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与天争锋

第三百二十四回燕军兵陷铁铉坑【六】

与天争锋 涅槃 6191 2021-04-06 14:14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与天争锋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梓童——在读李后主?”见此情景,建文帝无限感伤,进来轻声问明月青。

  “唉,陛下!”明月青见建文帝进来忙抬起头,泪眼婆娑,遂放下手中的书本,打算欠身起来,却被建文帝按在座上了。

  “国运多舛,朕的命运不及后主啊!赵宋虽是异姓,犹有侧隐之心,燕王本至亲骨肉,却如此相逼!天下最毒者莫过于帝王之家——”建文帝激动地捶胸顿足地叫道,“朕本一介书生,是上苍错爱,先皇错选储于斯,以至如此!为夫者不能齐家,为君者不能卫国。朕好悔恨哪——”

  “事到如今,陛下何必再……”明月青嗫嚅道。

  “启禀皇上——”突然太监小林子破门而入,伏在地上,惊慌地奏道,“满街兵荒马乱,宫内人心惶惶,燕燕军已到殿门外!”

  “啊!”建文帝轻轻地叫了一声,接着向宫殿内四周望了望道,“大明国有此难,朕将去矣——,小林子,你自东宫至今,随朕多年……也去吧!”

  “陛下,奴才区区蝼蚁微命,死不足惜。”小林子惊恐地趴在地上哭道,“只是……家中八十岁老母,望儿两眼欲穿——”

  “你身为朕的贴身太监,燕王岂能饶恕你的全家?”建文帝问道,并望了望伏在地上小林子的那张绝望的脸。

  “陛下保重!奴才只有等来世再侍候陛下了——”小林子听罢,略微犹豫了一下,突然从地上一跃而起,大声叫喊了一声,身撞阶下,顿时血肉模糊。

  明月青惊愕地向小林子的尸体望去。这时建文帝已慢慢地走向她的身边。

  “卿……如月中嫦娥,冰清玉洁,为何要来到朕家?”建文帝悲痛欲绝地问明月青,也象在问自己,“而今而后,卿将何往……”

  明月青转过身子,与建文帝泪眼相对。接着缓缓地靠向建文帝身旁泣道:“复窠之下,安有完卵?只是……妾自事君至今,从未分别……”

  “唉,人间没有不散的筵席!”建文帝用泪眼看着明月青道。

  明月青听罢转过身去,走向案边,略犹豫了一下后,即伸手取下挂在墙上的宝剑,随即抽出长剑,向脖子上一挥。

  “陛下,今当永诀——”明月青惨叫了一声,忽然倒下,血溅金阶。

  看着刚刚死去的二人尸骸,建文帝略迟疑了一下,随即令人搬来一桶油,浇灌到宫内床上床下。最后他自己上去付之一炬,顷刻皇宫大火熊熊燃烧起来,火光冲天。建文帝遂纵身赴向火海,自尽了。

  燕王大军压境时,南廷兵溃如山倒。

  在谷王、李景隆等的接应下,燕王大军雄纠纠地进入京城北关金川门。一刹时,城内鸡飞狗叫,人哭马嘶,呼儿唤女,火光冲天,一遍混乱。

  朝臣们有的在东奔西跑,东躲西臧,更多的是跪伏在大街两侧,拜迎燕王大军。

  在狮子山下,魏国公徐辉祖见燕王即将进城,忙率兵来战燕军,魏国公军过钟阜门时,就遭到燕军的猛烈袭击,坐骑业已倒地。他急速跳到部将送来的另一匹战马上,挥起大刀直取燕王,可惜此时燕军已如洪水般淹杀过来,徐军终因寡不敌众,被横压过去,退到神策门西侧,最后兵败出走,穿神策门向龙江驿后方逃避。

  城内渐渐平息,无数王公和朝臣拥出,迎谒燕王于马前,并齐声欢呼。

  突然,御史连楹挤到燕王马前嚎淘大哭,跪拜不起。

  “老御史请起!何必恭行如此大礼?”燕王感动地也含泪向连楹说道,“今日胜利时,不必大哭?”

  御史连楹一听,突然跳起来,大声叫道:“我哭先帝后主,我哭京城涂炭,我哭尔等燕贼窃国,我哭我身为大将而无力回天,我哭我身为人臣而未能以身殒国也——”

  燕王听罢,陡然大怒,大惊失色。说得迟,那时快,只见御史连楹一边大叫,一边从身上拔出佩刀向燕王砍来,燕王忙将身子朝后一躲,御史连楹因用力过猛,遂扑了个空,一头栽倒在燕王马下,此时一批燕军围上来,举刀乱杀,已将御史连楹剁成了肉酱。

  众人一片惊恐,燕王沉闷了很久之后,才又面露笑容,在一批旧臣拥簇下,迈步向东面皇宫走去。

  “前方兰袍大臣是?”燕王抬头见殿后站着一位长髻文官模样的人,即问左右道。

  “哦!他不就是左佥都御史景清么!”邱福向燕王说,“景清乃多有才气之辈,此人堪为大王所用!只是他较重名节,恐一时难以降服。”

  “败军之将,还有何傲气!”燕王说着,并令左右道,“叫他过来!”

  左右遂引左佥都御史景清来到燕王面前。景清见了燕王,倒头便拜。

  “你愿为我所用么?”燕王问景清,“曾闻左佥都御史赫赫大名!”

  “亡国之臣,唯大王之命是从了!”左佥都御史景清答道。

  景清向来高洁,然而,今日之言大出众人意料。

  燕王立刻高兴地上来握了握他的手说:“我之为国苦心,卿想必已知?卿以大局为重,以国家为重,是众人楷模也!”

