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之得了杜荀的提醒后一直留意着前线战事,甚至还派人潜入高句丽境内探查。所以在柳思铭得到消息按兵不动时,张宪之也知道了魏成帝身处险境之事。
向来富贵险中求,张宪之知道若是圣人出事,柳家定然会将他从海州调走,从而彻底占住整个安北。而张家和柳家又没有什么交情,他离开海州刺史这个位置,说不定就被扔到哪个犄角旮旯去了。张家没了他的支撑,等叔父去世后,很快就会没落。
既然如此,倒不如搏一把,站到柳家的对立面去,万一救驾有功,说不定就是张家的机遇到了。更何况这回,除了他,还有杜荀跟着,就算杜荀集中不了宁州的兵马,但有人接应总比没有强。
是以在张宪之得到消息的同时,就叫人快马往抚宁城送去,而他自己这带着海州的兵马杀入高句丽境内,寻找接应圣人。
海州就挨着宁州,两州治所相去不远,快马一日便到。杜荀很快就接到了张宪之送来的消息。
张宪之和消息和他安插之人冒死送出的消息一致,圣人所在军队被高句丽的部队冲散了,圣人下落不明。
杜荀拿着张宪之的信件就去找了杨林和蔡广,让他们集中兵马,随他从海州入高句丽护驾。
刺史虽是一州军政长官,但调动兵马这种大事,也不是刺史一个人就能说了算的。不过事急从权,杜荀知道杨林一定会答应调兵。
杨林这个人一向谨慎,现在明面上他还是圣人的人,不管圣人最后是何下场,现在他还不能流露出半点不忠不敬之心,不然万一圣人回转,必定要怀疑他。
只要杨林同意了,被杜荀捏着小辫子的蔡广自然也不敢违背。何况出兵救驾,救成了是大功一件,救不成,朝中要追究也是追究杜荀的责任。
杜荀自然知道这些人心里的小九九,不过他对这次出兵倒是很有信心,甚至连杜云彦都给带上了,若不是杜云章年纪还小,他连这个独子也打算带着去历练历练。
朱氏和杜宜琬知道的时候都吓了一跳,那可是战场啊,不是自家比武的小校场,杜云彦今年也才十三岁而已。不过朱氏和杜宜琬也知道,杜家的根基都在军队,而军队是最讲军功和本事地方。这样一个好机会若是让杜云彦错过了,下回还不知道能去哪得来军功呢。
所以两人虽然心中十分担心,但是还是很快地替杜荀和杜云彦打理好了行装,让他们带着军队出发了。
杜宜琬知道前世张宪之找到了魏成帝,还平安的将魏成帝带回了海州一路护送回洛京。按理说,这一世,张宪之也能够办到。但是杜宜琬关心则乱,人一静下来就会想起身在前线的阿耶和大兄,思绪不宁的,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
更何况柳家自从知道海州宁州出兵后,柳安霆也派出手下军队救援魏成帝。只是不知道,柳家的军队到底是救人还是杀人!
杜宜琬只要一想起自家阿耶有可能和柳家的安北军遇上,顿时心慌不已,只好每天陪着朱氏一起,盼着前线的战报和阿耶的消息。
就这么忐忐忑忑地过了五天,前线终于传来消息,阿耶和张宪之找到了圣人。与此同时洛京城中也起了流言,说是柳家有不臣之心,见圣人陷入重围却不施救,乱臣贼子莫过于此。
杜宜琬听到这个两个消息后,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此时此刻,柳家已经失去了铲除圣人最好的时机,若是强行动手,必定要留下篡位弑君的名声。如今天下未乱,柳家不会担这个名,也担不起这个名。以柳慎的脾气,必定会利落地收手,然后想办法从乱局中获得对柳家最大的利益。
而有了阿耶在身边,魏成帝也不会像前世一样一败涂地。
张宪之是一介文人,前世他虽然救了魏成帝,但他不善兵事,只能带着魏成帝逃跑,以至于魏成帝麾下的七万兵马不是被高句丽歼灭,就是被柳安霆的军队收编。
当时只剩魏成帝一个光杆皇帝和几名心腹臣子回到了洛京,致使魏成帝声望大减,使得本来受到并州之事打击的柳家都能从从容容地逼迫这位皇帝舍弃了褚家,改封齐王为雍王,任雍州卫大将军。
现在因她之故,柳家的声望所受到并州之事的波及较小,比之前世更有实力。为了不打破前世的平衡,她就得给魏成帝加一点砝码。而这个砝码就是此次出征的军队。
