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雪中悍刀行:完结版大全集(1—20册)(平装版)

第二章左骑军几近覆没,三宗师联袂赴边(1)

  秋分一过,凉州关外战事骤然吃紧。

  先前凉莽双方斥候在关外地带的泼洒游弋,势力大致持平。北莽马栏子虽然人数占优,但由于龙眼儿平原一役,最为熟悉边军地形且同时战力最出众的两支精锐斥候董卓的乌鸦栏子和大将军柳珪的黑狐栏子几乎损失殆尽,后续跟随大军推进到虎头城以南的马栏子,不好说是无头苍蝇乱撞,但比起对地理形势无比熟稔的凉州二等斥候,依旧占不到便宜。双方一旦遭遇突兀接触战,凉州关外斥候都得到军令绝不可擅自缠斗,可北莽马栏子却被责令务必不计伤亡主动攻击。许多次狭路相逢,哪怕北莽马栏子在局部战场上兵力处于劣势,也依然悍不畏死地发起冲锋,即便以三换一也在所不惜。财大气粗的慕容宝鼎亲口允诺,只要是推进到前线的马栏子,不论麾下嫡系还是别部兵马,皆可不仅以斩获首级多寡论军功,更可凭借己方战损换取战功!

  在北莽这种不可理喻的激烈进攻态势之中,北凉斥候在单次战役不曾出现重大伤亡,但是一次次损失不断累加之后,短短两旬,拒北城藩邸从左右骑军那边传来的谍报获悉,已经战死七百余人!

  凉州边军不得不开始聚拢小股斥候,同时收缩侦察防线的宽度和深度,果断放弃了那种寥寥一伍斥候便敢大范围游弋大纵深出入的冒险举措。当初北凉选择重视流州战场,不惜向西倾斜兵力的后遗症,例如李翰林率领白马游弩手全部转移进入流州,就逐渐凸显出来。不说拒北城对包括怀阳关、柳芽、茯苓、重冢在内一关三镇那条边境防线的掌控力,在北莽马栏子大规模疯狂向南渗透的形势下,与左右骑军的联系也越发稀薄,这绝对不是什么好兆头。左右骑军作为北凉边军第一大野战主力,主要作用本身就不在于杀敌,而是作为拒北城和怀阳关防线的衔接,防止北莽骑军彻底分割凉州关外战场。但是目前来看,除非慕容宝鼎拥兵自重,不愿折损冬雷精骑和柔然铁骑,放缓南下的马蹄速度,凉州斥候趁机重新夺回主动,否则就棋盘来看,双方中腹的兵力对峙,大局已定。在这期间,拒北城内那位北凉道唯一官居正二品的封疆大吏经略使李功德提议让李翰林率领流州剩余白马游弩手全部返回凉州关外战场,却被年轻藩王和副节度使杨慎杏同时拒绝。

  流州老妪山那场注定名垂青史的壮阔骑战,结局如何,凉州关外拒北城尚未获得准确谍报。上一封出自凉州将军石符麾下斥候的六百里加急兵文,如今还端端正正摆放在签押房隔壁那座小书房的案头,哪怕明知这位积威深重的新凉王对大楚双璧格外器重,不亚于两员出身北凉本土的心腹爱将郁鸾刀、曹嵬,但是石符亲笔的那封兵文,依然措辞直白,透着沙场厮杀的独有残酷:“谢西陲部僧兵于无险可依无路可退的廊道,以一万五步卒阻滞的五万骑军,恕我无法救援。末将只会按照既定方略阻滞南朝残余边骑的南下之路,联手宁峨眉部四千铁浮屠,定然隔断黄宋濮部主力北退之路,谢西陲与烂陀山僧兵是死是生,我清源军镇骑军爱莫能助。”

