还是恐惧?

  扪心叩问,如果你想教会孩子的是爱,那么这样的方式是你所要摒弃的。但如果你只想省事,只想有效,那么,恐惧确实能让人却步。

  就像早些年,有些培训机构在招生时会跟父母讲,如果不教育好孩子,你的孩子可能会变坏,可能会自杀,可能会杀人放火。我非常反感这种通过引起父母的恐惧来激发他们的成长和学习的需求,从而达到招生目的的做法。尽管那样确实能招到学生,也能让更多的孩子走上学习之路,但我对此是不屑的,我仿佛看到一群人带着恐惧聚在一起。

  于我,更愿意你是因爱而来,而非恐惧;于我,我更愿意与你一起回忆养育的初心,而非恐惧的幻象;于我,我更愿意相信孩子有向善的生长动力,而非不教不成才;于我,我更愿意信任孩子有自我负责的能力,而非无助的受害者;于我,我更愿意相信亲子之间的这场缘分是相互的选择,而那样的选择是出自爱,而非恐惧,因为爱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是你我的本质。

  所以在我看来,要判断一种养育方式适不适合你,先要问问自己,你想选择爱吗?如果想,你就会看到,哭声免疫法、延迟满足需求、自然后果、暂停时间、按时喂养、温柔而坚定等方式的背后都是恐惧。出于恐惧,父母通过这些方式实施隐形的权威和操控。在P.E.T.父母效能训练官方网站上,有托马斯·戈登博士的一小段视频,虽已时日久远,但他有力的声音仍穿越时空而来,振聋发聩,撼动当下的你我,向我们提问道:你敢摒弃所有形式的惩罚吗?

  我想,如果你选择的是爱,那么对于戈登博士的提问,你的答案必然是肯定的。

  选择爱还是恐惧,你的心会告诉你答案

  对于一些养育方式,例如温柔而坚定,有人不理解,这为什么会是恐惧?是不是恐惧的关键在于父母是否带着权威来使用这些方式?如果带着权威使用,那么其背后就是恐惧,因为驱使父母使用权威的最根本原因往往就是恐惧;反之,则非恐惧。

  权威是生活中的必然存在。比如契约性权威,大部分体现在上下属关系中;知识性权威,比如律师、医生等专业性行业;角色性权威,比如警察、父母。这三种权威皆非我所指的权威。我所谈及的权威,是指亲子关系中,父母由于与孩子的力量、资源等相差悬殊,而对孩子实施操控的行为。

  在我看来,绝大部分父母在使用权威时,都是源自内在的恐惧。有些权威明着使,比如打孩子;有些权威暗着使,比方上一篇中提到的“为你好”。

  我必须坦陈,我写这些文字,并不代表我没有使用过这些方式。相反,我也曾使用过,比如我曾在未学习成长时打过孩子,曾在初成长时对孩子使用过延迟满足需求、温柔而坚定等方式。也因此,我深知父母在使用时的无奈、愤怒和无助,甚至是无力,也体会了使用过后的那种懊恼和愧疚。

  所以,我更多地站在一位妈妈的角度,与大家分享和探讨我在育儿路上16年的摸爬滚打中得到的体会和感悟。以下是大家提出的问题及我的解答(收集自我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

  问:摸热水壶这种方式,我做过,倒不是为了让孩子害怕热水壶,而是让他知道热水壶是烫的。现在看来好像会给孩子带来恐惧,请问“爱的方式”该如何处理类似的事呢?

  所谓的自然后果,指的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比如说你提到的热水壶,在说了几次孩子还不注意的情况下,就干脆不提醒了,孩子被烫过后自然会记得,无须家长提醒。

  很显然,孩子是因为恐惧、害怕而停下来的,类似的事情还有过了饭点儿就没饭吃,孩子经历了饿肚子后,下次就不敢了。如果把你的孩子换成你的妈妈,你会对你的妈妈说过了饭点儿你就没饭吃吗?显然我们都不敢这么做,而对孩子,为何能这么做呢?因为对孩子,我们在使用权威。

  前几年,我和弟弟一家去宜家。侄儿调皮地到处跑,他妈妈说了几次他还是不听,那时候我心里来气,竟鬼使神差地拉着我弟妹往前走,说“反正丢不了,我们往前走,他一会儿找不到我们就知道怕了,下次就不敢了”。果然,侄儿找不到我们,最后借了宜家员工的手机给我们打电话。当他看到我们时,一脸惊慌,拉着妈妈的手再也不敢放。

