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灵枢解难

三、五行学说

灵枢解难 彭荣琛 6840 2021-04-06 13:51

  三、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1.五行的含义

  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就是运行和变化。五行,指五种物质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交往而产生的运行变化规律。

  (1)为什么称呼五行(Xing),不称呼五行(Hang)?从以上的分析来看,行(Xing)是代表运行、交往,是代表了事物的动态,事物的相互关系;而行(Hang)是部门、区域,是代表了事物的静态,事物的独立特性。而前者是中医认识人体和认识疾病的主要特点。所以称五行(Xing),而不称五行(Hang)。

  (2)为什么要把五行引入到医学中来?赋予中医的脏腑经络以形象和生命。如中医的心与火相配,就容易让人理解中医心脏的作用,和各个分散事物的关系,以及在脏腑中的位置。

  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是古代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如《尚书·大传》说:“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生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因为这五种物质,各有特性,但又相互依存而不可分离。因而古人就利用它们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来对自然界的一切事物进行归类和说明。因此,原始社会的五行概念便被抽象后发展成五行学说。

  2.五行的特性

  (1)静态:

  《素问·五常政大论篇》:“木曰敷和

  ①

  ,火曰升明

  ②

  ,土曰备化

  ③

  ,金曰审平

  ④

  ,水曰静顺

  ⑤

  。”

  ①敷和:

  敷,敷散,敷布;和,调和,平和。木是敷散着阳和之气的物质(具备自身生长的能力)。

  ②升明:

  升,上升,点着;明,明亮,发光。火在点着(升)之后就可以照明。

  ③备化:

  备,准备;化,生化,变化。土准备着万物的变化(土有生长万物的能力)。

  ④审平:

  审,慎重,周密而细致的意思,引申为沉重而硬朗,金之体比较实在;平,平稳,引申为实在、结实。

  ⑤静顺:

  静,平静;顺,顺流,顺溜。水之性则偏于平静而顺流。

  (2)动态:

  《尚书·洪范》:“水曰润下

  ①

  ,火曰炎上

  ②

  ,木曰曲直

  ③

  ,金曰从革

  ④

  ,土曰稼穑

  ⑤

  。”

  ①

  润下:

  润,滋润;下,穿透。即水有向下穿透的能力。

  ②

  炎上:

  炎,窜腾;上,躁动。即火有向上蹿动的能力。

  ③

  曲直:

  曲,弯曲;直,变直。说明木具有弯曲和变直的特性。

  ④

  从革:

  是发声的意思。如鼓经革蒙后,能发很响的声音,敲击金属即能发声,故动而有声;另外,还有改的意思,从事改变,指能改变其他事物。

  ⑤

  稼穑:

  稼,耕种;穑,收割。表示土有生长万物的能力。植物从种植到收获,也表示植物的一个生长收藏过程。

  (二)五行的相互关系

  1.正常关系

  (1)相生关系

  1)相生具有变生的意思。

  这是古代人们对事物变化的认识。木→钻木可以取火→火→烧土可以成陶器→土→内埋藏金属→金→能熔化为液体→水→滋养树木生长→木。

  2)相生具有滋生的意思。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这是说在春天温暖的基础上,形成了夏天的暑热,在秋天肃杀的气候中,进化为冬天的冽凛气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此谓蕃秀……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谓容平……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谓闭藏……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从天气来看,春为生,夏为长,秋为收,冬为藏。春天养生恰当则能“奉长”,即对夏天有利。同样道理,夏之秋为“奉收”,秋之冬为“奉藏”,冬之春为“奉生”。所谓“奉”就是奉献,春天之气对夏天能产生很大影响等。

  (2)相克关系:

  相克不是有序损害,也不是有序制约,而主要是有序扶持和改变。比如没有金,则木不能得到修饰和改变,从而不能变成有用之物,所以五行中需要相克。相克过分现代称之为相剋,则有损害的可能,相剋关系即五行中的相乘。由于发音的关系,相克与相剋容易混淆,故在五行异常关系中,建议直接使用相乘一词,不要使用相剋一词,以免产生误解。

  1)相克具有顺序改变的特点,这种改变能使五行成为有用之物:《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木得金而伐

  ①

  ,水得火而灭,土得木而达

  ②

  ,金得火而缺

  ③

  ,水得土而绝

  ④

  。”

  ①伐:

