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难】
(1)五色独决于明堂乎:五色的变化只需要观察明堂就可以诊疗疾病了吗?
(2)小子未知其所谓也:小子,即上篇所说的细子,是一种谦称。我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3)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庭,指天庭,前额部分。明堂上为阙,阙上为庭,两侧耳旁面颊为蕃,耳门处为蔽;明堂主要指鼻部,阙主要指两眉间,庭主要指前额。蕃主要指侧面颊部,蔽主要指耳朵孔前。面部部位的一些解释,可与《灵枢·五阅五使》中的【释难】互参。
(4)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指各个部位之间的距离要相对比较宽敞,别人站在十步之外(约6~8m),也能将面部的这些部位看清楚。
(5)五官之辨奈何:五官,这里不是指口、鼻、眼、耳、舌,而是与后文的“官五色”同一个含义,即五种颜色各主什么疾病。因为后文明确解释“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是谓五官”。
(6)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指鼻骨高起,平整而端直。
(7)五藏次于中央,六府挟其两侧:五脏的外应,在以鼻骨为中心的两旁面部,六腑的外应又在五脏外应处的外围面部。
(8)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首、面部的疾病反映在阙庭部位,五脏的疾病反映在阙庭以下部位。
(9)五藏安于胸中:胸,指体腔。五脏安居在胸腹之中。
(10)真色以致,病色不见:真色,各脏的本色,如心为赤色,而且赤如鸡冠,则称之为真色。真色不是指真脏之色,真色是正常生理表现,真脏色是病理表现。真脏之色为脏色外露,如心为赤色,而赤如赭色则为真脏之色。
(11)五官恶得无变乎:五色怎么会不发生变化呢?也就是说在疾病发生以后,面部反映出的五色就会发生变化,可以此来了解疾病的变化。
(12)五色之见也,各出其色部:五色表现在面部,各有一定的部位。
(13)部骨陷者,必不免于病矣:部骨陷,指色部的颜色较深,好像陷入骨骼中一样。也就是色部缺乏光泽,凝滞而晦暗,这种表现说明病患在身。
(14)其色部乘袭者,虽病甚,不死矣:张志聪曾经有一个解释:“乘袭者,子袭母气也,如心部见黄,肝部见赤,肺部见黑,肾部见青,此子之气色,乘袭于母部,虽病甚不死,盖从子以泄其母病也。”但这个解释误将“乘袭”,理解成“承袭”,所以有子袭母气之说。从理论上说张氏的看法并没有错,但从本句所言之内涵来看则相差较远。相克过分为乘,乘袭应该是指出现相克之脏色。如水克火,乘袭则在心部出现肾脏的黑色。这时的病情较重,但还没有出现心脏的真脏色,即红褐色,故还未到死症。
(15)官五色奈何:官为主的意思。官五色,即五色所主。这是雷公发问,问五色各主何种疾病。
(16)病之益甚,与其方衰如何:疾病逐渐加重,或者开始衰弱(好转)的表现是怎么样的呢?
