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与天争锋

第三百四十二回星矢横飞役难靖【六】

与天争锋 涅槃 5260 2021-04-06 14:14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与天争锋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明朝洪武二十五年秋,太祖在皇宫奉天殿内召集群臣会议,文武百官山呼万岁朝贺之后,分左右两边站立。

  太祖在御座上沉思片刻后,徐徐说道:“国家不幸,太子已于今夏瞑目归天。古称,国有长君,方足福民。如今太子已先朕而去了,奈何?”

  “懿文太子,仁义君子,是我大明贤能储君,而今太子既薨,国家应当再立贤明仁厚者继为储君。”兵部侍郎齐泰出班奏道,“万岁圣明,明察秋毫,能知在龙子龙孙中,谁人最可作为储君!”

  “陛下——”左都督徐增寿出班奏道,“懿文太子虽已故去,然而,诸王之中也不乏贤能之人。因此,储君当从王子中选取,何必虑及皇孙?”

  “父皇容禀!”谷王朱惠立即上前奏道,“左都督徐增寿所言极是!诸皇孙多皆年幼,既有英武众王子在,选储何必要涉及皇孙?”

  “朕已立二十四子为王,或在朝为重臣,或在野作藩王,其中可作储者是谁?众爱卿看何人堪称是‘仁义储君’?”太祖向众臣再三问道。

  过了一会,阶下仍全场寂静,未有人能奏答。

  “……朕以为,为君者当有仁义之心感召天下,然而……仅有仁义之心还不足,非沉鸷能力者也难以镇服众人。”太祖接下来说道,“……朕二十四子中,唯有燕王棣儿最为沉鸷,且已历经沙场百战,肩负重任。朕意欲立燕王,众爱卿以为如何?”

  “父皇英明!燕王有勇有谋,酷似父皇,且有君主胸怀。若立燕王,国无忧也!父皇当立棣兄为储——”谷王朱惠立即奏道。

  “陛下不可!”大学士刘三吾一听急切出班奏道,“仁义懿文太子虽薨,然而,其子皇孙已年富力强,且系嫡出,孙承嫡统,乃是古今通礼。燕王乃第四皇子,尚在秦王、晋王之后,若立燕王,那么又将秦王、晋王置于何地呢?弟不可先于兄长!臣以为陛下不如册立懿文之子为皇太孙储君!”

  大学士刘三吾接着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上自商周,下到宋元,一口气历数了十余部史册,道出古代惊心动魄的因立储不当而导致分争的故事。说得太祖及满朝文武胆战心惊,众人默默无语,鸦雀无声。

  “大学士危言耸听!陛下既有英武燕王在前,何必定要皇孙继承大统在后?”左都督徐增寿再三出班奏道,“微臣以为陛下之言英明,当册立燕王为储——”

  “燕王并非唯一人选!朕方才之言,并非定论,乃让卿等朝议而已。众卿切勿受此约束!”太祖厉声说道,过了一会又问徐辉祖道,“魏国公乃中山王长子,方才汝弟增寿之意与卿相同否?”

  “非也!微臣虽为燕王郎舅,然而也不能徇私,国家大事当以先贤法度为准则,微臣还是认同刘大学士之意,以为册立皇孙为好。”徐辉祖回头怒视了一下徐增寿后,再转身向太祖奏道。

  “不可!”谷王朱惠急忙奏道,“父皇——”

  “惠儿勿再三多言——”太祖阻止道,“刘爱卿之言与方孝儒先生之言不谋而合。前次,方先生去蜀时,朕曾与之谈及立储之事。方先生劝朕必须遵循古今通礼,应孙承嫡统,以免遭致后患。朕以为此言有理,古今多少是非,皆因法度紊乱所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大明千载传业尤重,古人训导,朕岂能忘怀?”

  “父皇以为……”谷王还想争辩,却见太祖摆摆手,走下金阶。

  “魏国公有乃父之风,胸怀宽广,虽与燕王至亲,仍以国事为重,不偏袒燕王。朕之忠臣良将也——”太祖走到徐辉祖跟前,笑对辉祖说道,“爱卿之言,朕当思之;不过,卿弟徐增寿之言,也在情理之中,望卿对阿弟切勿过于苛求!”

  “微臣恭听圣言—!”魏国公感激地向太祖道。

  “朱惠、左都督如无他意,权可退下,来日再来议论!”太祖接着笑向谷王朱惠、左都督徐增寿说道。

  闻罢,谷王朱惠、左都督徐增寿等急忙低头退下。殿上沉静了片刻后,开始围绕册储之事,热烈地讨论起来。

  “大学士言之有理——”

  “方先生乃国之大儒,所言不差。”

  “……”

  各位大臣纷纷附和。

  “刘爱卿所言极是。朕决意册封太孙,立即颁诏以示天下!”太祖回到龙座上,大声向文武百官说道。

  随即太祖吩咐退朝,文武百官遂徐徐退出。

  “辉祖慢走!中山王今年的秋祭事宜准备得如何了?”这时,太祖下阶追上徐辉祖问道,过了一会又自言自语道,“徐达的忌日本在仲春,因故只得秋祭……光阴似箭,人生如梦。魏国公——中山王,转眼已仙逝七年有余矣!”

