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中国通史

一、五代十国、两宋、辽、西夏、金朝的建立与争战

中国通史 朱立春 29114 2021-04-06 13:52

  一、五代十国、两宋、辽、西夏、金朝的建立与争战

  伶人做官

  朱温在建立梁朝的时候,北方还存在着两个较大的割据势力:一个是刘仁恭,据守在幽州(今北京);一个是晋王李克用,在河东割据。与此同时,北方的契丹族异军突起,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公元907年,李克用想利用契丹兵力与朱温抗衡,就跟耶律阿保机联络,双方见了面,结为兄弟,还约定了一起攻梁的日子。但是耶律阿保机一回到契丹,看到朱温势力很大就后悔了,又偷偷地跟朱温结成了同盟。

  李克用得知消息,气得一病不起。他自己知道好不了了,就把儿子李存勖叫到跟前,叮嘱说:“朱温是咱家的冤家,这你早就知道;刘仁恭是我举荐上去的,后来他反复无常,投靠朱温;契丹曾经跟我结为兄弟,结果不守信用违背盟约。这几口气没出,我死不瞑目。”说着,他吩咐侍从拿来三支箭,亲手交给李存勖,说:“给你留下3支箭,你要记住3个仇人,给咱家报仇。”

  李存勖含着眼泪跪在床边,接过箭,表示一定牢记父亲的嘱咐。李克用听了,点点头,闭上眼睛死了。李克用死后,李存勖即了晋王位。他专心训练兵士,整顿军纪,训练出一支勇猛善战的队伍。

  李存勖出兵跟梁兵进行了几次大战,大败朱温率领的50万大军。朱温一气之下,发病死了。接着,李存勖又攻取了幽州,活捉了刘仁恭和他的儿子刘守光。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过了5年,发兵南下。李存勖亲自出兵,大败契丹,把耶律阿保机赶回北边去了。

  朱温死后,李存勖又跟朱温的儿子梁末帝打了10多年仗。最后,李存勖于公元923年,在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称帝,建国号大唐,史称后唐,同年灭了梁朝,统一了北方。

  后唐灭梁后迁都洛阳,基业初成,便开始尽全力治理内政。因其号称“大唐”,自认为唐朝嫡系,故一切法律均从唐旧制,并于农历十二月迁都洛阳。第二年,又灭掉蜀国,使国力大增。这时,唐庄宗开始沉醉于胜利之中,贪图享受,不仅大兴宫室,充实后宫,沉溺声色,而且疏远群臣,听信谗言,残害正直之士,引起了朝臣和藩镇的强烈不满,后唐政权陷入激烈的内部纷争之中。唐庄宗从小喜欢看戏演戏,做了皇帝后,他便整天跟伶人在一起,穿着戏装,登台表演,不问国事,还给自己起了个“李天下”的艺名。

  后来,唐庄宗要封伶人当刺史。有人劝谏说:“新朝刚刚建立,跟陛下一起出生入死的将士还没得到封赏,如果让伶人当刺史,恐怕大家不服。”

  唐庄宗对劝告不理不睬,让伶人当了官。一些将士见了,果然忿忿不平。没过几年,后唐朝廷内部就乱了起来,大将郭崇韬被人暗害;另一个大将李嗣源(李克用的养子)也遭到猜忌,差点把命丢了。

  不久,将士们拥戴李嗣源,打进汴京,唐庄宗被乱箭射死。李嗣源做了后唐皇帝,这就是唐明宗。

  其后后唐虽又经过三朝皇帝,但内忧外患最后导致了后唐的灭亡,在立国14年后被后晋所灭。

  儿皇帝石敬瑭

  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是后唐明宗的女婿,早年与李从珂一齐追随明宗,都以能征善战著称。后来,石敬瑭与李从珂发生了矛盾,上奏弹劾李从珂,唐明宗大怒,将石敬瑭免职。

  石敬瑭本是勇将,唐朝沙陀部人,辅佐李克用和李存勖,屡立战功,升至刺史。他从小沉默寡言,喜欢读兵法书,而且非常崇拜战国时期赵将李牧和汉朝名将周亚夫。唐明宗对他很器重,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让他统领自己的亲军精锐骑兵“左射军”,将他视为心腹之将。

  石敬瑭不仅在战场上救岳父唐明宗,在遇到政治难题时又是他为唐明宗分析局势,指点迷津,体现出了过人的政治谋略。这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劝唐明宗顺应时势,在兵乱时取得帝位。石敬瑭后来去河东任节度使,并兼云州、大同军等地蕃汉马步军总管,掌握了河东这块后唐起源地区的军政大权。

  石敬瑭不仅在军事和政治方面有勇有谋,有韬略,在地方事务的治理方面也表现出色。在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魏博(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河东等地,他都很有政绩。石敬瑭在任时异常节俭,不贪声色,很多事都亲自处理。到陕州时不到一年就将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再加上他自己很清廉,施政很得人心。

  唐明宗死后,他的养子李从珂做了后唐皇帝,这就是唐末帝。唐明宗在位时,唐末帝已与石敬瑭不和,等到他登基后,两人终于闹到公开决裂的地步。

  唐末帝派兵讨伐石敬瑭,石敬瑭眼看要抵挡不住了,这时,有个叫桑维翰的谋士给他出个主意,让他向契丹人求救兵。

  那时候,耶律阿保机已经死了,他的儿子耶律德光做了契丹国主。桑维翰帮石敬瑭起草了一封求救信,对耶律德光表示愿意拜契丹国主做父亲,并且答应在打退唐军之后,将雁门关以北的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指幽州、云州等16个州,都在今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土地献给契丹。

  石敬瑭像

  耶律德光正打算向南扩张土地,听到石敬瑭给他优厚的条件,真是喜出望外,立刻出5万精锐骑兵援救晋阳。这样,内外出兵夹击,把唐军打得大败。

  后来,耶律德光来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石敬瑭亲自出城迎接,卑躬屈膝地把比他小10岁的耶律德光称作父亲。

  经过一番观察,耶律德光觉得石敬瑭的确是死心塌地投靠他,便正式宣布石敬瑭为皇帝。石敬瑭称帝后,立刻按照原来答应的条件,把燕云十六州送给了契丹。

  石敬瑭在契丹的支持下,带兵南下攻打洛阳,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唐末帝被契丹的声势吓破了胆,在宫里烧起一把火,带着一家老少投火自杀了。

  石敬瑭攻下洛阳,灭了后唐,在汴京(今河南开封)正式做了中原的皇帝,国号叫晋,这就是后晋高祖。石敬瑭对契丹国主耶律德光感恩戴德,向契丹上奏章,把契丹国主称作“父皇帝”,自己称“儿皇帝”。朝廷上下都觉得丢脸,只有石敬瑭毫不在乎。

  石敬瑭做了7年的儿皇帝,病死了。他的侄儿石重贵即位,这就是晋出帝。晋出帝向契丹国主上奏章的时候,自称孙儿,不称臣。耶律德光借机说晋出帝对他不敬,带兵进犯。

  契丹两次进犯中原,都被晋朝军民打败了。但是后来,由于汉奸的出卖,契丹兵攻进了汴京,俘虏了晋出帝,把他押送到契丹。后晋便灭亡了。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进了汴京,自称大辽皇帝(这一年契丹改国号为辽)。

  后来,中原的百姓受不了辽兵的残酷压迫,纷纷起义,反抗辽兵。东方的起义军声势浩大,攻占了3个州。

  取律德光害怕了,被迫退出中原。但是,被石敬瑭出卖的燕云十六州仍在契丹贵族的控制之中,这些地方后来成为他们进攻中原的基地。

  方镇兵与乡兵

  五代沿袭唐制,在地方分为州县二级。州又称藩镇、方镇。州兵又称方镇兵,由刺史或节度使统领,听从朝廷的调遣,执行外出征战、戍边、驻防或平叛等任务。各方镇的刺史或节度使都招募骁勇善战者组成牙兵,作为亲军的主力。