(17)外内皆在焉:张景岳:“表里俱当察也。”这里所说的内外,是指内脏的变化属于内,五色属于外,都是具体有所指,不是笼统而言。本句是说,要将内脏的变化与五色的变化结合起来看,二者进行对比分析。
(18)切其脉口滑小紧以沉者,病益甚,在中:《内经》中多次提到,脉口代表在内的五脏的变化,因此切脉口,即知道此为五脏病。而滑则痰湿阻滞,小紧则寒邪在内,所以说,病在中,而且较重。
(19)人迎气大紧以浮者,其病益甚,在外:人迎代表六腑的变化,大紧以浮说明寒邪外犯,阳气阻滞较重,邪正斗争剧烈,故说在外,而且较重。
(20)其脉口浮滑者,病日进:脉浮说明外邪由表而入,滑说明内有痰湿,外邪引动内邪,阳邪犯阴,病情较重,故说病日进。日进为与日俱进,说明病情发展较快。
(21)人迎沉而滑者,病日损:沉说明病在内,滑说明痰湿。说明此时六腑之病已从外入里,六腑阳气必然受损,否则将拒邪于表。日损为逐日以损,就是损伤很快。
(22)其脉口滑以沉者,病日进,在内:脉滑说明痰湿较重,脉沉说明邪已入里,五脏之气必然受伤,所以说病在内,而且发展较快。
(23)其人迎脉滑盛以浮者,其病日进在外:脉滑盛,说明痰湿与正气胶着剧烈,脉浮说明邪正斗争在表,所以说病在外,而且病情变化很快。
(24)脉之浮沉及人迎与寸口气小大等者,病难已:脉之浮沉,说明脉象浮沉变化不大,而且人迎脉与寸口脉同时浮沉动荡,说明五脏六腑互相影响,病变范围较大,所以病情较难好转。上文曾经说到人迎脉与寸口脉,脉气大小一致者为健康状态较好,是指脉象处于正常状态。这里所说是指人迎脉与寸口脉处于不正常状态,即二脉浮沉动荡不定。
(25)病之在藏,沉而大者,易已,小为逆:脉沉说明邪在里,但是脉大,说明正气抗邪有力,是正气逐渐恢复的状态,故说易已。假若脉小,说明正气恢复不足,或恢复有困难,故说疾病不易好转。
(26)病在府,浮而大者,其病易已:疾病在六腑,为阳,脉浮大,说明抗邪能力较强,故病较容易好转。
(27)人迎盛坚者,伤于寒:人迎脉主外,脉象盛坚,与脉浮紧相同,说明寒邪外入,邪正斗争剧烈。故说此时为伤于寒。
(28)气口盛坚者,伤于食:气口脉主内,脉象盛坚,与脉弦滑相同,说明湿食阻滞,运化功能受碍。故说此时伤于食。
(29)其色粗以明,沉夭者为甚:据《针灸甲乙经》,前句为“其色粗以明为间”,也就是色泽明显光亮,说明疾病好转,色泽沉滞晦暗,说明病情加重。
(30)其色上行者病益甚:上行为逐渐加多,就是颜色加重,说明病情加重。比如发烧,热度越高,面部越红,此即为上行。
(31)其色下行如云彻散者病方已:下行为逐渐减轻,就是颜色变淡,说明病情减轻,好像天上云彩散去一样,阳光重新照耀。比如慢性病面部出现黑色斑块,黑色逐渐减退说明病情好转。
(32)五色各有藏部,有外部,有内部也:藏部,张志聪:“藏部,藏府之分部也。”就是不同脏腑在面部各有一定的反映部位。外部、内部,是指五脏色泽反映在以鼻部为中心的附近,六腑色泽反映在五脏色泽的外围。故说五脏的色泽在内部,六腑的色泽在外部。
(33)其脉滑大以代而长者,病从外来:脉滑而大,说明湿邪入侵,邪正抗争剧烈,脉代说明气血壅遏,脉长说明正气尚有抗邪能力,故说此时湿邪外来,正气与之抗争,而致气血阻滞不通。
(34)目有所见,志有所恶,此阳气之并也,可变而已:目视物纷乱恍惚,情绪烦躁厌恶,此为外邪与正气相争的结果,治疗时,可根据虚实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方可痊愈。
(35)薄泽为风:五色表现为淡薄光泽为风邪侵犯。因为风邪从外而入,疾病刚刚从皮毛开始,所以色泽的变化不明显。
