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灵枢解难

【新解】

灵枢解难 彭荣琛 2198 2021-04-06 13:51

  【新解】

  《内经》中有关病因及其变化的认识

  1.发病的原因

  (1)总纲。《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说明天气、地气、人气的变化不当,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天气的变化,如有正邪、虚邪之分。正邪实际上是指一种正常的天气,由于人体正气本身虚弱,而招致侵犯,发为疾病。由此正气变为邪气,而称正邪。如《灵枢·官能》说:“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其身,若有若无,若亡若存,有形无形,莫知其情。”正邪犯人,邪正双方没有形成巨大差距,因此症状不会太重。虚邪是指非正常季节的气候,如夏天吹北风,冬天吹南风;或因地域原因,造成应热反寒,应寒反热,使人一时很难适应。加上身体正气不足,引发疾病,症状一般较重。如《灵枢·刺节真邪》所说:“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由于侵犯部位不同,会有不同的疾病。

  (2)人体正气虚弱是发病最基本的先决条件。如《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在不停地活动中,正常情况下,气机运行、消耗、补充,有一个基本补给线和相互协调线,一旦补充太少,或消耗太多,协调将会被打乱,造成正气的不足,成为发病的原因。如《素问·经脉别论》说:“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所以正常人,或平时看来很健壮之人,也会因一时之虚而引发疾病,如正邪犯人,这时外因起着较为主要的作用。虽然如此,内因的变化仍然是整个发病的主因。

  (3)外有虚邪,内有正虚,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疾病。如本篇所说:“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若人体正气不虚,天气气候正常,则“两实相逢,众人肉坚”,不会产生疾病。

  (4)内因强盛,不会引起邪气侵犯。如《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明正气是抗邪的主要力量。正气强大,自身的保卫能力就强。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疾病。但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也就是正气可以抗御外邪,但外邪若超过这个“度”,也会引发疾病。所以有些看起来十分强壮之人,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也会生病。而且一旦生病,病情就比较严重。这是因为与强大的外邪相比,正气处于相对不足以抗邪的状况,疾病不但可以发生,而且可以通行无阻。

  以上说明,病因在《内经》中,主要是内因和外因两种,所谓不内外因,或其他原因都是后世的补充。内、外因二者,又以内因为主,如本篇所说“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是强调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素问·上古天真论》对此有一个全面的描述:“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本篇所说的积症发病顺序,见图14

  图14 积症发病顺序示意图

  3.《内经》中百病始生的顺序

  (1)总的规律。

  ①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虽然说的是治疗,但也反映了疾病的总体发展、传变规律。②如《素问·缪刺论》所说:“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藏,散于肠胃,阴阳惧感,五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人,极于五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这里进一步说到了疾病发展入里后,散于肠胃,然后造成五脏六腑都出现病态,因而脏腑受伤较重,治疗更加困难。

  (2)邪气在五脏的传变。

  如《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说:“五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这段经文说明五行与五脏疾病的传变关系:①疾病发生后一般向所胜的脏腑传变,如心病容易传肝,肝病容易传脾等;②传至母脏,则疾病停留在该脏,如肝病传到肾脏,则疾病在肾脏稽留不去,也不会进一步发展;③传至克我之脏,出现死症,如肝病传至肺脏,容易出现死症。经文的原意见图15。

  图15 邪气在五脏的传变示意图 灵枢解难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