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灵枢解难

【释难】

灵枢解难 彭荣琛 5759 2021-04-06 13:51

  【释难】

  (1)头沉沉然:头沉重感不能消去。

  (2)目

  然:

  (Huang,音荒),指目视物恍惚不清。

  (3)取足太阳腘中血络:即在委中穴处进行放血疗法。因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腰脊而下腿后入腘中,即后世所谓“腰脊委中求”的治法。一般进行针刺即可,在顽固性腰脊痛的时候可以取腘中静脉放血,有放血至15毫升左右者。但应视患者身体状况而定,适当放血即可,不必追求放血量的多少。

  (4)唇漯漯然:指口唇肿胀不能完全关闭,而同时有涎液流出。

  (5)暴言难:指嘴皮子不利索,说话缓慢而不接续,因此急促之中不能将话说明白。

  (6)取足阳明:因足阳明胃经循面环唇,因此选用足阳明胃经进行治疗。

  (7)取足少阴:因为足少阴经起于足心,上行沿喉咙挟舌根部,而肾又主二便,为寒水,故可通过足少阴肾经治疗上述病症。

  (8)厥而腹向向然:厥证出现腹中肠鸣症状,说明腹中水气较多。

  (9)腹中

  :

  ,(Hu,音壶),为水谷不分之声,形容肠鸣的声音犹如泥沙俱下状。还有用漉漉然,形容肠中水流声。

  (10)取足太阴:足太阴脾经,主运化水湿,且主大腹,故能主治以上病症。

  (11)嗌干,口中热如胶,取足少阴:口咽部干燥,口中涎液黏浊,口咽部有热感,为肾水不足引起,故选用足少阴肾经进行治疗。一般可选用足少阴原穴太溪。

  (12)发而间之:发,指扎针;间,指隔一定时间。因为膝关节的治疗很难1次治愈,故需要多次针刺。所谓“间”,可以指1天1刺,也可以指隔天1刺。若1天2刺,则需间隔8个小时后进行第2刺。

  (13)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喉痹不能言,说明咽喉部火热之象比较明显,声带受阻,而足阳明胃经从大迎处下行沿喉咙出人迎,下胸至足。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抗邪能力最强,因此泻热祛邪选用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这时一般选用足背部的内庭。

  (14)能言,取手阳明:能言,说明咽喉部火热之象尚不重,影响面不广,火热之邪尚在表,故选用手阳明大肠经进行治疗。一般选用鱼际穴,热象稍重者,可放血。

  (15)疟不渴,间日而作,取足阳明:《素问·疟论篇》说:“帝曰:其间日而作者何也?岐伯曰: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着,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也……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说明当疟邪侵入人体较深,从阳入阴后,由于邪正胶着,从阴出阳较难,不能跟随气血正常运行,正常气血一天一大会,疟邪与阴胶着后,需在第二天气血大会的时候才能表现出症状,因此出现间日而作的情况。在治疗上,本篇说取足阳明,而《素问·刺疟篇》说:“疟不渴,间日而作,刺足太阳。”因为疟不渴,说明虽有热象,但内热并不甚,内热程度较重者可取足阳明,内热程度较轻者可取足太阳。

  (16)渴而日作,取手阳明:《素问·疟论篇》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内外相薄,是以日作。”说明疟邪入侵后,停留于风府,而气血每天来此一大会,腠理开泄,外气趁机而入,则病作。疟邪在气血外出大会的时候表现出症状,因此呈日作状。因有渴而取阳明经,因日作而取手经。

  (17)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牙齿疼痛,能喝凉水,说明热象较重,而阳明经挟口环唇,足阳明经泄热能力较强,故选用足阳明经治疗。

  (18)恶清饮,取手阳明:不能喝凉水,说明内热相对不重,故选用手阳明经治疗。

  (19)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不痛有两种情况,一是气血通畅;二是气血完全阻塞,毫无痛感。少阳经入耳,故选足少阳胆经通达能力较强,既可以治耳本身之病,又能有力通达气血、去阻滞。