  其实真正的沙场无情,更在于石符兵文的言下之意,即我石符部骑军哪怕能够及时赶至廊道战场,只要谢西陲部步军若仍有余力阻滞南朝边骑主力,那么清源军镇骑军便会遥遥停马远处,选择见死不救!以防南朝骑军主力放弃驰援老妪山,而是果断向北逃窜,返回南朝重新散入大小军镇关隘。

  年轻藩王没有召集将领大佬去往议事堂商量此事,甚至没有将这封石符事先叮嘱“直达书房”的兵文,下发送往兵房浏览传阅。那个黄昏,徐凤年在书房静坐片刻,便提笔写了一封信交还凉州将军石符,内容同样言简意赅,大致是说那条廊道战场的后续处置,石符你既为一州将军,自然便宜行事,不必事事禀报拒北城。当年轻藩王最终在信上大片空白处盖下那方“北凉王”公印后,那名青衫参赞郎拿着公文转身匆匆离去,年轻藩王独坐书房,沉默良久。

  夜凉如水,拒北城藩邸依然灯火辉煌,一阵阵脚步如密集更鼓声,不绝于耳,早已习以为常。

  徐凤年正在书房低头凝视桌上两幅以老妪山和怀阳关为主的形势图,猛然抬头,看到杨慎杏、顾大祖和白煜三人联袂走来,脸色凝重至极。顾大祖嗓音沙哑,开口沉声道:“刚刚得到消息,慕容宝鼎亲自率领兵力各为两万的冬雷精骑和柔然骑军,加上宝瓶州持节令王勇的三万援军,先后攻打陆大远部左骑军主力两万四千人,周康和李彦超救援不及!”

  杨慎杏苦涩道:“如此看来,先前与右骑军李彦超交战的一万柔然铁骑,只是诱饵而已,剩余两万柔然骑军早已与慕容宝鼎的嫡系兵马会合,从一开始就是直奔左骑军而来。所谓分兵两路以三万柔然骑军直扑我凉州右骑军,慕容宝鼎坐镇两万步军大营按兵不动,都是幌子,事实上是以那两万步军假扮柔然铁骑,最终与王勇合力围剿左骑军。”

  徐凤年脸色微白,呢喃道:“两万冬雷私骑,两万柔然铁骑,还要加上三万宝瓶州精锐骑军,整整七万北莽头等骑军啊。”

  杨慎杏刚要开口,便见白煜扯了扯这位春秋老将的袖口,眼神示意老人暂时不要说话。

  正襟危坐在书案后的年轻藩王缓缓抬起头,问道:“北莽蛮子伤亡如何?”

  杨慎杏尽量平缓心中激烈情绪,答道:“慕容宝鼎并未一次性投入全部兵力,在冬雷私军战损九千余人后,依旧不曾撤离战场,然后一口气投入两万柔然铁骑。陆大远……左骑军战至王勇部骑军杀入战场,当时剩余冬雷骑军已经不得不袖手旁观。战场之上,几乎已无柔然铁骑的身影,宝瓶州骑军依然损失六千余人。左骑军仅有八百骑杀出重围,返回拒北城。左骑军第一副帅陆大远,连同其余两名副帅,皆先后战死。”

  初秋时分曾有左骑军健卒,在拒北城外百骑振臂放鹰,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顾大祖突然直言不讳道:“左骑军既没,右骑军独木难支,已经无法牵制拒北城以北、重冢以南的凉州关外形势。王爷绝对不能答应周康和李彦超的主动求战!”

  徐凤年点头道:“立即传令给周康、李彦超两人,右骑军竭力避开北莽接下来的南下主力!”

  白煜有些无奈道:“那位锦鹧鸪的军令状其实也到了杨节度使的兵房,从主帅到三名副帅和所有校尉,都签押了血手印,请求死战,保证至少全歼慕容宝鼎部冬雷骑军和王勇部主力。”

  徐凤年站起身,厉色道:“那就再加上一句,明确告诉周康和李彦超,想要死很容易,胆敢违抗拒北城军令,我徐凤年亲自去关外拧下他们的脑袋!”

