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术前准备
第二节
术前准备
完善必要的术前检查是介入手术成功的关键,对病变的了解程度决定了栓塞手术的最终效果。除了血管造影等术前常规检查项目外,还应复查体循环动脉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心脏超声波检查。由于PAVM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术前应做头颅MRI或CT检查明确结果。有条件者,术前应进行CTA,通过VR重建明确供血血管来源、部位和个数,了解瘤囊内部形态、分隔情况,以确定介入治疗中选择性造影的方向。
手术器械准备包括穿刺针、血管鞘、猪尾造影导管、导引导丝。在做选择性造影时需要一些特定的塑形导管包括SIM、C2及右冠状动脉造影管,在选择供血血管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年来,栓塞材料不断被改进,种类也越来越多,临床可以应用于PAVMs栓塞的包括弹簧圈、封堵器、血管塞和可脱式球囊等,可以适应各种供血血管的形态及解剖。
一、弹簧圈
弹簧圈是应用最早的,也是至今为止介入治疗中应用仍很广泛的栓塞材料。原理是利用卷曲的金属弹簧圈产生机械栓塞效果,同时改进后的弹簧圈上布满纤毛,可以诱发血栓形成,达到确切封闭供血血管的作用。现今,弹簧圈可分为非可控弹簧圈、机械可脱弹簧圈和电可脱弹簧圈。早期应用的多为非可控弹簧圈(图53-1),优点是价格便宜,缺点是不可回收,一旦术中选择的弹簧圈大小和定位不合适,无法调整,易导致相关并发症。可控弹簧圈(机械、电离)(图53-2、53-3)的问世使得栓塞手术的“容错性”大大提高,可以随时收回更换,对栓塞位置进行调整以获得最好的栓塞效果,但价格贵。
图53-1 非可控弹簧圈
图53-2 机械可脱弹簧圈
图53-3 电可脱弹簧圈
弹簧圈最适合用于瘤颈长度≥30mm,直径介于3~7mm的供血血管,>7mm的供血血管往往需要多枚弹簧圈才能达到栓塞效果。对于囊状PAVMs,我们建议选择大于靶血管30%~50%的弹簧圈,不仅是为了达到密闭栓塞效果,同时也是防止弹簧圈脱入瘤囊,进入体循环发生异位栓塞。
二、封堵器及血管塞
封堵器及血管塞均为镍钛合金编织物,可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呈不对称或对称型盘面设计,内有充填的聚酯涤纶或聚四氟乙烯等高分子生物薄膜可以直接阻断血流。血管塞通常为等直径柱状多节镍钛合金编织物,一般无高分子生物薄膜(图53-4、图53-5)。
图53-4 三盘式Amplatzer
图53-5 双盘式Amplatzer
封堵器及血管塞常用于封堵供血血管粗大的PAVMs,一般靶血管直径>7mm,通常选择封堵器的直径要大于靶血管直径的20%~40%,血管塞直径则需要大于靶血管直径的50%。
三、可脱式球囊
可脱式球囊主要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栓塞材料,目前常用的为可脱性硅胶脂球囊,直径范围为3~10mm,可栓塞供血血管直径为7~9mm的PAVMs。由于近年来各种新型导管和微导管的问世,选择性插管技术操作更为简单,因此,此类栓塞产品在临床PAVMs栓塞上已基本弃用。 主动脉及周围血管介入治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