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ICU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ICU的发展历史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集中的、为危重患者提供连续的、精密监护和治疗的病房。这一概念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50年代克里米亚战争时期,护士南丁格尔将伤情最严重的士兵集中到距离护士站最近的区域进行严密监护。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医师Walter E Dandy和德国医师Martin先后建立了外科术后危重患者的小型监护病房。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伴随频繁的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暴发,在包括哥本哈根在内的欧洲、美国等地,为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设立了独立的重症监护病房,标志着现代ICU的建立。
中国ICU的建立稍晚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最早的ICU病房于1982年在北京协和医院成立。此后,重症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二级学科,在我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至1989年,原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已将ICU病房的建立作为三级医院的评审条件之一。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