  从未见过年轻藩王当面震怒的杨慎杏悚然而惊,顾大祖轻轻叹息。白煜泰然自若,微笑道:“拒北城如此回复右骑军,杨老将军和我这位凉州刺史就轻松多了。”

  三位拒北城大佬各怀心思迅速离去。在礼房当值的王祭酒拎了两壶绿蚁酒走入书房,看到那位年轻藩王尚未落座,此时正站在书案后,俯视桌上两方大印。一方自然是那名动天下的凉王印,被整个离阳永徽年间视为天下权柄最重的一块小物件,二十年间,西北边陲,只要涉及五千人以上的调兵遣将,都需要盖上此印。此印形制与如今赵室朝廷如出一辙,仿制春秋中原正统大楚的样式,属于玉箸篆玉印,篆文笔画肥瘦均匀,末不挑锋,深谙儒家中正平和之意,一向被誉为书法正宗。但是这方凉王印旁边,还搁置有一方早已退出北凉官场的大印,徐家铁骑跟随封王就藩北凉的人屠徐骁进入北凉后,这方被习惯称为“大将军印”的古朴铜印,偶尔还会见于一些重要的关外兵文,但随着世子徐凤年正式世袭罔替北凉王,就彻底离开边军视野。将军印用柳叶文,铜印虎纽,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形如虎踞龙盘。如今离阳军伍征、镇、平三字打头的常设实权大将,早已转用螭鼎文的银印,将字体如刀的柳叶文弃而不用。清凉山其实还有一方大印,主要用以北凉道官员升迁调度,徐凤年破格留给了副经略使宋洞明,准其在公文批红后自行加盖此印,以彰其“独掌权柄”的超然地位。

  王祭酒落座后,打开两壶酒,身体前倾递给年轻藩王一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老儒士自顾自仰头灌了一口烈酒,大呼痛快,然后斜眼望向徐凤年:“我已经听说左骑军的事情。有些话,在肚子里积攒了小二十年,不吐不快,你也不用说什么,喝酒听我说便是。”

  徐凤年轻轻坐回椅子,点了点头。

  这位享誉朝野的文坛宗师士林领袖缓缓道:“我对沙场兵事,一向是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所以除去带了些读书人来你们北凉,还算小有功劳外,也就没啥拿得出手的功绩了,就只能安心待在穷乡僻壤的书院做学问。这么多年里,我多次偷偷游历北凉,与徐骁见过几次,就与听潮阁里的李义山见过几次。徐骁是出了名的臭棋篓子,下棋本事是当世末流,悔棋功夫却是世上第一流,所以我不爱跟他打交道……”

  察觉到年轻藩王的古怪脸色,老夫子继续厚颜无耻道:“李义山是超拔流俗的罕见人物,理所当然会眼高于顶,唯独将我视为知己。”

  徐凤年终于忍不住开口道:“差不多就够了啊。”

  这位老夫子约莫是喝酒呛到了,咳嗽几声,那壶绿蚁的酒水洒满衣襟,老人随意拍了拍袍子:“在听潮阁顶楼闭关的李义山站得太高,看得太远,所以难免寂寞。古来圣贤皆如此,逃不过的。我每次去那边登门拜访,别看李义山没给好脸色,但其实我晓得,这家伙心底肯定是有些欣喜的,有几次喝高了,李义山还会跟我说一些肺腑之言,从不说离阳朝廷那边如何,说谋主徐骁少些,说西北边事多些……”