  五代是唐朝藩镇割据的发展和扩大,所以在五代更迭中方镇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些实力雄厚的节度使常常举兵叛乱,五代很多君主就是靠叛乱当上皇帝的,如历史上有名的“儿皇帝”石敬瑭。当上皇帝后,他们又加强中央集权,拼命压制削弱各方镇的势力,防止其效仿。这成为五代政治的一大特色。

  乡兵是地方为了维持治安、弥补战争时兵源不足而组建的军队。它由户籍或招募的士卒组成,出现于西魏、北周时期,隋唐沿袭。五代时战乱频繁,虽然各朝、各国养兵很多,但仍需大量军队,所以非常重视乡兵。乡兵成为除中央禁军和方镇兵之外重要的军事力量。

  陈桥驿兵变

  赵匡胤出生于河南洛阳将门之家,胆识过人,武艺超群。21岁时投奔郭威,成为郭威帐下的一名士兵。郭威建立后周,赵匡胤也逐步升为滑州副指挥。

  不久,郭威病逝,其养子柴荣即位,就是周世宗。世宗有雄才大略,他南征北战,同时励精图治,革新政治。即位之初,北汉勾结辽国大举攻周,世宗率军亲征。双方在高平(今属山西省)大战,世宗亲冒矢石督战,当后周军队形势危急时,禁军将领赵匡胤和张永德拼死保护世宗。高平大捷后,赵匡胤被提拔为禁军高级将领,负责整编禁卫军。他精心挑选武艺超群的壮士,组成勇敢精锐的殿前诸班,这以后成了后周战斗力最强的队伍。世宗也由此开始了他“十年平定天下”的战略行动。几乎每次征战,赵匡胤都立下汗马功劳,成为世宗的得力虎将。正当开拓疆土、北征辽国时,世宗不幸英年早逝。

  世宗在征辽途中捡到一块木牌,上写“点检做天子”,心中就有几分猜忌。当时张永德任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他又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婿。世宗担心禁军将帅权势过重会发动政变,就匆匆撤掉了张永德,换上了赵匡胤。但这却使赵匡胤的实力更加雄厚,他做了禁军的最高统帅,掌握了后周军权。

  世宗死后,他年幼的儿子登基做了皇帝。公元960年,后周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北汉国主和辽国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赵匡胤得令后,立刻调兵遣将,带了大军从东京出发。军校苗训自称知天文,找到主帅的门吏楚昭辅说:“我看见太阳下边还有一个太阳,而且有一道黑光来回荡漾了好长时间。一日克一日,这是天命啊!”快到夜晚时,部队还没有走出很远,只好在陈桥驿(在今河南封丘南)安营扎寨,这时离京城不过20里路。当天晚上,将领们反复商议,说现在皇帝还小,即使战死他也不知道,不如推赵匡胤为天子,大家可以荣华富贵。他们到军营四处游说,煽风点火,一时军士大哗,都聚集在赵匡胤营前喊着:“点检当天子!”

  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连夜派人骑快马回京城,将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和都虞侯王审琦这两个赵匡胤的心腹叫来,商量办法。天快亮的时候,叫喊着的军士们已经逼近赵匡胤休息的房舍,赵光义和赵普进去,叫起了赵匡胤,走出房门。只见许多军校站在庭院中,手里还拿着武器,一齐叫喊:“愿奉点检当天子!”这时早有人从背后给赵匡胤披上黄龙袍,所有在场的都跪倒在地上,高喊着“万岁”,向赵匡胤叩拜。其实这不过是赵匡胤在背后导演的一出闹剧而已。

  随即,赵匡胤率大军进入东京城。文武百官齐集崇元殿,为赵匡胤举行受禅大典。但是到了黄昏时分,还没等到小皇帝的禅位诏书,众人都不知如何是好,幸好翰林学士陶谷早有准备,已经拟好了诏书。于是,就用陶谷起草的禅位诏书举行仪式。宣徽使领着赵匡胤来到龙墀的南面,朝北跪拜,接着,宰相们上前搀扶起赵匡胤登上崇元殿,穿上皇帝行大礼的服和冠冕,端坐到龙椅上,接受群臣的拜贺,这就算正式登上了皇位。

  赵匡胤因为原来做过归德军节度使,并驻扎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所以,他把国号改为宋,并以东京(今河南开封)为京城。后来,他让周朝小皇帝和符太后迁到西宫,并封小皇帝为郑王。

  赵匡胤登基后,赐给内外百官军士爵位,实行大赦,凡被贬官的都恢复原职,被流放发配的放回原籍。他派官员祭祀天地,报告改朝换代的事,还派出宦官带了诏书向天下人宣告宋朝的建立。

  枢密院与三衙

  北宋鉴于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教训,奉行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的国策,将军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

  北宋在中央实行了以枢密院掌管军政、三衙分掌马步军的训练和日常管理、战时遣将率军出征的分权制度。

  枢密院是北宋最高军政机关。枢密院的长官是枢密使,由文官担任。枢密院主要负责制定战略决策,处理日常事务,招募、检阅、调遣军队。

  三衙是北宋全国军队的最高指挥机关。三衙指的是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各司的长官为都指挥使。三衙掌管全国军队的军事训练、番卫戍守、升迁赏罚。三衙互不统属,直接隶属于皇帝。

  枢密院与三衙互相牵制,形成握兵权、调兵权和统兵权相分离,有效地防止了藩镇割据局面出现,保障了社会长期的安定,但由于互相牵制,往往贻误战机,招致失败。

  李后主亡国

  宋太祖稳定了内政,将国家的权力集于一身后,便开始做统一中国的打算。当时,五代时期的“十国”,留下来在北方割据的有北汉,在南方割据的还有南唐、南平、南汉、吴越、后蜀等。要统一全国,该先从哪里下手呢?宋太祖越想思绪越乱。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里,赵普正在家里烤火取暖,宋太祖找上门来。赵普连忙请宋太祖进屋,拨红了炭火,在炭火上炖上肉,叫仆人拿出酒来招待。宋太祖此行,正是为了与赵普商量如何一统全国。

  这一夜,宋太祖和赵普决定了先攻灭南方,后平定北方的计划。在随后的10年里,宋王朝先后出兵灭了南平、后蜀、南汉。这样,南方只剩下南唐和吴越两个割据的政权了。

  李煜像

  南唐偏安江南,社会相对稳定,城市经济繁荣。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都十分爱好填词,他们不仅写艳情而且抒真情,既有对好景不长、人生易逝的喟叹,也有深沉的故国之恋和亡国之痛。其中,李煜(公元937年~978年)的创作独步当时,成为文学史上卓尔不群的杰出词人。

  李后主是一位九五之尊的帝王,也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书法、绘画、音乐无所不精。当他即位称帝的时候,国家已岌岌可危,他在对北宋的委曲求全中过了十几年的生活,这期间他依然是纵情声色,侈陈游宴。

  公元974年农历九月,宋太祖派大将曹彬、潘美带领10万大军分水、陆两路攻打南唐。

  宋军到了长江边,马上用竹筏和大船赶造浮桥。这个消息传到南唐的国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南唐君臣正在歌舞饮宴。李后主问周围大臣该怎么办,大臣说:“从古至今,没听说搭浮桥过江的,不必理会!”

