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灵枢解难

【释难】

灵枢解难 彭荣琛 4748 2021-04-06 13:51

  【释难】

  (1)细子:雷公以学生的身份发言,自称细子,谦虚之词,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

  (2)九针六十篇:九针,古代常用的针灸针,详见《灵枢·九针十二原》。张景岳:“六十篇,古经数也。”是论述针灸理论的古代文献。

  (3)旦暮勤服之:早晚勤奋学习。

  (4)近者编绝,久则简垢:编,编次,古代使用竹简书写文章,使用熟皮或牛筋将竹简串编起来,便于阅读。时间长了,熟皮或牛筋断裂,竹简的顺序被打乱,因此前后次序很难恢复,这种情况称之为编绝。绝,即断裂。竹简长时间保留,一旦保留不当,则会使竹简产生污垢,写在竹简上的文章阅读起来有困难,这种情况称之为简垢。本句说时间短的竹简书籍,有的出现编绝,不方便学习;时间长的竹简书籍,出现简垢,阅读起来也有困难。

  (5)然尚讽诵弗置,未尽解于意矣:然而还是背诵这些文章,不去管通顺与否。因此弄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6)外揣言浑束为一:外揣,指《灵枢·外揣》;浑束为一,为该篇中的一句话:“然余愿杂之毫毛,浑束为一,可乎?”详细内容见该篇的【释难】(7)。

  (7)夫大则无外,小则无内:大得不能再大,小得不能再小。

  (8)大小无极,高下无度,束之奈何:大小都到了没有极限的地步,高下到了没有限度的状况,该如何将它们简约在一个范围之内呢?即面对如此高深的学问,如何提出要点,以达到以简驭繁呢。

  (9)士之才力,或有厚薄:读书学习此种技能之人,也许能力有强有弱。

  (10)智虑褊浅,不能博大深奥:褊(Bian扁),狭小;浅,肤浅。本句说智慧和思虑狭隘、肤浅,不能理解这些博大精深的理论。

  (11)自强于学若细子:像我一样自强不息地学习。

  (12)敢问约之奈何:约,即上文所说的浑束为一。我大胆地问一句,该如何达到浑束为一的境界?

  (13)此先师之所禁,坐私传之也:先师,指学术传承中的各级老师;所禁,禁止泄露的内容;坐私传之,相对而坐,亲自传授。

  (14)何不斋乎:为什么不先斋戒呢?古人为了表达对某件事情的诚意,在做这件事情之前,先斋戒数日,然后去做。这里为了表示先师所传的医学理论十分重要,学习它需要诚意,故需先斋戒数日。

  (15)正阳:太阳正中的时候,即中午。

  (16)百病母:招致各种疾病的原因。

  (17)泻其血络,血尽不殆矣:这里指出泻血疗法需要“血尽”,就是使被刺破络脉中的瘀血流尽,泻血即泄邪,邪气也就不能在体内保留,疾病才能向愈发展。

  (18)囊满而弗约,则输泄:囊,包裹;约,约束。不将包裹口捆起来,就会使包裹内的东西倾泻出来。

  (19)方成弗约,则神与弗俱:方,一种成型有效的方法,或一首有效的方剂;弗约,不能发现其中的要点并予以约束。命名、规范以便于学习和推广,称之为“约”。神与,神气不能到达;弗俱,不能同时存在,就是不能使之得神。《灵枢》中说的多是针灸疗法,故将得神看得十分重要。

  (20)愿为下材者,勿满而约之:下材,即学习能力较差或素质较差的人。雷公认为,对于那些学而不精者,不需要给予他们一个规范要求。

  (21)未满而知约之以为工,不可以为天下师:黄帝认为,学习不精的人,即使知道“约”的重要,而想去“约”,但是没有这种能力,虽可成为一位医生,却不能成为垂范天下人的老师。张景岳:“未满而知约,何约之有?未博而言精,何精之有?若是者为之工,安足为天下师?是以言约者非满不可,言精者非博不可也。”

  (22)寸口主中,人迎主外:因为寸口脉在手太阴肺经上,在脏,故主阴中;人迎脉在足阳明胃经上,在腑,故主阳外。《灵枢·四时气》也说:“气口候阴,人迎候阳也”。

  (23)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等:若引绳大小齐等,好像牵引用的绳子,前后粗细一样。因为人迎、寸口脉,一表一里,阴阳协调,表示身体状况良好。就像一根牵引用的绳子粗细一样,使用起来才会得力。《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也说:“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小大齐等,命曰平。”张景岳:“若引绳之匀者,是为和调之脉。”

