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难】
(1)脉度:指《灵枢·脉度》。
(2)何以立之:立,测量,计算。指如何计算出来的。
(3)骨节:指每根骨头的长短。
(4)众人:指大多数人,中等身材的人。即后文说的七尺五寸身高的人。
(5)头之大骨围:丹波元简:“头骨与耳尖上周围而度之。”
(6)胸围:《黄帝内经太素》:“缺盆以下
以上为胸,当中围也。”
(7)腰围:张景岳:“平脐周围曰腰。”
(8)复:覆盖。
(9)颅至项:张景岳:“前发际为额颅,后发际以下为项。”即指前后发际之间的距离。
(10)颐:本为口角后,腮之前。但从经文的原意与诸注家的释难来看,此处是指下巴。
(11)君子终折:张景岳:“终,终始也。折,折中也。言上文之约数虽如此,然人有大小不同,故君子当约其终始而因人以折中之。”也就是说,虽有一定的标准,但还要根据不同身材进行适当加减变化。
(12)结喉:即喉结。
(13)缺盆中:两缺盆之中。即胸骨柄上陷处。
(14)缺盆:此处仍指缺盆中。
(15)
:(Jie Yu,音结于),又称鸠尾。这里指鸠尾下端。
(16)过:指尺寸超过,比标准尺寸大。
(17)天枢:《素问·至真要大论》:“半,所谓天枢也。”王冰注:“身之半,正谓脐中也”,“天枢,正当脐两旁同身寸之二寸也。”可见,天枢指环脐一周处,由于此处当全身之中线,故称天枢。足阳明胃经的天枢穴正在此线之上,故以此名之。此处的天枢,根据其丈量的部位顺序而言,应指脐眼处。
(18)横骨:即耻骨。
(19)回肠:此处应指大肠和小肠。
(20)内辅:张景岳:“膝间两侧大骨也。”指膝关节内侧突起处。现在认为此处是指耻骨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之间的长度。
(21)跗属:张景岳:“凡两踝前后胫掌所交之处,皆为跗之属也。”现在认为此处应是指膝关节之中线到外踝之间的长度。
(22)角:指头角。
(23)柱骨:张志聪:“肩胛上之颈骨为柱骨。”指肩颈交接处。
(24)行腋中不见者:指腋窝。
(25)季胁:又称季肋,软肋。即十一、十二肋所在部位。
(26)髀枢:指髋关节外侧,大转子处。
(27)膝中:膝关节外侧,股骨与胫骨交接之处。
(28)京骨:即足小趾本节后外侧突出的半圆骨。
(29)耳后当完骨者:指耳后两完骨之间。
(30)耳前当耳门者:耳门,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在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中。但这里指耳孔前的部位。本句指耳孔向前量取耳孔间的距离。
(31)两髀之间:张景岳:“言两股之中,横骨两头尽处也。”
(32)中指本节:指中指指掌关节处。
(33)其末:指中指指端。
(34)项发:指项部的发际,即后发际处。
(35)背骨:指第七颈椎骨,此处所指部位为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交接处,即大椎穴处。
(36)膂骨:从第一胸椎开始向下的脊椎骨,其上端即在大椎穴处。
(37)上节:古人称第一胸椎至第七胸椎为上节。
(38)分之一:此句的断句应为“上节长一寸四分分之一”,意指第一胸椎至第七胸椎每椎节长一寸四分一厘。
(39)奇分在下:张景岳:“自大椎至尾椎通折三尺。上七节各长一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中七节各一寸六分一厘,共一尺一寸二分七厘,第十四节与脐平;下七节各一寸二分七厘,共八寸八分二厘,总共二尺九寸九分六厘,不足四厘者,有零未尽也。”就是总长度为三尺,而具体计算时,却少四厘,这四厘的长度放在下七节作为机动数。奇分,即余下的分寸。在下,即放在下七节计算。
(40)上七节至于膂骨:指上七椎首尾的长度。
(41)立:确立。
(42)浮而坚:指经脉浮浅而坚实,可以用手感觉到。
(43)明而大:指经脉明显和粗大,可以看得很清楚。
(44)细而沉:指细小而沉伏,既看不十分清楚,又不能明显触摸到的经脉。 灵枢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