  后主边笑边说:“我早说过这不过是小孩子的把戏罢了。”

  3天后,宋军搭好浮桥,潘美的步兵在浮桥上如履平地,跨过长江。南唐的守将抵挡不住,败的败,降的降。10万宋军转瞬间就打到金陵城边。

  那时候,李后主正在宫里跟一批和尚道士诵经讲道,宋军到了城外,他还一无所知呢。等他到城头上巡视,才发现城外到处飘扬着宋军旗帜。

  李后主连忙调动驻守上江的15万大军来救。救兵刚到了皖口,便遭到宋军的两路夹攻,南唐军全军覆没。李后主叫人在宫里堆了柴草,准备放火自焚,但是最终胆怯了,后来带着大臣出宫门,向曹彬投降。

  李后主被押到东京,过着囚徒的生活。

  宋太宗征辽

  后晋高祖石敬瑭为感谢契丹助其灭后唐,入主中原,把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并自称“儿皇帝”。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的天然屏障,直接关系着中原的安危。中原王朝从后周柴荣开始,就开始与辽争夺燕云。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国力无法与辽抗衡,就采取了先南后北的方针。他曾积极储存钱帛,准备或以赎回的方式收回,或用这笔钱作军费,以武力攻取燕云。公元979年宋灭北汉,以幽云十六州为基地屡扰宋边的辽国成了宋王朝北面最大的边患。宋太宗积极部署,欲收回幽云十六州。

  公元979年农历六月,灭掉北汉的宋太宗踌躇满志,欲北上一举收复幽云十六州。宋太宗亲率大军10万出镇州(今河北正定)北进,突破了辽军在拒马河的阻截,进围幽州,击败城北辽军1万余。二十六日,太宗命宋渥、崔彦进等4将率军分四面攻城。辽将韩德让和耶律学古一面安抚军民,一面据城固守待援。屯驻清沙河(今北京昌平境内)北的辽将耶律斜轸因宋军势大而不敢冒进,只声援城内辽军。六月二十九日,以耶律沙和耶律休哥为统帅的辽援军赶到,尽管宋军一度登上城垣,但终未能攻入城内,被迫撤退。

  七月六日,宋辽两军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大战。辽军初战不利,稍却。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及时赶到,分左右横击宋军,城内辽军也杀出参战,宋军大败,宋太宗中箭受伤。辽军乘胜反攻,追至涿州,宋军大量军械资粮落入辽军之手,宋朝第一次幽州会战宣告失败。

  高粱河落败后,宋辽平静了几年,但宋太宗积极筹划二度北伐,以雪前耻。公元982年辽景宗去世,耶律隆绪继位,是为圣宗,因年幼,其母萧太后摄政。宋雄州(今河北雄县)守将贺令图以辽帝年幼、内部不稳,建议太宗再攻幽州,太宗心动。参知政事李至以粮草、军械缺乏,准备不充分而反对,但太宗不听,于公元986年三月发兵3路攻辽。东路曹彬10万人出雄州,中路田重进出飞狐(今河北涞源),西路潘美、杨业出雁门(今山西代县),三路合围幽州。

  宋西路军很快攻下寰(今山西朔县东)、朔(今山西朔县)、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等州,中路攻占灵丘(今属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等战略要地,东路夺占固安、涿州。辽国获悉宋军北伐,即派耶律抹只率军为先锋,驰援幽州,萧太后偕辽圣宗随后亲往督战。辽军意图是以南京(幽州,治所在今北京)留守耶律休哥抵御宋东路军,耶律斜轸抵制宋西路和中路军,而圣宗、太后率大军进驻幽州,以重兵击溃宋东路,再击退西、中路。由于辽军主攻点不在西、中路,故宋中、西两路捷报频传,东路宋军将士纷纷主动请战,促主帅曹彬北上。曹彬难抑众愿,遂率军北进,一路不断遭到辽军袭扰。时值夏季,天气酷热,宋军体力消耗很大,抵达涿州时,东路军上下均已疲惫不堪。

  此时辽圣宗和萧太后所部辽军已从幽州北郊进至涿州东25千米的驼罗口,攻占固安,而与曹彬对峙的是辽悍将耶律休哥,他正虎视眈眈,欲伺机攻击宋军。曹彬鉴于敌主力当前,难以固守拒战,而己军又面临粮草将尽的形势,令军队向西南撤退。辽耶律抹只和耶律休哥见时机已到,即令辽军追击宋军。五月三日,宋军在歧沟关(今河北涿州西南)被辽军赶上,困乏的宋军抵挡不住锐气正盛的辽军,大败。辽军追至拒马河(今河北涿州市西南),宋军四散奔逃,溃不成军,死伤数万,所遗弃的兵甲不计其数。

  宋太宗得知东路军惨败,遂令中路军回驻定州(今河北定县),西路军退回代州(今山西忻州市代县),并以田重进、张永德等沉稳持重的将领知诸州,以御辽可能发起的进攻。东路宋军已遭重创,而西路战事仍在进行。八月宋西路主帅潘美、监军王侁拒绝副帅杨业的合理建议,迫令其往朔州接应南撤的居民,杨业要求在陈家谷设伏以防御辽军追击。杨业与辽西路主帅耶律斜轸在朔州南激战,因遭辽萧挞凛军伏击而败退。杨业按预定计划退到陈家谷,本以为此地有宋军埋伏将截击辽军,哪料潘美、王侁违约,早已率军逃走;杨业愤慨自己被出卖,但仍率孤军力战,终因势单力薄全军覆没。杨业身负重伤后被俘,绝食而死。

  北宋朝廷发起的旨在收回幽云十六州的幽州之战,因自身的种种原因以惨败结束。

  王小波起义

  宋太宗征讨辽国,以惨败告终,不仅这样,还丧失了像杨业这样的勇将,再也没有跟辽国作战的勇气了。加上国内局势也很不稳定,特别是川蜀地区连续爆发农民起义,弄得宋王朝手忙脚乱,穷于应付。

  川蜀地区在五代时期先后建立过前蜀、后蜀两个政权,长期远离战火,因此,后蜀时期,国库十分丰实。宋太祖灭蜀后,纵容将士在成都抢掠,把后蜀积累的财富运到东京,激起了百姓的怨恨。到了宋太宗的时候,又在那里设立衙门,垄断了蜀地出产的茶叶、丝帛买卖。一些地主、大商人趁机投机倒把,贱买贵卖。蜀地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艰难。

  青城县(今四川灌县西南)有个农民叫王小波,和他妻弟李顺都是以贩卖茶叶谋生的。官府禁止民间买卖茶叶后,王小波被断了活路,决心起义。消息传开后,各地贫民纷纷前来参加王小波的起义军。王小波宣称:我们都痛恨今世的贫富不均,从今天起,我来改变这个事实,平均财富。王小波这个均贫富的口号,得到贫民的拥护,起义队伍很快壮大,10天的工夫,就聚集了几万人。

  王小波有了人马,先打下了青城。接着,又乘胜攻打彭山(今四川彭山)。在彭山百姓的响应下,起义军很快攻下了县城,杀了大贪官齐元振,把他平日从百姓那里搜刮得来的钱财,分给贫苦的百姓们。

  王小波随后便带兵北上,向江原(今四川崇庆东南)进军。驻守江原的宋将张玘发兵抵抗,双方在江原城外展开一场大战。

  王小波的起义军个个英勇顽强,张玘眼看支持不住了,就放起冷箭来。王小波没防备,前额中了冷箭。王小波不顾鲜血从脸上往下流,继续战斗,终于打败宋军,把凶恶的张玘杀了。

  起义军进占了江原后,王小波因伤势太重死去。王小波死后,起义将士推举李顺做首领,继续带领大家打击官军。

  在李顺的指挥下,起义军不断壮大,连续攻下许多城池,不断取得胜利,最后攻取了蜀地的中心成都。成都的文武官员见势不妙,早就逃跑了。

  公元994年正月,李顺在军民的拥戴下,建立了大蜀政权。李顺做了大蜀王,一面整顿人马,一面继续派兵攻占各州县。从北面剑阁到东面的巫峡,到处是起义军的势力。

  消息传到东京,宋太宗非常惊慌,赶快召集宰相商量对策。随后派宦官王继恩为剑南西川治安使,前往镇压。王继恩兵分两路,派人从东面将巫峡的起义军堵住,自己率领大军向剑门进兵。

  王继恩通过了剑门后,集合蜀地宋军,进攻成都。那时候,驻守成都的起义军还有十几万人,但是在敌人重兵包围之下,起义军渐渐抵挡不住,成都城终于被攻破,李顺也在战斗中身亡了,起义失败。余部由张余等率领转战巴蜀,继续坚持战斗了一年多。