  说到这里,极有倚老卖老嫌疑的老夫子略作停顿,喝了大口绿蚁酒,先闷在嘴里,然后猛然仰起脖子,瞬间倒进肚子里,年迈身躯情不自禁地打了个战,沧桑脸颊红润了几分,这才继续说道:“对于文人的运筹帷幄,读书人的用兵韬略,我不服离阳元本溪,更不服南疆纳兰右慈,甚至连黄龙士也不服,至于连死后也压着李义山一头的赵长陵,嘿,就更别提了。至于为何赵长陵能够生前死后都比李义山的名气更大,李义山自己也好,肚子里其实门儿清的徐骁也罢,都有苦衷。李义山是寒士出身,大楚豪阀王孙赵长陵,差不多是如今西楚宋茂林那棵‘宋家玉树’的身份,赵长陵当初选择辅佐落魄之际的徐骁,是什么阵仗?浩浩荡荡八百家仆啊,你能想象?反正老头我是不愿意去想的,越想越艳羡嫉妒嘛。徐骁想要赢得大江南北的士族支持,赵长陵就是一杆醒目的旗帜,要不然徐骁会说‘全军可战死,赵先生必须活’这种混账话?”

  老先生笑了笑:“当然了,赵长陵的本事也很大。徐骁在春秋灭六国的中后期战事里,赵长陵出力颇多,名声大噪,口碑之好,以至于连离阳老皇帝赵礼都想要请入庙堂中枢封侯拜相。而李义山呢?老皇帝赵礼从没有提及,事实上徐骁每次上报军功,对赵长陵推崇得无以复加,奏章捷报写得那叫一个花团锦簇,但只要是有关李义山的谋划,却只字不提。王爷,你可知为何?”

  徐凤年平淡道:“我只知道那些措辞华丽的锦绣文章,都是徐骁授意,然后由我师父亲笔写就。”

  老人点点头:“所以嘛,老皇帝和徐骁其实心有灵犀。赵先生,离阳朝廷能够挥动锄头挖走墙脚,那徐骁认栽,可是朝野上下相对籍籍无名的李义山,别想,否则就过界了,徐骁是真有可能起兵造反的。”

  徐凤年笑道:“起兵造反,言过其实了,我师父第一个反对。”

  老人打了个酒嗝,没好气瞪眼道:“举个例子,不懂?”

  徐凤年终于拿起那壶酒香四溢的绿蚁酒,轻轻喝了一口:“老先生请继续指点江山。”

  老人突然问道:“最前头我是想说啥来着?”

  徐凤年放下酒壶:“说到了你们二人常聊西北边事。”

  老人恍然:“对对对,李义山一次醉后曾经对我泄露天机,说北凉要想在最坏的情况下打赢北莽,必须先打造出一种局面!”

  故弄玄虚的话说一半,老人止住话头,眯眼而笑,眼角余光打量着书案上搁放的诸多物件,当老人目光停留在那方凉王大印之上时,徐凤年笑问道:“就算我愿意送给先生,先生敢收?”

  老人视线稍稍偏移,转移到那块如今只有象征意义的大将军铜印,徐凤年怒目相视,毫不客气道:“甭想!”

  原本打算趁火打劫的老人满脸恋恋不舍,很是遗憾地嘀咕道:“那般蕴含大奉边塞风骨的柳叶文,不常见喽。”

  然后老人挑了挑下巴,瞅见年轻藩王那壶绿蚁酒旁边的白玉籽料,眼前一亮:这位穷光蛋新凉王,竟然还留下件值点碎银子的玩意儿?

  徐凤年收起那块籽料,冷笑道:“王先生有本事抢走,否则就别痴人说梦。”

  老人撇了撇嘴,跟一位武评大宗师抢东西,以王祭酒的习武资质,恐怕再给老人一千年武道修行也白搭,没这么年轻人欺负老头子的。

  徐凤年轻轻握住白玉籽料,直截了当说道:“我其实猜得出师父所说。我们北凉铁骑打赢北莽的唯一机会,只有先把北莽南朝头等边军和草原精锐私军都消耗殆尽,那么北莽哪怕穷其国力还能支撑起第三场凉莽大战,但是那时候看似同样声势浩大的北莽数十万骑军,比起刘寄奴当初镇守虎头城,比起我当下死守拒北城,所面对的北莽骑军,其实已是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从第一场凉莽大战里的董卓私骑,葫芦口内的杨元赞嫡系骑军,柳珪的心腹骑军,再到如今第二场大战的羌骑,昔日洪敬岩的柔然铁骑和慕容宝鼎的冬雷精骑,流州黄宋濮中军的两万骑,陇关豪阀完颜家族的骑军,等等,皆在此列!”