  (20)聋而痛者,取手阳明:痛说明气血处于半通半不通状态,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手阳明又行于面部,故有一定的通达、营养能力,气血通畅,取之可获得聋去痛止的效果。

  (21)衄而不止衃,血流,取足太阳:衃(Pei,音胚),张景岳:“败血凝聚色紫黑者曰衃。”说明流鼻血不止,而且时有紫黑色血块,说明外邪犯肺化热,而足太阳膀胱寒水较重,寒逼热遏,故出现衄血而血色紫黑胶着,因此首先解决足太阳膀胱经之阳气不足,选足太阳经进行治疗。若无衃,则选阳明经直接泻热即可。

  (22)衃血,取手太阳:鼻血不多,仅有少量衃血,则选用手太阳经以治寒滞为主即可。

  (23)不已,刺宛骨下:宛骨下,历来有两说,一指手太阳经之腕骨穴,一指手少阴心经之通里穴。从文理上看应指后者。因为衃血,前面已经使用了手太阳经(穴),在不已的情况下,又取手太阳经腕骨(穴),这种说法似乎多余。而改用手少阴心经,取表里之间互为促进的关系,以阴促阳,应更为合理。因为通里穴,有活血化瘀能力,应该疗效更好。

  (24)痛上热,取足厥阴:腰痛而且有发热感,说明有肝热,因为肝肾同居下焦,而腰为肾之腑,肾虚肝旺,则会出现以上症状,故可取足厥阴肝经进行治疗。

  (25)不可以俯仰,取足少阳:不可以俯仰,说明筋脉拘急,肝主筋,而胆气煦之,故用足少阳胆经以和肝柔筋。

  (26)中热而喘,取足少阴、腘中血络:中热,指内脏有热,如心火旺而致小便黄赤,肺火而致喘息等。腰痛且有内热,选用足少阴,以阴平阳除内热,足太阳放血以泻热去外邪,是内外皆治之法。而足少阴、足太阳均能治腰痛,又为对证之法。

  (27)喜怒而不欲食,言益小,刺足太阴:言益小,指说话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低。此为肝气横逆脾土,因而食欲减退;肝火扰肺,因而肺气受阻,言语能力减低。选足太阴脾经,健脾抑肝,故能有效。

  (28)怒而多言,刺足少阳:怒,说明肝火亢旺,胆火上升,木火刑金,发泄不已,言语增多,故选足少阳以泻之,属于直接泻火以清肺金的治法。

  (29)

  痛,刺手阳明与

  之盛脉出血:

  (Kan,音砍),面颊,此处为口旁颊前之空软处,当牙车之间。盛脉,充盈的络脉。手阳明经循

  ,故属于直接治疗和泻热的方法。

  (30)小腹满大,上走胃,至心,淅淅身时寒热,小便不利,取足厥阴:上走胃,向上走窜冲击到胃部;至心,到达心脏部位;淅淅,身体因受寒而收紧、敏感的样子。病从小腹开始,说明属于肝经之寒向上发展,有如《伤寒论》所说之奔豚气。故选用足厥阴肝经以温经散寒进行治疗。