  (24)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足少阳:此种看法还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灵枢·终始》、《灵枢·经脉》。所谓“大一倍”是指脉跳的力度、气血流量相差一倍。《黄帝内经太素·卷第十四》说:“春夏之时,人迎之动微大寸口,以为平好。人迎之脉渐大小半、大半至于一倍,即知少阳有病。少阳盛气未大,故得过阴一倍,名曰少阳之病”。春夏是阳气渐长的时候,是以主要观察阳气的变化,从冬至一阳生,阳气逐渐从少阳到太阳再到阳明,若疾病损害阳气,则阳气奋起抗邪,超出正常而逐渐加多至一倍,病情加重,阳气更多达二倍,此时是太阳,达三倍,此时是阳明。因一阳生为少阳,故可以推测人迎大一倍于寸口时疾病在足少阳胆经。为什么是足少阳胆经而不是手少阳三焦经呢,因为阳气开始生长与胆气相合,其变化与胆相应,故为足少阳胆经。其他二倍、三倍仿此。

  (25)一倍而躁,在手少阳:脉象大而躁动,说明气盛而化火故与少阳相火相合,因此认为此时疾病在手少阳三焦经。其他躁象类此。

  (26)代则乍甚乍间:出现代脉的时候,疾病表现为时好时坏。《灵枢·根结》有:“四十动一代者,一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藏无气。”代脉出现的多少,表示脏腑受损害的程度,说的是虚证。这里说乍甚乍间,张志聪认为是:“病在血气之交,或在气或在脉,有交相更代之意,故脉代也。”也就是邪气在血、气之间进退,脉气不能衔接,出现气滞血停,故见代脉。这里说的是实证。

  (27)经刺:《灵枢·官针》有:“三曰经刺;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即刺结聚充盈的络脉和本经的分支。

  (28)溢阳:溢,盈溢,即满溢流出,形容阳气过甚,不受阴气的约束,阴阳离决时的表现。

  (29)溢阳为外格,死不治:阳气主外,阳气过甚,向外流溢,不能返回,故被隔拒在外,称之为外格。因为此时为阴阳离决的表现,故称死不治。

  (30)必审按其本末:本,引发疾病的根本原因,末,疾病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要寻找引起外格的真正原因,而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

  (31)寸口大于人迎一倍,病在足厥阴:秋冬是阴气逐渐生长的时候,从夏至一阴生开始,阴气逐渐增加,若疾病造成阴气受损,阴气急需补充,则寸口脉逐渐增大,若寸口脉逐渐增大,到大于人迎脉一倍的时候,说明一阴生,一阴为厥阴,故可以推测在寸口大于人迎一倍的时候,是病在足厥阴肝经。为什么不是手厥阴心包经呢?因为阴气开始生长与肝气相合,故为足厥阴肝经。其他二倍、三倍仿此。

  (32)一倍而躁,在手心主:脉象大而躁动,说明气盛而化火故与心包相火相合,因此认为此时疾病在手厥阴心包经。其他躁象类此。

  (33)虚则热中、出縻:縻(Mi,音迷),约束,紧束。出縻,排泄受到约束,如大便干燥不易排出等。阴虚内热,故见热中;阴液缺乏,故见出縻。另有不少版本中“縻”为“糜”,“糜”指糜烂、腐败之物,多因大便湿热。因为这里说的是阴虚,所以应该为“縻”字。

  (34)紧则先刺而后灸之:紧则说明寒邪为患,如《伤寒论》中太阳病的“脉浮紧”,经络受寒后,首先表现为经脉拘急,卫气不能流通,所以采用解表散寒的疗法,使用针灸针刺解表以通经,再以灸焫散寒。故本文说先刺而后灸之。

  (35)代则取血络而后调之:上文说“代则乍痛乍止”,说明此时是阴寒之邪阻滞经络,故出现经络中气血停滞,络脉充盈,所以使用泻络放血疗法。这里说的代脉,应该属于实证,为阴寒过甚而致气血流通不顺,与气血衰败出现的代脉不可混淆。

  (36)著血:停滞不行的血液。这种停血,多因寒邪引起,而且容易产生瘀血。所以治疗时使用灸法,温经去寒,一举两得。

  (37)内关:关闭在内。因为阴寒太甚,在外的阳气不能与此协调,故寒邪内闭不能外出,造成内外相拒的危证。

  (38)内关者,且大且数,死不治:阴邪内据,阳气外泄,故脉象出现且大且数,是阴阳离决的表现,故称死不治。

  (39)通其营输,乃可传于大数:打通经络和腧穴,才可以使气血的流通达到正常指标。

  (40)盛则徒泻之:邪气盛,使用针灸泻法即可。

  (41)经治者:从经络论治。

  (42)饮药,亦曰灸刺:饮用药物,或者使用灸刺疗法。

  (43)脉大以弱:说明阴不足而阳有余,阴阳处于不协调状态。

  (44)则欲安静,用力无劳也:静以养阴,有助于与阳协调,用力伤阳则对疾病的好转不利。 灵枢解难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