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难】
(1)经脉十二:指手足三阴三阳经,共计十二条,一般称之为十二正经。
(2)合:配合,相应的意思。
(3)十二经水:即《灵枢》成书年代,我国版图上的清、渭、海、湖、汝、渑、淮、漯、江、河、济、漳等十二条河流。
(4)属:归属,联系的意思。
(5)五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素问·宣明五气篇》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藏所藏。”本句说五脏受先天之精而藏神,这是与后文六腑受后天之精而行气相对而言。
(6)六府者,受谷而行之,受气而扬之:受谷,受纳饮食;行之,消化吸收;受气,接受的水谷精微之气;扬之,布散出去。《素问·五藏别论篇》:“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本句说六腑接受水谷,经过消化吸收后,将其中的精微物质运送布散到全身各处。
(7)经脉者,受血而营之:受血,接受血液;营之,营运他。《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8)合而以治:结合以上所说的五脏、六腑、经脉之间的关系,共同形成一个诊疗方案,对疾病进行治疗。
(9)六合:指东、南、西、北、上、下六个方向。
(10)八尺之士:指以当时的度量标准所测量出来的一般成年人的身长。《灵枢·骨度》中认为是七尺五寸。
(11)度量切循:切循,切按循摸,以弄清准确部位。本句指度量人的实际长短,广狭、大小。
(12)藏之坚脆:五脏的坚韧度和脆弱状态。
(13)府之大小:六腑的形态,容量的大小。
(14)谷之多少:能容纳多少饮食物。
(15)脉之长短:经脉的长度。《灵枢·脉度》中有详细记载。
(16)血之清浊:血液的清明和浓浊。
(17)气之多少:气机分布的密集和稀少。
(18)皆有大数:都有大概的标准,都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19)各调其经气:各,指使用针刺或者使用艾焫的不同方法;调,调理,治理;经气,这里既指十二经脉之气,也指五脏六腑之气。
(20)固其常有合乎:固,本来;其,它们,指针灸与十二经脉之间的关系;常有,经常有,一定有;合,相合,相适应,相对称。本句说针灸治疗与十二经脉之间本来就有很相应的关系吗?这是一个反问句,答案是肯定的。
(21)快于耳,不解于心:听起来好像懂了,但理解其精神实质却感到困难。
(22)参天地:参,参与。指与天地相应。
(23)应阴阳:应,感应。指与阴阳交通。
(24)渑:(Mian,音免),古代水流名称。现河南西部有渑池县,为仰韶文化所在地,属黄河流域,渑水地域可能与此有关。
(25)外有源泉而内有所禀:源,水源,水流;泉,泉眼,泉水;禀,告知,相互交流,相互呼应。本句说在外有十二经水的流淌和泉眼的流溢,与内在的十二经脉气血流通和穴位的输送相互呼应。
(26)内外相贯,如环无端:自然界水流和人体经脉的表现相互一致,好像圆环一样没有断裂。
(27)人经亦然:人身的十二经脉也是这样循环不已。
(28)海以北者为阴:由于当时的水文地质的资料已无从考证,十二经水的具体位置只能从经文中推演得知。①海水合足阳明胃经,湖水合足太阴脾经,脾胃主中州。②其北应该是渑水(与肝经合)和渭水(与胆经合),汝水(与肾经合)与清水(与膀胱经合)。③其南应该是漳水(与心包经合)和济水(与心经合),河水(与肺经合)和江水(与大肠经合),淮水(与小肠经合)和漯水(与三焦经合)。④古人坐北朝南,故前面就是南方,后面就是北方;在方位上,上为南方,下位北方。因其论述北方,故从足腿部经脉循行来看,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是位于最前方一条经脉,胃经在外侧属阳,脾经在内侧属阴。二经向后(即朝北属阴)分别是:胃经→胆经→膀胱经,因此胆经、膀胱经与胃经相比而言都属于阴;脾经→肝经→肾经,因此肝经、肾经与脾经相比而言都属于阴中之阴。⑤在自然界海水以北属阴,在人体中胃经以北为胆经、膀胱经,刚好互相印证、相合。
(29)湖以北者为阴中之阴;在自然界中湖水以北为阴中之阴。湖水以北的经水是渑水、汝水;脾经的后部为肝经、肾经。因脾经在阴面,本已属阴,而肝经、肾经又在其后部,前为阳,后为北,故肝经、肾经为阴中之阴。
(30)漳以南者为阳:因其论述南方,故从手臂部的经脉循行来看,手厥阴心包经(与漳水合)在手臂部最阴处(即内侧正中),向后就是逐渐向阳,分别是肺经(与河水合),心经(与济水合),大肠经(与江水合)、小肠经(与淮水合)。正好是十二经脉与十二经水相合。
(31)河以北至漳者为阳中之阴:河水以北到漳水之间属于阳中之阴。也就是心包经到肺经处,为阳中之阴。因为手在上,为阳;手臂内侧又为阴,故心包经至肺经处为阳中之阴。
(32)漯以南至江者为阳中之太阳:阳中之太阳,《针灸甲乙经》作阳中之阳。从前文所说“阴中之阴”来看,其对比句,应该是“阳中之阳”。漯水以南到江水方向属于阳中之阳。也就是从漯水向后逐渐才阳中之阴,转化成阳中之阳。从手臂部经脉看,心包经在手臂内侧,应该属阳中之阴,向后就是逐渐向手臂外侧,外侧属阳,故逐渐转化成阳中之阳。
(33)一隅之阴阳:(十二经脉与十二经水)一个方面的阴阳相合关系。
(34)水血:水,指十二经水中流淌的水;血,指十二经脉循行的气血。
(35)合而以刺之:因为每条经水的水量不一样,每条经脉中的气血流量不一样,故针刺时,应该取类比象,参合二者的关系,以决定针刺的方法。
(36)不深弗散:不深刺就不能散邪。
(37)不留不泻:不留针就不能泻邪。
(38)刺深六分:六分,不是指具体尺寸,而是各经脉针刺的比较深度。经文中,足阳明胃经的针刺深度最深,足阳明胃经饱含水谷精微之气,而三刺出谷气,故需深刺。
(39)留十呼:呼,呼吸一次称一呼,又称“一息”。留十呼即留针十息。
(40)手之阴阳,其受气之道近:这里与足经相比而言,气血到达手经的距离较短,故接受气血比较快。
(41)以心撩之:撩与料通,斟酌的意思。在实施针灸的治疗时,应根据十二经脉的特点,参照十二经水的实际情况,及病人的体质状况,确定治疗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42)法天之常:法,遵守,取法的意思;天之常,自然规律。本句说此为遵守客观的自然规律。
(43)恶火:艾灸太过,则成为危害人体的火邪,这种火邪即称恶火。
(44)脱气:脱,虚脱衰败的意思。说明针刺太过,则伤人体的正气。
(45)中度:即中等标准,适中的意思。
(46)痟瘦:痟,同消。痟瘦即消瘦。
(47)恶:(Wu,音务)作“岂能”、“何以”、“哪里”解。
(48)审切循扪按:为几种不同的诊疗方法。审,审查;切循扪按,都属于触诊范畴,即沿着经脉的循行路线抚摸按压皮肤、肌肉,以辨别经脉的大小,血之多少,皮之厚薄,肉之坚脆及腘之大小等,以达到“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本句指出诊察疾病要详细全面。
(49)适:恰到好处。
(50)真:精髓,真髓。 灵枢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