  耶律阿保机

  契丹原为胡服骑射之族,部落众多,争夺不断。阿保机以良策治军,部落日益昌盛,终于统并契丹八部,遏止了纷争。塞外物资的匮乏使得契丹族开始南下侵扰。于是中原河北的地方势力,便利用契丹为外援支持实现个人的野心,契丹则从中取得实惠。随着契丹族与中原频繁的接触,中原先进的文化和政治制度给阿保机以巨大的震撼。于是他仿效汉制,以妻述律氏为后,备置百官,又在城南别建汉城。阿保机的革新为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元昊建西夏

  宋真宗一味地妥协求和,这种做法虽然安下了辽国那一头,但西北边境的党项族(古代少数民族之一)贵族却趁机侵犯宋朝边境,提出无理要求。宋真宗疲于应付,只好妥协退让,封党项族首领李继迁为夏州(今陕西靖边境)刺史、定难军节度使。1004年,李继迁死后,又封他的儿李德明为西平王,每年送去大批银绢,以示安抚。

  李德明的儿子李元昊是个雄心勃勃的人。他精通汉文和佛学,多次打败吐蕃、回鹘等部落,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他劝说李德明不要再向宋朝称臣。

  李德明不肯接受他的意见。直到李德明死后,李元昊继承了西平王的爵位,才按照自己的主张,设置官职,整顿军队,准备脱离宋朝的控制,自立门户。

  1038年,李元昊正式宣布即位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因为它在宋朝的西北,历史上叫作西夏。

  元昊称帝以后,派使者要求宋朝承认。那时候,宋真宗已经死去,在位的是他的儿子赵祯,即宋仁宗。宋朝君臣讨论的结果,认为这是元昊反宋的表示,就下令削去元昊西平王爵位,断绝贸易往来,还在边境关卡上张榜悬赏捉拿元昊。元昊被激怒了,就决定大举进攻。

  那时,在西北驻防的宋军兵士有三四十万,但是这些兵士分散在24个州的几百个堡垒里,而且各州人马都直接由朝廷指挥,彼此之间没有作战配合。西夏的骑兵却是统一指挥,机动灵活,所以常常打败宋军。

  一年后,西夏军向延州(今陕西延安东北)进攻,宋军又打了一个大败仗。宋仁宗十分生气,把延州知州范雍革了职,另派大臣韩琦和范仲淹到陕西指挥抗击西夏。

  范仲淹到了延州,改革边境上的军事制度。他把延州1.6万人马分为6路,由6名将领率领,日夜操练,宋军的战斗力显著提高。西夏将士看到宋军防守严密,不敢进犯延州。

  1041年2月,西夏军由元昊亲自率领,向渭州(今甘肃平凉)进犯,韩琦集中所有人马布防,还选了1.8万名勇士,由任福率领出击。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是西夏历代帝王和达官贵戚的埋葬地。陵园内有九座西夏帝王陵墓,近二百座陪葬墓似众星拱月布列其周围。西夏王陵糅合了汉族传统风格与本族特色,气势宏伟,号称塞外戈壁的“金字塔”。

  任福带了几千骑兵迎击西夏兵,两军相遇,双方打了一阵,西夏军丢下战马、骆驼就逃。任福派人侦察,听说前面只有少量的敌兵,就在后面紧紧追赶。

  任福带着宋军向西进兵,到了六盘山下,连西夏军的影子都没看见。只见路边有几只银泥盒子,封得很严实,兵士们走上前去,端起银泥盒子听了一下,有一种跳动的声音从里面发出。兵士报告任福,任福吩咐兵士打开盒子。只见里面接连飞出了100多只带哨的鸽子,在宋军的头上飞翔盘旋。

  西夏文字

  西夏文字是西夏王朝开国皇帝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仿照汉文主持创制并推广使用的词符文字。共创制6000余字,编纂成书,分12卷,称作“国书”。西夏文字从文字结构上可分解成单纯字和合体字两大类。西夏文字的形体结构基本上脱胎于汉字,从形体上看与汉文方块字十分相像,但也独具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西夏文字是党项族的宝贵财富,它的创立推行,对西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它增强了西夏人的民族意识,对西夏向汉族先进文化学习提供了条件。西夏文字至今为研究西夏的历史与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原来,西夏军采取了诱敌战术。在六盘山下,元昊带了10万精兵,早已布置好埋伏,只等那鸽子飞起,四面的西夏军就一齐杀出,将宋军紧紧围在中央,宋军奋力突围。从早晨一直打到中午,大批的西夏军不断从两边杀出。宋兵边打边退,伤亡不断增加。

  任福身上中了10多支箭,兵士劝任福逃脱。任福说:“我身为大将,兵败至此,只有以死报国。”他又冲了上去,死在西夏军刀下。

  这一仗,宋军死伤惨重,元昊获得大胜。韩琦听到这消息,非常难过,上书朝廷自请处分。宋仁宗撤了韩琦的职。范仲淹虽然没直接指挥这场战争,但是被人诬告,也降了职。

  从这以后,宋夏多次交兵,宋军连连损兵折将,宋仁宗不得不重新起用韩琦、范仲淹指挥边境的防守。两人同心协力,爱抚士卒,军纪严明,西夏才不敢再进犯。

  宋夏间的战与和

  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二年(1042年)间,西夏对宋连续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事,宋朝损失严重,希望言和。元昊派李文贵与宋朝议和。庆历四年(1044年),宋朝与西夏最后达成协议。和约规定:夏取消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从此以后,如双方边境之民逃往对方领土,都不能派兵追击,双方互相归还逃人;宋夏战争中西夏所占领的宋朝领土栲栳、镰刀、南安、承平等地以及其他边境蕃汉居住区一律从中间划界,双方在本国领土上可以自由建立城堡;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5万两,绢13万匹,茶1万千克;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夏银2.2万两,绢2.3万匹,茶0.5万千克。于是宋夏正式达成和议。此后,西夏多次请求宋朝开放边境地区的互市。庆万五年(1045年),宋朝政府决定在保安军(今陕西志安县)和镇戎军(今宁夏固原)的安平皆设置两处榷场,恢复了双方贸易往来。

  猛安谋克

  金朝的军事组织形式是猛安谋克制。猛安谋克本是女真氏族社会的称呼,猛安是部落军事首长,谋克是氏族长,猛安相当于千夫长,谋克相当于百夫长。

  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把它制度化,作为固定的军制,规定300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把女真各部都编入其中。金章宗时,改为25人为一谋克,四谋克为一猛安,谋克下又设五十、十、伍等单位。在与辽、宋作战时,猛安谋克制起到了重要作用,金军组织严密、号令统一、作战顽强,以至于辽人说:“女真不满万,满万无敌于天下。”

  金灭辽和北宋后,占领了大片领土。猛安谋克制又成了地方行政组织。到了金中期,猛安谋克制逐渐瓦解,金后期已经名存实亡。金不得不组织契丹军、渤海军、奚军、汉军和其他各部族的杂军来抵御蒙古和南宋的进攻。

  金灭辽与西辽的建立

  金天辅六年(1122年),金太祖阿骨打领兵亲征,连取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城)、西京(今山西大同)、燕京,攻占了辽极大部分地区后,天祚帝逃出燕京(今北京市)城,向西逃去,金太祖率军一路追赶,一直把天祚帝赶到荒漠之地的夹山,辽已濒临灭亡。金太宗完颜晟于宣和七年(1125年)派兵西进,擒获天祚帝,辽灭亡了。

  辽朝末年,贵族耶律大石因得不到重用,便率契丹一部西走中亚。1174年,大石称帝,重建以契丹人为主的国家,以虎思斡耳朵(中亚托克马克附近)为都,史称西辽,也称哈喇契丹。西辽在传播中国文化,开发中亚,促进中国和中、西亚及欧洲的文化交流方面,起过积极作用。西辽建国88年,至1218年,为蒙古所灭。