  徐凤年语气平静道:“比如现在只要我们流州拿下老妪山一役,其实不光是姑塞州边军精锐皆无,实则大半座南朝都给我们打没了,这便是第一场凉莽大战为北凉带来的潜在优势。”

  老人疑惑问道:“你的意思是说北莽太平令的谋划,有致命纰漏?”

  徐凤年摇头道:“只能说对了一半。”

  老人一头雾水,差点就要抓耳挠腮。

  徐凤年想了想,拿起那只酒壶,缓缓倾斜,似乎想要横放眼前:“至今为止,仍是北莽胜算更大,但是北凉死了那么多人,为的就是将这只酒壶一点点扳斜。到时候北莽越是国力鼎盛,崩塌得就越是剧烈。”

  在酒壶倾斜幅度越来越大,酒水即将泻出壶口之时,徐凤年轻轻收起,放回书案。

  徐凤年突然没来由说了一句:“现在我就怕老妇人和太平令舍得破罐子破摔,不仅是一座西京,而是连南朝这半壁江山也不要了,铁了心要攻破拒北城。”

  老人脸色苍白,试探性问道:“北莽不至于如此癫狂决绝吧?”

  徐凤年望向窗外的夜色:“天晓得。”

  老人只以为是年轻藩王随口一说的言语,却不知“天晓得”这三字,恰如字面意思。

  拓跋菩萨莫名其妙地获得天人体魄,武道修为直追巅峰时的王仙芝,关键时刻,更是犹有过之。

  既然连拓跋菩萨尚且如此幸运,那么占据天下半数气运的那位北莽老妇人,难道就不会恩泽更多?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更是上天授意!

  王祭酒拎着空酒壶告辞离去。

  年轻藩王重新凝视铺在书案上的那幅凉州关外形势图。

  与此同时,北莽一座戒备森严的大帐内,粗如婴儿手臂的烛火轻轻摇晃,太平令独立于桌前,同样在俯瞰一幅版图更为辽阔的北凉四州形势图,轻笑道:“中原棋手皆言金角银边草肚皮,当真如此?”

  拒北城一带的关外驻军开始疏散集市小镇的闲杂人等,负笈游学吟诗作赋的士子,与携带仙子策马啸西风的豪侠,渐渐与头顶天空的鸿雁一起南归。拂晓时分,在队伍之中,一行四十余人格外引人注目,人人高冠襦衫,都是上阴学宫的稷下学士,气度翩翩,天下第一等的读书种子。

  马队南渡那条河流之后,一辆马车停下在河岸,走下一大一小两名女子。女孩扎着两根羊角辫,怀里抱着一只臃肿不堪的大白猫。女子身段婀娜,容貌惊人,如一朵夺走举国颜色的丰腴牡丹,韶华绝佳,正值怒放之时。她向北望去,视野尽头,恰好是拒北城的南城城头,依稀只见铁甲铮铮,而无藩王蟒袍。曾在上阴学宫被某人亲口誉为“拳法无双,腿功无敌”的羊角辫小女孩噘起嘴,替身旁姐姐打抱不平道:“鱼姐姐,薄情寡义负心汉,有啥好惦念的,哼哼哼!当初肯定是我瞎了眼,才误认为他人模狗样,其实还不如齐神策那个大草包呢!”

  身姿妖娆却气质冷冽的女子无动于衷。

  小女孩用力扯了扯怀中大白猫的脖子,抬头小心翼翼问道:“要不然咱们去那座藩邸大门口骂街去?放心,只要我亲自出马,保管骂得那家伙狗血淋头!什么狗屁武评大宗师什么天下第一人,都不是我的对手!”

