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
《内经》中有关尺肤的问题
1.尺肤与尺脉、尺寸
《内经》中多次提到尺肤,但是对尺肤的具体部位并没有明确解释。很可能这个部位在当时已经是家喻户晓,过多解释,反而累赘。因为从周代开始,各种长度如寸、尺、咫、寻等,都以人体的部位为准则,其后以黄钟律、黍谷长度来测定,渐趋精密。可见所谓尺肤,就是将某一段皮肤定为一尺,作为长度标准。那么应该是哪段皮肤呢?《灵枢·骨度》中只有“肘至腕长一尺二寸半”的记载,《脉经》中说“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命曰寸口,从寸至尺命曰尺泽,故曰尺寸。”可见古人是以手前臂内侧作为尺肤的。尺作为长度单位,在《内经》中经常使用,根据秦汉时期的度量衡,一尺合现在27.65cm,一尺二寸半与手前臂内侧的长度也很接近。所以《中医大辞典》说:“前臂内侧自肘至腕的皮肤”为尺肤。
《内经》中有两处经文提到“尺脉”,这个尺脉不是寸口脉中寸、关、尺的尺脉,而是尺肤与寸口脉的合称。因为“尺”指的是肌肤,不是脉管或脉象,如《灵枢·邪客》有“持其尺,察其肉之坚脆、大小、滑涩、寒温、燥湿。”明确地将“持其尺”的方法,解释为“察其肉”的各种表现,可见一斑。在《内经》经文中,也经常将“尺”与“脉”既同时又分开论述,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说“尺不热脉滑曰病风”,《素问·通评虚实论》说“经虚络满者,尺热满,脉口寒涩也……所谓气虚者,言无常也。尺虚者,行步恇然;脉虚者,不象阴也……其形尽满者,脉急大坚,尺涩而不应也”等。因为当时虽然有三部九候之说,但《素问·三部九候论》中的中部,是指寸口(天)、合谷(人)、神门(地),当时并没有寸、关、尺一说。现今所说的寸、关、尺概念,首先见于《难经·十八难》:“脉有三部九候,各何主之?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
《内经》中还有四处提到“尺寸”,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这个尺寸,是尺肤与寸脉的合称,也没有寸、关、尺的意思。现今所说的寸、关、尺的切脉部位和诊断意义都包含在《内经》所说的寸口脉,或曰气口脉中。
尺肤与寸口脉之间又是呼应的,《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中就有“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脉大者,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脉涩者,尺之皮肤亦涩。凡此变者,有微有甚。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之说。诊脉反映出来的疾病,触诊尺肤也会有相同的结果。诊脉一时没有发现的病情,若触诊尺肤有所发现,则具有相同的诊断价值。因此,后世诊疗时,将脉诊、触诊,都称之为切诊,是中医四大诊疗技术之一。
2.《内经》对尺肤诊断价值的认识
(1)尺肤诊断是诊断疾病的一个主要手段,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何为“善诊者”,认为应该具有以下5个方面:①察色按脉,先别阴阳;②审清浊,而知部分;③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④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⑤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其中“别阴阳”、“知部分”,属于理论鉴别,而“知所苦”、“知所主”、“知病所生”,则属于病情判断。而尺肤的“知病所生”,更是与治疗密切相关,可见尺肤诊断的重要性。
(2)尺肤诊察的主要内容,如《灵枢·邪客》所说:“持其尺,察其肉之坚脆、大小、滑涩、寒温、燥湿。”其他篇章也有“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调尺寸小大缓急滑涩”等记载。其中坚,为坚大,即肌肉强硬;脆,为脆弱,弱小,即肌肉软弱,瘦小;滑,为润滑,有滑腻感;涩,为干涩,有涩滞感,严重的有如枯鱼之鳞的感觉;寒,为寒冷,触之有寒感;温,为温热,触之有热感;燥,为干燥,有干枯感;湿,为湿润,有水样感。
(3)尺肤的变化与运气相关,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尺候何如?岐伯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左右同。”这说明在某种特定的天气影响之下,尺肤不会出现应有的反应,这时可以使用寸口脉进行诊断。
3.尺肤与人体部位相应
《素问·脉要精微论》记载:“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胫膝足中事也。”这种相应关系,是头与手掌、指相应,前臂从腕到肘,应的是从胸到腹,与穴位的全息现象分布一致。
本篇所说的“肘所独热者,腰以上热;手所独热者,腰以下热。肘前独热者,膺前热;肘后独热者,肩背热。臂中独热者,腰腹热;肘后粗以下三四寸热者,肠中有虫。掌中热者,腹中热;掌中寒者,腹中寒。鱼上白肉有青血脉者,胃中有寒。”这种尺肤与人体相应,与上文所说恰恰相反,肘为上部,手腕为下部。
这两篇经文看起来不同,实际上是一个意思。《素问》所说的是从生理到病理的表现,《灵枢》所说的是从病理反衬生理现象。也就是人体的生理变化,反映在尺肤部位,有如《素问》所说的一样。是头、手相应,是阳气(主要是卫气)运行方式的反映,有如五输穴所反映的卫气向心性运行一样。外邪进入人体首先从表而入,卫气奋起抗邪,可反映急性病的出现和变化,是一种从生理向病理的转换。而从病理上说,邪正斗争的持续进行,除了卫气之外,还需要有营气参与,尤其是在慢性病中,更是如此。营气的运行,是阴升阳降的方式,从尺肤来说,就是头在肩部,然后肘为腰,前臂为腹,腕为腰以下。本篇主要说的是“寒热”现象,然后推出尺肤与人体的相应关系,可见是一种从病理表现来反衬生理现象的表述方式。简单地说,在急性病的诊断中,尺肤的相应关系,应参考《素问》所说的内容;慢性病的诊断中,应参考《灵枢》中所说的内容。
4.《内经》中尺肤所反映的疾病,见表52
表52 《内经》中尺肤所反映的疾病对照表 灵枢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