  金迁都中都大兴府

  天德三年(1151年)三月,海陵王因为上京地处极北,偏僻而且不便统治,于是决定将都城迁往地点居中的燕京(今北京市)。

  他授命精通汉文化的尚书右丞张浩与蔡松年一起主持营建中都。张浩调集各地民工、匠人扩建燕京城,建造宫室。四月,正式下诏宣布将迁都燕京。天德五年(1153年),燕京城修建完毕。扩建后的中都城周围九里三十步,仿照汉人的都城宫室制度。城正门叫宣阳门,门内分别设有来宁馆、会馆,用来接待使臣。皇帝宫城在内城,有9重宫殿,总共36殿,以皇帝宫殿为中心。内城的南面,向东有太庙,向西有尚书省。内城西面有同乐园、瑶池等游乐场所。天德五年(1153年)三月,海陵王举行盛大的仪式,浩浩荡荡南迁,进入中都燕京。第二年即称为中都大兴府。从此,金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到了中都。

  范仲淹推行新政

  范仲淹(公元989年~1052年),宋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死去了,因为家里贫穷,母亲不得不带着他改嫁了人家。范仲淹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成长,他在一座庙里居住、读书,穷得连三餐饭都吃不上,每天只得熬点薄粥充饥,但是他仍旧苦学不辍。有时候,读书到深更半夜,实在倦得睁不开眼,就用冷水泼在头上,去除倦意,继续攻读。这样苦读了五六年,终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大中祥符年间,范仲淹中进士。入仕后,他关心民众疾苦,政绩显著。天圣初他任泰州兴化令,主持修筑捍海堰,世称“范公堤”。

  范仲淹最初在朝廷当谏官,因为看到宰相吕夷简滥用职权,谋求私利,就向仁宗大胆揭发。这件事触犯了吕夷简,吕夷简怀恨在心,诬陷范仲淹结交朋党,挑拨君臣关系。宋仁宗听信了吕夷简的话,贬谪范仲淹去了南方。直到西夏战争发生以后,才把他调到陕西去防守边境。

  范仲淹在宋夏战争中屡立战功,宋仁宗觉得他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这时候,宋王朝因为内政腐败,加上在跟辽国和西夏战争中军费和赔款支出浩大,财政极为紧张。宋仁宗就把范仲淹从陕西调回京城,任命他为副宰相。

  范仲淹回到京城后,宋仁宗马上召见了他,要他提出治国的方案。范仲淹知道朝廷弊病太多,不可能一下子都改掉,准备一步一步来。但是,禁不住宋仁宗一再催促,就提出了10条改革措施。

  有励精图治之志的宋仁宗看了范仲淹的方案,立刻批准在全国推行。历史上把这次改革称为“庆历新政”(“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

  范仲淹的新政刚一推行,就捅了马蜂窝。一些皇亲国戚、权贵大臣、贪官污吏见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纷纷抵制,散布谣言,攻击新政。那些原来就对范仲淹不满的大臣天天在宋仁宗面前毁谤他,又诬陷他与一些人结党营私,滥用职权。

  宋仁宗看到有那么多的人反对新政,就动摇起来。范仲淹被逼得无法在京城立足,便主动要求回到陕西防守边境,宋仁宗批准了。范仲淹刚走,宋仁宗就下令废止新政。

  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于熙宁二年(1069年)任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不久,又设立了制置三司条例司这个专门机构来实行变法,此机构负责制定新的财政经济政策,变革旧法规,颁行新制度。

  同年七月,国家财政出现了危机。制置三司条例司建议实行均输法,即增设发运使一职,总计六路赋税收入情况,并详细了解六路各地区财货的有无、多少而互相协调。均输法的实行,在“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等方面,收到一定的成效。九月,王安石根据早年的经验,并参照李参在陕西地区推行青苗钱的例子,改革常平仓制度,实施青苗法:将过去负责调节谷价的常平仓及负责赈济贫疾老幼的广惠仓所积粮谷兑换成现钱,每年青黄不接时,于夏秋两次向城乡居民借贷,届时随两税归还,或缴纳现钱,或按价折为粮米。青苗法的实行,在限制高利贷盘剥等方面,收到成效,朝廷也获得大量利息。到十一月又颁布实施农田水利法,此法规定:凡农田如荒闲可事垦辟,瘦瘠可变肥沃,旱地可为水田等,皆由州县斟酌统一实施。行之有效者,予以奖励。此法实行7年后,全国共兴修水利10793处,受益民田36万多顷、公田1915顷,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宋徽宗让位

  宣和七年(1125年),金灭辽后,分东西两路侵宋,西路军很快向太原进逼,东路军以郭药师为先锋继续南侵。不久,东路金兵已绕过中山府(今河北定县)南下,离开封只有10天路程。因此,吴敏要求徽宗在3天内禅位,以便让新皇帝能组织军民抗金。徽宗为了能逃命,只好同意退位。

  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宋徽宗假装得病,跌倒在地,昏迷不醒,大臣们急忙灌药后,又装着苏醒过来,伸手索纸,用左手写了“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一行字,正式宣布退位。由皇太子赵桓即皇帝位,是为钦宗。钦宗即位后,根据徽宗的旨意,尊徽宗为教主道君皇帝,尊为太上皇,居龙德宫。

  东京保卫战

  就在宋朝国力日渐衰弱的同时,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却逐渐强大起来。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国。金灭辽之后,强大的金军屡次南侵,宋朝只有抵抗的能力。

  宋宣和七年(1125年),北宋王朝腐败,金军大举南下,消息传到东京,北宋君臣慌作一团,群臣请求徽宗禅位于皇太子赵桓,以便号召各地官兵和百姓起兵勤王。宋徽宗赵佶一听,直吓得魂飞魄散,急忙写下了“传位东宫”的诏书宣布退位,自己当了“太上皇”,并且连夜带着亲兵逃出了京城。太子赵桓即位,这就是宋钦宗。他在宫中也六神无主,宰相白时中、李邦彦乘机劝他弃城逃往襄阳。兵部侍郎李纲听说后,立刻求见宋钦宗。

  李纲在殿上责问宋钦宗,说:“太上皇把固守京城的千斤重担托付给陛下,现在金兵还没到,陛下就把京城抛弃了,将来怎么向太上皇交代,怎么向全国的百姓交代?”

  宋钦宗哑口无言。白时中却怒气冲冲地说:“金军来势汹汹,锐不可当,京城哪里能守得住?”

  李纲怒视白时中,反问道:“天下的城池,还有比京城更坚固的吗?如果京城守不住,那么天下就没有守得住的城了。况且宗庙社稷、百官万民都在这里,丢开不顾,还去守卫什么?如果我们鼓励将士,安慰民心,就一定能守住京城!”

  李纲的一片忠心打动了宋钦宗,他马上让李纲负责守京城。李纲随即去城楼上调兵遣将,布置好守城的人马准备迎击金军。

  几天后,宗望率领10万铁骑,来到东京城下。这一天,天刚亮,金兵就疯狂地攻城了。他们沿着汴河出动了几十只火船,企图顺流而下,烧掉城楼。李纲早有准备,在汴河里布置了一排排的木桩,又从蔡京府中搬来了大量的假山石,垒塞在门道间,使金军火船无法前进。这时,布置在城下的2000多名敢死队员一齐上前,手执长竿铙钩,牢牢地钩住那些火船,使它进退不得,不久那些火船便化为灰烬。

  宗望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把他的王牌铁骑搬了出来。他们身穿铁甲,头戴兜鍪,全身只露出两个眼睛,刀箭不入,十分凶悍。但因为是骑兵,在城下施展不开,只能坐在大船里顺流而来。李纲便把城下的兵撤到城头上,也不放箭,只是让那些船只驶近水门前。紧接着一声令下,巨大的石块如暴雨般向下投掷。任凭你的兜鍪怎样坚韧,百十斤重的石块落在头上,也只有脑浆迸裂,一命呜呼。船只也被砸碎,跌入汴河的铁甲兵上不了岸,只有活活被淹死。