  年长女子正是上阴学宫稷上先生鱼幼薇,她揉了揉小女孩的脑袋,柔声笑道:“有些事,争不如不争。心猿意马,徒惹烦恼。”

  小女孩双手叉腰,很不仗义地啪啦一下摔落那只白猫,仰起小脑袋老气横秋道:“鱼姐姐!天底下哪有气量大度的女子啊,咱们就是女人哎,你不去亲自见一见问一问,就这么当了临阵退缩的逃兵,算怎么回事啊!史书上不都说奸佞小人最喜欢蒙蔽天听吗,说不定那个姓徐的根本就不知道你来过拒北城,结果你不打招呼赌气就回中原,还不是被那些鸠占鹊巢的狐狸精,白白占了天大便宜?不行,绝对不行,我一定要为你伸张道义!”

  气咻咻的小女孩刚迈开步伐,就被鱼幼薇握住一根冲天羊角辫轻轻拽回原位,小女孩皱着小脸可怜兮兮道:“真不去?”

  鱼幼薇笑道:“不用去,我知道他知道我来过这里。”

  小女孩犹然恼火:“我不管什么你知道他知道,我就是气不过,什么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都是骗人话,哪里比得上才子佳人的举案齐眉、神仙眷侣的卿卿我我?!”

  小女孩望着脸色平静的鱼姐姐,年幼不知情爱为何物的孩子开始泫然欲泣,轻轻一脚踹开脚边那只肥蠢肥蠢的大白猫,抬起纤细手臂擦了擦她那张稚嫩脸庞,抽泣道:“难怪我娘最不喜欢那部《头场雪》,总说里头的许多话,太过一语成谶,简直要让世间女子生不出半点相思之心,尤其‘多情总被无情误’这句最可恨!”

  不愧祖辈父辈皆是上阴学宫的饱学硕儒,小女孩的谈吐,算不得如何文雅,却也绝非寻常的中原蒙学孩子能够媲美。

  突然一个冷漠嗓音在小女孩头顶响起:“《头场雪》废话连篇,‘愿天下良人终成美眷’,这句话才最可恨,唯独小丫头你所说的‘多情总被无情误’,才称得上金玉良言。”

  两根羊角辫向后倾斜,小丫头泪眼蒙眬,眨巴眨巴充满水汽的灵气眼眸,抬头痴痴望向眼前这位仿佛从天而降的不速之客。那名女子身材高挑,就像文人游记里不遗余力描绘的那座峨眉山,奇秀绝伦。在小女孩眼中,这位神仙姐姐一袭紫衣,漂亮至极,尤其是她有着尖尖的下巴,就像是大雪时分挂在屋檐下的冰锥子。小女孩不知为何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位紫衣姐姐,却又打心眼里十分畏惧,十分纠结。

  鱼幼薇既不热络也不疏远地客气问道:“不知轩辕盟主突然造访,有何指教?”

  听到“轩辕盟主”这个称呼,羊角辫丫头顿时眼睛一亮,当真半点不输给文臣武将听到“皇帝陛下”四字,鼓起勇气向前踏出一步后,鬼鬼祟祟伸出两根手指,偷偷捏了捏那位大雪坪一夜证长生的女子神仙的衣角,然后转头满脸雀跃道:“鱼姐姐鱼姐姐,她身上这袭紫衣,肯定是江湖传言那般,用龙脉之祖昆仑山巅那种冰蚕吐出的蚕丝编织而成,滑腻柔顺,摸上去舒服极了!据说刀枪不入水火不侵,这一件衣服,就价值连城,咱们轩辕盟主耗费大雪坪一半财力,才请不出世的某位墨家矩子勉强打造出四件,春夏秋冬各穿一件,出门在外,从来飞来飞去,过名山大川,双脚绝不着地,都是嗖一下就飞渡而过,紫衣飘荡,霸气得很!”