杜宜琬晓得自家阿耶是沙场悍将,有他在魏成帝身边,肯定不会只自保这么简单。他会替圣人收拢残兵,解救被困的兵马,然后狠狠地反扑高句丽一口再从容地退到海州。
果不其然,又过了七日,前线居然传来捷报。带兵埋伏圣人的高句丽大将军李铉义受了重伤危在旦夕,高句丽王命人将李铉义小心送回国都医治。高句丽大军顿失主帅,只好退后回收复的广泉城,不敢再出兵追击。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阿耶领着圣人和张宪之,带着剩余的三万兵马回到了海州。
而柳安霆见圣人得救,也不再恋战,带着麾下兵马一路劫掠并且焚毁了岚山关,才往幽州走。
高句丽倾全国之力才有了如今的战果,虽然对幽州军恨得咬牙切齿,却也没有再战之力,只好任由柳安霖一众安安全全地回到了幽州。
魏成帝东征高句丽一役,终于以失败而告终。
此战,魏成帝和高句丽都是伤亡惨重,唯有柳安霖的幽州军虽然啃了几块硬骨头,伤了不少人,但他一路劫掠财富,又没有伤筋动骨,只要回了幽州补充兵员,没几年就能恢复甚至更上一层楼。
经此失败,魏成帝自是知道他目前已经没有了和柳家一较高下的本钱,只好让张宪之和杜荀护着先回洛京再说。
和来时的意气风发壮志昂扬不同,魏成帝回去的时候可真是愁云惨淡意志消沉。
不过杜宜琬觉得,他已经比前世好太多了。
像是为了验证杜宜琬的想法,魏成帝回到洛京后还有闲心给柳思铭找不痛快,想把兵败的责任推到安北都护府头上。不过谋朝篡位的帽子他却不敢扣上去,他怕真把柳家给逼急了,毕竟魏成帝现在实力大减。
这个时候柳思铭当初的上疏就起了作用,东征之败柳家早有预言,是圣人不听一意孤行才有今日,怪的谁来!
柳家不背这个锅,就得有人替圣人背了这个锅,这时当初力荐圣人亲征的右仆射褚攸就被推了出来做了弃子。
圣人到底没做得太狠,只是革了褚攸的官职。
不过墙倒众人推,根据洛京城中杜家传来的消息看,不但柳家出了手,连同为联盟的王家、韦家也出手,纷纷趁机瓜分褚家的资源和地盘。而宫中本已怀孕的出身褚家旁支的褚嫔娘娘,流产了。
褚攸再也受不了打击,吐血重病卧床,太医说活不到明年春天。
褚家断了所有的来路和希望,一夕之间从云端跌落,摔得粉碎。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杜荀因为护驾有功得了不少嘉奖赏赐,虽然没有实权的东西,但杜家人都明白,在圣人眼里杜荀已经不再只是一颗可以被随便牺牲的棋子,圣人开始将他看做自己的爪牙。
不过杜家上下并不因此欣喜,褚家的遭遇已经昭示了圣人了凉薄,是所有人的前车之鉴。
“经过了褚家的事情,王家和韦家怕是也被圣人彻底凉了心。”肖汉毅抚了抚胡须,轻叹道。
“那两家对圣人本就没有多少真心,现在不过是更加防备而已。”杜荀道。
“倒是要恭喜郎君了,”肖汉毅结束了这个话题,笑道,“不但您的境况越来越好,并州那边,据说秋司马也要升迁为长史了。”
魏成帝因为柳家之故放弃了褚攸,心中气恼,自然对并州的事就不会心慈手软。他索性将并州官场一锅端了,刺史、长史、参军也不管是谁的人,全部都下了狱,换了一名恪守中庸之道的官员去接手了并州。
秋司马因为人品高洁,又没有被扯入党争中,很快就被新刺史看重,擢升了官职,成为新刺史的左膀右臂。
杜荀也跟着笑了,“这件事还多亏了先生当初的谋划。”
因为并州粮草的事情,杜云章的婚事过了明路,现在大家都知道白家小娘子是杜云章的未婚妻,只要以后白小娘子不作出德行有亏之事,就是板上钉钉的杜家妇。
杜荀看不上白家,现在秋家能起来,也算是给自己的儿子添一分助力,自然心中欢喜。
肖汉毅听了杜荀的话,谦逊地摆了摆手,道:“恰逢其会罢了,也是秋司马自己持身正,才有了今日之果。”
顿了顿,肖汉毅想着今年冬天来得也早,便开始和杜荀讨论起防范雪灾的事务来。
而杜宜琬坐在已经开始烧起地龙的房间中,看着窗外草木凋零,心中暗忖:已是十一月了,卫郎君应该要离开安北了吧,只是不知道他是否会路过宁州。##### 重生之锦绣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