  宋军将士斗志高昂,他们个个奋勇杀敌。李纲脱去官服,亲自擂鼓激励将士,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金军统帅宗望孤军深入,千里奔袭宋朝都城,原打算速战速决,却不料东京的防守那样坚固、严密。不仅城池久攻不下,而且损兵折将、伤亡惨重,只好派人议和。

  靖康之变

  在金将宗望被迫退兵的时候,种师道向宋钦宗建议,趁金军渡黄河之际,发动一次袭击,把金军消灭掉。宋钦宗不但不同意这个好主意,反而把种师道撤了职。

  金军退走以后,宋钦宗和一批大臣以为从此可以安稳度日了,哪料到东路的宗望虽然退了兵,西路的宗翰率领的金军却不肯罢休。靖康元年(1126年)十月,金军又开始对北宋发动进攻,太原、真定很快失守。十一月中旬,西、东两路金军相继渡过黄河。钦宗君臣知道金军渡河向东京进军的消息后,吓得惊慌失措,不知该怎么退敌。宋钦宗派大将种师中带兵前去援救,半路上被金军包围,种师中兵败牺牲。投降派的一些大臣正嫌李纲在京城碍事,就撺掇宋钦宗把李纲派到河北指挥作战。

  李纲明知道自己遭到排挤,但是要他上前线抗金,他也不愿推辞。李纲到了河北,招兵买马,准备抗金。但是朝廷却命令他解散招来的新兵,立刻前往太原。李纲调兵遣将,分3路进兵,但是,那里的将领都受朝廷的直接指挥,根本不听李纲的命令。由于3路人马没统一领导,结果打了一个大败仗。

  李纲名义上是统帅,却没有实际指挥权,只好向朝廷提出辞职。宋钦宗撤了李纲的职,把他贬谪到南方去了。金国君臣最怕李纲,现在李纲罢了官,他们就再没有顾忌了。金太宗又命令宗翰、宗望向东京进犯。

  这时候,太原城被宗翰的西路军围困了8个月后,终于陷落在金兵手里。

  太原失守之后,两路金军同时南下。各路宋军将领听到东京吃紧,主动带兵前来援救。宋钦宗和一些投降派大臣忙着准备割地求和,竟命令各路援军退回原地。

  面对两路金军不断逼近东京,宋钦宗被吓昏了。一些投降派大臣又极力劝宋钦宗向金求和。宋钦宗只好派他弟弟康王赵构到宗望那里去求和。

  赵构经过磁州(今河北磁县),州官宗泽对赵构说:“金国要殿下去议和,不过是骗人的把戏而已。他们已经兵临城下,是求和的态度吗?”

  磁州的百姓也拦住赵构的马,不让他去金营求和。赵构也害怕被金国扣留,就留在了相州(今河南安阳)。

  没过多久,两路金军已经赶到东京城下,继而猛烈攻城。城里只剩下3万禁卫军,不久就差不多逃跑了一大半。各路将领因为朝廷下过命令,也不来援救东京。这时候,宋钦宗已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眼看末日来到,没有办法,宋钦宗痛哭了一场,亲自带着几个大臣去金营送降书。宗翰勒令钦宗把河东、河北土地全部割让给金国,并且向金国献金1000万锭,银2000万锭,绢帛1000万匹。宋钦宗一一答应,金将才把他放回了城。

  宋钦宗派了24名官吏帮金军在皇亲国戚、各级官吏、和尚道士等人家里彻底查抄,前后抄了20多天,除了搜去大量金银财宝之外,还把珍贵的古玩文物、全国州府地图档案等也抢劫一空。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七日,金人扶植张邦昌建立傀儡政权。四月一日,金将宗望、宗翰押着被俘而扣留在金营的宋徽宗、宋钦宗和皇子、皇孙、后妃、宫女等400余人回归金国,同时满载掠夺的大量金银财宝。金军退兵时,还将宋宫中所有的法驾、卤簿等仪仗法物和宫中用品,以及秘阁、太清楼、三馆所藏图书连同内侍、内人、伎艺工匠、倡优、府库蓄积席卷一空。

  宗泽卫京

  靖康二年(1127年)二三月,金废宋徽、钦二帝,册立张邦昌为楚帝,后撤兵北归。金退兵后,东京军民和朝廷旧臣就不再拥戴张邦昌,各路“勤王”兵马也纷纷开往开封,声讨张邦昌。张邦昌无奈,迎宋元祐皇后入宫垂帘听政。四月,元祐皇后手书至济州(今山东巨野县),让康王即帝位。五月初一,赵构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皇帝位,即宋高宗,改元建炎,重建了宋王朝,历史上称为南宋。

  宋高宗即位以后,迫于舆论的压力,不得不把李纲召回朝廷,担任宰相。而实际上他信任的却是亲信黄潜善和汪伯彦。

  李纲担任宰相后,提出许多抗金的主张,还极力在宋高宗面前推荐宗泽。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元祐六年(1091年)进士。曾被召任为宗正少卿,充议和使,因他反对议和而改任磁州知州。他在磁州时曾击退金兵。宗泽是一位坚决抗金的将领。金兵第二次攻打东京的时候,宗泽领兵抗击金兵,一连打了13次胜仗。有一次,他率领的宋军被金军包围,金军的兵力比宋军多10倍。宗泽对将士们说:“今天进也是死,退也是死,我们一定要从死里杀出一条生路来。”将士们受到他的激励,以一当百,英勇冲杀,果然打退了金军。

  宗泽像

  宋高宗对宗泽的勇敢早有耳闻,这次听了李纲的推荐,就派宗泽去东京府做知府。

  这时候,金军虽然已经从东京撤出,但是东京城经过两次大战,城墙已经全部损坏了。金兵又经常在北面活动,东京城里人心惶惶,秩序混乱。

  宗泽在军民中很有威望。他一到东京,就杀了几个抢劫犯,东京的秩序便渐渐安定了下来。

  宗泽到了东京之后,积极联络各地民众组织起来的义军。河北各地义军听到宗泽的威名,都自愿接受他的指挥。这样一来,东京城的外围防御巩固了,城里人心安定,存粮充足,物价稳定,重新恢复了大战前的局面。

  但是,就在宗泽准备北上恢复中原时,宋高宗和黄潜善、汪伯彦却嫌南京不安全,做好了继续南逃的准备。李纲因反对南逃,被宋高宗撤了职。

  不久,金军又分路大举进攻。金太宗派大将兀术(又叫宗弼)向东京进攻,宗泽事先派部将分别驻守洛阳和郑州。兀术带兵接近东京的时候,宗泽派出几千精兵绕到敌人后方,把敌人退路截断,又和伏兵前后夹击,把兀术打得狼狈逃窜。

  金军将士对宗泽又害怕,又钦佩,提到宗泽,都称他为宗爷爷。宗泽依靠河北义军积蓄兵马,认为完全有力量收复中原,便接连向高宗上了二十几道奏章,要求朝廷派大军北伐、收复失地,并请求高宗速还东京,但高宗一直没有批准他的出兵计划。他多次奏请高宗还京,都被黄潜善、汪伯彦所阻。

  这时候,宗泽已经是70岁的年迈老人了,他见朝廷没有收复中原的想法,一气之下,背上发毒疮病倒了。一些将领去问候他,宗泽已经病得很重,他睁开眼睛激动地说:“我因为不能报国仇,心里忧愤,才得了这个病。只要你们努力杀敌,我就死而无憾了。”

  将领们听了,个个感动得流下了泪水。宗泽临死之前,用足了全身的力气,呼喊:“过河!过河!过河!”然后才闭上眼睛。东京军民听到宗泽去世的消息,没有一个不伤心流泪的。

  宗泽去世后,朝廷派杜充接替宗泽的职位。杜充是个昏庸无能的人,他一到东京,就把宗泽的一切防守措施都废除了。没多久,中原地区又全部落在金军手里。

  韩世忠阻击金军

  金军在南下的路上,不断遭到百姓组织起来的义军的袭击。金将兀术到了明州(今浙江宁波)海边,想到长江沿岸还留着宋军的大批人马,便带领金军抢掠了一阵儿,向北方退兵。

  建炎四年(1130年),兀术率兵南下,攻打南宋,宋高宗不敌,渡海南逃。兀术率军进临安城(今浙江杭州),屠杀百姓,掠夺财物后,放火将临安城焚烧。兀术率军北归,因满载掠夺辎重不能陆行,便取道秀州、平江、常州,沿运河而行。

