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将慧姐儿的神情都瞧在眼里,心中好笑。
要知道慧姐儿上一世可是嫁给了当今圣上的十皇子,也就是下一位皇帝永庆帝,虽然眼下因了年纪小,还有些咋咋呼呼的性子,又娇滴滴的爱哭,心眼儿却是足够用的,嫣然这种小伎俩,哪里骗得过人家!
再说熙然和安然,也都是一样的明白人儿,区别不过是一个能装糊涂则装糊涂,一个能奚落则奚落……嫣然在这两人面前,从来没讨过好去。
唉,也就只有她苏陶然是个傻的吧!她总以为嫣然仅仅是好拔个尖儿,又碍于姐妹情分,能忍让时就忍让了……殊不知忍让就是一把剜心的刀!
而嫣然见得慧姐儿瞪她,倒也不恼,心里反倒舒服了许多。
天知道她听慧姐儿说,这狐皮是宫中赏下来的,她有多难受!要不是那日陶姐儿拔了她的几盆兰花,这松龄堂的东厢房,这东厢房里所有的一切,就是她苏嫣然的,哪里轮得到陶姐儿这个丧门星!
如今慧姐儿瞪了她这一眼,分明是在告诉她,这白狐皮真是个陈年的皮子,祖母只是怕白白生了虫,才敷衍了事的赏了陶姐儿不是?
她心里这叫一个爽快,比三伏天喝一碗冰镇乌梅汤爽快一百倍——母亲叫碧茶告诉她,祖母之所以接了陶姐儿住进松龄堂,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看来确实是真的!
这后宅里传陶姐儿是个丧门星不是一天两天了,尤其是母亲新近又滑了胎,祖母定是愈加相信了这个传言,生怕母亲被陶姐儿克得难有嫡子,方才将陶姐儿接来教养,目的就是想叫陶姐儿离母亲远些再远些罢。
既如此,祖母哪里会真心待陶姐儿好;而母亲那里,如今更加只剩下她苏嫣然一个,还不是什么好处都是她的?
“我六弟并不是没见过世面的,方才却想看看你的金项圈,莫不是你的项圈与众不同些?快摘下来叫我瞧瞧。”慧姐儿脆生生笑唤陶然道,打破了这次间的尴尬宁静。
嫣然立刻从欣喜中醒过闷来,眉头微蹙。可不是怎么着,她倒将陶姐儿这个金项圈给忘了!祖母再敷衍,不也赏了个金项圈给陶姐儿?
“我也没瞧过六妹妹的这个项圈儿呢。”嫣然笑嘻嘻的接话儿,同时又瞟了安然的脖子一眼。
安然脖子上只挂着个银项圈,下面坠着个麻将大的白玉牌,从打她穿越而来见到的就是这个,一直都没变过,看着未免寒酸。
陶然冷眼旁观着,不免将嫣然的想法猜得一清二楚——上一世忘了哪一年,苏府开了个赏花会,嫣然就当着许多世交家姑娘的面儿,公开嘲笑过安然,说安然的脖子上就没换过饰物……
于是她很想告诉嫣然,万万莫小看安然的银项圈,这可是安然的外祖母亲自登门百家,替她求来的碎银化铸而成的百家锁,寄予着长辈无数期望与疼宠,就算给多少座金山银山也不换的。
可她何苦来呢?嫣然喜欢拔尖儿再碰壁,耍心机后再丢丑,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提醒她作甚!叫她早早撞得头破血流才解恨呢!
陶然也便假作什么都看不懂听不懂,极是利落的低了头,将那金项圈摘下来用帕子擦了擦,这才递给慧姐儿。
其实这玩意儿也没什么稀奇的,重不过三两,周身也不过是錾满了仙桃纹饰,下面又挂了个芙蓉玉的仙桃吊牌,正谐了她闺名的音儿罢了,叫人看看也看不坏;她只恨彻哥儿手欠,随随便便就伸出爪子往她身上乱抓!
彻哥儿大名苗天彻,上一世就是个京城知名的纨绔,他的父兄在边疆流汗流血立军功,他却在京城穿金裹银,提笼架鸟,养戏子逗小倌儿,甚至还偷偷置了宅子养些个**……想想都叫人恶心!
只是后来新帝登了基,苗天彻这个正牌国舅却从京城消失了,从此再无消息,人人皆传他是被**们争风吃醋给误杀了,又将他毁了尸灭了迹,也不知是真是假。
“这项圈倒是没什么新鲜,花纹的錾工也一般,可这冰花芙蓉玉却是能出水的啊,陶姐儿你得好好戴着,莫不小心遗失了去。”慧姐儿将那项圈左右端详了一番,小大人儿般叮嘱陶然。
陶然暴汗。敢情苗家不止是出武将,还出鉴赏家,毛皮金玉全都懂行,真真是十八般武艺都全了!
难道苗家早就惦记着养出几个好姑娘来嫁皇子,自幼便这般教养的?可与皇家联姻做王妃,又不是做买卖,学这些有何用处?!
“慧姐儿怎么懂这么多?你们家请的西宾还教这个?”陶然不过是腹诽,安然却笑着问出了口,满脸都是好奇。
慧姐儿有些赧然。
她母亲娘家陪嫁的铺子不少,又多是做金玉毛皮买卖的,她日日跟着母亲耳濡目染的,也就学了些皮毛。这缘故按说没什么难以出口,可若是说了,便不免叫人想起她外祖家早几辈是皇商出身,虽然后来家中子弟逐渐入仕,彻底离了商人行当……也有些贻笑大方不是?
“我听我娘说,慧表妹的外祖家做过皇商,这必然是家传的本事了。”嫣然似笑非笑的接话儿。
慧姐儿的赧然立刻变成恼怒。
这里是姑祖母家,苗苏两家是近亲,没有什么能瞒过一辈子的,可这话儿也得分如何说不是?若是寻常聊天的口吻也就罢了,嫣然这语气却带着无数讥诮,这是当她傻,听不出来么?
还有这苏家的三表婶,也实在是不着调!外祖康家如何,干三表婶什么事,她私下告诉嫣然这些各家的私事,难不成就为了叫嫣然有足够的话把儿挤兑哪个?
眼瞅着两人斗鸡一样对上眼、马上就要互掐了,熙然缓缓开了口:“若叫我说呢,不论祖上是做什么的,还不全是为了子孙后代?苗家二伯母的祖上若不是做过皇商,哪有叫后头几代安心读书、不管庶务的豪爽底气。”
熙然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苗二太太的娘家姓康,往上数五六代之前便是皇商,到了苗二太太曾祖那一辈,赚下的金银说是富可敌国也不为过,就算曾经给太祖皇帝做过私人银库,剩余的银钱也足够子孙八代不营庶务专心读书。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康家从打苗二太太祖父那辈起,迄今为止已出了十来个进士,在朝为官的也有七八人了,官职最高的一个已经做到了正二品,纵观整个大晟朝,谁又敢小觑了康家? 嫡女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