(36)冲浊为痹:五色表现为深沉晦暗为痹证。因为痹证为风寒湿三气杂至而成,患病的时间比较长,故色泽变化较为明显。而且疾病时间长,病逐渐走向里,因此五色内沉,故缺乏光泽度。
(37)大气:指外来之邪气。
(38)赤色出两颧,大如母指者,病虽小愈,必卒死:两颧为手太阳小肠经所过,本篇还认为是肩部的反映处,肩部也是手太阳经所过之处,故两颧红赤,为小肠火气太过,是为心火下移小肠所致。心火过旺,心阴受到煎熬,故心神不守,因此容易猝死。历代解释多认为颧为肺所属,似有牵强。解释赤色为心火乘金,这在脏腑病中尚属少见,多为木火刑金。
(39)黑色出于庭,大如母指,必不病而卒死:庭指天庭,本篇认为此处为面首的反映处,为阳气旺盛。而天庭色黑,说明阳气大虚,肾水上泛,阴寒过甚,处于阴阳离决状态,因此容易猝死。
(40)阙中者,肺也:阙为眉上,阙中应为两眉间。此处为肺脏色泽反映处。
(41)下极者,心也:下极,最下处,即鼻鞍处,此处为心脏色泽反映处。
(42)直下者,肝也:指心脏反映处的直下方,即鼻梁骨为肝脏色泽的反映处。
(43)左者,胆也:左为阳的意思,肝左者,指肝脏两旁,因为肝属阴,阴之旁为阳,才能阴阳协调。此处为胆腑色泽的反映处。
(44)下者,脾也:肝脏反映处以下部分就是脾脏色泽的反映处。
(45)方上者,胃也:方是周围的意思,方上,指脾脏反映处的旁边。此处为胃腑色泽的反映处。
(46)中央者,大肠也:中央指鼻头,此处为大肠色泽的反映处,犹如酒渣鼻一样多为大肠湿热。
(47)挟大肠者,肾也:挟大肠处为鼻翼,此处为肾脏色泽的反映处。
(48)当肾者,脐也:在肾脏反映部的中间,即人中处,为脐部色泽的反映处。
(49)面王以上者,小肠也:面王指鼻准,即鼻头部分,可以此划十字线,将面部上下一分为二,左右一分为二,而两目和口裂分别看作“王”字的上下两横,以共同组成“王”字。以上,指中间十字的西北角,为鼻翼上方,即胃腑色泽反映处旁边,此处为小肠色泽的反映处。
(50)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子处,指生殖器。面王以下指鼻唇沟处,此处为膀胱和生殖器色泽的反映处。
(51)目内眦上者,膺乳也:指目内眦稍上之处为膺乳色泽的反映处。
(52)挟绳而上者,背也:绳,指耳边,耳边如绳突起,故曰绳。即耳鬓角处为背部色泽的反映处。
(53)中央者,膝也:中央指下嘴唇向下的部位,此处为膝色泽的反映处。
(54)巨分者,股里也:巨分,指鼻唇沟,即在膀胱子处之下为大腿内侧色泽的反映处。马莳云:“巨分者,巨之为言大也,上下齿床大分处,以候股里。齿床司开合,亦犹股里任屈伸也。”可见具体位置在鼻唇沟、口角旁。
(55)巨屈者,膝髌也:巨屈,指鼻唇沟向下至下巴上缘处,为膝髌色泽的反映处。
(56)此五藏六府肢节之部也,各有部分:指五脏六腑、肢节的色泽在面部各有反映的部位。
(57)用阴和阳,用阳和阴:指治疗时要注意阴阳的协调。用养阴去调和阳旺的病变,用壮阳去调和阴寒的病变。
(58)当明部分,万举万当:只要明白五脏六腑色泽分部,就了解了病变的状态,治疗就能随心应手,取得满意的疗效。
(59)黄而膏润为脓,赤甚者为血:这里说的是局部皮肤的颜色,不是单指面部的颜色。局部皮肤出现黄色而且如膏腻润滑表现的是皮内有脓,颜色很红是皮内有血肿。
(60)其散抟,以知远近:散抟,指颜色聚集在一起和布散分开,一般来说颜色聚集浓厚,说明病情较重,症候较剧;颜色散漫清淡,说明病情较轻,症候有向愈的表现。
