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几种少见的骨髓炎
第4节
几种少见的骨髓炎
一、布氏杆菌骨髓炎
布氏杆菌骨髓炎(brucellar osteomyelitis)多见于农村。因食用生肉或饮用未消毒好的牛奶所致。小儿罕见。好发于脊柱。病变中有肉芽组织和化脓炎症。患处有疼痛和压痛。全身症状有烦躁、头痛、持续数月的反复发热,故又称波状热。此外,患儿体重下降和白细胞计数增高。
X线表现兼有骨破坏和增生的双重改变。椎体前缘增生者可产生骨刺,即所谓的鹦鹉嘴征。
布氏杆菌抗体溶液做皮内注射和凝集试验滴定度增高均可用于临床诊断。患儿血、尿、关节液、脓液和活体组织检查标本中均可分离出布氏杆菌。此外,血沉加快。这些试验均有助于确诊。
治疗可联合应用磺胺类和链霉素,但易复发并可并发葡萄球菌感染。
二、沙门菌骨髓炎
沙门菌骨髓炎(salmonella osteomyelitis)罕见。在抗生素问世以前,骨髓炎中约有1%的病例系并发于伤寒症。伤寒骨髓炎为伤寒的晚期并发症。
三、病毒骨髓炎
(一)天花骨髓炎
天花骨髓炎(osteomyelitis variolosa)系指天花感染所引起的病毒性骨髓炎。此外,猫抓热也可并发髂骨、股骨的骨髓炎。在过去,世界某些地区有天花流行,目前仍有散发病例。天花患者中2%~5%可并发天花骨髓炎。天花感染的轻重与骨病变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关联。骨病变常为双侧对称,好发于肘部、胫骨和腓骨,手、足部也可发病,但很少波及脊柱、骨盆和肋骨。
临床上皮疹出现5~28天可查到骨病变。局部体征有关节四周肿胀,邻近病变的关节疼痛而致活动受限。局部疼痛和压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病例X线照片上骨髓炎变化明显,而无临床症状。X线照片在初期可见病变部的软组织肿胀,干骺端有骨质稀疏,不久就可见骨膜下新生骨。因有干骺炎可并发骨骺分离。手足短管状骨有片状脱钙和骨质膨胀。
病变可自愈而遗留骨的多发畸形和关节强直。抗生素不能扭转预后。本症不宜手术治疗。明确诊断的目的在于可防止不必要的治疗。
(二)疫苗性骨髓炎
疫苗性骨髓炎(vaccinial osteomyelitis)系接种牛痘疫苗后所引起的骨髓炎。X线照片表现为骨膜下新生骨,宛如婴儿骨皮质增生症。本症可波及肩胛骨和下颌骨,并有暂时性软组织肿胀。活体组织检查可见慢性炎症,并可从患处培养出疫苗病毒。治疗的重点是用抗生素防止继发化脓性感染。
(三)猫抓热
猫抓热(cat-scratch fever)可并发髂骨骨髓炎和股骨颈骨髓炎。
四、骨梅毒
骨梅毒(syphilis of bone)有先天性(宫内感染)和后天性(生后感染)两种。
梅毒螺旋体经血运至骨36小时后,可在骨髓内酿成梅毒感染。有如结核菌一样,趋于在干骺端和骨干繁殖而不向关节扩散。
主要好发部位为桡骨远端、胫骨、股骨、肱骨和颅骨。
婴儿时期常见的是梅毒性干骺炎。正常骨结构由梅毒肉芽组织所代替。骺板加宽,不规则且境界不清。切片经染色后可见梅毒螺旋体。有病变的干骺端易发生病理骨折。若感染未得到及时控制,可产生脓液,甚至沿髓腔上下扩散或经骨皮质蔓延到骨膜下而出现反应性多层新生骨。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先天性骨梅毒以骨膜骨炎为主。骨的凸侧面产生致密而局限的肿物。胫骨前方骨膜下可出现大量新骨堆集,有胫骨“腰刀畸形”之称。
后天性晚期梅毒可引起骨膜炎和骨膜骨炎。患儿不疼痛,可与化脓性骨髓炎鉴别。
经瓦氏反应诊断后可进行治疗,青霉素对骨梅毒效果良好。
五、骨霉菌感染
骨霉菌感染包括放射菌病、芽生菌病、球孢子菌病和孢子丝菌病以及足分支菌病及棘球囊虫病等。通常原发病灶均在软组织,以后蔓延至骨。本症的X线表现与骨结核和骨的化脓性炎症相似。
(一)放射菌病(actinomycosis)
本病好发于头颈部软组织,也可扩散到肺和大肠。邻近部位的病变可累及骨,如口腔和颈部感染可波及下颌骨,肺部感染可向胸椎蔓延。结肠、阑尾的病变可波及骨盆和腰骶椎。
骨内有多发脓肿并在附近软组织中有肉芽组织的窦道。脓肿内可找到黄色无定形颗粒,即所谓硫磺颗粒。
X线表现为虫蛀样改变和新骨形成。累及脊柱的病变不侵犯椎间盘,可与骨结核鉴别。
多数病例对青霉素敏感,有时需加用链霉素。抗生素的剂量要大,应用的时间要长,一般需4~ 6周甚至数月。骨病变为多发脓肿的有手术切除的指征。
(二)芽生菌病(blastomycosis)
骨的芽生菌病可继发于邻近软组织感染或为血源性。本病非常罕见。
直接涂片、培养、皮肤试验和血清学检查可做诊断。
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和羟芪咪(2-hyroxystilbamidine)对本症均有特效,而后者对肾脏无损害。
(三)球孢子菌病(coccidioidomycosis)
本病可因吸入本霉菌而在肺部发病,可再播散至骨。儿童罕见。治疗可用两性霉素B,有可能时应做手术切除病灶。
(四)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
本病多为园艺工人的职业病。小儿罕见。开始为皮肤病变。肺部感染者少见,骨病变为血源性。
两性霉素B及碘化物均有效。有时需肺切除和骨病变切除术。 实用小儿骨科学(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