  (31)取足少阴:此为补火生土法。

  (32)腹满食不化,腹向向然,不能大便,取足太阴:向向然,形容肠鸣时有时无;不能大便,指大便黏滞不爽。故取足太阴脾经健脾通气去滞。

  (33)心痛,腹胀啬啬然:心痛应为心下痛;啬啬然,指黏滞不爽。

  (34)心痛引背不得息,刺足少阴:肾寒上逼,心火不扬,故气血不通,放散到背部,影响到呼吸,使呼吸不畅,选用足少阴肾经,以补元阳而伸心火。

  (35)不已,取手少阳:手少阳三焦,通水道,行原气,故能助元阳上行。

  (36)心痛,当九节刺:此处心痛应为心下痛;九节,指第九椎下的筋缩穴,此穴主治肝胆病,多为肝血不足而致肝阳偏亢,横逆脾土,出现心下痛。

  (37)按已刺按之:“按已”,指先按压穴位,属于下针前调动气血的一种手法;刺,进行针刺;按之,指出针后按压针孔,属于针刺补法。

  (38)上下求之,得之立已:上下求之,指在九椎的上下按压,上如七椎之至阳穴,下如十椎之中枢穴,至阳穴主治肝胆,中枢穴主治肝脾,均与肝有关。肝影响胆较多而致心下痛,则至阳效果较好;肝影响脾较多而致心下痛,则中枢效果较好,故可以根据病情寻找其上下的穴位,针对性治疗,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39)刺足阳明曲周动脉:曲周,指足阳明胃经在面部转弯处。注家多认为是曲颊处的颊车穴,但是颊车穴处无动脉,针刺时很难见血,与后文“见血”不合。应该是足阳明胃经的第一个转弯处,即大迎穴处,此处有动脉,见血较易,但针刺后见血一定要十分小心,动脉出血力度较大,要注意出血后的立即止血动作。而大迎穴向下即人迎穴,与下文能够贯通。

  (40)按人迎于经:人迎穴处有颈部动脉,针刺时多需避开动脉再针刺,或采用按压该处动脉的方法。本文取用后者。按压人迎有清热泻火的效果。

  (41)刺膺中陷者与下胸动脉:膺中陷者古人有认为是屋翳穴或膺窗穴,二穴均为足阳明胃经穴,在第二、三肋间隙,也可治疗胸胀、咳喘。但膺中陷所指似乎更应该是指肩、锁骨、胸骨之间的较大凹陷处,即中府、云门穴所在。后文下胸动脉,不是指下胸部,因为下胸部已无动脉在表浅处,所以下胸,应该是指从颈部向下到达胸部的部位,亦即中府、云门穴处,在云门穴处可摸到动脉跳动。因此可以说膺中陷者是指中府穴,下胸动脉是指云门穴。二穴均为手太阴肺经穴,治疗气逆效果很好。

  (42)刺脐左右动脉,已刺按之:《灵枢·卫气》中有:“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因为冲脉沿足少阴肾经上行,故脐左右动脉应指肓俞穴。此处有较为浅表的动脉,仔细寻摸,可以感受到脉跳。已刺按之,指出针后需要按压穴位。

  (43)刺气街:此处气街指气冲穴。

  (44)痿厥为四末束悗:痿厥,指四肢痿软无力且有厥冷感的病症。悗(Man瞒),闷的意思。束悗,《灵枢识》:“朱永年云,悗,闷也,为四末束悗者,束缚其手足,使满闷而疾解之,导其气之通达也。夫按之束之,皆导引之法,犹尺蠖之欲伸而先屈也。”尺蠖,蛾的幼虫。朱氏的意思是,通过束四末,阻止气血的交流,阳气不能内达,而阴气不能外出,以致阴气蓄积过量。一旦解除束缚的时候,阳气就会大量进入,以与阴气相协调。这样可以促使阳气更多地进入四末,以解决痿厥的问题。丹波元简说:“往往亲睹痿疾,以布束缚四肢,经久复故者(指恢复得和正常人一样)。”关于束四末的方法,在《素问·疟论篇》中也有介绍:“故先其时坚束其处(指四末),令邪气不得入,阴气不得出,审候见之在孙络盛坚而血者皆取之,此真往而未得并者也。”这是为了使正邪之气互不相干(正气不受邪气的影响),而独泻邪气的方法,以此治疗疟疾。

  (45)不仁者十日而知:不仁,指营血不能营养滋润,如供血不足所致。这种情况引起的痿厥,通过十日治疗,即可见到效果。

  (46)无息而疾迎引之:无息,指屏住呼吸;疾,快速反应;迎,迎接呃逆发生,就是随着呃逆的频率而动;引之,引导冲上的逆气向下转移。全句指首先屏住呼吸,在呃逆发动的瞬间,引导上升的气机向下转移。 灵枢解难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