  当时我就是因为内在的愤怒,想对孩子施以惩罚,使用了自然后果,当我看见孩子一脸惊慌时,后悔万分,真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使用这种方式了。之后每次被孩子惹生气,心里升起“让你试试,你就知道害怕了”“让你试试,你就知道错了”这样的念头时,侄儿的脸就会浮现出来。就算我多么生气,我也不会再使用那种方式了。

  不过,你描述的这种情况,是你带着孩子感受水壶的热,让他体验热的感觉,不是出自恐吓或惩罚,当然也就不会给孩子带来恐惧。

  至于如何处理,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可以进行环境调整,比如把危险的物品安置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则可以进行倾听,了解孩子这么做的目的和需求,也告知孩子父母的需求,从而寻找双赢的方式来解决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冲突。具体的做法,可以参照戈登博士的书《P.E.T.父母效能训练实践篇》。

  问:为什么温柔而坚定也出自恐惧?

  温柔而坚定可以出于爱,只是现在经常被滥用于拒绝孩子。比如婴幼儿喜欢用手拍你或抓你的头发,你完全可以把孩子的手拿下来,温柔而坚定地(不是笑着说)对孩子说:“你这样拍妈妈,妈妈会痛,我不喜欢。”

  这样当然不会给孩子带来恐惧。但是,现在很多人是怎么使用温柔而坚定的呢?孩子跟父母提出他想要某样东西,父母觉得不合理,就温柔而坚定地笑着对孩子说:“不可以。”我曾看过一个温柔而坚定的案例,不管孩子怎么情绪高涨,妈妈都温柔而坚定地笑着说:“不可以。”我要是那个孩子,心里肯定失望至极。

  曾经有妈妈问我为何不能这样使用,我问她,如果你跟你的先生提出某个需求,然后不管你怎么说,不管你的情绪如何,你的先生都笑着对你说“不可以”,你会如何?这位妈妈说,估计她一巴掌就扇过去了。是啊,大人之间肯定不会把这种方法用在彼此身上,那为何会对孩子使用?因为那一刻我们在使用的就是权威,而绝大部分权威的使用都源自内在的恐惧。

  问:延迟满足需求、温柔而坚定,这些方法我都用过,更好的方式是什么?

  更好的方式,当然是了解孩子的需求是什么,也跟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然后一起来寻求能同时满足双方需求的解决方法,这是基于尊重的双赢法。

  问:那过马路呢?正是恐惧帮了忙。

  恐惧会让我们在危险面前止步,这没有什么不好,就像愤怒会让我们保有自己的界限一样,也是孩子们在生命过程中学习到的经验。我在这里说的,是父母出于某种原因,对孩子使用权威,刻意让孩子感受恐惧,希望孩子因恐惧而停止做某事,利用恐惧来操控孩子,是刻意而非自然发生的,与前者是不同的。

  问:我允许孩子去碰触他想碰的危险品,心里想着他碰了就会知道危险,以后不会再碰。但我想给他自由,陪着他触碰这些危险的物品,在旁边保护他,这样算是自然后果教育吗?我很困惑。

  让孩子知道危险,他以后就不敢了,这正是自然后果的核心思想,你想给孩子自由,却让他领教了恐惧。当然,如果你在当时心中没有怒气,没有惩罚的念头,而是在安全的范围内,带着孩子体验一下,也没什么不可以。

  问:虽然做法很认同,道理也赞同,但恐惧是人类的感情之一,孩子也是需要面对的吧?

  是,所有的感受,孩子都会体验到,这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出于人为的惩罚,或父母明知却为之的情况,对孩子来说,感受到的就不单是恐惧,还有对父母深深的失望。而这样的失望有可能会被孩子带到日后跟他人的互动中,总是期待他人可以无条件对待自己,为人际关系带来诸多阻滞。

  问:难道选择爱就没有恐惧吗?选择爱孩子就永远不会恐惧吗?

  第一个问题上面已经回答过了。第二个问题,父母的养育从爱出发,孩子当然也会有恐惧,但是如果父母给予的更多的是爱,那么孩子面对恐惧时就会更有底气、更有勇气。

  问:敢不敢把奖励也摒弃了呢?

  奖励也是权威的一种。你会不会因为父母做了什么让你开心的事情就奖励你的父母呢?想必不会。一般我们只会对孩子使用奖励,其实就是在使用权威。所以,各位父母,敢不敢把奖励也摒弃了呢?

  我这样写,绝非是想责备父母们,正如我所说,我自己也曾使用过其中的一些方式。我只想分享我的经验与体会,带给父母们更多的思考,从不同视角来看待亲子养育。毕竟,我们不是在养一只猫或一只狗,我们在养育的是充满灵性的孩子,我们都期待爱能够在亲子之间流动,滋养彼此,让孩子有更轻松的人生。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