  三月丁巳,金军到达镇江,被浙西制置使韩世忠所阻。兀术到了江边,得知韩世忠不放他们过江,就派个使者到宋营下战书,要求跟宋军决战。

  韩世忠马上答应下来,还跟兀术定下了决战的日期。那时候,金军有10万人,而韩世忠手下宋军只有8000人,双方兵力相差悬殊。韩世忠明白,只有依靠士气才能打赢这一仗。他跟妻子梁红玉商量对策。梁红玉是个很有见识又会武艺的女将,她支持丈夫的计划,并且要求一起参加战斗。

  决战的时刻到了。双方在江边摆开阵势,展开了一场大战。韩世忠披挂上阵,他的夫人梁红玉身穿戎装,亲自在江心的一艘战船上擂鼓助威。将士们见主帅夫人上阵助战,士气高涨,纷纷向金军冲杀过去。金军虽然人马多,但是,一来军纪涣散,二来长途行军,疲惫不堪,哪里敌得过韩世忠手下精兵的袭击。一场战斗下来,金军死伤无数,连兀术的女婿龙虎大王也当了俘虏。

  兀术又派使者去宋营,情愿把从江南抢来的财物全还给宋军,只求让他们过江,韩世忠坚决不答应。兀术过不去江,只好带着金军乘船退到黄天荡(今江苏南京市东北)。哪里知道黄天荡是一条死港,船驶进那里,找不到出路。

  金军屡次突围都没有成功。后听说有老鹳河故道可以通秦淮,兀术便发兵占领,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开渠数十里,才得以逃往建康(今江苏南京)。没想到,半路上又遇到岳飞的堵击,无奈之下,又退回到黄天荡。

  金军在黄天荡被宋军整整围困了48天,金军将士叫苦连天。这时候,江北的金军派兵接应。兀术想用小船渡江,韩世忠早有准备,他在大船上备好了大批带着铁索的挠钩,等金军的船只开始渡江,便让大船上的宋兵用长钩把小船钩住,再用铁索用力一拉。小船翻了,金军连人带船一起沉在江心里。

  过了几天,金军趁江面上风平浪静,偷偷登上小船,分批渡江。韩世忠想用大船追上去攻击,但是因为没有风,大船行驶慢,赶不上小船。正在着急的时候,金军又向宋军的大船射来火箭,射中了宋船的风帆。风帆起了火,整个船只都烧了起来,船上的宋军纷纷落水。韩世忠只好放弃船只,乘小船退回镇江。

  兀术摆脱了韩世忠的阻击后,带兵到建康抢掠了一阵,准备撤回北方,到了静安镇(今江苏江宁西北)时,又遇到了岳飞军队的袭击,被杀得溃不成军,狼狈逃窜。岳飞把金军赶走了,继而收复了建康。

  韩世忠以8000兵抗拒金军10万之众,阻击48日,虽败犹荣。金军从此不敢轻易渡江,南宋都城临安和半壁江山暂时得以保全。

  岳飞大败兀术

  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威胁南宋政权。南宋军民奋起抗金,金军一举灭亡南宋的计划失败,高宗才得以苟安江南。金国扶植刘豫为大齐皇帝,建立大齐傀儡政权,与南宋对峙。接着,又放宋旧臣秦桧南归,利用他破坏南宋的抗金力量。秦桧到南宋后,千方百计取得高宗的信任,被任命为宰相。尽管南宋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但是当时的抗金战场上依然活跃着无数保家卫国的英雄。岳飞,就是南宋抗金的一面旗帜。

  岳飞是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从小刻苦读书,尤其爱读兵法。他还力大过人,十几岁的时候就能拉开300斤的大弓。他听说同乡老人周同武艺高强,就拜周同为师,学得一手百发百中的好箭法。

  后来,岳飞从了军。金兵南下的时候,他在东京当一个小军官。有一次,他带领100多名骑兵,在黄河边练兵,忽然对面来了大股金兵。兵士们都吓得不知所措,岳飞却不慌不忙地说:“敌人虽然多,但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兵力。我们可以趁他们没准备的时候击败他们。”说着,就带头冲向敌阵,斩了金军一名将领。兵士们受到岳飞的鼓舞,也冲杀上去,果然把金军杀得落花流水。

  从这以后,岳飞的勇猛便出了名。过了几年,他在宗泽部下当了将领。岳飞跟宗泽一样,把抗金作为自己的职责。

  岳家军军纪严明。一次,有个士兵擅自用百姓的一束麻来缚柴草,被岳飞发现,当即就按军法处置了。岳家军行军经过村子,夜里都在路旁露宿,老百姓请他们进屋,没有人肯进去。岳家军中有一个口号,叫作:“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岳飞在作战之前,总是先把将领们召集起来,一起商量作战方案,然后才出战。所以打起仗来,每战必胜。金军将士见到岳家军,没有一个不害怕的,他们中间流传着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宗泽死后,岳飞的队伍仍旧坚持在建康附近战斗。这回趁兀术北撤的时候,他跟韩世忠配合,打得兀术一败涂地。

  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奉命挥师北伐。仅用3个月,就收复了襄汉地区6州之地,这是南宋建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收复失地。年仅32岁的岳飞被封为开国侯和节度使,成为与韩世忠等享有此殊荣的大将中最年轻的一个。之后,岳飞率军收复了河南许多地方。金国见形势不好,就决定与南宋议和。高宗听到和议,喜不自胜,遂复用秦桧为相,同金国订立和议,向金称臣纳贡。岳飞强烈反对议和,并向高宗指出秦桧误国心怀不忠。从此,秦桧对岳飞怀恨在心。

  1139年,金国内部发生政变,兀术掌握大权。第二年(1140年),兀术撕毁和约,兵分4路向南宋大举进攻,宋金间展了规模空前的激战。在东线,宋将刘琦指挥原八字军取得顺昌(今安徽阜阳)大捷,击败兀术的部队10万多人。在中原战场上,岳飞不顾秦桧阻挠,率岳家军进行反攻,收复了河南中部的一些地区,并派军袭击金军后方。兀术趁岳家军兵力分散之机,率精锐骑兵直逼岳家军指挥中心郾城(属河南省)。岳飞命其子岳云率轻骑攻入敌阵,往来冲杀,直杀得金军尸横遍野。勇将杨再兴单骑冲入敌阵,杀死金兵数百人。金军队中突然冲出15000铁骑,中间的金兵“铁浮图”三骑并连,头带双层铁盔,身被重甲,两翼是轻疾如飞的骑兵“拐子马”,向岳家军平推过来。岳飞派步兵手持麻扎刀、大斧,上砍敌兵,下砍马足。一匹马摔倒,其他的两匹也不能动了,行动不便的重骑兵完全失去了威力。岳飞则率领精骑与拐子马激战,金军大败。郾城大捷是宋金双方精锐部队之间的大决战,宋军以少胜多,给金军以沉重打击。

  岳家军节节胜利,一直打到距离东京只有20多千米的朱仙镇。河北的义军得知岳家军打到朱仙镇的消息,都欢欣鼓舞,渡过黄河来同岳家军会合。老百姓用牛车拉着粮食慰劳岳家军,有的还顶着香盆来欢迎,个个兴奋不已。

  岳飞眼看形势大好,胜利在望,也止不住内心的兴奋。他鼓励部下说:“大家共同努力杀敌吧!等我们直捣黄龙府的时候,再跟各路弟兄痛饮庆功酒!”