  “承蒙陛下关怀,敝府佛事已一切就绪!”徐辉祖感激涕零,俯首回答,“家父魏国公身为大将,受到陛下格外恩宠,仙逝后得封中山王,又让微臣世袭魏国公之爵位,此乃微臣满门荣耀!今日又承蒙陛下关心敝府佛事,实令微臣举族感激不尽——”

  “爱卿免礼!哈哈——”太祖欣然扶着徐辉祖的肩膀大笑道。

  祖册立皇孙允文,燕王大为不满,彻夜难眠。这天午夜,在北平燕王府寝宫里,燕王朱棣忽然从梦中惊跳起来。

  “来人——”燕王大叫一声,见侍卫进来忙向侍卫喊道,“速召张玉将军来见——”

  “殿下,立马来见?目下正是午夜子时……”侍者不安地说着。

  “立即叫来——”燕王又大声叫道。

  侍者应声去了,不一会,新任指挥佥事张玉跑了进来。

  “大王有何急事,请吩咐!”张玉向燕王说道。

  “方才本藩梦见一缕白光冲进府内。此是何征兆?主何吉凶?”燕王坐在榻上,急切地问张玉。

  “哦——原来如此!殿下不用惊慌!”张玉一听,立即由惊转笑道,“贺喜大王,此乃主吉之兆!敢问大王,白光由何方袭来?”

  “由西约五十里处的密林中冲来,来后,本藩突见白日下落!”燕王仍然不安地回忆着,瞪眼说道,“梦中还有人说道,‘白光正是大王今日外出所遇的第一人’。”

  “贺喜大王,天明就能够得遇贵人,此人非比平常,乃是辅佐大王成就万世基业之大才!”张玉笑道。

  “如何得见?”燕王也转喜问道。

  “王府向西五十里丛林,乃燕地西山,元大都灵气所在。此乃上天指示,大王天明就应亲往西山迎接贵人!”张玉说,“那贵就是大王今日在西山所遇的第一人矣!”

  “哈哈,如此说来,本藩有望、有幸了——”燕王听后大笑道,“明日本藩与大将军及世子高炽一起,骑马前往西山!”

  “如此甚好!”张玉说道。

  于是,天刚佛晓,燕王就令大将军张玉、世子高炽一同洗漱、更衣,策马向西而去

  约走了一个时辰,三人来到燕京西山密林深处。此地山高林密,灵谷深暗,枫涛柏哮,怪石嶙峋。

  “咿呀——”燕王等三人正在环顾四围之时,突然,前面一只雄鹰击破树冠,长叫着,冲向高天。竟使三人惊吓了一下。

  “想不到城西却有如此佳地,本藩在北平数十载,还没细品其味呀——”看着眼前的盛况奇景,朱棣不禁感叹起来。

  “父王军政繁忙,辜负了此间大好山河!”高炽上前向燕王说道,“自古寺庙多出在南国,父王知否?此处也有寺院楼台数十处呀!”

  “啊,本藩愧对这大好风光——”燕王笑道。

  三人一边说一边欣赏着这山川风光美景,渐渐日已偏西,仍不见贵人出现,燕王不觉焦虑起来。

  “本藩此来也并非只是欣赏好景的,更要看好人的呀。”燕王忽然向张玉说道,“怪哉!偌大一处景色,怎么只见飞禽走兽,却连一个人影也无?”

  “末将深知大王心意,然而,贵人出没,此乃天意,不能性急!”张玉慢慢向燕王说道,“昔日,文王出泾水幡溪凡十次,才得见垂钓的姜太公,刘玄德三顾茅庐而后方得孔明。大王所见的贵人虽然不能与太公、孔明相提并论,但也应有一番等待呀!”张玉向燕王说道,“大王梦中所见‘日落’应有两种含义:一为见得贵人的时辰当在日落之际;二为此人有改天换日之能力。望大王且耐心等待日落时分!”

  燕王与世子听罢,都连连点头。

  约近申时,山侧碧云寺方面,香烟缭绕,钟罄之声阵阵,三人忙策马转身向寺院而去。来到山门前,三人下马,进了寺院,也觉得是处空旷无比,僧侣们忙完了前面的事情后,都去后院了。三人直到大雄宝殿前,才见到一个僧人,仙风道骨,飘然而至。

  “阿弥陀佛,施主来此,有何贵干?”那和尚上来躬身向燕王问道。

  “师父,怪哉,偌大一个巍峨西山,风景无限,可怎么半天我们都不能见到一人?”燕王未及答话,燕世子高炽却却在旁边大声地问道。 与天争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