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诗经学常识
诗 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为《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据《史记》等记载,系孔子删定,近人多疑其说。其中民间诗歌部分,相传由周王室派专人(古称“行人”或“遒人”)搜集而得,称为“采风”。有“男女相悦”之词,也有不少篇章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和混乱,反映了人民遭受的压迫和痛苦;部分西周上层统治者祀神祭祖、赞美业绩的作品,提供了关于周的兴起、周初经济制度和生产情况的重要资料。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优秀篇章,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声调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汉代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鲁、齐、韩三家为今文诗学,西汉时立有博士,魏晋以后逐渐衰亡。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辑注较备。《毛诗》为古文诗学,盛行于东汉以后。魏晋后通行的《诗经》就是《毛诗》,有东汉郑玄《毛诗笺》、唐孔颖达《毛诗正义》、清陈奂《诗毛氏传疏》等。宋朱熹《诗集传》则杂采《毛诗》《郑笺》,间有三家诗义。《诗经》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文学发展有深广的影响,而且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诗经原始
对《诗经》及其研究史作阐释和研究的学科。先秦时的孔子诗教和孟子的一些论《诗》观点为封建时代学者研究《诗经》的理论基础,历代研究大体包含以下内容:《诗经》的体制与性质,产生地域与时间,最初的编订、流传与应用,孔子删诗说,“诗序”及其作者,诗与音乐的关系,总体内容与艺术特征及其分类,各篇旨意,史料考订,文字、音韵、训诂、名物等的考证,流派研究,以及校勘、辑佚等。研究内容分属经学、史学与文学三大范围。《诗经》研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汉至唐的汉学时期,宋至明的宋学时期,清代的新汉学时期和“五四”以后的新时期。“五四”以后,一些学者总结前人研究成果,适当采用文字、声韵、训诂、考证等方法,结合出土文物以及甲骨、金文、石鼓等古文字材料,以探求《诗经》的本来面目及其文学意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诗经全集》名句集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河水清且涟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诗经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