  砍伐,金属(如斧子)能使木成为一定的形状,成为可用之器。

  ②达:

  通的意思,木(犁)能使土变得松软,成为可稼穑之地。

  ③缺:

  减去,消失。使固体变为液体,固体形状消失。使金属的形状发生改变。

  ④绝:

  停止,土筑成堤坝,水流泛滥得到制止,能按照人们的要求流淌,从而人们得到生存的空间。

  2)相克具有扶持协调的特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这是在说到春天时的情况。怒属肝,在五行中为木,怒过分则伤肝,悲属肺,在五行中为金,金能克木,故悲能胜怒。余同。

  2.反常关系

  (1)乘辱关系:

  《素问·五运行大论篇》:“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辱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辱而乘之,己所胜,轻而辱之。”相辱是辱反,有人称之为“克反”,即向相反的方向剋,相乘即是反乘,有人称之为“反克”,即反常的相剋。见图1:

  图1 五行乘辱关系示意图

  这里要注意的是,“克”与剋、乘、辱的区别:“克”是正常需要,剋、乘、辱是非正常表现。有些学者在讲解非正常关系的时候,随口就说“克”,将“克”与“剋”混为一谈。以为说了“克”字就是说了非正常关系的“剋”,实际上,《内经》中没有“剋”一字。而且“剋”与“克”在口头说时,容易产生混淆,让人很难分清。故应该用“乘”、“辱”来表达五行中的非正常关系。

  (2)胜复关系: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

  “胜气”是指太过不及所引起的对“己所胜”的过度乘制。

  “复气”是指胜气出现,必然会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将其压制下去,这种力量即为复气。

  为什么“胜气”必定招致“复气”呢?这是五行关系的必然结果。如火气太过,则过分的乘金,使金气偏衰,金衰不能制木,木便偏胜,而加剧制土,土受制则不能制水,水于是旺盛起来,把太过的火气乘伐下去,使之恢复正常。见图2:

  图2 五行胜复关系示意图

  (三)五行的现代研究

  目前主要是用系统论的方法来研究五行学说,现介绍如下:

  所谓系统,就是指一定数量的各种要素,通过相互关系的寻求,以形成一个统一体或整体,并且有综合的属性,那么这个统一体或整体则称为系统。

  在《内经》看来,自然界的循环运动或周期运动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五方结构的形成

  这种结构是从太阳运动的目视定位而来。这是古人最容易得到的定位。以太阳升起处为一端点,降落处为另一端点,两点连为一线成为东与西,然后在这直线的中点作一垂线,这根垂线就是人的坐北朝南的观察线,同时古人认为太阳绕地球作循环运动,因此地球(即观察的所在地),即是东西南北的中点,这样空间就是四极五点的二维空间,形成五方结构。据甲骨文卜辞所载,殷人称商朝的领土为中土(现称原点),与东土、南土、西土、北土并列,成为五方结构。

  2.地理的五方结构

  东方沿海气候温润,西方高山峻岭地处寒凉。南方炎热,北方寒冷,出现东温、南热、西凉、北寒的特点,而气候来说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因此形成联系。而与中土地带形成五方结构。

  3.时间的五季结构

  这种结构与空间的五方结构有关。

  (1)按斗柄所指的方向定四季:

  如:汉代《鹖冠子》说:“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即东与春,南与夏,西与秋,北与冬相应。

  (2)从太阳的升降来看:

  太阳初升,天气温和;日头当顶天气变热;傍晚日头西沉,天气凉爽;夜间则天气寒冷。

  除上述东南西北之外,尚有一个“中”缺乏对应,古人因此分出一个长夏来,用以对应“中”这个方位。由此可见,时间是从方位进化而来的,长夏应该是一年中最中间的那一段时间(也就是春夏之交。但中医后来也有人认为春夏秋冬每一次季节转换的时候都属于长夏,这是因为每一次季节转换气候产生变更,就有一次降雨的过程,长夏主湿,所以与气候转换相关)。

  4.植物的五化循环

  这种结构又是从时间五季结构而来。植物的变化是以太阳年的变化为周期,出现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变化。

  由于古代五材说的深化,使五材代表了五种功能属性,因此与五方、五季、五化联系起来,进而从功能出发扩大到其他方面,形成系统的五行学说,或称之为五行系统。这就是自然界事物相互关系的朴素的系统观念,即事物的五行系统结构。 灵枢解难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