(61)积神于心,以知往今:马莳:“惟属意专心,而无所摇夺,则凡病之为新为故者,洞然也。”可见积神就是得神,对诊疗工作专注、认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了解病情的变化和发展。
(62)故相气不微,不知是非:相,观察;气,气色;不微,不仔细。说明不仔细观察别人的气色变化,就不能完全了解病情的来龙去脉。
(63)色明不粗,沉夭为甚:粗,显见。说明色泽的明亮度不能显见,表现为沉滞、枯夭的,病情比较重。
(64)不明不泽,其病不甚:颜色不深、不显,病情不重。如颜色虽红,但不是红赤显见光亮,则说明病情不重。
(65)其色散,驹驹然未有聚:驹,小马。本句说颜色散漫,好像小马驹不停跑动而不能集中一样。
(66)肾乘心,心先病,肾为应:肾寒过重,乘害心火,是因为心脏首先有病,如心火虚弱,招致肾寒过度侵犯。也就是水克火本属正常,但火气太弱,则出现水气过分相克,以致成为相乘。
(67)男子色在于面王,为小腹痛:《内经知要·卷上》:“面王上,应有上字。面王上为小肠,下为膀胱子处。”小肠不安,故有小腹痛的表现。
(68)下为卵痛,其圜直为茎痛:《内经知要·卷上》:“圜直,指人中水沟穴也,人中有边圜而直者,故人中色见主阴茎作痛。在人中上半者曰高,为茎根痛,在人中下半者为茎头痛。”小肠下为膀胱子处反映处,故有卵痛。卵痛主要指男子睾丸痛,也可包括女子痛经。颜色出现在人中沟为阴茎痛。两膀胱子处之中为阴茎反映处也。
(69)高为本,下为首:高,指人中的上部分;下,指人中的下部分。说明人中的上部分反映阴茎根部的变化,下部分反映阴头部的变化。
(70)女子在于面王,为膀胱子处之病,散为痛,抟为聚:女子颜色变化表现在面王部位,可判断子处方面的疾病,其中颜色散漫的为痛症,抟聚在一起的为血停气滞方面的疾病。
(71)方员左右,各如其色形:方员是附近的意思,即左右附近出现的颜色变化都与内部脏腑器官相关联。是对上文男子和女子面王变化及其与内脏关系的一个总结。
(72)其随而下至胝为淫:淫,液体不正常外流,如女子阴部白带外流。如果颜色变化接着往下发展,就说明在骶骨以下的部位出现了疾病,这时有白带增多。
(73)有润如膏状,为暴食不洁:外流的液体(如白带)润滑如膏体状,是暴饮暴食或者饮食不洁引起的病症表现。因为此时脾虚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因而造成白带增多。
(74)左为左,右为右:病变在身体左侧,颜色的变化就表现在左侧;病变在身体的右侧,颜色的变化就表现在右侧。
(75)其色有邪,聚散而不端,面色所指者也:不端,不正常。颜色有不正常的变化,或抟聚或散漫,处于一种不正常状态,观察面部颜色可以了解内脏的状况。
(76)色者,青黑赤白黄,皆端满有别乡:别乡,即在别的部位出现。正常的五色,也会在其他脏腑所主的部位上出现。
(77)别乡赤者,其色亦大如榆荚,在面王为不日:在其他部位出现赤红色,大如榆荚,若出现在面王处,则预示不久就会出现疾病。因为面王处为大肠反映处,而赤红色为火旺,这种表现为火克金,甚至为火乘金,故预示有疾病即将发生。
(78)其色上锐,首空上向,下锐下向,在左右如法:颜色块的上端呈尖锐状,说明疾病有向头面部发展的趋势;若尖锐部分指向下,说明疾病有向下发展的趋势。尖锐部分向左或向右,也说明疾病有向左、向右发展的趋势。
(79)以五色命藏:以五色与五脏相结合起来看待。 灵枢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