  宋金“绍兴和议”

  宋金淮西之役后,完颜宗弼(兀术)渐生和意。此时,宋高宗赵构和秦桧也加紧对金乞和。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廷派魏良臣赴金议和。同年十一月,宋金双方原则上达成了协议,其和约的主要内容为:宋向金称臣,“世世子孙,谨守臣节”,金册封宋康王赵构为皇帝;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宋割让唐(今河南南唐)、邓(今河南邓州市)二州及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市)二州之大半予金;宋每年向金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自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开始,每年春季搬运至泗州(今属安徽省)交纳;金归还宋徽宗棺木与高宗生母韦氏。次年二月,宋派使节进誓表于金,表示要世代向金称臣,和约正式生效。三月,金遣左宣徽使至宋,对宋高宗行册封礼,并划分了国界。“绍兴和议”因最后完成于绍兴十二年(1142年,壬戌年),故又称为“壬戌之盟”。这次和议,金人得到了从战场上得不到的大片土地和金帛,宋金之间确定了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形成了较稳定的、南北长期对峙的局面。

  莫须有罪名

  绍兴和议之后,兀术派使者给秦桧送去密信说:“你天天向我们求和,但是岳飞不死,我们就不放心。一定得想法子把他杀掉。”秦桧接到密信,就对岳飞下了毒手。

  岳王庙内秦桧夫妇铁铸跪像

  秦桧先唆使他的同党、监察御史万俟卨(万俟是姓)给朝廷上奏章,攻击岳飞骄傲自满,捏造了岳飞在金兵进攻淮西的时候拥兵观望、放弃阵地等许多“罪名”。万俟卨开了第一炮以后,又有一批秦桧同党接连上奏章对岳飞进行攻击。

  岳飞知道秦桧要陷害他,就主动要求辞去了枢密副使的职务。然而,事情并没能到此结束。岳飞原来是大将张俊的部下,后来岳飞立了大功,受到张俊的妒忌。秦桧知道张俊对岳飞不满,就与张俊勾结起来,唆使岳家军的部将王贵、王俊,诬告另一个部将张宪想发动兵变、攻占襄阳,帮助岳飞夺回兵权;还诬告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给张宪写信,秘密策划这件事。

  岳飞、岳云两人被逮捕到大理寺的时候,张宪已被拷打得遍体鳞伤。岳飞见了,心里又难过、又气愤。

  万俟卨开始审问岳飞,他拿出王贵、王俊的诬告状,放在岳飞面前,吆喝着说:“朝廷并没有亏待你们三人,可你们为什么要谋反?”

  岳飞说:“我没有对不起国家之处,你们掌管国法的人,可不能诬陷忠良啊!”

  秦桧又派御史中丞何铸去审问岳飞,岳飞一句话也不说,他扯开上衣,露出脊梁让何铸看,只见岳飞背上刺着“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何铸看后大为震动,不敢再审,就把岳飞押回监狱。随后,他又看了一些卷案,觉得岳飞谋反的证据不足,只好向秦桧照实回报。

  秦桧认为何铸同情岳飞,不再让他审问,仍叫万俟卨罗织罪名。万俟卨一口咬定岳飞曾经给张宪写信,部署夺军谋反的计划。他们没有物证,就诬说原信已经被烧毁了。

  这个案件一拖就是两个月,审讯毫无结果。朝廷官员都知道岳飞冤枉,有些官员上奏章替岳飞申冤,结果却遭到秦桧陷害。

  老将韩世忠气愤地亲自去找秦桧,责问他凭什么说岳飞谋反,证据是什么。秦桧吞吞吐吐地说:“岳飞给张宪写信,虽然没有证据,但是这件事莫须有(就是‘也许有’的意思)。”韩世忠愤怒地说:“‘莫须有’3个字,怎能叫天下人心服!”

  1142年一月的一个夜里,这位年仅39岁的民族英雄被害牺牲。岳云、张宪也同时被害。

  岳飞被害以后,临安狱卒隗顺偷偷地把他的遗骨埋葬起来。直到宋高宗死后,岳飞的冤案才得到平反昭雪。人们把岳飞的遗骨改葬在西湖边的栖霞岭上,后来又在岳墓的东面修建了岳庙。岳飞死后20年,孝宗即位后才以礼改葬,建庙鄂州;37年后赐谥武穆;70年后,宁宗追封其为鄂王。

  书生退敌

  绍兴和议之后,宋金双方有20年没有发生战争。宋高宗和一批投降派对于这个偏安的局面非常满意,他们在临安修筑起豪华的宫殿府第,过起纸醉金迷的生活来了。

  在这段时间里,金国统治集团内部动荡。贵族完颜亮杀死了金熙宗,自立为帝,历史上称海陵王。完颜亮把金国的京都从上京(会宁府,在今黑龙江阿城)迁到燕京(金中都,今北京),他野心勃勃,一心想消灭南宋。

  1161年农历九月,完颜亮做好了一切准备,发动全国60万大军,组成32支部队,全部出动,向南宋发起进攻。

  完颜亮的大军逼近淮河北岸,防守江北的主帅刘锜生病了,不能带兵打仗,他派副帅王权到淮西寿春防守。王权是个贪生怕死的家伙,还没见到金军的人影儿,早已闻风逃奔,一直逃过长江,直到采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才停下来。

  宋高宗听到王权兵败,就将王权撤了职,另派李显忠代替王权的职务,并且派宰相叶义问亲自去视察江淮防务。

  叶义问也是个胆小鬼,他自己不敢上前线,派一个叫虞允文的中书舍人(文官名)去慰劳采石的宋军将士。

  虞允文到了采石,王权已经被撤职,接替他职务的李显忠却还没到。对岸的金军正在准备渡江,宋军还没有主将,到处人心惶惶,秩序混乱。

  虞允文看到队伍这样涣散,非常吃惊,他觉得等李显忠来已经来不及了,就立刻把宋军将士召集起来,对他们说:“我是奉朝廷的命令到这里来劳军的。你们只要为国家立功,我一定报告朝廷,论功行赏。”

  大伙儿见虞允文出来主事,都来了精神。他们说:“我们恨透了金人,谁都抵抗。现在既然有您做主,我们愿意拼命作战。”

  虞允文是个书生,从来没有指挥过打仗,但是爱国的责任心使他鼓起勇气。他立刻命令步兵、骑兵都整好队伍,排好阵势。

  宋军刚刚布置停当,金军就已经开始渡江了。完颜亮亲自指挥金军进攻。几百艘大船迎着江风,满载着金军向南岸驶来。不久,金军便开始陆续登岸。

  虞允文命令部将时俊率领步兵出击。时俊挥舞着双刀,带头冲入敌阵。士兵们士气高涨,奋勇冲杀。金军进军以来,从来没有遭到过这样顽强的抵抗,还没有适应这样的敌手,就很快败下阵来。

  完颜亮在采石渡江没有成功,就带着剩下的人马到扬州去,准备从那里渡江。

  宋军在采石大胜之后,主将李显忠才带兵到达,李显忠了解了虞允文指挥作战的情况,非常钦佩。虞允文对李显忠说:“敌人在采石失败之后,一定会到扬州去渡江。镇江那边没准备,情况很危急。我打算到那边去看看。”

  镇江的守将是老将刘锜。那时候,刘锜已经病得不能起床了。虞允文安慰了他一阵,就来到军营,命令水军在江边训练。在他的布置下,宋军制造了一批车船,在江边的金山周围来回巡逻,快得像飞一样。北岸的金军看了十分吃惊,赶快报告完颜亮。完颜亮不仅不信,还把报告的人打了一顿板子。

  金军将士无法容忍完颜亮的残酷统治,还没等完颜亮发出渡江命令,当天夜里就拥进完颜亮的大营,杀死了他。完颜亮一死,金军就撤退了。

  完颜亮带兵攻打南宋的时候,金国内部也起了内讧。一些不满完颜亮统治的大臣另外拥戴完颜雍为皇帝,这就是金世宗。采石大战后,金世宗为了稳定内部局势,派人到南宋议和,宋金战争又暂时停了下来。 中国通史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