  远处那些对大雪坪轩辕紫衣久闻其名却不见其面的年轻俊彦,一方面为其卓然风采倾倒,暗中将这位武林盟主与鱼大家作高下比较,另一方面由衷佩服那位羊角辫小先生的胆大包天。朝野皆知这位轩辕家主脾气古怪至极,那真是比史书上那些位留下千古骂名的昏君还来得喜怒无常,他们都担心小丫头被轩辕青锋一巴掌拍得稀巴烂。这些稷下学士一路西行游历至北凉边陲,与小女孩朝夕相处,加上之前在学宫本就对孩子宠溺有加,哪怕极为忌惮徽山紫衣的赫赫凶名,仍是有七八人齐齐向前走出,颇有慷慨赴死的悲壮意味。

  只不过轩辕青锋仅是斜眼一瞥,那些浑身浩然正气的学宫士子就身不由己地整齐后退,竟是一瞬间便全都汗流浃背。

  难怪之前有位成名已久的江湖大佬笑言,世间动人的石榴裙不计其数,却要数徽山紫衣那一袭最难跪拜,想拜或是敢拜,也得有本事才行。

  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丫头冷不丁火上浇油地拍了一下那袭紫衣,然后一路小跑到众人跟前,哈哈大笑,得意扬扬道:“你们都看见了,我与徽山紫衣交过手了!如何,当初我在学宫里说我与徐凤年切磋过,你们不信,这回总该相信了吧?!”

  所有人都呆若木鸡,有些心生胆怯的年轻士子已经开始擦拭冷汗,生怕下一刻就要亲眼目睹血肉模糊的残忍场景。

  鱼幼薇柔声道:“童真童趣,童言无忌,还望轩辕盟主见谅。”

  轩辕青锋瞥了眼那个背对自己的小丫头,嘴角微微翘起,迅速收敛后,转头对鱼幼薇轻声道:“放心,我还不至于跟个孩子一般见识。”

  鱼幼薇如释重负,僵硬身躯渐渐柔和,显然内心远不如脸色那么沉稳。距离陆地神仙仅有一纸之隔的轩辕青锋,对此自然洞若观火,只不过也懒得计较,更不屑计较。

  这名女子自出道以来,从来不缺江湖消息,而且次次惊世骇俗。最近一次,与新近崛起为离阳十大宗门之一的太白剑宗有关。那位谪仙人陈天元,到了武当山脚却没有参与武当论武,在他向中原行去的游历途中,不幸遇上了这一袭早已名动天下的紫衣,坊间传闻那场不期而遇的遭遇战,声势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打得半座河州地动山摇。相传陈天元十七次换气,连出三千剑,夜幕之中剑光照耀得半州版图如同白昼,竟仍是无法伤及紫衣丝毫。此战过后,谪仙人陈天元名声不降,反而扶摇直上,轩辕青锋更是直追新凉王。对徽山大肆吹捧之人,坚信天下第一的名号归属,恐怕要打过才知了。立场中立的好事者,也觉得最不济这位女子盟主能够跻身武评大宗师行列,成为那高高在上的第五人,位于北莽一人即宗门的呼延大观之后。

  轩辕青锋双手负后,与鱼幼薇一起北望那座依然尚未竣工的边陲雄城。西北天高风劲,大风扑面,吹拂得两名女子衣袖摇动猎猎作响。

  轩辕青锋目视前方,突然冷笑道:“如此壮观景象,姓徐的也舍得与其失之交臂?”

  鱼幼薇只觉得云遮雾绕,不知道徽山紫衣打的什么机锋。

  轩辕青锋最后撂下一句:“争或不争,看心情而定。可得把话说透,藏藏掖掖,拖泥带水,只觉得是对方辜负了一番深情美意,其实又何尝不是咎由自取。”

  鱼幼薇一笑置之,等到轩辕青锋身形一闪而逝,这位上阴学宫的稷上先生自言自语了一句:“你不是我,我不是你。”

  一抹紫色长虹坠入拒北城。 雪中悍刀行:完结版大全集(1—20册)(平装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