  “左佥都御史景清大人乃我朝高人!”众人也附和道。

  “周、齐二王今日如何?”过了一会,燕王接见了众位旧臣后,又问道。

  “二王仍在府中!”众臣回答。

  燕王遂与大臣们一起,来到二王府中,相见时众人对哭。哭罢,燕王与诸弟并辔重归城北龙江驿大营,召集百官议事。

  “罪臣茹瑞恭拜大王——”兵部尚书茹瑞急速从皇宫中走出来,驱车赶到龙江,进帐后,即拜倒在燕王脚下。

  “兵部尚书免礼!”燕王说,遂问茹瑞道,“少主如今安在?”

  “大内被火,想必皇帝已经晏驾了!”茹瑞叩首拜道。

  “国不可一日无主,就请大王登临大位!”众臣立即向燕王说道。

  “本藩无辜受迫害,是不得已才起兵自卫的。我本誓除奸臣,以保宗社,本欲效法当年的周公,扶助少主,以便垂名后世。”燕王道,“不料少主不能谅解,反而轻自捐生。我已得罪了天地祖宗,哪敢谈及,再登大位呀!望尔辈另行选取德才兼备的亲王,以继承先皇大统!”

  “大王应天理,顺人心,谈不上得罪。还是以国事为重,继承皇位吧!”茹瑞叩首拜道。

  “天下系太祖的天下,殿下系太祖的嫡嗣,无论是凭着道德,还是凭着功劳,都应由大王荣登大宝!”一班文武大臣倾巢出动,俯伏在前,跪满阶下,齐声说道。

  “本王不敢擅自作主——”燕王三番五次地推辞。

  “大王——”余众再次劝请,刚想张口,又被燕王挡回。

  “诸位,今且暂回,明天再议吧!”燕王将手一挥,起身欲退。

  朝臣们也纷纷转身出营,兵部尚书茹瑞前脚正将跨出门槛,忽然见中官狗儿上来拉了他衣襟一把。

  “呵——”兵部尚书茹瑞回头叫了一声。

  “明日还望兵部尚书——”中官狗儿向他说了半句话。

  “呵……微臣明白!”兵部尚书茹瑞瞪眼想了一会后,突然恍然大悟。

  两位建文帝旧臣离开了燕王城北龙江驿大营。

  “国运已绝,众臣悉归燕王了!”一位旧臣感慨道。

  “是啊,众臣悉归燕王!”另一位也叹道。

  “众人悉去也无多忧,唯左佥都御史景清之辈也能投燕王?”前一位接着说,“景清乃重名重义之人呀!”

  “威武不能屈者,古之少有!”另一位叹道,“我出门时,已有多位朝臣议论此事!人们说左佥都御史大人言行不一。左佥都御史却面不改色,听之任之,充耳不闻。”

  “唉,士风日下,何况我等庸碌之辈!”二人同时摇了摇头,走出驿口。

  第二天,兵部尚书茹瑞首先向燕王劝进。

  “大王今日勿再推辞——”茹瑞道。

  兵部尚书茹瑞说罢,接着,百官固请燕王早登大位。

  “……恭敬不如从命!既然众臣一意固请,本王理当不能再三固辞,以免冷了众人之心,误了国家社稷——”燕王答应着,遂抬头向左侧礼部侍郎等说,“我等即日进宫,举办大典!”

  “大王——是先登基,还是先祭祖、谒陵?”编修杨荣迎上来,提醒燕王道。

  “哦——当然应先行祭祖、谒陵!”燕王恍然大悟道。

  “请各大臣听令!”燕王与众人议论一番后,即向众发话,“登基之事,祭祖、谒陵之事均由礼部操办,即日准备!燕将邱福、朱能等协同兵部作好京城及外域的防务,万勿懈怠!”

  “此外,尚有颁发捕杀奸臣逃犯的文书事宜!”朱高煦也在一旁叫道。

  “是的,搜捕公文应分别首恶和协从,对齐泰、黄子澄、方孝儒等人,应悬赏通缉,协从者也不能放过——”燕王接着说。

  建文四年六月。燕王两次拒绝和谈,挥军南下,大军压向南京,京城已岌岌可危。侍讲、太常寺卿黄子澄和兵部尚书齐泰这两位建文重臣,见建文大势已去,忙走出北门,来到龙江驿中商讨收集残部、再讨燕王之对策。

  “太常寺卿大人,目前之势,国命在悬一线,少主又执意守城,如之奈何?”兵部尚书齐泰对黄子澄道,“我等已知家国难保。然而,如其在城中坐以待毙,不如出城远遁。或可借得一支勤王之军,以保国之万一!”

  “尚书之言有理!我已再三思之:不如,尚书速往广德聚集人马,在下将赴苏州劝知府姚尚发兵救驾!”黄子澄说道。

  “此话正合我意!”齐泰对黄子澄说道,“我等应尽早动身出发,两日可在此会面也!”

  说罢,双双作揖相别。

  当下,兵部尚书齐泰收拾好行装,骑着一匹白马,带着一支老弱病残家丁人马匆匆北往,向皖南山区进发。午后时分,齐泰一干人来到黄山的一座高岗密林山道之中,已觉人困马乏,饥肠绞腹。正欲躺下歇息,不意山下突然喊声大作,金鼓齐鸣。齐泰一见,立即翻身上马,并赶紧命令全队起身向西山窜去。 与天争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